郭大钲的这本《生死一搏》讲述了主人公沈阿牛一家人在抗战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肩负国仇家恨,奋起反抗,不怕牺牲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主人公沈阿牛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只是当时千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但主人公一家人所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抵抗侵略的大无畏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生死一搏》(郭大钲著)讲述的是:黄包车夫沈阿牛一家人,在抗日战争中的悲惨遭遇,是当时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中国人民不可侮!他们面对日本侵略者,开展顽强抵抗,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飞来横祸
1937年8月的大上海,艳阳高照,天气炎热。大世界游乐场门前,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各式车辆,穿梭而过。尽管当时正值淞沪会战,中日两国的军队在吴淞口一带打得十分惨烈,但在相距几十公里的上海闹市,照样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不少人依然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沉浸在醉生梦死之中。
黄包车夫沈阿牛,五十出头,身强力壮。他得负担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每天披星戴月,起早贪黑,辛苦拉车,累得筋疲力尽,但经济上总是捉襟见肘,人不敷出,十分窘迫。他妻子吕招娣替人缝补浆洗,多少挣点钱,补贴—下家用,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女儿沈丽珍,芳龄十八,亭亭玉立,十分可人。她在立信会计补习学校读簿记,晚上还去当家教老师,勉强能解决自己的学费问题。长子沈栋纯十七岁,在万乐中学读高中。他的学费是他做典当行朝奉的大舅吕仰忠帮助解决的。幼子沈栋明十五岁,在夜校读初中。他每天天不亮,四点钟就起床,去做小贩,到面包房批发面包,赶在学生上课前,到小学附近去卖。学生上课后,他就穿弄堂,沿街叫卖,这样,多多少少赚点钱,解决自己的部分学费。一家子挣扎在贫困线上,艰难度日。
这天,阿牛的拉车生意很忙,两条腿从清晨起就不停地跑,没怎么歇过。他刚把一位妇女从沪西送到八仙桥,又拉上一位中年外国人,要去北四川路。当他把黄包车拉到大世界游乐场门前时,一声巨响从天而降。阿牛被一块弹片击中前胸,冲击力将他撞得后退了几步,最终跌倒在黄包车的踏脚板上。阿牛加上车上乘客的重量,才使车子未被掀翻。乘客辛里生是个犹太人,他是北四川路生生大药房的老板。他在车上看见远处半空中落下一个黑乎乎的圆筒,紧接着便传来一声巨响。他被吓得目瞪口呆,一时竞不知所措。他从车上往前方望去,刚才在车上还望见路口高矗的岗亭,已不翼而飞。而亭子里,正在扳红绿灯的“红头阿三”(印度警察)也跟着不见踪影。倒下的岗亭旁,出现一个大坑。附近被炸倒的尸体横七竖八,彼此重叠。路旁街树的枝丫上,挂着鲜血淋淋的断腿、断胳膊,还有成了破布的衣服,在树枝上飘荡。这一幕惨状,呈现在辛里生眼前,令他不寒而栗。待他缓过神来,看到躺在脚跟前的车夫。只见他右手捂着左胸,鲜血从他的指缝里往外直冒,嘴里痛苦地呻吟着。他意识到车夫已受伤,连忙下车将他扶起来。这时,他才看见车夫的伤口,约有三四厘米长,创口很深。他让车夫坐上黄包车,自己立即蹲下身去,毫不犹豫地拉着车子,往就近的仁济医院奔去。
沿途不少行人止步,惊讶地观望。洋人拉洋车,中国车夫反倒高坐在车上,这可真是今古奇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再仔细一瞧,那车夫面色煞白,一脸痛苦,方知这情况与刚才附近传来那声巨响有关。
有好事者竞追上去问:“哈哕!他怎么啦?” 辛里生哪顾得上搭理,双腿飞快地摆动,恨不能立时三刻就赶到医院。待他把车拉到仁济医院门口时,已是汗流浃背,衣衫湿透。他也顾不上雪白的纺绸香港衫会被沾上血污,蹲下身去,背起已被鲜血染红的沈阿牛,就往急诊部奔去。他当时满脑子就想着赶紧把这个身负重伤的车夫送到医院,让医生给他疗伤。是这个车夫,替自己挡了那块罪恶的弹片。若不是他在前面挨这j下子,说不定弹片就会伤着自己。这个救命的大恩人,必须尽快地得到救治。
急诊部的医生见是一位洋人送来的伤员,便用英语与其对话。
“怎么受的伤?”
“刚才在大世界门前挨的炸弹。”
“看来伤得不轻,得马上手术,把弹片取出来!”
“请大夫赶紧抢救!”
“这医药费……”
“我负责,你赶紧救人!喔!他的黄包车还在门口,我得去把它处理—下……”辛里生说着拍拍医生的肩膀,便往外走去。
医生朝他的背影瞥了一眼,心想:这个外国人穿着光鲜,该不会将伤号撇下,滑脚开溜吧!他转身对身边的护士吩咐几句,护士应声跟了出去。他便着手将沈阿牛身上的号衣剪开,施行急救。
辛里生跟门卫交涉,得到允许后,将黄包车拉进铁门。他随即从衣兜里掏了张钞票,往门卫手里一塞。门卫见钱眼开,满脸堆笑。他让这个洋人放心,车子丢不了。
辛里生不会不管大恩人的伤势,又返身走进医院,来到手术室门口等候。他心里在默默地祷告,愿上帝保佑这位恩公逢凶化吉,安渡难关。然而他等来的却是噩耗。医生出来告诉他,由于弹片伤及肺动脉,失血过多,伤者已奄奄一息。现在,伤员想见他,不知有什么要交代的。辛里生立即跟随医生进去,来到躺在手术台上的沈阿牛跟前。只见阿牛双眼含泪,用微弱的声音对辛里生说:“先生,谢谢你救我……”
辛里生耸耸肩膀,表示很无奈。他用生硬的汉语安慰他说:。“你放心!医生会尽力抢救你……”
阿牛打断他说:“看来我是不行啦!请你通知我家里……”他断断续续,费尽气力,把自己住在南市的地址告诉这位好心的洋人,请他转告家人,把黄包车送还车行,并取回押金。阿牛交代完,便咽了气,连眼睛也没闭上。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