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孩子一个间隔年
分类
作者 (美)蒋佩蓉//林为千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间隔年能让学生们学会独立、自我管理、重新自我审视,他们会在这样一段时间内有获得感,能拥有结交这个世界的机会,并受益匪浅。

蒋佩蓉、林为千在本书《给孩子一个间隔年》里说,他们开展间隔年,是“为了享受安息,让生命有一段画上‘休止符’的时期”。

本书主要记录了蒋佩蓉一家由心而发的一场“间隔年之旅”。

内容推荐

间隔年,是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在毕业之后通常所要进行的一次时间较长的旅行。蒋佩蓉、林为千编著的《给孩子一个间隔年》主要记录了蒋佩蓉一家由心而发的一场“间隔年之旅”。

蒋佩蓉的小儿子凯安在北京读完小学后,她并不急于让孩子升入初中,而是精心组织了一场为期一年的环球之旅。在旅行中,凯安参与行程制定与解决旅途问题,拓展了视野,爱上了写作,成为摄影和天文学的发烧友,更为难得的是学会了体恤、关心父母。

一场溢满丰盈心态的“间隔年之旅”,看似“落后”了一年的教育规划,实则是帮助了孩子看得更广、走得更远。给孩子一个间隔年,也是给整个家庭一段美好的安息时光。

目录

推荐序:世界因“间隔”而更美好

自序:告别,为了再出发

上篇 邂逅美好

 温暖的家,孩子从这里出发

 旅程伊始,凯安就有了分担意识

 间隔,让双彩虹更美

 学会感恩

 精彩的记忆

 孩子的新兴趣

 远行带来的新感受

 成为野生动物发烧友

 清扫内心

 旅行冲击固有思维模式

 走走弯路,异样的风景

 让人敬畏的人生故事

 不缺席的父亲

 旅途中的自我充电

 享受你获得的

 大自然更像一面镜子

 接下来更精彩

 不断发问,会学到更多

下篇 享受安息

 这个世界的善意

 凯安眼中的威尼斯

 重获自由

 摸一摸公元300年前的石头

 一起学习历史

 放下偏见,故地重游

 迷失在白色和蓝色交融的天堂

 间隔年里的享受

 不切实际的计划

 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来自孩子的拥抱和感谢

 邂逅“家”的味道

 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

后记:心灵更新之旅还在继续

试读章节

清扫内心

今天我们就要离开提顿村了,却不知道下一站去哪里。

过去几天里我们讨论过各种不同的方案,包括往南去布莱斯峡谷(Bryce Canyon)——在黄石公园认识的一些朋友向我们推荐了这个地方;或者堪萨斯城(Kansas City),那里可能会举行一个很好的营会,我们可以通过祷告和敬拜感受上帝;或者科罗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我们可以去那里拜访我们的导师兼好朋友萨利·克拉克森。

我们几乎决定要去斯普林斯了,但一直没收到萨利的回信。她之前曾在邮件中提到她正在波兰,返回美国以后非常愿意邀请我们去她家小住。

吃午餐的时候我们要决定去向,这时为千和我都焦虑起来。我们试图联系在堪萨斯城的朋友,却没有回信。我又给萨利发了一封邮件。我们的初步决定是先去斯普林斯,再去堪萨斯城,并祈祷吃完午饭就能得到答复。

我们的焦虑感正在逐渐升温。为千让我和凯安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但我和凯安只顾埋头吃饭。为千沮丧地离开餐厅,怪我们不参与讨论。

我心里非常生气,觉得被为千误解了,因为我不是不在意,只是没什么可说的。

很快为千又回来了,看着我的眼睛对我说:“对不起,亲爱的,我太着急了,因为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计划。”

我也跟他道歉,说:“我也是!没有目标和具体的步骤,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都笑了。他说他很高兴,至少我们能一起分享焦虑的感觉。只要我们在一起,就一切都好。

强迫症又驱使我去查邮件:只有一封新邮件,是萨利发的。她之前乘坐夜间列车,现在终于找到可以上网的地方。她说她要到10月中旬才返回美国——我们去斯普林斯是不可能了。

我又注意到堪萨斯城的朋友给我语音留言了,告诉我要到10月中旬才有营会——堪萨斯城又被排除在外。

现在我们该去哪儿呢?没有任何方向!

我们问了凯安的想法,他说他还是想去纽约。这个提议很早以前就被否决了,因为我们还要准备去欧洲的旅行,感觉余下的时间不足以让我们去一趟纽约再返回来。但现在我们重新计算了一遍,发现如果从现在开始每天开五六小时车,还是来得及在10月上旬返回西海岸的。

“咱们去吧!”为千开始规划路线,把中途休息站定在夏延(Cheyenne)。于是,我们在下午两点半出发。我们激动极了!

在路上,我们讨论起自己对“3E”主题的体会。为千觉得我们得到了上帝的很多恩典,邂逅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只是太忙碌了,没有好好享受休憩。但在讨论过后我们达成了共识:休憩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终止活动,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

我们可以什么也不做,也可以在忙碌中享受休憩;只有在焦虑不安的时候,我们才无法休息。而避免焦虑的关键是注目上帝,在他那里得到安息。

过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开始搜索夏延的旅馆,却发现这个地方既没有无线信号,也没有手机信号。焦虑再次袭来。

到了晚餐时间,凯安在后座睡着了,为千和我依旧焦虑不安,我们的安息面临考验。我们边吃汉堡边聊天,最后得出结论:安息并不取决于环境,而是一种选择。 我们要把旅行的初衷坚持下去。 在离夏延还有四十五分钟车程的地方,我们终于搜到了4G信号。可是经过一番搜索,我们发现之前查过的旅馆要么已经订满,要么在夏延找不到。这时我们看到路边有一块牌子指向“费尔菲德酒店”(Fairfield Inn)。这家酒店属于万豪国际酒店集团旗下,为千是他们的会员。于是我们决定下车试试运气。

为千出示了会员卡,于是系统自动给我们安排了一间非常宽敞的套房。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可以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因为前几个晚上枕头的质量不好,这会儿我的脖子痛得厉害,真的要好好睡上一觉。

到房间里安顿好以后,为千告诉我他整个下午都很焦虑,因为时间很短,车程又远又乏味,而且在纽约也只能停留几天时间。

我们又看了一下地图,最后决定往南走,这样就可以去大峡谷(Grand Canyon)附近看更多有趣的风景。

P42-44

序言

世界因“间隔”而更美好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2013年7月底,蒋佩蓉、林为千夫妇带着小儿子离开中国,开始间隔年之旅。不久,我就在微博上公布了病情。

我觉得自己和他们夫妇一直很有缘,有着十分相似的背景和经历:都是美籍华人;在同一个时代长大;都选择离开中国台湾去美国接受教育;在美国学习、工作了挺长一段时期后,又怀着理想回到中国;都倡导影响力,想用我们的能力来改变世界。

蒋佩蓉、林为千在本书《给孩子一个间隔年》里说,他们开展间隔年,是“为了享受安息,让生命有一段画上‘休止符’的时期”。他们主动选择休息,这很有勇气。而我,因为病情,几乎在同一时间放下工作,也开始休息。生命的休息,给我们都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和体会。

佩蓉也在微博上分享了这场环球旅行的最大收获:世界没有我仍然运转得很好。在这个处处需要考虑取舍的时代,我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才“足够”了,什么时候才会轮到家人?

希望我们这两个华人家庭的经历,特别是我们对人生的“休止”的思考和切身体会,能够给当下忙碌的人们一些生活方式或人生道路选择上的参考:人生节奏是可以更美好的,世界也可能因为我们的人生节奏美好了而更美好。

我病愈恢复工作后,只承担创新工场之前50%的工作量。两年前我去欧洲时,16天见了45个投资人,每天飞一座城市——密集的行程所带来的成就感让我满足并沉醉其中。2015年春节,我同样去了欧洲10多天,但只见了15个投资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内心发生了变化。整个生病过程中,我重新理解了“影响力”这三个字。追求影响力是我过去所极力倡导的,因为从理论上讲,一个人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取决于他有多大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做的事情就会越好。但实际上,一旦开始追求影响力,你所要做的事情就都会由影响力来评估,人就会变得比较现实。比如,今天要不要见这个创业者,会取决于他的公司有多大潜力;见哪位记者,会视他们面向的读者群的多寡来决定。在这些方面,并不是人人平等。

但这次生病让我感觉到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其实,世界上每个人的价值与灵魂都是平等的,我凭什么只通过影响力对一个人做价值判断?一场演讲没有一千个人我就不去,每天微博不新增一千个粉丝我就不开心……这就变成了一种功利世俗的追寻。

有时候,人会麻醉自己,说影响力大了就可以做更多好事。实际上,人非圣贤,当影响力和功利以及现实中不对等的种种因素交杂在一起的时候,你很难厘清。

刚生病那会儿,我会想:“为什么是我?我做错什么事了?这个世界的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轮到我得癌症?我做了很多坏事吗?是因果报应吗?还是其他理由?”思考了很多后,我开始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甚至无解的要远远大于有解的。所以,如果一个人说自己要改变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傲慢。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好,这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是一个人连宇宙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不懂,他凭什么说要来改变世界?

所以,我重新思考了这个命题:世界因你而不同,讲这句话是可以的;但是变成“我要改变世界”,就带有一定程度的傲慢。后来我读了很多书,悟出一个简单的、更符合我们在宇宙中渺小地位的思维方式:我要做的这件事情,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去做,世界会不会变好一点?如果会的话,我就去做。不要特意去衡量哪个影响力大一点,不要把什么事都去量化。 我还是会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分享出去。比如生病后我发了几条感悟,不会因为希望更多人看到就去推广,只是真诚地感觉可以跟大家分享,适可而止。认为有道理的人当然欢迎他们来看,但是我不会想尽办法让最多的人看到。

恢复工作是因为身体内已经没有肿瘤了,恢复50%的工作量是家人和医生觉得可以的,我自己也认为没有必要百分之百地工作。也许有人会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但是复发率会变高。’我会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这种状态,我太太每天都监督我,要我把晚饭拍成照片通过微信发给她。

另外,我跟团队也有了很好的默契和分工。过去的17个月里,我基本不管事,一个礼拜只参加一天视频会议。视频会议也相对轻松,耳朵累了我就选择不听,他们也不期望我太多参与。这也给了团队机会。过去需要我来做决定的事情,现在他们也能做出决定,而且结果也很好。这17个月里,我们投了1亿多美金,项目成长非常快,有的翻了好多倍。

有一封信,在硅谷高层圈内引起了巨大反思,它来自谷歌CFO。我翻译如下:

去年9月的一个清晨,在经过一整晚的攀登后,我和妻子塔玛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顶观看日出。晴空万里,脚下是塞伦盖蒂广阔的平原,我们一边享受着登顶后的愉悦,一边感受到了一种呼唤——非洲旅行所有可能的探险。

塔玛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对我说:“嘿,我们为什么不这样一直走下去呢?让我们探索非洲吧,之后再转向东方,踏上去印度的旅途,就在旁边,我们已经在这儿了。接着,我们继续走下去。去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去巴厘岛,去大堡礁……南极洲,我们去看南极洲怎么样!?”

她并不清楚,这是在冒险。

我记得自己当时对塔玛做了一个典型的CFO会做出的谨慎回应:“我愿意继续走下去,但是我们必须要回去。现在还不是时候,在谷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的职业生涯也是,许多人还要指望我。”但是紧接着,她提出了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究竟何时才是时候呢?我们的,是什么时候?我的,又是什么时候?在非洲那个寒冷的清晨,这个问题就这样一直悬在那里。

我选择现在离开谷歌的三大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夏天塔玛和我要庆祝我们结婚25周年。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找不到一个好的理由去反驳塔玛,告诉她我们应该再多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背上背包、踏上旅程——塔玛一直希望我们能一起“享受一个充满祝福和美好的中年生活,庆祝我们在一起的25年,为我们下一代领导者的出现打开门”。

作为FWIO——这个全世界著名的由缺少安全感的过度成功者组成的兄弟会组织的一名成员,这的确是一种了不起的人生。但是算一算,截至目前我已经连续工作约1500周,多么疯狂的节奏!始终在忙碌,即便是在本不该如此的时候。我十分愧疚,因为我深爱我的工作、我的同事们、我的好友们,还有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机会。

最后,我要说的是,人生是美好的,无非是一系列的取舍,尤其在生意/专业努力、家庭/社区生活之间。谢天谢地,我觉得自己迎来了人生中一个新阶段:我不再需要做出这样的取舍了。对此,我真的心存感激,活在当下吧!

间隔年,是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在毕业之后通常所要进行的一次时间较长的旅行。本书主要记录了蒋佩蓉一家由心而发的一场“间隔年之旅”。蒋佩蓉的小儿子凯安在北京读完小学后,她并不急于让孩子升入初中,而是组织了一场随心所欲的环球之旅。在旅行中,凯安参与行程制定与解决旅途问题,拓展了视野,爱上了写作,成为摄影和天文学的发烧友,更为难得的是学会了体恤、关心父母。一场化丰盈心态的“间隔年之旅”,看似“落后”了一年的教育规划,实则是帮助了孩子看得更广、走得更远。给孩子一个间隔年,给自己一个间隔年,也是给整个家一段美好的安息时光。

2015年4月

后记

心灵更新之旅还在继续

在欧洲之旅期间,上帝赐予我们一段休憩的时光,让我们每天都能经历3E。这段旅程结束之后,我们的探险还在继续。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不再详述后来的旅程,在此简单做一下总结。

离开西班牙以后,我们去了耶路撒冷,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追溯基督教信仰的犹太根基。在那里,有人为我们祷告,这些充满祝福的祷告让我们再次确认我们是上帝所爱的孩子,上帝爱我们是出白他的本性,而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们去堪萨斯城待了七个月,用全部时间祷告或学习如何祷告。在那里,我们脱离了繁忙的事务,不必处理各种紧急状况,没有必须定期完成的任务,也不用忙着帮助需要的人,可以单单享受上帝的同在,经历他与我们同在的喜悦。我们还参加了一些课程,在课程中结识的朋友俨然成了我们的家人。这种与上帝和他人的交流完全出于爱,没有任何目的;通过这种交流,我们过去在感情和关系中受到的伤害也得了医治。

这次旅程更新了我们的思想,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何谓“更新”。目前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弃旧换新也成了潮流,这种思潮渗透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包括消费方式、思想观念和人际关系。与之相比,美国则更提倡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也意识到“更新”并不意味着要“弃旧”。新酒诚然是好的‘,陈酒却更加香醇;年轻人诚然充满了对生活的激情,拥有变革性的想法,、、老年人却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新婚夫妇固然爱得如痴如狂,但历尽风雨却依旧恩爱的老夫老妻身上更是散发着爱的芬芳;研发出时尚新品或新技术的新公司固然会受到追捧,但不断重塑自我、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老牌公司更难能可贵。

在以色列,我们了解到希伯来语中“万物复兴”(Tikkun)原来就是“修缮”的意思,而犹太人对之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当我们回美国见到那些身体日渐衰老,感觉被抛弃、失去希望的旧日朋友时,我们也试着重建与他们的关系,让“万物复兴”在我们的小小世界中发生。

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圣经·启示录》)

自从回美国以后,“旧物更新”成了我们的主题。搬到堪萨斯城和洛杉矶之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旧家具换上新装,而不是弃之如敝屣。

在疲惫的心灵得到休息以后,我们调整了饮食结构,常做运动,于是身体状况也“更新”了。

我们的更新之旅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希望。我们不需要弃旧换新,因为最好的东西通常是由旧物翻新而来的。

随着心灵的更新,我们也准备好迎接新的旅程。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精心计划的间隔年会帮助孩子把旅行中的见闻、实践与学习所需相融合,会让他们找到未来的方向、目标、学习的热忱。孩子会带着对时机的清晰把握回到学校,让他们日后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并拥有极高的热情去从事他们的事业。

——间隔年组织思维无界创始人 罗宾·潘多利亚

间隔年能让学生们学会独立、自我管理、重新自我审视,他们会在这样一段时间内有获得感,能拥有结交这个世界的机会,并受益匪浅。

——间隔年问题咨询组织顾问 杰森·萨罗汉

孩子们给自己规划一个间隔年,放慢飞奔的脚步,将收获飞扬的思想。拥有间隔年后悔一年,没过间隔年可能要后悔一辈子。

——麻省理工学院招生信息咨询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4: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