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多种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以使学生加强修养,增长智慧。《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和张梅的《幼学琼林故事(汉泰对照)》就是这些蒙学读物中的佼佼者,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认识汉字,并对他们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
这些蒙学读物内容形式简单,通俗易懂,读起来很像歌谣,非常适合朗读和背诵。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些读物是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书籍,他们通过这些读物认识汉字,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受到品德教育。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喜爱和重视这些蒙学读物。
《幼学琼林故事(汉泰对照)》是明朝(1368—1644)人张梅编写的。它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是一部小型的自然和社会百科全书,所以有人说“读了《幼学》走天下”。
《幼学琼林故事(汉泰对照)》中蕴藏着丰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其中提到的那些隽永、生动的故事,令读者印象深刻。“中国蒙学经典故事丛书”从上述四本书中精选出一些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故事,以简短而生动有趣的文字讲述出来,通过它们,向全世界广大的读者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观念。书中的故事分成若干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类型,并配以幽默生动的漫画。
本书不仅适合儿童和青少年,也适合广大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初步接触中国历史文化的读者。
韩信带兵
原文: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拔帜立帜,韩信之计甚奇故事:
推翻秦朝的统治之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又打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刘邦最终打败强大的项羽武装,取得胜利,这与他重用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将领韩信有关。在最后的决战中,刘邦一方的军队正是在韩信的指挥下,将楚军彻底击败,从而迫使项羽自杀。
韩信这样一位杰出的入物,年轻时却因为找不到工作,经常依靠别人的帮助才可以勉强吃上饭。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个没有用的人。后来韩信加入了项羽的军队,项羽对他不重视,给他的职位也不高;他多次给项羽提建议,项羽都没有采纳。韩信知道在项羽这儿没有什么机会了,只好去投奔刘邦的军队。但刘邦也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让他做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他不适合这个工作,还差点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处死。
最了解韩信的人,是刘邦最重要的助手、丞相萧何。萧何与韩信交谈过几次,发现了他的军事才华。萧何正打算向刘邦推荐韩信时,韩信却忍受不了这种默默无闻的状况,离开了刘邦的军队。萧何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连夜去追赶。有人向刘邦报告说萧何逃跑了,刘邦很震惊。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向刘邦说:“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再没有第二个。您要是只想在这个地方当王,那么不必用他;但若是要争夺天下,只有韩信能帮你实现这个理想。”刘邦还有些迟疑,萧何对他说,要想留住韩信,就得赶紧选个合适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在众人面前任命韩信为大将,这样才可以。
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众人听说新的统帅竟是韩信,都觉得很惊讶。刘邦迫不及待地问韩信如何争夺天下这个重大问题。韩信胸有成竹,一条一条地谈他所了解的项羽、刘邦两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虽然名义上是天下的领袖,实际上已失去民心;他建议刘邦将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将领,这样他们就会听刘邦的号令,形势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刘邦听了,非常欣喜,后悔没有早一点任命韩信为大将,从此在军事上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事实证明,韩信的判断是正确的。
获得汉军的指挥大权后,韩信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指挥汉军打了很多次精彩的战役。他善于运用多变的战术,灵活用兵,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一点一点地削弱了项羽的力量。项羽这时才发现韩信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派人去劝说韩信背叛刘邦,与他联合,这样就可以三分天下。但韩信认为刘邦对他很好,给了他发挥才能的机会,所以他才有今天的成就,他不愿背叛刘邦。最终,项羽成为韩信的手下败将,走上了绝路。
但刘邦后来也很担心韩信的才能,当上皇帝后,干脆剥夺了韩信对军队的指挥权。韩信闷闷不乐,只好去整理古代的军事著作。
有一次,刘邦与韩信闲谈,讨论将领们才能的高低。刘邦问:“我可以指挥多少军队?”韩信说:“您可以指挥十万人的军队。”刘邦问:“那你呢?”韩信说:“我指挥的军队当然是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是被我捉拿了呢?”韩信回答说:“您不擅长指挥士兵,但您擅长统率将领,所以我就被您捉住了。您这种能力是天生的,不是努力追求就可以达到的。”可以看出,韩信对自己的带兵作战能力是非常自信的。
P111-114
中国古代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多种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以使学生加强修养,增长智慧。《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和《幼学琼林》就是这些蒙学读物中的佼佼者,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认识汉字,并对他们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
这些蒙学读物内容形式简单,通俗易懂,读起来很像歌谣,非常适合朗读和背诵。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些读物是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书籍,他们通过这些读物认识汉字,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受到品德教育。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喜爱和重视这些蒙学读物。
上面提到的四本书中,《千字文》产生最早,是南北朝时梁朝(502—557)人编写的,4个字一句,共250句,1000个字,所以称为“千字文”。
《三字经》产生于宋代(960一1279),并经过后人的修改。它每句3个字,所以叫“三字经”。全书总共约500句,其中讲的许多观念和道理,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三字经》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修养的必读书目,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行。
《百家姓》也产生于宋代,是有关中国人姓氏的启蒙读物,采用4个字一句的歌谣形式,共计568字,介绍了504.个中国人的姓氏。
《幼学琼林》在这四本书里产生最晚,是明朝(1368—1644)人编写的。它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是一部小型的自然和社会百科全书,所以有人说“读了《幼学》走天下”。
这些书中蕴藏着丰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其中提到的那些隽永、生动的故事,令读者印象深刻。“中国蒙学经典故事丛书”从上述四本书中精选出一些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故事,以简短而生动有趣的文字讲述出来,通过它们,向全世界广大的读者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观念。书中的故事分成若干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类型,并配以幽默生动的漫画。
这套丛书不仅适合儿童和青少年,也适合广大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初步接触中国历史文化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