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徐琰编著的《印度圣雄(甘地)》全面展现了圣雄甘地自早年伦敦求学、南非岁月到后来欧洲之行、印度独立、功成身故的伟大一生,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印度圣雄(甘地)/与名人一起成长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甘地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徐琰编著的《印度圣雄(甘地)》全面展现了圣雄甘地自早年伦敦求学、南非岁月到后来欧洲之行、印度独立、功成身故的伟大一生,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内容推荐 《与名人一起成长》是一套世界名人传记,精选世界历史上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如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以较为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叙事风格,力争打造一套适合读者轻松阅读的励志图书。在形式上,本套丛书摆脱了传统传记大而全的套路,抽取名人生涯中最有代表性和纪念性的生活职业片段,力争以最小的篇幅、最精炼的语言,描绘名人或辉煌灿烂、或艰辛坎坷的一生,进而达到激励自我、升华内心的目的。 徐琰编著的《印度圣雄(甘地)》是甘地的个人传记。甘地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19岁时赴英留学,回国后却屡受挫折,南非之行使他走上了反对种族歧视的道路,并最终成长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起人和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导人。 目录 多事的童年 出身于吠舍 童婚 第一次吃肉 双重羞耻 留学英国 为出国而抗争 素食主义者 诚实赢得友谊 充当英国绅士 南非闯天下 火车上受辱 纳塔尔印度人大会 三英镑人头税 为人权而战 短暂的回国 印侨救护队 凤凰村的建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诞生 甘愿坐牢 反移民法 舵手涅槃 泰戈尔的拥抱 真理学院的创立 由支持到决裂 觉醒·抵抗 要独立先自立 土布运动的兴起 食盐进军 决意退党 绝食相争 荣耀时刻 苦行游说 独立与分治 以身殉国 附录1 甘地年表 附录2 甘地名言 试读章节 出身于吠舍 1849年3月,随着旁遮普被英国吞并,文明古国的印度宣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花费几乎一百年来征服印度的计划终于宣告完成。 20年后,也就是1869年10月2日,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在、印度西海岸卡提阿瓦半岛的一个小康家庭呱呱坠地,成为这个家里最小的孩子。 这孩子虽然来到人世间与别人没有丝毫不同,连哭声都不见得比别人洪亮,但是,他的福气相对于千万名穷苦孩子来说,还算是不错的。 甘地的家族属于班尼亚种姓①,早先的祖辈以种田或从事零售商业为生。甘地的祖父乌昙昌德·甘地曾做过班达的土邦首领,在当地不仅具有权威,而且享有盛名。因此在波尔班达,甘地家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甘地的父亲名叫卡巴·甘地,是一位豪侠之士,胸怀大度、一身正气、乐于助人、廉洁奉公。他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勇敢大气的性格,使’他显得精明强悍。 甘地全家信奉印度教①,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甘地的母亲,她是一位善良慈祥的普通妇女,视宗教如生命,每日必做祷告。如果有一天没有做祷告,她就不想进食。去神庙参拜,是她每日必行的事。而且,她经常按照教规训言以禁食奉行誓愿。只要她发下誓愿,她始终信守不渝,即使在有病的时候,也从不借故失愿。 有一次雨季太长,人们非常渴望见到阳光。于是甘地的母亲许愿道:“倘若不见太阳,我便不进食。” 然而天公不作美,整天阴雨绵绵,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好像是有意要为这位可怜的母亲安排一场生死考验。然而她的坚强意志是惊人的,一连数天她都始终控制自己不进食物。甘地非常为母亲担心,常常站在屋檐下盼着太阳挂在天空。 终于有一天,甘地看见太阳露脸了,他欣喜若狂地奔进屋里告诉母亲。但是母亲并不轻信甘地的话,非要放下手中工作,走到屋外亲自来看一看。而这时恰恰太阳又神秘地钻进云层之中了。 看着甘地沮丧的小脸,她以宽宏的胸怀安慰道:“不要紧,这是上帝不叫我今天吃饭。” 甘地的父母笃信宗教对甘地影响很深,他从小就接受了父母的仗义疏财、扶危救难的思想影响,极端厌恶杀生,连虫蚁也不愿去杀害。甘地的这种思想贯穿他以后的行为,他非暴力地反对英国殖民者的行为,他身为道德家特质的主张,无不深深地打着宗教虔诚的烙印。 7岁那年,甘地随父亲从波尔班达移居到拉奇科特。父亲在王府里当上法官。甘地就在那里开始了他的学生生涯。 童年时期的甘地是个性情胆小、害羞、内向、诚实的孩子,在他的身上并没有出现神童的奇迹和圣人的先兆。 有一次,有一位名叫齐尔斯先生的督学到学校视察,要学生们默写5个单词,以考察该校教学质量。其实都很简单,可是甘地却把其中一个字拼写错了。老师皱着眉头,使劲用脚尖踢他,示意他看看旁边学生的写法。甘地却不知其意,以为老师提醒他不准左顾右盼、企图舞弊。结果,除甘地之外的学生都是满分,只有甘地一人没有为学校和老师争光。老师狠狠地训了这个有点“愚蠢”的学生。 诚实的甘地是永远学不会抄袭的。那时候甘地无论对师长或同学从来没有为任何事说过一句谎话,他总是非常害羞,常常避开别人,书本和功课是他唯一的伴侣。每天他都按时到校,一放学就跑回家。他害怕和别人讲话,害怕别人取笑他。甘地是个认认真真的学生,由于不愿意受老师的责问,每次都认真地完成功课。他对老师非常尊重,完全遵从老师的吩咐。 P3-11 序言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①东郊亚穆纳河②畔,有一座肃穆、幽雅的陵园。园中的陵墓没有任何装饰,极其普通、简朴。然而,这里却像一方圣地,一块心灵的磁石,每逢节假日便吸引无数身着白色民族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脱掉鞋子,赤脚走进陵园,深切地悼念陵园的主人、印度的国父——甘地。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已丧失了他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也就注定了甘地的一生坎坷不迭,磨难不休。 他13岁结婚,19岁就当了爸爸,并在同年赴英国留学攻读法律。几年后,他受托赴南非替一位印度富商做法律代理。正是在南非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屈辱,促使这位年仅24岁的腼腆律师转变成一位充满激情、为人类尊严和自由而战的战士。 此后50年,甘地投身于印度的独立与反对人间不公正的抗争事业。他拿起的不是武器,而是言语、理念和身先士卒、自我牺牲的精神。他先后在南非和印度教导其信徒,以其高度组织化和赤手空拳的消极方式面对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这就是甘地向全世界压迫者奉献的一种崭新工具——抗击压迫、崇尚博爱、避免杀戮的道路,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为传播贯彻其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一生中绝食16次,逼得自己一次又一次走到生命的绝境。他入狱.18次,在监狱关了2300天。他先后5次遇刺,最后一次遇刺使他的生命成为绝响。 甘地一生中大部分时期过的是一种苦行僧①的生活,他不断修练自身的思想和躯体,抑制贪婪、情欲、自私心理和世俗的奢望。他诚实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仁慈、宽容,摒弃伪善、虚假和说大话空话。 一代科学大师爱因斯坦生前对甘地极为赞赏,他曾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未来的一代代人将难以相信,人间曾降临甘地这般的血肉之躯。” 身为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倡导者,甘地一生的所作所为,是印度现代历史的一面镜子。他以非暴力的方式去争取国家的独立,为印度民族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无愧于印度人民的爱戴,无愧于“圣雄”和国父的称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