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篷车里的孩子们”最动人的就是它的真实,书中四个孩子的故事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孩子们身上美丽的品质,它在美国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被全美教育协会(NEA)所推荐,到作者去世时为止(1979年),这套书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5000万册。
这些故事的写作,有十几年的时间跨度。作者是一位教龄32年的小学教师,她把这些故事在班里念给孩子们听,然后又一遍遍修改,力求让低年级的孩子们读来轻松有趣。因此,这套书的英文,尤为简洁优美,适合初学者和9-14岁的孩子们原文阅读。
这本由G.C.沃纳创作的《快逃&森林里的家(9-14岁汉英双语)》是其中一册。
由G.C.沃纳创作的《快逃&森林里的家(9-14岁汉英双语)》讲述了:大雨就要来了,闪电划过天空,四个饥饿的孩子奔跑在森林中,他们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这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创造的故事。亨利、杰茜、丽特、班尼四兄妹逃离面包房,昼夜赶路,在大雨即将来临的时候,发现了森林中的大篷车。大篷车带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小家,他们带着勇敢和快乐的心学习生活,最终和失散的爷爷相聚。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带给我们很多惊险有趣的故事。
让我们从大篷车孩子们的“逃跑”开始读吧!
一个暖意融融的晚上,四个孩子站在一家面包店门前,没有人认得他们,也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儿来。
当四个孩子站在面包店窗外朝里张望的时候,面包师的老婆就一直看着他们。四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男孩眼睛紧盯着蛋糕,年龄大一点的男孩瞅着面包,而两个女孩则眼巴巴地望着曲奇饼。
面包师的老婆不喜欢孩子,更不喜欢男孩。于是她走到面包店的门口,面带愠色,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
“这块蛋糕一定很好吃,杰茜。”年龄最小的男孩说,他看上去有五岁了。
“它确实好吃,班尼。”年龄较大的女孩转头看了最大的男孩一眼,说,“可面包更适合班尼,对不对,亨利?”
“哦,对。”亨利说,“我们得吃一点面包,让班尼和丽特吃蛋糕不合适。”
“啊,我可最喜欢吃面包了!”丽特说。她约莫十岁,长着一头漂亮的褐色头发,一双眼睛也是褐色的。
“面包和你的样子差不多,丽特。”亨利一边说,一边冲着她笑。“我们到面包店里面去吧,说不定他们会让我们在这儿过夜的。”
他们往面包店里走的时候,面包师的老婆紧盯着他们。
“请给我拿三块面包,行吗?”杰茜说。
她很有礼貌地朝那个妇人笑着,但那个妇人却板着个脸。当亨利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里去掏钱的时候,那妇人一直盯着他,她显得有点生气,但还是把面包卖给了他。
杰茜朝四周瞅了瞅,她发觉面包店的每个窗户下都放着一条红色长凳,上面平铺着红色的垫子。
“能让我们在这儿过夜吗?”杰茜问,“我们睡在那些凳子上,明天我们还可以帮您刷盘子,替您干活。”
这话让那妇人感到高兴,她非常讨厌刷盘子,很想找一个大点儿的男孩帮她干活。
“你们的爸爸妈妈呢?”她问道。
“他们都去世了。”亨利说。
“我们有一个爷爷住在格林菲尔德,可我们不喜欢他。”小班尼说。
杰茜用手捂住了班尼的嘴,不让他往下说。“嗨,班尼,别作声!”杰茜说道。
“那你们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爷爷呢?”那个妇人又问。
“他是我们爸爸的爸爸,可他不喜欢我们的妈妈。”亨利说,“我们觉得他不会喜欢我们,他会讨厌我们的。”
“你们为什么觉得他会讨厌你们?”妇人又问。
“呃,他从不来看望我们。”亨利说,“他一点儿也不喜欢我们。”
“来这之前,你们住在哪儿?”妇人问。
四个孩子谁也不愿回答她。
“我们肯定会走的。”杰茜说,“我们只想在这儿待一个晚上。”
“你们今天晚上可以待在这儿。”那妇人最后说,“不过到了明天,我们该能知道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亨利很客气地向她表示感谢。“我们全都又累又饿。”他说。
孩子们坐到地板上,亨利用自己的刀子把刚买来的一块面包切成四片,随后孩子们便吃了起来。
“真好吃!”亨利说。
“哼,我可从没觉得!”那妇人说。
她走进隔壁屋子里,关上了门。
“她走了我真高兴。”班尼一边吃一边说,“她不喜欢我们。”
“别这么说!”杰茜说,“她总归好心让我们待在这儿了。”
吃完晚饭,孩子们在红垫子条凳上躺下来,丽特和班尼很快就睡着了。
可杰茜和亨利没有睡,他们听见那妇人在跟面包师说话。
她说:“我想留下三个大孩子,他们能帮我干活。但那个小男孩应该去儿童收容所,他太小了,我可照看不了他。”
面包师答道:“那好吧,明天我就把那个小男孩送到儿童收容所去。我们可以把其他孩子留下一段时间,但得让他们说出他们的爷爷是谁。”
杰茜和亨利耐心地等着,直到面包师和他的老婆上床睡觉去了,他俩才在黑暗中坐起身来。
“嗨,亨利!”杰茜低声说,“我们赶紧离开这儿吧!”
“对,要赶紧走。”亨利说,“我们绝不让班尼去儿童收容所,绝不!到天亮时,我们一定要走得远远的,要不然他们会找到我们。但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东西落在这儿。”
杰茜静静坐着,仔细盘算起来。
“我们的衣服、一块肥皂、几条毛巾放在大洗衣袋里。”她说,“丽特有一个小针线包,我们还剩下两块面包。你身上带着小刀和钱了吗?”
“带着呢。”亨利说,“我差不多有四块钱。”P1-5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总有些书是非读不可的,譬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福尔摩斯探案》等,眼前的这套“大篷车里的孩子们”丛书便是这样的儿童必读经典。
我们总希望能将所有的美好事物与人类的优良品质传递给普天下的孩子们,渴望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诚实可爱、富有同情心、敢于冒险、勇于负责、自立自强、坚毅果敢的品质,优秀的儿童读物或许正是这一艰巨任务的承担者。
唯美的英文是这套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和现在社会中经常出现的无厘头语言形成鲜明对比,该书中的人物对话平实简练,风趣幽默而又充满睿智,这也让这套书的整体文风优美流畅、通俗易懂。原汁原味的英文也为这套书增加了一个非读不可的理由。
严谨的创作,使“大篷车里的孩子们”丛书成为美国出版界过去60多年来的一大奇迹。该书自面世以来销量不断攀升,公众好评如潮,至今这套丛书已出版了百余种,累计销量突破5000,全美教育协会也开始以官方身份郑重向社会推荐,使其成为美国儿童公共教育的代表性读物。直至今日,仍不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写信询问四个主人公又有什么新的探险经历。
感叹于时下优秀课外读物的缺失以及儿童出版物的良莠不齐,是为序。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勇先
少儿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自主阅读。美国的学校里都设有泛读课程,学校宁愿不去购置高端的多媒体设施,也绝不能让图书馆和教室里缺了书。在英语学习上,我的孩子瑞的一个奇特经历特别能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两年前,为了提高他的英语水平,我特地把他带回美国的学校学习两个月。刚返校时,他的英语水平也就是一年级吧。但是,在短短的两个月中,瑞已经和其他同学一起达到了加州四年级学生的标准!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不可思议,其实,我们用的秘密武器就是大量阅读。每天放学后,瑞完成老师的30分钟阅读作业后,还会经常再读上一个小时。他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到后来,一个半小时之内能读完七八本小书。在美国的图书馆,有太多的书籍令他喜欢,当然也包括。
喜欢阅读的孩子,专注力和理解力都高,所以擅长自学。自学是人类学习最宝贵的形式之一,因为它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自觉学习,某些方面的效率是授课方式不可企及的,而阅读正是自学的基础。
在国内所有的讲座和报告会中,我总要大声地告诉大家:“快乐阅读,更能应试!”
比如学习词汇,靠死记硬背字词是一种办法,靠快乐阅读和活学活用是另一种办法。孰优孰劣呢?死记硬背字词是把词汇从上下文中分离出来。与阅读相比,要掌握同样量的词汇,只能花大量的时间重复做工,事倍功半,而且枯燥无味。又比如写作,本来应该是孩子们在阅读基础上出于真情实感的创作,可如果忽视阅读。只能让孩子们拼命搜集华丽辞藻来代替阅读。脱离了真情实感的华丽辞藻又有何意义?
丛书是来自孩子们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读这样的书让孩子们在故事中体会着人类语言的美妙,对智慧与情感的启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韩伟
201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