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遇到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敬一丹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机缘

马年冬天,大雪节气到了。

微信里,央视新闻公众号《夜读·节气》栏目推出《大雪》,如同每一个节气一样。

手机里看微信,传来我读出的节气:

“大雪为十二月节,天大寒才有落地盈尺不可止的大雪……沟壑道路被扫平,新雪遍地,一脚没膝盖,一脚一雪窝,这才叫过瘾之大雪。”

声音是我的,内容是朱伟的。《三联生活周刊》朱伟的文字在《微读节气》这本书里,而这本书是朱伟的微博集锦,现在又通过微信“央视新闻”推出。

这个传播链挺有意思。

制作过程也挺有意思。央视新媒体找我,说要推出播音员主持人读诗,可以自选内容。我说,我来读节气吧。我喜欢节气,喜欢朱伟用微博谈节气的书。

从此,每个节气,我都是在“读”中过的。荷花开着,我读夏至,读秋分;荷叶残了,我读寒露,读霜降。节气,写得好美!出门看玉渊潭荷花,有了另一种眼光。

在复兴路11号老台拥挤的机房里面,是狭小的配音问。我和责编李伟每次在这里见面都如同接头一样,两人手里拿着同样的书,做这件事就是因为都喜欢节气,喜欢把这本书变成新媒体的方式与更多人分享。录音时,我们只是用这里隔音的环境,并不用话筒、调音台。我备稿,责编摆弄着他的手机。他点头,我对着手机开始读。

开始不太习惯,和话筒打交道这么多年,手机是不是不太专业啊?我一再问:行吗?真行吗?

年轻的责编笑笑,那意思好像是,新媒体的人就是这么任性,大姐呀,这就是今天的话筒啊!

自从十岁遇到话筒

50年前,我初识话筒,那年我10岁。

那时,我在哈尔滨国庆小学校。有一天,我们老师在班里叫了几个女同学:

“梁晶、敬一丹……跟我来。”我们不知做什么,沿着长长的走廊,走到一个小屋。

小屋里,有一个从没见过的东西,老师说:“这是话筒,也叫麦克风,你们对着它,每人念一段课文。”话筒上裹着红绸子,很珍贵的样子,我对着它念,不知它会怎样。

我不知道,那其实是一次面试。梁晶被选中了,当了小广播员。每到课间,梁晶就在同学羡慕的目光里走了,一会儿,教室的小喇叭里就传来她那好听的声音:“同学们,请准备好,我们一起做眼保健操——1234,5678,2234,5678……”我一边按揉着眼睛,一边琢磨梁晶的声音是怎么到喇叭里来的,想象着那个神奇的裹着红绸子的话筒。长大了,梁晶学声乐,当时的“全校好声音”多年以后成为传媒大学的声乐教授,我们又是一个学校的了。

我还能遇到话筒吗?如果不是接下来的偶然,我可能就遇不到话筒了。

上中学了。

44中学负责广播站的马老师有一天来到国庆小学,她问:“这一届升入44中的同学谁朗诵好?我们想选广播员。”哈好,她问到了我的小学班主任郭清泉老师。郭老师推荐了我和另一个男生朱庆和。于是,我们就成了44中广播站的广播员。

假如,马老师遇到的是另外的班主任……

假如,郭老师一时没有想起我……

假如,马老师没有看中我……

那就不会有我与话筒的缘分。

P5-6

书评(媒体评论)

敬大姐是我们主持人中经历丰富的人,所以有眼界、有胸怀。有时候遇到些事想不明白就跑去找敬大姐求解药,说完她一笑,我也就豁然开朗了。所谓事业顺利,就是你得有一个平台,有一个大姐。

——崔永元

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如锚一般,沉着持重,不离不弃,让我们的心在风雨摇荡中有所依靠。一丹就是这样的人。

——杨澜

叫一丹为敬大姐,不仅冈为年龄,更冈为她完美地诠释了大姐的含义。做人,利而不害,身边的人都是受益者。做事,为而不争,也正因为不争,没人能与她争。很幸运,在我们很多人的生命历中,有这样的大姐。

——白岩松

遇见敬火姐,不是看见一档新闻节目,而是遇见一种新闻态度。遇见对真相的质疑,遇见正义和悲悯。当一个个新闻变成旧闻,一个新闻人的良知和坚持就镌刻进了我们遇见过的历史。

——于丹

书中的一丹,熟悉而陌生、纯粹而丰富、淡定而深刻。作为记者、主持人、学人,她的遇到,不仅是个人的,更关联着一个同家、时代的发展轨迹。感谢一丹,以她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告诉你、我、他,也告知未来。

——俞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后记

写下这些文字,是一种告别。

当我以这种方式回望职业生涯时,感慨而充实。在记忆里,原以为淡忘了的,重又清晰起来;端详来路,似乎对自己对岁月有了新的认识。一个电视人的记忆也许会融入媒体集体记忆,一个人的感悟也许会被他人分享,这使我在写作的忙碌中,享受着愉悦,告别职业生涯的时候,平和宁静。

写下这些文字,是一种感谢。

感谢引我走上职业之路的一双双温暖的手。每一段经历都是我珍视的财富,感谢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

这是我与金丽红和黎波的第二次合作。1998年出版《声音》时,我们彼此开始了解,16年以后,我们因《我遇到你》再次相遇,这次又遇到了年轻责编罗小洁。感谢他们所有的付出,让我从与观众的交流转换到与读者的交流。感谢长江文艺出版社把这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

封面照片来自陈威,是在采访中抓拍的,熟悉的人说,这是我采访中的常态。书中照片是邢旭东、王哓鹏、孙国民等提供的,书中的部分二维码影像片段是李作诗整理,尹韬、李玉强等编辑的。都是很熟的同事,平常说谢会显得见外,但此时还是要感谢他们留下这永久的纪念。

写下这些文字,也是一种开始。

在这个春天,我又想起1994年《一丹话题》告别观众时,我从背景墙上取下的蓝色“逗号”。那个逗号之后,我经历了职业生涯最丰富的时光,眼前,还是一个逗号。即将的开始,让我有更多想象,未来会有多少新鲜?生活中还会有多少种可能?

我准备好了,拥抱明天。

敬一丹

2015年4月27日

目录

01“迟钝”,也许成全了我

 机缘

 DNA

 迟钝

02永远一岁的女儿

 A型血的慢动作

 转型期,人怎么了?

 “想上学?还是想要钱?”

 人穷得没了表情

 户口啊,户口

03和谁一起,很重要

 白岩松的新闻私塾

 崔永元蛮拼的

 小水已是老水

 直播控:何绍伟:

 妖精级女编导:鄢蔓

 他离开新闻,成为圈内新闻:张洁

 接头暗号,你懂的

04长长短短20年

 舆论监督、每天、黄金时段

 半世光阴路上忙

 “你缺少刚性”

 把“舆论监督”从生词变成熟词

 朱总理:我看了焦点访谈就想打电话

 记者,凭什么拥有一个节日?

 保持痛感

 寒风中,那个窗口的等待

 你任性吗?我,韧性

 红烧头尾

 为什么没打马赛克?

 那时候,这时候

 你还看焦点访谈吗?

05声音,仅仅听到是不够的

 放大弱者的声音

 传播智者的声音

06每一个动作都是ing

 这一刻,我们等了十年

 我是A7

 比合作更高的境界是默契

07送别,难说再见

 陈虻,你的眼神

 罗京,你的声音

 杨台,你的背影

08通天塔

 我们彼此听不懂,甚至不想听

 矛和盾,能对话吗?

 为了信息公开

 你遭遇过记者吗?

 咱们能像聊天那样说话吗?

 我是“挑毛病专业户”

 我们不是敌人

09每个生命都有权利发光

 孩子,你不白瞎!

 如果火炬飘过废墟

 这只狗狗,让我流泪

 我和你,在一起

10草样年华

 从蓝竹子到绿熊猫

 爸妈不在家,还算家吗?

 飘在城市的边缘

 角落里的孤独

 让女孩有尊严地活着

 孩子抹去了我的眼泪

11他改变了很多人,他还在那里

 红花草

 麻风村有了王老师

12我的绿日子

 十七岁,走进片片树林

 月牙泉,你的病好些了吗

 母亲河,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梁从诫:梁家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娃儿叫沙沙

13每年春天,与好人约会

 你的呼吸,这样触动我

 白方礼们

 早春的种子

 什么样的人能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并没有创造好人

 花开没有声音,却很美

 为你写下传奇

 当《感动中国》遇到微博

 回到茫茫人海

后记

序言

2013年冬,我去了南极。

在那里,好像时间和空间的感觉都变了。

远离日常状态,就很容易想很久以前的事,也想以后很久的事。在这样的时空感觉里,发呆,想事儿,似乎也比平时清楚些,超脱些。

再过一轮春夏秋冬,又一个春天到来时,我的生活就要告别一种状态了。退休,在不远的前面等着我。这等人生大事,值得在这一片清明的天地间想想。

职业生涯的几十年,算是最好的年华吧!我的职业留下很多东西让我回味。忙碌中,总是遇到陌生和新鲜,回头看,新闻又变成了历史。一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构成了经历,写满了年轮。

斗转星移的岁月,熙熙攘攘的世间,会遇到什么?得有多少恰好,得有多少偶然,才能遇到,这就是缘分。如果,不是那一年,那一天,遇到那样的人、那样的事,我也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沉淀下来的,都是我所珍视的各种遇到。这既是个人记忆,也带着时代的印痕,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小结,是对自己的交代,也是向我所遇到的一切致意。

于是,在南极的船上,我把这样一些念头写在船舱的航行日志上,那感觉,好像是拉开距离看一幅画,南极给了我一个角度,让我看得真切了。

职业生涯,只是生命中一部分,也许能算作自己的华彩乐章,也许是未来的另一种准备。

德雷克海峡的海浪溅起的浪花,瞬间消逝,新的浪又在涌动。过去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南极,似乎不能不想到人、生命、爱,这样的命题。放眼望去,海天之间,很远很远。

内容推荐

今年4月,60岁的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写下回忆性文字,回顾自己在央视“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的历程,这个历程也是见证中国百姓共同关心的重大事件的历程。这本《我遇到你》还包括敬一丹在全国各地采访做节目刻骨铭心的经历,生动叙述了遇到各层面百姓、央视共事的工作伙伴等经历,故事真实生动,思考和感受刻骨铭心。

编辑推荐

①精彩的励志传奇:坎坷的求学经历,中年再造的央视奋斗,全民关注的新闻热点,感人肺腑的记者良知,新闻理想,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对央视节目的深刻反思反省,贯穿这本《我遇到你》。

②敬一丹精彩的励志传奇:连考三年28岁上研究生,从研究生到教师,从教师到央视主持人,38岁创办一丹话题,40岁到焦点访谈。坎坷的求学经历、央视的奋斗历程精彩纷呈。

③在央视30年的经历,见证中国社会重大变迁:舆论监督、反腐、扶贫、国企工人下岗、中国社会转型,社会热点,全民关注。

④敬一丹对自己主持的“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节目深刻反思反省,坦诚感人。

⑤央视30年,敬一丹采访了很多弱势群体,遇到各类百姓,她叙述这些刻骨铭心的故事,刻骨铭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