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的精华在散文,而散文的精华在董桥,这虽然出自董迷的夸张,却也不无道理。董桥是个多面手,在藏书、古玩、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其独到的心得和建树,且阅历丰富,交游广泛。董桥出身书香世家,受旧学影响很深,他也庆幸自己沾溉了前朝余绪,一再自称“老派文人”或“文化遗民”。这些造就了董氏文章别致典雅,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甫一问世,便风靡两岸三地,如今已拥有无数拥趸。
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下面就让我们在他的《英华沉浮录(5)》一起品读他对中国各个层面文化的探讨和剖析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英华沉浮录(5)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董桥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香港文学的精华在散文,而散文的精华在董桥,这虽然出自董迷的夸张,却也不无道理。董桥是个多面手,在藏书、古玩、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其独到的心得和建树,且阅历丰富,交游广泛。董桥出身书香世家,受旧学影响很深,他也庆幸自己沾溉了前朝余绪,一再自称“老派文人”或“文化遗民”。这些造就了董氏文章别致典雅,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甫一问世,便风靡两岸三地,如今已拥有无数拥趸。 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下面就让我们在他的《英华沉浮录(5)》一起品读他对中国各个层面文化的探讨和剖析吧! 内容推荐 《英华沉浮录(5)》系董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明报》的同名专栏文章结集,主要记述作者读中文英文的心得,包括阅读、文物、文化、语文、人物,等等。该书从各个层面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转型时期香港的中文教育和书写表达进行了剖析和探讨,体现了一个资深文字工作者的高度文化自觉,对于我们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极具启示意义。 该书共分六卷。本卷以谈语文、文字为主。 目录 毛泽东会写信 语文竟是那么希腊 赫晋黎怕堂皇空洞的字 亲爱的税务局长…… 王浑妻子调皮 “批改作文,不要多改” 文字美食家 秋雨、心香等三段 夜读琐疑 小声日:“是邓拓!” 高明的指点 储大泓先生的来信 貂蝉可畏外五段 文人译笔清赏 浅浅的歌词,深深的感动 “此何物耶?一东西耳!” 财政司的智商真那么低吗? 搞什么文字推理! 是DongJianhua才对 一封回信 圣诞政治食谱 点起正月半的花灯 “你的不来使我断电” 公务员事务司的中文信 “别开生面的自杀” 黄星华的中文文章 等待更多知名的真学人 把法治精神译成中文 张五常论文章清楚 霍英东先生的春天 开封的槐树,茅盾的霜叶 老教授那本小册子 文绉绉的广东话 告诉他们:上图书馆去! 别忘了中文有个“了”字 语文的情网 飘着淡淡的麝香和珑泊 教育署《强力指引》小议 王水平先生的来信 “常老师早!” 与文字的斗争 伦敦公园清淡 搞好语文不必花大钱 “学问存放在东京” 明镜高悬下的中文 榆树沟里的新闻记者 文字轮回六道中 YOUY“un-obedient“servant... “我们偏偏不肯认命” 人文教育的博雅品味 “胴体“原是“屠体” 元帝岂可戴绿头巾! “没有我你冷不冷” 新闻记者十条指南 庄严的演词,庄严的中文 李国能那一株玫瑰 再看那“神圣的胴体” 是跟国语接轨的时候了 人道是伤春悲秋不长进 媚香楼里的捉刀人 别了,教人脸红的文章 告诉我翡翠有多绿 陈方正的中文进化论 “言而至此,再无言矣” 给自己的笔进补 有“妳“就该有“娥” 别再妨碍创作了 说文,解字 解读鹤窠 尊敬通晓中文的外国人 调皮的语言 教育不是革命战斗 文字下酒,吃得风流 公文救命 连胡先生都要请人过目 “母病速归“的存在价值 他们就这样长大了 译事漫议 说得体 大胡子林肯的传世演词 一种解释,一个看法 顺治皇帝苦读中文吐血 试读章节 浅浅的歌词,深深的感动 (一) 报上说,大陆流行歌曲的歌词越来越平庸,不能满足听歌的人越来越高的要求。歌名都是问句:《大哥,你好吗?》《你在他乡还好吗?》《你那里下雪了吗?》《我的祝福你记得吗?》《你能停下这场雨吗?》。歌词突出口语化:“家人不错朋友不错自己也不错”、“感情是一道关,能过去的不多”、“祝你顺利,顺其自然,只要尽力而为就没有什么遗憾”。有些歌词据说莫名其妙,人家不懂:“海的心里躺着贝,贝的心里流着泪。”大陆著名歌词作家乔羽于是认为歌词创作最大的弱点是浅薄,缺乏理性的光芒。 (二) 我实在不觉得那样的问句歌名、那样的El语歌词有什么不好。第一,句子通顺得很;第二,意念也温馨;第三,可以散发理性的光芒当然很好,就这样荡漾着一点感性的光影也不错。流行歌曲能够继承校园民歌、城市民谣的滥觞,不失为健康的创作路线,肯定比要死要活的“妹妹我爱你”要清雅得多。报上那篇伊诺的报导说:“歌词队伍在各种文学样式中是最年轻的,创作准备最差。”既然如此,更应该让这支队伍继续慢慢摸索。他们笔下已经写得出这样浅白上口的句子了,确是很好的根基,人生阅历深了,内容自然会有“理性的光芒”。诗歌最忌深奥浮泛。“童子当街数落英,摇头学我苦吟声;门前有客不敢报,却道先生诗未成”,陈曼生这样清淡鲜活的作品,我太喜欢了。多年前非常流行的那首英文歌《伦敦街头》,歌词也浅,简直是在讲故事,人人听了都会惦念那个落寞的人。“感情是一道关,能过去的不多”,绝对有情有理有文采;粤语流行曲的歌词不是这样的语言文化,很可能会写成“情意亦是劫数,闯关难再故我”,难懂一百二十八倍。大街小巷天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这样唱的时候,香港的中文亮起红灯一点不奇怪。 (三) 中国音乐家王洛宾先生今年三月十四日去世了。他是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乐坛耕耘六十多年,创作歌剧六部,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联合国总部展示他的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教材用了他的歌。大家封他为民谣之父、西部歌王,他淡然处之,只喜欢人家说他是“传歌者”。我在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上看到王超海给王洛宾先生写的墓志铭,很动人。《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都是王洛宾写的名曲,未必有理性的光芒,却传遍远近,几十年来不断有人唱。 (1996年11月19日) “此何物耶?一东西耳!” (一) 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土》卷一上读到容庚的《雕虫小言))。容庚是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名教授,一九八三年去世。这篇万多字的长文一九二O年刊于上海《小说月报》,增订后又刊于北京《社会日报》,是当年金石学界影响深远之巨作。《学土》主编苏晨根据王贵忱手抄小楷的修订本重排重登。苏晨在“附记”里说,长文从繁体并多古写、僻字的手稿,连标点、分段连眇成简体字,不能不说是一件辛苦的事。他说,“更可怕是这一繁变简也同样出了若干糊涂账”:“馀未得其蓠一”,一经简体,就成了“余未得其万一”,而通篇《雕虫小言》中,“余”是当“我”字用的! (二) 听说宋朝馆阁校书精审不苟,宋官刊史籍尤其以景祐本《汉书》最善。初校校定三百四十九条,签正三千余字。二校增七百四十一字。损二百一十二字,改正一千三百三字。罗继祖说,“乃竟有大谬不然者”: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出旧校书官多不负责任,校书只拿着旧书,选一些字用墨涂去,旁边又注上那个字,天天这样混时间混饭吃。聂冠卿、李昭遘校太清楼所藏《十代兴亡论》,字非舛误而涂窜之,以为日课。皇帝在宫中看过这部书,无意间看到他们那部校本是这样搞的,即彻查。罗继祖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找到这段话,证明沈括所说属实,只是姑隐真名,仅言“旧校书官”。 …… P48-52 序言 二○一○年八月,海豚出版社精心策划的“海豚书馆”与读者见面,之后我们陆续推出了“海豚文存”“祝勇作品”“独立文丛”等丛书,在业界得到广泛赞誉,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目前,“海豚书馆”已有六十一种,其他丛书也在陆续面世。每套丛书,我们都邀请名家担任策划人和主编,力求荟萃海内外名家优秀作品,展示近现代人文经典著作,以精装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要求,我社从上述丛书中精心挑选了广受读者欢迎的几种图书,重新设计封面,以平装形式出版,价格更加贴近大众的读者。这就是我们推出的“海豚简装”。简装本面世以来,以典雅的设计,精致的内容,亲民的价格颇受读者喜爱,现推出董桥《英华沉浮录》,以飨读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