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丽扎·申哈(以色列厄梅克学院院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林晴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以色列——一块教育奠基的国土

一个人,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进一个国家容易,走进一个人的心灵却很难。然而,这是一条必经之路。道理很简单:国之沃土孕育民之精华,民之心灵才是族之魂魄。

我们把以色列比作一本书,她的扉页上一定是这样一些词:流散、战争、动乱、苦难……有人说,“以色列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以色列国在战火中诞生,在战争中发展壮大,并通过战争求得生存。”但是,当你打开这本书读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其中的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充满着勇气,充满着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望。

从北京直飞特拉维夫需要九个半小时,这两座城市之间的直飞航班于本一古里安机场的每一次起降都是在黑夜里,在空中凝视这片位于地中海东岸、亚洲最西端的土地,夜幕下的灯火只有两种色彩,金色和银色,这两种璀璨夺目的光辉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纯净,纯净得让人不敢相信,如同人们不敢相信半个多世纪前这个犹太民族国家的建立。

国土呈狭长状的以色列,正北与黎巴嫩接壤,依次下来的叙利亚、约旦、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按顺时针方向排开,围裹住这个处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地的弹丸小国,直到西面的地中海。按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以色列领土面积为15850平方公里,目前实际控制面积为22145平方公里(接近于北京市与上海市面积的总和),其中土地面积21671平方公里。南北最长距离为470公里,东西最宽处为135公里,驾车沿公路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国家不到9个小时,从东到西只需1个半小时左右。以色列的人口在2013年刚刚增至800万(以色列中央统计局发布),仅相当于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数(2012年末统计)。在这800万人口中,近75.3%为犹太人,20.7%为阿拉伯人,其余4%为非阿拉伯基督徒、其他信仰者以及无宗教信仰者,这是一个不同民族背景、生活方式、宗教、文化和传统大融合的国度。  在自然资源上以色列几乎没什么优势可言。隔几分钟车程就会出现的沙漠是国土的主要部分,剩下的是一些高山和平原,地中海气候的炎热少雨让这块土地上的水和油一样珍贵。天时、地利、人和对于以色列来说都是奢侈的。1948年5月14日,根据联合国分治方案(1947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不到24小时,就遭到了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正规军的入侵,这迫使以色列人奋起保卫他们在其祖先的家园上重新获得的主权。从建国的第一天起这个国家就开始了独立战争,接下来是旷日持久的困境。在周遭阿拉伯邻国和一些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紧密的国家与经济组织的封锁围攻下,以色列的进出口贸易举步维艰,经济上难以为继。若不是当时欧美一些国家愿意成为其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那么它的前途可能真会像某些观察家在其建国之际所预言的那样:这个在夹缝中诞生的弹丸小国,其命运不会长久。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的洗礼,这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年轻国家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以国民生产总值而论,1948—1990年的42年间,以色列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亿美元增加到460亿美元,增长229倍;若按人均计算,1954年为647美元,1988年则增加到8659美元,34年间增长13.37倍。早在1984年以色列就被世界银行列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之首。①据2012年的最新统计,以色列的GDP初值为2416.65亿美元,人均已达30569美元。

面对这个让人惊叹的民族国家,人们在研究探讨它如何迅速壮大、走向强盛时发现,重视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重知识、注重教育的民族。“知识是夺不走的财富”,是“唯一可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这样的训诫几乎成为犹太人的座右铭,在每一个犹太家庭中传承。

P1-3

后记

一个人的传记概括了其一生的经历,这是时间概念上的理解。而从阿丽扎·申哈校长这本传记的真正意义上讲,则是为了记录下那些一直留存在人们心里的记忆——一种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挥之不去的瞬间、事实、言语、精神、智慧和影响。

去往以色列行程万里,我们走访了与申哈校长相关的几十个人,其中有熟悉她的同事、学生、朋友、上级,也有与她接触不多却耳熟能详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描绘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阿丽扎,一种无法用另一种形式的语言替代的对她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讲述平实、生动、流畅,自然而然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触摸到真挚宝贵的情感。我曾试图以文学传记的形式转述这些话语,但似乎总存在一种改变了讲述者原义的损失。

语言是思想的形式,语言属于真正的言语者。基于对讲述者的尊重、对申哈教授的敬重,我悉心保留下讲述者叙述的语气和语言的风格——让这些话语成为思想的真实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对思想的修饰,更不是对心灵的夸大。

诚然,这本书看上去不是传记的传统面貌,同时它也不是想象和联想的产物,它记录的是抹不去的记忆和思想——就摆放在那里,用不着任何修饰。它既是访谈录又不完全是。隐去了采访者是为了把对象感留给读者,以拉近阅读时与传主的距离,便于更好地理解传主。

2012年,匈牙利籍犹太思想家、84岁高龄的雅诺什·科尔奈在他的自传《思想的力量》中文版问世之际写道:“传记是一种极为个人化的文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无疑,阿丽扎·申哈也是独特的。我与申哈校长见面是在2012年的6、7月之交,正值厄梅克学院换届,她的日程表安排得满满的,但还是给了我两次机会,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面对面采访。

她说话的声音不大不小,句子有长有短。回忆过去时,你会随着她的讲述忘掉周围的一切;她注视你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和在场的一切都凝固了,被她尽收眼底。她深凹进去的眼睛像两潭泉水,隔着宽大的办公桌依然能看到眸子里透出的光亮,像是潭底折射出的光线。她总是静静地看着你微笑,神情专注。

因为采访时间有限,我无法分享申哈校长更丰富的经历和更精彩的故事,也因为希伯来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之间来回理解的损失,给这本书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是,在写作过程中,重温那些妙语警句和内涵思想又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在本书的写作中,要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国际传播学院的热情配合,感谢林俊伟院长派出了两位优秀教师鼎力相助。2011年11月初在厦门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上,姜仁凤老师作为翻译陪同我对申哈校长的代表米里亚姆·赫茜菲尔德教授做了采访。2012年夏天,王连芬老师作为翻译随同我去以色列完成了实地采访任务,回来之后,她做了大量的音频和文字资料翻译工作,加之她本身还有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过程非常辛苦,这本书里也浸润着她的汗水。她们的专业水平和大气品格令人欣赏。在这里,向她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感谢申哈校长的秘书阿德里亚娜女士,她为本书的图片资料收集做了大量工作。感谢申哈校长的学术助手马修·西奥沃尔教授,跟他的谈话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了申哈校长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主张。感谢海法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莱莉女士为我们在海法大学的采访提供的帮助。

感谢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罗昶博士,在写作中与我相互交流心得。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李水仙博士、本书责任编辑李唯梁的关心,感谢丛书筹备组王琴、宫月晴老师提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的相关资料。一并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杨婉秀、杨斌老师对本书写作的支持。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闵惠泉教授与我慷慨地分享了他珍贵的写作经验,对本书初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丁海宴教授在创作思路上的指导和鼓励,他是电视系列片《中外大学女校长访谈录》的总导演,和申哈校长有过深入的交谈。最后要感谢刘继南老校长,她是《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这套丛书的创意者和召集人,她锲而不舍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我,感谢她的信任。

目录

以色列——一块教育奠基的国土

成长年代

 移民的后代

 家教

 童年的阅读与思考

 情报女兵

从耶路撒冷到海法

 希伯来大学的优秀生

 萤火虫的光芒

 民间故事档案馆

 《申哈报告》

 以色列第一位女校长

俄罗斯的大使岁月

 外交部长带来的意外

 用智慧去斗争

 拥抱俄罗斯

厄梅克,我的家

 放弃从政回归教育

 独立带来重生

 构建厄梅克

 为以色列高等教育谏言

 开放式校园

 帮助的力量

 致力多元文化融合

 “她用人很准”

 分担失败承受无奈

 赋予信任者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学习

 讲故事的人

 撒向公众的声音

 “世上还有人在吃你扔掉的豆壳”

 充电与放电

女性并不是生来就是“女性”

 学术界的女性问题

 重读《圣经》——让女性发声

 玻璃屋顶还在吗

 背后的力量

后记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强国梦必须有科教梦做支撑。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顶端,是联结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桥梁。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

回顾大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校长的水平。世界著名大学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都铭刻着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正如艾略特之于哈佛大学,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研究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是管窥一所大学兴衰成败的途径,而专门研究大学女校长,则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大学校长虽以男性居多,然而成就卓著的女校长也不乏其人。她们推动了大学的变革,丰富了大学的精神内涵,如金陵女子大学老校长吴贻芳,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东南大学前校长韦钰,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等等。女校长人数虽然屈指可数,但其业绩丝毫不逊于男性同行。大学女校长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做出了贡献。大学女校长的治校理念、办学风格乃至传奇的职业生涯,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和细致品味。

女子大学是高等院校序列中的一种特有形式,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的女子大学,如韦尔斯利学院、史密斯学院、淑明女子大学、日本女子大学、御茶之水女子大学,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金陵女子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华南女子大学等,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世界各国女子大学,总结提炼女子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形式,对于寻求符合女性特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由中国传媒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中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群体研究”课题,对以上两个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就是这一课题的主要成果。这套丛书分为四个系列:女子高等教育系列,考察全球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呈现其办学传统和教育特色;中外大学女校长个案研究系列,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深度追踪大学女校长的人生经历,剖析她们的成长历程、心智历练、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女校长群体研究系列,群像式描绘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女校长群体,彰显女校长个性的同时,探寻她们的共性;“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图文集锦系列,汇集展示了大学女校长在历届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和绚丽风采。四个系列,四十余本,蔚为大观。

“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也是“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历时十三年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及女性培养结出的硕果,是深化论坛主旨、促进女性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学术行动。丛书的写作,依托“论坛”这一平台,深度访谈和研究了参加历届论坛的大学女校长,系统整理了多年积累的学术成果,可以说,“论坛”既是女校长们交流合作的舞台,也是本套丛书得以出版的重要基础。

自1995年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世界妇女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性别平等的高端主题——女性领导力,也已经是全球关注的议题,与女性学相关的课程在中国高校已经四处开花。今天,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到,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创造力和领导力,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对于提升女性领导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知识女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大学女校长是高等教育、女性、领导力的集结点,是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典型,她们不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以自己坚韧顽强、宽厚包容、无私奉献的品质与情怀,阐释了女性领导力的独特内涵。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她们是教育典范和女性楷模,具有榜样的力量和示范的价值,定能引领青年女性沿着正确的道路勇敢前行。

女性的发展,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女性自身具备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希望丛书的研究成果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为女性高等教育提供宝贵借鉴,为精英女性的成长与成功给予智力支持;促进全社会更加重视女性平等的教育接受权和职业发展权;激励正在为打破“玻璃天花板”而奋斗的新一代女性,为女性领导力的培育与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是为序。

陈玉立

2014年7月

内容推荐

林晴所著的《阿丽扎·申哈(以色列厄梅克学院院长)》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丛书之一种。全书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描述了以色列厄梅克耶斯列谷学院女院长阿丽扎·申哈教授的求学、成长及办学经历,展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风采和魅力。

编辑推荐

林晴所著的《阿丽扎·申哈(以色列厄梅克学院院长)》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深度追踪以色列厄梅克耶斯列谷学院女院长阿丽扎·申哈的人生经历,剖析她的成长历程、心智历练、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本书可读性强,传主的真知和作者的匠心历历可见,读者能够在图文并茂中感受到智慧和灵感的融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