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采用汉英对照的形式,将三十四篇包括何其芳、冰心、林清玄等中国著名作家的精美散文如《雨前》、《笑》、《心田上的百合花》等翻译成英语。该书由在美国从教多年的德堡大学教授徐英才先生翻译,译文优美、地道,既可向海外读者者推介,也可为各高校翻译专业师生和翻译爱好者所借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外教社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 |
分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采用汉英对照的形式,将三十四篇包括何其芳、冰心、林清玄等中国著名作家的精美散文如《雨前》、《笑》、《心田上的百合花》等翻译成英语。该书由在美国从教多年的德堡大学教授徐英才先生翻译,译文优美、地道,既可向海外读者者推介,也可为各高校翻译专业师生和翻译爱好者所借鉴。 内容推荐 徐英才译注的《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从中国近现代散文选取了三十四篇经典散文,包括了语言朴实、笔调清新的许地山《春的林野》,文辞活泼、形象生动的老舍《母鸡》,行笔如画、色彩斑斓的朱湘《江行的晨暮》,藻思优美、充满遐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等等。阅读这些作品是一种享受,一种提高,一种升华。 目录 鲁迅(1881—1936) 雪 秋夜 郭沫若(1892—1978) 路畔的蔷薇 许地山(1893—1941) 蝉 春的林野 梨花 落花生 徐志摩(1896—1931) 翡冷翠山居闲话 茅盾(1896—1981) 白杨礼赞 郁达夫(1896—1945) 雨 故都的秋 江南的冬景 我撞上了秋天 庐隐(1898—1934) 异国秋思 朱自清(1898—1948) 绿 匆匆 荷塘月色 背影 冰心(1900—1999) 笑 石评梅(1902—1928) 一片红叶 朱湘(1904—1933) 江行的晨暮 巴金 (1904—2005) 灯 繁星 海上的日出 老舍(1905—1966) 母鸡 谢冰莹(1906—2000) 爱晚亭 何其芳(1912—1977) 雨前 杨朔(1913—1968) 茶花赋 峻青(1922—) 海滨仲夏夜 冯骥才(1942—) 趣说散文 赵丽宏(195l—) 晨昏诺日朗 林清玄(1953—) 心田上的百合花 朱国良(1954—) 感悟春天 唐敏(1954—) 心中的鹰 试读章节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 (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P72-74 序言 本书从中国近现代散文的浩瀚星空里采撷了三十多颗璀璨的明星缀集在这里。这些散文,可谓篇篇经典,它们包括了语言朴实、笔调清新的许地山《春的林野》,文辞活泼、形象生动的老舍《母鸡》,行笔如画、色彩斑斓的朱湘《江行的晨暮》,藻思优美、充满遐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诗情洋溢、画意盎然的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与何其芳《雨前》,充满象征、深含寓意的鲁迅《秋夜》与郭沫若《路畔的蔷薇》,托物言志、畅抒情怀的茅盾《白杨礼赞》与朱国良《感悟春天》,以及文人雅趣、浪漫天成的郁达夫《故都的秋》与《江南的冬景》等等。阅读这些作品是一种享受,一种提高,一种升华。 然而,经典必须精译才能尽显其精髓!在英译这些作品时,我不仅努力把原文所包含的意思、意图、话外音等尽量准确地、充分地用译文表达出来,还努力把原文所载有的形象、意境、感染力、韵味等尽量贴切地、饱满地融入译文里去。此外,我还努力使译文本身的遣词造句、行文断点、句章衔接、节奏格调等等尽量浑然一体。这些是我在翻译这些作品时的不懈追求。这些追求,或者说这些准则,简而言之就是:准确,传神,浑然。 所谓准确,并非仅指对原文含义层面的如实表达,它还包括更为广阔的范畴,比如对原文词汇的分量、色彩、内涵等的对应,对原文句子的主次、口气、节奏等的呼应,等等。所谓传神,并非是说所有原文都必定文采斐然,译文也必须把这种斐然的文采翻译出来;而是说,原文都具有它自身的那种或者那些特质,有的也许遣词优美,有的也许造句铿锵,有的也许行文歪扭,有的也许只是烂文一篇,但不论它属于哪一种,或者综合了哪几种,译者都应该尽量把原文的那种或者那些特质体现在译文中。这就是说,译文一方面会自然地显示出译者自己的翻译风格,同时也应该体现出原文的个性。而所谓浑然,则是指包括译入语在内的所有语言都具有自己的遣词方法、行文特点、结章规律、节奏韵律等等,译文必须符合它们的运作,自成一个有机体。 然而,通往准确、传神、浑然这三个准则的道路上常常潜伏着矛盾,稍有不慎就会顾此失彼。每遇此况,我的解决法宝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中庸之道,也就是说,用辩证的方法,以准确为主,以传神和浑然为辅,去找出这三个追求之间最接近原文的平衡点。 当然,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原谅! 徐英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