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是用来歌唱的。历史,无论如何,在诗人眼里,都是一首首歌、一行行诗、一段段曲。作者的历史,不,也不能算是历史,只能算作经历。走过,路过,经过,尝过,也无论甜的、苦的、涩的、辣的、酸的,人生五味,总算没有错过,都是让作者无比感动、感慨、感谢的。感谢有过这些经历,感谢让《回声》作者贾玉敏有了这些经历和感悟的人和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回声(散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贾玉敏 |
出版社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岁月,是用来歌唱的。历史,无论如何,在诗人眼里,都是一首首歌、一行行诗、一段段曲。作者的历史,不,也不能算是历史,只能算作经历。走过,路过,经过,尝过,也无论甜的、苦的、涩的、辣的、酸的,人生五味,总算没有错过,都是让作者无比感动、感慨、感谢的。感谢有过这些经历,感谢让《回声》作者贾玉敏有了这些经历和感悟的人和事。 内容推荐 贾玉敏编著的《回声》的出版,算是对作者贾玉敏的过去,对许许多多帮助过作者的人的一个汇报,一段记载,一种记忆。相信它会提醒作者,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历史,尤其是一切有恩于自己的人和事。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尽管,作者的经历还有太多没有企及,还有太多帮助过作者的人没有提及,还有太多风吹霜打、春华秋实的故事没有顾及。但是,作者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怀念他们,感激和感谢他们。更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地工作,虔诚地生活,热诚地面对未来,面对未来所有的一切——人、物、事及沧桑。 目录 第一编 难忘乡情 山花烂漫 村里的广播 幸遇“老彭” 我在队里当会计 二哥的胸怀 二奶奶家的杏树 乡思 夜听《乡愁》 天凉好个秋 我和玉兔过中秋 怀念我最亲爱的母亲 清明感怀 第二编 追忆军旅 穿上绿军装 紧张的军营 三个难忘的故事 惊险的遭遇 “八·一”感怀 君在长江头——寻找思念的战友 “10·81”,永远的铭记 战友相聚的离愁 雪夜情思忆军旅 怀念军嫂张桂芝 快乐在身边 第三编 记者生涯 电台记者 山旮旯的新闻 “北广”培训 “电大”求学 曝光饭店 创建版块节目 冒险采荷花 第一次出镜 雨中兴凯湖 第四编 法海拾贝 当上法官的日子 初识金桂兰 法官当学“四君子” 铁骨柔情 走齐鲁品山东 吐鲁番游记 汕厦行 陪首席大法官视察牡丹江 开博有感 苍天有泪 奥运时,在北京 第五编 港岛随想 入港初感 街头趣事 “城大”印象 惊叹“律协” 香江“看”雪 走马迪士尼 顿悟“山门” 学业回眸 第六编 大洋踏浪 初识“山姆大叔” 飞抵旧金山 迷醉加州 从大桥到码头 奔赴美国东 足迹在纽约 费城的午餐 来到华盛顿 陶醉樱花节 永远的丰碑 巴尔的摩巡礼 寻踪威廉斯堡 聆听法的脚步 拜拜,美利坚 未结束的旅程 后记 试读章节 山花烂漫 春天来了,山花烂漫的季节到了。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翠绿丛中,树枝上下,就连山间路旁,庄稼地里,窗前屋后,到处都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儿。粉红色的桃花,洁白的杏花,紫红色的达子香花,紫色或白色的鸢尾花,红的或黄的蒲公英花、苣荬菜花,后来连续长出来的辣椒花,茄子花,豆角花,土豆秧子花,花生秧子花等等,……还有许多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姹紫嫣红,婀娜多姿,煞是美丽动人。 这满眼满目的鲜花儿,就是我从童年到青年时期,对故乡田野、美好家园永久的印象。这个印象,尽管已经经历几十年风霜雨雪的打磨,也已经经历了时代变迁的岁月冲刷,但是,那些鲜花,那种记忆,却像是刻在我的脑海里、心灵上一样,她的绚烂艳丽,多姿多彩,至今不曾有分毫的改变。 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的故乡都是记忆至深、情意绵绵的。我的家乡,在辽宁西部山区的建平县,一个属于风沙丘陵的地带。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山上绿化不好,植被覆盖较差,冬季的山野,给人一种斑驳陆离、窘迫萧瑟的印象。但是,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每到春夏,却给人一种“贫穷方有天眷顾”的景象。待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大地一片葱绿之后,便会出现一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无数有名无名的野花,都会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给那片曾被誉为“兔子不拉屎”的贫瘠土地,披上一身花的盛装。 山中,开得最早的花,是杏花。我的家乡,是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清楚的记得,在家里南面及西南的山上,还有隔着一条深沟的对面营子——郭家窝铺的北山上,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山杏树。杏,又称杏子,是李属李亚属植物。杏花属单生,先是绿叶开放。在每年的4月上旬,这些杏树就开始萌生出幼稚的嫩芽,到四月中旬,渐渐的展露出白色的花瓣,稍带着淡淡的红晕,就像是十七八的大姑娘,给人以羞答答的感觉。到六月末或七月初,或黄或红或红黄相间的杏子,就陆续的熟透了。摘下一颗,咬上一口,顿觉酸酸的,满嘴生涩,脑瓜顶都似乎直冒酸水一般。然而,杏子却是一个好东西,杏子的果肉、果仁都可以食用。杏的果仁,有生津、解毒、清热之效用。据说,杏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足显地位之高!据资料记载,杏不仅在我国,西方人对杏也有着充分的认识,她最早主要来源于亚美尼亚。而且在东亚及中亚,也都有着栽种的习惯。在国外,每年的三四月份,还会举办杏花节,为游人踏青、郊游及摄影提供好去处。 在我的家乡,还有一种花,是随处可见的,那就是路边的牵牛花。牵牛花,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花卉,在民间还有许多别名,比如喇叭花、筋角拉子、大牵牛花、勤娘子等等。她喜欢在山坡灌丛,干燥的河谷,或是崎岖的路边,更喜欢家园的宅屋路旁,生根、开花、结果。有一年夏天,我和姐姐上山打柴归来,特意挖些带根儿的牵牛花,回来栽种在家园里的杖子下,为她浇上水,施些肥料。怕被风吹或日头晒死,还找来几个破旧的柳条筐给她盖上。三天之后,这些花秧就逐渐缓过神姿,一周后就开始成长起来,个把月的功夫,就爬满高梁杆夹成的杖子,轻轻地摇晃着娇艳的笑脸,向着身旁过往的行人致意,确实招人喜欢。 孱弱的身姿,却有着强健的性格。这是我喜欢牵牛花的原因。她那看似柔弱的体形,却有着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盐碱,不怕高温酷暑的品性。细细观察,只见她的茎上,有着许多倒向的短柔毛,或是杂有倒向或展开的长硬毛。她的枝叶较宽,呈卵形或近圆形,叶状分成深或浅的三裂,偶然也有五裂的,根基部是圆的,像心的形状,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或疏或密微硬的柔毛。花叶单一或通常二朵,生长于花序梗顶。花序梗长短不一,苞片线形或叶状,花冠漏斗状,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淡的。蒴果近球形,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有着褐色的短绒毛。承继祖传中医的父亲,曾经对我说过,牵牛花除了供人们观赏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她的种子是一种中药,药用学名称为丑牛子,分黑丑、白丑,也称为二丑。当成中药使用的时候,多数都是用黑丑,白丑较少用。黑丑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这是我对牵牛花的深刻记忆和了解。 “人在路上,我默然暗自流盼,那夕阳难如往昔灿烂。娇美向日葵,仍然记在心间。”这是著名歌手邓丽君,在歌曲《向日葵》中的几句,至今记忆犹新。实际上,向日葵花,也是我对家乡最深刻的钟爱。可以说,向日葵是伴随我从小成长的植物。记得那个时候,家家都在院子里的墙根边,道路旁,也就是不能种植其他作物的地方,种上向日葵。因为,她从不挑剔环境,只要有土壤,埋下种子,就可以生长。她不仅可以供人们观赏,而且还有着经济价值。据说,向日葵最早产于南美洲,驯化过的种籽,是由西班牙人在1510年从北美带到欧洲的,最初只是觉得葵花好看,供做人们观赏。到了19世纪末,又被引回北美洲。那时候,其栽培技术也传到了中国,而且还发现葵花籽的食用价值,被人们炒制之后作为零食食用,味道醇香润美,其籽还可以榨油用于食用,油渣可以做饲料。所以,我家当年种植的向日葵,除了少量留有春节食用外,基本都拿到市场去换钱了,想吃也都舍不得吃掉。以致后来回家探亲,姐姐和嫂子,都会炒上最实诚的向日葵籽,让我尽情享受。P3-5 序言 自己给自己作序,是从来没有的事,也是令人脸红的事。 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才放下新闻或综合的笔墨,思想起自己曾经的步履,思考着曾经的际遇,也留下一些只言片语。一直到了“知天命”之年,才想起把过去散乱的,无序的,肤浅的,一片片,一篇篇,一段段,所遇,所见,所观,所思,所想,所感的文字,集中起来,整理出来,汇集成册。整理之余,总有些踌躇,更有些忐忑,皆因是怕别人看过之后,平添些许笑话。 生活,是需要积累和总结的。但是,这个积累、总结的过程,既是一个回忆、审视、剖析、批判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挖掘、改造、提高自己的过程,更是为了让自己日后的生活,更加恬淡、怡然、坦然、自然、归真的过程,又何乐不为呢!况且,我的爱人、子女和朋友,又都热切鼓励、支持、期盼,也就只好把自己平时散在的拙笔集聚成册,权作是献丑了。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既有着一些艰辛、苦涩,更充满着甘甜与欣慰。孩提时代的无忧无虑,农村生活的苦涩艰辛,广阔天地间的信马驰骋;少年时代的遐想,青年时代的思考,成人之后的迷茫,走向社会何去何从的抉择;当兵的光荣与梦想,从戎岁月里艰苦的期待,艰难的磨炼,艰辛的打拼;追梦的困苦,追梦中的无奈,实现梦想的欣喜……应该说,这些经历,就像是人生旅程中,走过的林荫,绿地,花草,阳光,心情是美丽的;也有着跨过山川,沟壑,曲径,崎岖,泥泞,感觉是不易的;更有着遭遇牛羊掐架,鸡蹦鼠跳,狗兽撕咬,惊险丛生的困扰及小心翼翼又义无反顾的坚持。还好,一路走来,留下的,都是阳光明媚,山河锦绣,风光壮丽。记下的,都是星夜飞歌,阳春飘雪,锦簇花团。顶多,渗透着些许苦涩,些许伤痕,些许无奈。但是这些,也无非风吹柳絮,晴天浮云,霎时就会过去,在自己心中和脑海,不留一丝乌云、残影、余音。 岁月,是用来歌唱的。历史,无论如何,在诗人眼里,都是一首首歌,一行行诗,一段段曲。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文人,只能算作山野粗人。但是,自己的历史,不,也不能算是历史,只能算作经历。走过,路过,经过,尝过,也无论甜的,苦的,涩的,辣的,酸的,人生五味,总算没有错过,都是让自己无比感动、感慨、感谢的。感谢有过这些经历,感谢让我有了这些经历和感悟的人和事,感谢我保留了这些零零散散的,疙疙瘩瘩的,不成熟的文字和记忆。 尽管,自己少有文化,亦不懂文学,姑且写出的,也没有什么修辞、韵律、文体及结构的讲究。尤其是,文不似文,题不似题,散文无魂,随笔无韵,札记无华。就是信口开河,信手拈来,想到哪写到哪,想起啥就说啥。但它毕竟是一个时期,一段日子,一种经历,一方故事,一点偶得。然而,无论草也好,叶也罢;花也好,茎也罢;树也好,枝也罢。总归,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回忆的足迹,历史的印记,思想的痕迹。当然,想其出版,并不想惊扰他人的宁静,也不想打扰他人的幸福,更不想索取他人的品评,只想,留给自己的未来,一丝记忆,一丝慰藉,一丝寄蓄,防止老来凭生寻找过去时光的遗憾。也算是用生活记忆的美好片段,给曾经关心、支持、帮助我的诸位领导、同仁、朋友及亲人,一个发自心灵的《回声》——真诚地感谢与祝福吧! 愿望总是美好的,期待也是真诚地。如果,一旦某一天,哪位猝不及防,无心或有意的,翻过此书,入目几行,本人还是会深感荣幸和欣慰的,更真切欢迎您能提出批评、指正、教诲,我将是万分感谢和感激的。也算是没有白白让洁净的纸张,留下这絮絮叨叨的烦人文字。 真诚地期待着。 后记 文学细胞,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养成的。一个没看过几本文学作品,也根本不懂文学,却不知天高地厚,异想天开想发表东西的人,也许本人肯定会上位了。 然而,不管怎么说,出身于贫民之家的孩子,还是养成了嗜书如命的毛病。自小,我就喜欢读“小人书”。清楚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小人书”,是二哥内弟子义没了书皮的《鸡毛信》。后来,似乎是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小人书”,二哥一下给我买了三本,是由高尔基作品改编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从那时候起,懵懵懂懂地知道了文学,也接触了文学,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囫囵半块,似懂非懂地读了《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只是不知是版本问题,识字太少问题,还是兴趣不佳原因,看了几次《三国演义》,始终没能读进去,直到到部队以后,才算是看了一遍。由于家境及特殊原因,只读了六年书便辍学了。也许是生不逢时,也许是读书没够,我还是养成了看书、读报的习惯,也有了动不动在笔记本上,现在有了微机后就在电脑本子上,勾勾勒勒写字的习惯。因为,我觉得学习及写作的过程,也是思考、净化、陶冶的过程,更是提高、完善、升华的过程,其乐无穷。为此,自己的本子上,电脑里,甚或博客中,就时不时的,把自己胡诌八扯的一些东西,在上面粘贴出来。心里以为,反正网名都是虚拟的,人们也不知道我是谁,写好写坏,对与错,既是给自己看,也是给不认识的人看,也就少了一些羞涩。后来,我的妻子,还有我的朋友,觉得我写的东西,有的还算有些味道,就劝我把它们整理出来,编一个集子。既可以为自己留个纪念,也给朋友添些打发无聊时间的事由,也就欣然接受了大家的观点。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酸甜苦辣,充斥其间。我深深觉得,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自己努力固然重要,但却绝对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生活及工作历程,以及能写出这些东西,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特别是这本集子的编辑出版,得到许多领导、同志、朋友及亲人的热心支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敏同志,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而且在许多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鼓励、鞭策、帮助。班子的其他成员也是自己事业的积极支持者,对自己的思维、思想和思路,都起到重要的启发、引导作用。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我的妻子、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首席编辑郭淑玲,在承担着单位工作、繁重家务、照顾岳母、教育辅导女儿的同时,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支持我的事业,而且对我写的东西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还有我的同事,中级法院办公室主任孙庆喜,财务装备管理办公室主任徐长禄,研究室主任卢文丽等同志,牺牲业余时间,不厌其烦地为我的文稿进行精心校对,提出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还有办公室副主任杜敏、政治处刘宇琨、崔晓翕、印刷室王凤霞等同志,也为我的集子提供过帮助。在此,让我对上述各位的帮助支持及辛苦劳作,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回声》的出版,算是对我的过去,对许许多多帮助过我的人的一个汇报,一段记载,一种记忆。相信它会提醒我,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历史,尤其是一切有恩于自己的人和事。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尽管,我的经历还有太多没有企及,还有太多帮助过我的人没有提及,还有太多风吹霜打、春华秋实的故事没有顾及。但是,我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怀念他们,感激和感谢他们。更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地工作,虔诚地生活,热诚地面对未来,面对未来所有的一切——人、物、事及沧桑。 毕竟,岁月是首歌,经历是首诗。春夏秋冬,是美丽的键盘;酸甜苦辣,就是美妙的音符。相信,我,包括诸位,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歌声就在。在未来的日月轮回中,更会使我感恩的胸怀,激荡出更多、更好的回声。 谢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我的亲人和朋友们! 2015年5月21日定稿于牡丹江市 西三条路339号B座708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