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平主编的《漳台民间信仰》内容介绍:漳州地区是台湾居民的重要祖籍地,两岸血脉相连,亲情永在,无论是在地方的乡族组织、经济活动等方面,或者是民问信仰、教育文艺等文化精神的各个领域,自明清以来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其问经历过日据时期以及两岸的政治军事对峙时期,都不能完全割断他们之间的“五缘”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联系逐渐恢复并渐次发展。漳州地区作为对台交流的最前线,海峡两岸的民间互动联系,自然就率先在漳州等闽南地区恢复施行起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漳台民间信仰/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段凌平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江玉平主编的《漳台民间信仰》内容介绍:漳州地区是台湾居民的重要祖籍地,两岸血脉相连,亲情永在,无论是在地方的乡族组织、经济活动等方面,或者是民问信仰、教育文艺等文化精神的各个领域,自明清以来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其问经历过日据时期以及两岸的政治军事对峙时期,都不能完全割断他们之间的“五缘”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联系逐渐恢复并渐次发展。漳州地区作为对台交流的最前线,海峡两岸的民间互动联系,自然就率先在漳州等闽南地区恢复施行起来。 内容推荐 江玉平主编的《漳台民间信仰》内容介绍: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成为国家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为了配合海西建设的战略前进步伐,进一步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漳州市政协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把漳台关系的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漳台民间信仰》为今后深入开展漳台历史文化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总序 序 序二 导言 第一章 漳台民间信仰综述 第一节 漳台民间信仰发展历程 第二节 漳台女神及职业神状况概述 第三节 漳台民间信仰交流的大致脉络 第四节 漳台民间信仰的异同特点 第五节 漳台民间信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漳台道教俗神崇拜 第一节 漳台玉皇大帝崇拜 第二节 漳台王母娘娘与七娘妈崇拜 第三节 漳台三官大帝、东岳大帝及城隍崇拜 第四节 漳台关帝信仰 第三章 漳台佛教俗神崇拜 第一节 漳台观音崇拜 第二节 漳台三平祖师崇拜 第三节 漳台哪吒崇拜 第四节 漳台清水祖师崇拜 第四章 漳台先贤崇拜与客家民间信仰 第一节 漳台开漳圣王及辅顺将军崇拜 第二节 漳台广惠尊王、林太史、圣侯公崇拜 第三节 漳台客家民间信仰 第五章 漳台民间医药神崇拜 第一节 漳台医药神崇拜概述 第二节 漳台保生大帝崇拜 第六章 漳台财神及部分职业神崇拜 第一节 漳台赵公元帅、文昌帝君崇拜 第二节 漳台土地公崇拜 第三节 漳台部分职业神明崇拜 第七章 漳台水神崇拜 第一节 漳台玄天上帝崇拜 第二节 漳台水仙尊王与二郎神崇拜 第三节 漳台妈祖崇拜 第四节 漳台注生娘娘崇拜 第八章 漳台鬼魂崇拜 第一节 漳台鬼魂崇拜概述 第二节 漳台部分有应公、大众爷、五显大帝、义民庙宇 第三节 漳台王爷崇拜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漳州初一祭拜天地祖先,初九拜天公至今长盛不衰。 立春日,农民在家里祭拜芒神或土地公,祈求丰收。 二月初二日漳州俗为福德正神(土地爷)诞辰,也有叫谷神诞,此时开春备耕开始,农户烧香点烛备糕点,祭祀l土地公,或虔拜谷神降福,保佑当年五谷丰登。二月初二,民间也有认为灶君公生日,家家供奉灶神,祈求阖家平安。是日,也祭祀祖先。 漳州又有三月节吃“润饼”之俗,润饼又叫“薄饼”、“春饼”,润饼可用以祭墓,也用以先人忌辰时的祭拜。《漳州四时竹枝词》描述:“三月初三天气长,祖祠祭罢共称觞,豆芽葱韭兼春笋,好卷新煎麦饼香。” 帝爷公生,三月初三又是玄天上帝的生日。民间认为玄天上帝是保护孩童的,所以这一天,妇女带着小孩一起去祈求平安。 四月初八“浴佛节”。民国时期,各寺院请求布施“洗佛钱”。东岳庙、真武庙等道教庙宇也设坛念经做法事。是日,民间举行放生活动。民间认为四月八日是牛的节日“牛诞”,俗称牛生日。农家在这一天备牲酒、米裸祭牛神,祈愿耕牛健壮,不染瘟疫;有的农户则煮糯米粥给耕牛吃。是日,农事再忙也不得役使耕牛,天未亮就要放牛到野外去吃带露的草,故有“人闲五月节,牛闲四月八”的农谚。 五月初五端午节,祭拜水仙尊王、赛龙舟非常时兴。 立夏时逢插秧结束,小麦登场,一些地方用面粉和糖烙成饼再卷进馅,卷成一空卷煎,以祭祀土地公,祈求保佑庄稼不受蚜虫危害。也有的地方在这天吃润饼。 六月初六,漳州俗谓是曰“天门开”,民间于是日前往寺庙祭拜;自认为运途不佳的人,更把握这一天到寺庙去“补运”。 六月十五俗称为“半年”,做“半年圆”祭祖并祀土地公,答谢神明赐予早季的丰收,祈求晚季也能丰收,寓团圆、吉祥之意。 七月做普度,敬大众爷、普度公等孤魂野鬼,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反迷信最激烈时也没中断。 中秋有拜土地、祖宗的习俗。 九月秋高气爽,是登高的时节。因为登高郊游,人们想到祖先的坟垄,因此重阳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十月十五日为道教水官的生日,故称下元节,俗称十月半。民间于是日焚香点烛,以牲醴敬祭“三官大帝”,并在大厅前悬挂三盏玻璃宫灯,名之为“三界公灯”。农村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公,答谢晚季的好收成,祈求社里平安,宗族兴旺,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 霜降节气也是送瘟神的时候,瘟神在漳州称为“王爷公”,共有十二尊王爷。王爷公出来巡城,赶邪魔恶鬼。巡城之后要“送王”,送王时,要用纸制作一艘供王爷乘坐的王船烧掉,一些不祥之物要一并放到纸船中烧毁。 立冬漳州俗称“交冬”。是曰农家做“交冬糍”用以祀神祭祖,庆贺农作物丰收。 冬至俗称“冬节”,因为传统认为“冬至阳气生”,而且冬至在周代曾经是岁首,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漳州四时竹枝词》和《漳州杂诗》都记载了漳州冬至的节俗:“家家碾米煎圆香,祭祖祠堂共举觞。刺绣传闻添弱线,一天添得一条长。”“祭先礼佛典相沿,冬至家家捣米便。老妇殷勤儿女乐,闽乡风味有搓圆。” 各家族聚集宗祠祭拜祖先,祭品中必有“冬至圆”,称作“秋祭”。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谒祖,嫡长房裔孙主祭,祭完设宴、分胙肉。P11-12 序言 漳州地区是台湾居民的重要祖籍地,两岸血脉相连,亲情永在,无论是在地方的乡族组织、经济活动等方面,或者是民问信仰、教育文艺等文化精神的各个领域,自明清以来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其问经历过日据时期以及两岸的政治军事对峙时期,都不能完全割断他们之间的“五缘”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联系逐渐恢复并渐次发展。漳州地区作为对台交流的最前线,海峡两岸的民间互动联系,自然就率先在漳州等闽南地区恢复施行起来。 为了便利海峡两岸民间的交流往来,特别是为了方便台湾同胞的寻根访祖和投资经营,漳州市政协同样率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在行政实务上给台湾同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之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漳州市就开始有组织地搜集民间族谱,寻找、累积有关漳州与台湾的乡谊、族谊资料,并且开始撰写诸如《漳州寻根揽胜》一类的指南性质的图书。新世纪以来,漳州市政协更是组织编撰《漳州姓氏》、《闽南话漳腔辞典》等较大型的漳台关系文献资料图书与工具图书。其中如《漳州姓氏》一书,分上下两册,共270多万字,较为翔实地提供了漳州现有的703个姓氏资料,并提供85个姓氏的祠堂文物的照片资料。全书记述了漳州各个姓氏的溯源源流、入闽肇漳及其在漳繁衍分布和对外播迁情况,介绍与姓氏血缘有关的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展示各姓氏的开漳始祖、开台先贤、政界名人、商界名家、侨界名流等著名人物的风采,内涵丰富,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这些图书的出版,大大方便了台湾同胞在漳州地区的活动与相互交流,促进了海峡两岸同胞们的亲情联系。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成为国家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为了配合海西建设的战略前进步伐,进一步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漳州市政协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把漳台关系的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于是,大家仔细论证,聘请专家,确定选题,组织研究撰写队伍,反复修改。为了尽可能地保证质量,他们还特地聘请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等权威学术机构的专家,担任书稿的审稿人。据我所知,这是祖国大陆在撰写有关海峡两岸关系史书稿时所首次采用的质量把关形式,很值得肯定和借鉴。 现在,这套由漳州市政协组织编写的《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8册出版问世了。我作为这套丛书的最初阅读者,由衷地感到欣幸,同时也深深地为漳州市政协领导以及众多撰写者、审稿者坚持数年的不懈努力工作而感动不己。我确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但深具学术价值,为今后深入开展漳台历史文化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份资料可靠、文字流畅、论证平实的研究成果,必将为国家海西建设中的文化事业,增添一缕光辉灿烂的色彩,从而把海峡两岸特别是漳州与台湾之间的社会政治与文化交流,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陈支平 (作序者为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11年5月 后记 经过几年努力,由漳州市政协组织编写的《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与大家见面了。这套丛书以历史文化为内容,以漳台关系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反映漳州与台湾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丛书共8册,既独立成篇,又合成一套,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漳台关系史》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漳台关系的丰富内涵;《漳州人与台湾开发》较全面地介绍漳州人在台湾开发中的贡献;《漳台经贸关系》介绍了源远流长的漳台经贸交流的历史与各种不同的形式;《台湾政要的漳州祖根》追根溯源,展示台湾政要与漳州祖地的血脉源流和迁徙开发宝岛的历史;《漳州涉台文物》以实物遗存的涉台文物,见证漳台从史前直至今天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进程;《漳台闽南方言童谣》精选数百篇漳台童谣,原生态地展示其间之异同,为闽台、漳台语缘、文缘、俗缘、血缘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漳州芗剧与台湾歌仔戏》介绍了芗剧与歌仔戏的艺术之源、文化背景,反映漳台地方戏曲种类的历史源流和艺术特色;《漳台民间信仰》系统地介绍漳州与台湾共同的民间信仰。 这套丛书全面收集运用漳州与台湾关系现存和许多新的有价值的史料。漳州市政协组织各册作者深入台湾各地考察,收集历史资料,进行田野调查;同时深入挖掘运用漳州丰富的历史资料,既立足于漳州,又放眼两岸;用现代眼光观照历史,以历史启迪现实。 这套丛书深入浅出,以专家的水平、普通读者的视角,系统地介绍漳台关系。既体现出漳台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梳理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内在的必然联系;又采纳专家学者诸多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能代表目前漳州对台关系研究的最新水平。丛书力求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努力把学术成果通俗化,在追求高品位的同时,兼顾各层次读者的审美需求。图文并茂,文表互补;讲究排版、插图、封面设计等。 丛书的编写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由漳州市政协组织实施,成立编审委员会和编委会。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纪委书记江玉平直接领导,担任丛书主编,对编好这套丛书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为丛书作了总序。市政协各位副主席予以全力支持,市政协文史委和政协办公室负责有关编务工作等,各委办积极参与。 丛书的编写作者阵容强大,实力雄厚。各分册由邓文金、涂志伟、何池、卢国能、谢重光、王晓芸、张长水、吴伟娜、李志鸿、黄少坚等人、王文径、杨丽华、陈立群、汤毓贤等人、张嘉星、陈志亮、陈荣翰、段凌平等编著。 丛书的编写,体现了集体智慧和个人创新精神的结合,也是闽台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结晶。编委会邀请一批有影响的闽台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大陆方面由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支平教授牵头,原漳州市政协主席林殿阁、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易洲给予了大力支持。厦门大学李如龙、陈世雄、施伟青、郭志超、吴诗池、王日根诸位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谢必震、谢重光教授,华侨大学范正义教授,漳州师范学院汤漳平教授,漳州市历史学会原会长陈自强等诸位专家学者参加审稿。台湾方面得到“中研院”人类学所研究员、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余光弘先生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帮助,由“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所长许雪姬研究员牵头,“中研院”余光弘、林玉茹、杨秀芳、臧汀生、翁佳音、林茂贤、李毓岚、陈宗仁、陈鸿图、林兰芳、张素玢等专家学者参加,共同对丛书的编写进行指导和有关审核工作。为保证丛书质量,编委会组织了多轮讨论会、审稿会,有200多人次对各册书稿进行修改、审核把关。同时,每部书稿都分别由一位大陆专家和一位台湾专家进行审阅。可以说,这套丛书是两岸学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项新成果。陈支平教授在序言中认为,这是祖国大陆在撰写有关海峡两岸关系史书稿时所首次采用的质量把关形式,很值得肯定和借鉴;许雪姬所长在序言中认为,这套丛书是审查人与撰稿人合作而成的。 丛书的编写,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同志的关心支持。福建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主任陈维山,福建省台办原副主任韦忠慈,省新闻出版局,省社科院刘登翰研究员,厦门大学国学院,漳州师院原院长王复兴,中共漳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周亚冷等领导,漳州市各县(市、区)政协,漳州市台办,市外经贸局,市民族宗教局,市文化出版局,市方志办,市档案局,漳州师院闽台文化研究所,漳州市委党校漳台关系研究所,各县(市、区)政协文史委、台办等单位及领导予以全力支持、密切配合。 丛书的编写,得到台湾许多单位、同人、友人、宗亲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无偿提供了数以百计的各种珍贵的图书、资料,为作者在台湾的田野调查提供方便。如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魏萼,“中研院”人类学所研究员余光弘先生,近代史研究所谢国兴先生,台湾“文建会”处长许耿修,台湾文献会,“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副馆长林金田,台北市文献会副主任庄永明及编纂组长吴昭明研究员,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台中市的台湾省源流研究会林培圣、林瑶琪、林永安、许明镇等先生,台中教育师范大学校长杨思伟、洪惟仁教授、台湾师范大学韦烟灶副教授,台南市文化协会理事长郑道聪、秘书长周芷茹,台南市文化基金会执行长蔡金安,台南市图书馆,澎湖县长王乾发,板桥林家、雾峰林家宗亲,宜兰县陈姓宗亲会理事长陈文隆、陈永瑞先生,高雄市两岸发展交流协会理事长吴文俊等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编写过程中,《漳台经贸关系》由漳州市委党校卢国能教授所著,各县市政协为作者深入实地田野调查时提供了方便和资料,漳州、市外经贸局提供了部分资料,台湾林永安先生热心提供了部分资料。 丛书的编写,参考了闽台地区各类府志、市志、县志等文献史料和数以百部谱牒资料,特别是由陈支平主编的《台湾文献汇刊》、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印行的《台湾文献丛刊》、台湾省文献会印行的《台湾历史文献丛刊》等大型文献资料以及漳台各地方志,参阅了大量闽台相关书刊、论文资料、网站资料,吸收借鉴两岸学者许多有益研究成果。图片资料除署名者外,主要由漳州市图书馆和林瑞红先生提供,部分图片、资料来自图书、网络知名或不知名作者。在此不一一列举,群彦儒翰,各献珍宝。在本套丛书出版之际,谨向两岸所有关心、帮助、支持这套丛书编写工作,为之提供许多资料并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各有关单位、团体和个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们要衷心感谢:福建闽星集团有限公司庄振生董事长、福建利南硅业集团有限公司庄春文董事长、优科能源(漳州)有限公司吴永文董事长等慷慨解囊,为本丛书的编印提供赞助。 《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编写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由于历史悠久、世事湮远,更因水平有限,各册书稿存在一些疏漏错讹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方家指谬纠误。我们相信,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漳台两地的深入交流,随着两岸学者更深入的研究考证,更多文物、资料的发现,必将会有更多研究成果出现,漳州与台湾关系的研究也将日臻完善。 漳州市政协《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编委会 2011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