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之大都超过对他们的普通理解。事实上,世界总是受这些思想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钱明义编写的《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为读者呈现最有趣故事,让读者在故事中了解到身边的一些经济学原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钱明义 |
出版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之大都超过对他们的普通理解。事实上,世界总是受这些思想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钱明义编写的《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为读者呈现最有趣故事,让读者在故事中了解到身边的一些经济学原理。 内容推荐 为什么女人的衣服扣子在左边。而男人的却在右边?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为什么看似斤斤计较,实则是处处吃亏? 万物皆有价,一切都是经济! 钱明义编写的《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将经济学全面解构。甩掉复杂的公式与冗长的定义,让你在轻松幽默的故事中感悟经济学的智慧。读懂了书中的故事,也就有了对经济学全盘的认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世界上没有不懂经济的穷人,也没有懂经济的穷人 1.“吃狗屎”创造的社会财富—GDP 2.三个城市人的生活质量——CPI 3.穷人跟富人的差距在哪里——基尼系数 4.一所房子到底值多少钱——购买力 5.装钱的筐子被偷了——通货膨胀 6.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银根紧缩 7.越来越穷的埃塞俄比亚——两极分化 8.山西人比广州人还富有?——恩格尔系数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赋予你看透世界魔力 1.吝啬鬼最大方的时候——商品 2.“君子国”里也有讨价还价——经济人 3.劣币为什么会驱逐良币——柠檬市场 4.把梳子卖给和尚——供需法则 5.杨振宁选择理论物理的秘密——比较优势 6.她为什么要“东食西宿”——机会成本 7.小偷也懂经济学——成本效益 8.喝免费的啤酒的单身汉——汇率 第三章 牛奶可乐经济学——妙趣横生的经济学现象 1.女人衣服扣子在左边,而男人的在右边——习惯经济 2.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固定成本 3.为什么有些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边际成本 4.宁愿买贵的,也不会买对的——吉芬商品 5.甘地为什么要扔掉另一只鞋——沉没成本 6.财主为什么成为秃头——市场失灵 7.美丽应不应该收税——美女经济 8.女性生理期会影响购物欲望——冲动型消费 第四章 把脉“新闻30分”,透析经济热点问题 1.中国人突然“财大气粗”了——人民币升值 2.郁金香:美丽还是罪恶——经济泡沫 3.吹起房贷泡泡的阿牛贷款公司——金融危机 4.“摧残”民警的神奇山寨机——山寨经济 5.来自外太空的作品“水立方”——低碳经济 6.只卖2.99美元的中国产登山鞋——商品倾销 7.都是倒卖批文惹的祸——寻租理论 8.小布什和萨科奇的争吵——政府救市 第五章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博弈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学 1.为什么两个囚犯都愿意坐牢——囚徒困境 2.小猪凭什么占便宜——智猪博弈 3.乞丐为什么要1美元而不要10美元——重复博弈 4.三个枪手的对决,谁是最后的赢家——枪手博弈 5.争吵为什么不增加自己的收益——谈判博弈 6.算命先生为什么能够“未卜先知”——策略欺骗 7.私闯园林者为什么不再私闯——威胁与可信度 8.乌龟为什么要和兔子合作——正和博弈 第六章 在超市遇上亚当·斯密——消费经济学 1.拿破仑为什么不用银器而用铝碗——炫耀性消费 2.约翰逊黑人化妆品为什么畅销——捆绑销售 3.“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会致富——顾客满意度 4.抢不到的白马王子——商品稀缺 5.你为什么愿意在楼下买烟——交易费用 6.别人的选择为什么会成为自己的选择——消费从众 7.渔翁为什么要小不要大——消费欲望与需求 第七章 有形的手能否掌控无形的手——财税经济学 1.从“富”走向“负”的加州——财政赤字 2.抽烟的人为什么不减反增——税率 3.财富分割的利器——所得税 4.威尼斯商人凭什么最终获救——利息与利率 5.里根为什么只拍四部电影——拉弗曲线 6.格林斯潘为什么会有如此威力——货币政策 7.如此“懒惰”的瑞士人——社会保障 第八章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影响决策的筹码——信息经济学 1.七个字真能价值500万美元——信息经济学 2.王羲之为什么会成为“东床快婿”——信息对称 3.我早就了解你了——信息不对称 4.夜叉的烟幕弹——信息的不完全性 5.老太太买菜——信息与搜寻成本 6.所罗门王的智慧——信息甄别机制 7.《皇帝的新装》新解——公共信息 第九章 积累财富靠的不是工资是投资——投资经济学 1.只贷款1美元的秘密——理财 2.炒股不赚不赔的丘吉尔——股票 3.凯恩斯的最大笨蛋理论——期货的利与弊 4.两枚鸡蛋的威力——复利 5.王重阳扩招的后果——多元化投资 6.假如希特勒做你的爸爸——劣质资产 7.帅哥的责任——投资组合 8.借“洋”鸡生“土”蛋——境外投资 9.开宝石加工店的米开朗琪罗——经济中的风险与防范 第十章 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职场经济学 1.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劳动力市场 2.为什么有些企业愿意支付高工资——效率工资 3.分粥为什么这么难——效率与公平 4.办公室里的主角和龙套——二八法则 5.非优秀员工也被老板重视——木桶理论 6.皇帝为什么要杀掉功臣——代理理论 7.高收入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涨得更快——马太效应 第十一章好生意不靠碰撞而靠技巧——管理经济学 1.处于淡季的航空公司——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2.利益联姻还是大鱼吃小鱼——合作兼并需谨慎 3.产品如人,也有生老病死——前瞻地看产品生命周期 4.“少数服从多数”的危险——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5.微软垄断与反托拉斯政策——垄断与反垄断法 6.菲利普·辛巴杜的实验——破窗效应 7.小孩为什么不来玩了——激励制度 8.小老板的困惑——经营权和所有权 第十二章 幸福不是用金钱堆砌的——婚恋经济学 1.为什么癞蛤蟆总能吃着天鹅肉——先动优势 2.女博士成为灭绝师太——边际效应递减 3.校园爱情失败的背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4.远距离的恋爱——交易成本 5.为什么有时候第三者会让婚姻更甜蜜——鲇鱼效应 6.门当户对的婚姻——理性选择 7.找一个我爱的人,还是找一个爱我的人——消费者剩余 8.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逆向选择 试读章节 生活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在财产收入及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富人和穷人也由此出现。而提及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最先需要了解的便是基尼系数。由于对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的关注程度非常高,人们发明了很多评价贫富差距的指标或者参数,基尼系数就是最著名的一个。 基尼系数,或译成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也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比例数值在O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时容易出现社会的动荡。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人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在我国,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基尼系数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有人认为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而有的人认为我国情况特殊,基尼系数的作用被夸大,贫富差距情况没有那么严重。 总体而言,基尼系数是一个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衡量收人分配差距的指标。 劳伦茨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人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劳伦茨于1907年提出了著名的劳伦茨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这是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张女士很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她已经进入中年了,在一家普通的公司里面上班,算不上特别有钱,但是房价还是让她望尘莫及,于是她便遵循老办法,她与丈夫在生活上非常的节约,除去生活上必要的开销,他们几乎很少乱花钱,把剩下的钱都存到银行里,还买了基金、股票等,希望能用自己的节俭与勤劳,早一点攒到买房子的钱,了却自己的心愿。 于是他们开始了艰苦的生活,生活很辛苦,但是买房子是个盼头。 他们慢慢变老了,身体也开始变差,一场大病下来,张女士不堪重负,住进了医院。不幸的是张女士最后还是去世了,临死前都没有买到自己希望买到的房子。 而远在美国的另一个家庭,他们也同张女士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属于工薪阶层,买房子也是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同张女士的观念并不相同,他们向银行贷了一笔钱,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他们两个人住进了房子里面,快快乐乐的生活着。 这个故事牵扯到一个“购买力”的名词,正是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购买力与不同的消费方式,导致了这个故事里主人公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购买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是通过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人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社会购买力来源于各种经济成分的职工工资收入、其他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居民从财政方面得到的收入(如补贴、救济、奖励等)、银行和信用单位的农业贷款、预购定金净增加额、居民其他收入、社会集团购买消费品的货币。购买力也即是指对商品的购买能力。 中国社会购买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居民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支出、社会集团购买力、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支出。另一种含义指单位货币能买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即货币购买力。它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或劳务费用的高低。 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国民收人的分配。社会购买力随着社会生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而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也对购买力产生直接的影响。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P9-11 序言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玩意儿?曾经有个笑话说智商在60以下的人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众所周知,一般人的智商都在90—100之间,智商在70以下的人都属于智障。那么也就是说,智障的人也可以成为经济学家。虽说这话稍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正如某个经济学家所说,经济学无非是一门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事务中活动与思考的学问,一般人经过努力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 经济学真的有这么容易懂吗?为什么当我们接触到GDP、CPI、PPI、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这样一些词时,我们还是一头雾水呢?为什么我们还是不知道怎样才算是通货膨胀?不知道人民币是升值好还是不升值好?不知道什么叫积极和紧缩的财政政策?确实,即便是大学毕业,面对这样一些经济学的词汇,我们可能还是不知道这到底是些什么玩意儿。 其实道理可能很简单,因为我们平时在接触到这样一些词汇时,往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可能只是一个概念的诠释,一堆干巴巴的文字堆砌在一起,读起来似懂非懂的。但如果我们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或许理解起来就不一样了。想必大家都知道10比9大,但是在经济学中,10却不如9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女人都喜欢自己一直是29岁的年龄,都不想成为30岁的人。而男人也有这样类似的想法,认为49岁属于壮年,还是一朵盛开的花,而50岁,这朵花可能就已经枯萎了。这虽然是一种心理上对年龄的抗拒,但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就经常会感觉9比10要珍贵。所以我们在商场或者超市看到商品的定价,即便是9.99元的商品,商场也不会把价格定为10元。 在经济学上,之所以会出现10不如9大的理论,其实是因为9比10更稀有,而越稀有的商品,其价值就会越高,也就是说如果钻石跟水一样多了,人们结婚的时候可能就不再稀罕什么钻戒了。 通过上面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了商品的价值与供应的关系,也明白了商品稀缺性,也知道了为什么商场及超市的价格会热衷于9的原因。通过这样一些有趣的故事,我们对于这些经济现象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如果我们能够将之前一头雾水的词汇也都用一个故事来讲述的话,我们可能真的就能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了,即便成不了,至少也能了解一些市场的规律,理性地选择消费,成为一个理性的社会人。 该书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初衷,为读者呈现最有趣故事,让读者在故事中了解到身边的一些经济学原理。比如,为什么女人的衣服扣子在左边,而男人的却在右边?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看似斤斤计较,实则是处处吃亏?也能从故事中了解一些经济学原理,明白从房子、股票、黄金……选择我们应该投资的种类,可以明白大蒜、绿豆、萝卜、青菜……你该生产什么?消费什么?从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成为经济学“专家”,做一个聪明、理性的社会人。 书评(媒体评论) 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之大都超过对他们的普通理解。事实上,世界总是受这些思想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凯恩斯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马歇尔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要被经济学家欺骗。 ——琼·罗宾逊 学习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是,如果不学经济学。那么命运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 ——萨缪尔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