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选)》将是你读过的关于当代政治的最深刻、最具启迪意义的一本书。本书出自阿拉斯泰尔·坎贝尔的日记,记录了英国新工党的兴起以及在托尼·布莱尔领导下的喧嚣时代,它为英国国民生活中引人注目的十年提供了第一份重要的档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选)/政府新闻学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国)阿拉斯泰尔·坎贝尔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选)》将是你读过的关于当代政治的最深刻、最具启迪意义的一本书。本书出自阿拉斯泰尔·坎贝尔的日记,记录了英国新工党的兴起以及在托尼·布莱尔领导下的喧嚣时代,它为英国国民生活中引人注目的十年提供了第一份重要的档案。 内容推荐 《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选)》记录了反映我们时代特色的事件:从工党的兴起到反恐战争,从戴安娜王妃的仙香玉殒到北爱尔兰的和平谈判,从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到2003年的赫顿司法质询案。2003年,坎贝尔辞去了其唐宁街10号的职位。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本书对托尼·布莱尔的个人生活进行了近距离、深入的报道,记录了他在持续不断的敌对势力的压力之下,是如何作出那些影响千万人生命的决策的。 本书是一个未经任何修饰润色的故事,讲述了在媒体24小时不间断监督下的政治、进步和挫折,声誉的建立以及毁灭。故事中透露出叙述者的无畏。书中包含了危机和丑闻、争吵与辞职以及敏感的英国政治的沉浮盛衰。然而,在这些重大事件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观察力和远见卓识,正是这些深邃的洞察力,使得本书成为一部描写处于世界权力巅峰的人物之非凡力作。 《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选)》是一部由亲历者讲述的故事,没有哪本描写社会高层生活的书像它这样充满吸引力,也没有一本关于政治的书写得像它这样富有人性魅力。 目录 序言 鸣谢 日 记 第一部:积蓄力量 1994年7月至1997年5月 第二部:掌握权力 1997年5月至2001年6月 第三部:反恐战争 2001年6月至2003年8月 索引 试读章节 10月3日,星期一 5点醒来,感觉紧张疲倦。拿了文件到卫生间看。约翰·普雷斯科特的材料很糟。在他接受《早安电视》采访之前,我去见了他,然后去见已经烦透了的托尼。我说只要他明天的演讲成功,约翰的这些垃圾材料将会随风而去。我与约翰·普雷斯科特再次会面审查草稿,然后我们到冬天花园漫步。我们谈得很愉快,但是现在德里又出来捣乱。德里不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但是他很聪明,在当下,托尼认为德里的脑子有西瓜那么大。所以当德里找茬说他的演讲不好——不,更糟糕的是,他认为这次演讲很差劲,托尼听了,我们面临退回起点的危险。我真的对德里很恼火。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到一天了,他竟然说从头开始!我们要求他给出详细的评论,待他说完他的意见,我们发觉问题并不重要,托尼意识到他先前太夸张了。演讲并没有那么差劲。它只是不出彩,好在我们还有一点时间。吃午饭的时候,约翰·普雷斯科特来了,他读了演讲稿说还不错,争论了一会儿,还有些其他的事。托尼说:“让我们搞清楚我要说的是什么:第4条款并不能充分表明我们所代表的利益,我要说的是这场辩论是关于这里所发生的事件,这件事能让我们团结在一起。”我说:“是的,约翰,明晚我们作一次采访,我要问你这样一个问题:普雷斯科特先生,托尼·布莱尔谈到的这个新声明能进入工党的党章吗?”约翰·普雷斯科特看起来并没有生气,相反,他说:“可以,如果党同意它就可以写进党章。”然而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他说:“我不能确定这是我们现在需要的,这将引起党内的骚乱,但是我们试试吧。”我将演讲稿的前20页拿给尼尔看,他很满意。之后我给政治新闻编辑们作了简短报告,奇怪的是,我仍然是唯一能讲清楚演讲目的的记者,而他们明天将报道这次演讲。没有人提到第4条款计划。到现在为止,一切进展顺利。汤姆·索亚似乎很放松,说明天他可以让工会的一些人站出来表示赞成,他相信我们能领导工党。 回到饭店后,托尼会见了尼尔,开始详谈他打算做的事情。尼尔说:“太好了,做得对!”上一次我们三人在法国谈话时,托尼和尼尔在此问题上看法相左。我的确感到很荣幸,因为我见证了一次历史事件:与工党的两位领袖同处一室,聆听一位领袖向另一位解释他为何以及如何要改变党章,从而为这位年长者已经开启的现代化过程提供真正的动力和标志。尼尔说:“任何一次会议演讲都比不上今晚的这次。不要修改太多。”托尼对尼尔说:“我知道你说这些演讲都像是恶梦,但是我还不知道有多恐惧。”尼尔答:“明天晚上你会感觉很棒的,我向你保证。那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演讲。”尼尔离开后,托尼要我重写有关经济和投资的部分,他自己则写中间部分。我给了他尼尔的修改稿,他很喜欢。他给了我德里的稿件,我不满意。托尼晚上必须去苏格兰,彼得·曼德尔森来见我,他说该演讲稿有力度,但是不清晰。如果他说了什么不妥的话,真的就糟了,其含义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是又不得不在之后的电视节目里解释。我表示同意。直言不讳总是最好的。但如果他坚持说“我要废弃第4条款”,你无法保证人们都能作出恰当的反应。如果他的陈述热情洋溢而完美无缺,反映了当代工党所代表的利益,然后说让我们通过辩论得出一个我们都认可的新定义,你可以赢得整个会场的掌声。如果演讲过了一半仍迟迟没有掌声,那我们就未始已败了。托尼回来了,对演讲的结尾部分发了一通脾气。他问我为何不去作些修改。我说:“因为我在听你发牢骚,请问我现在可以走了吗?”我回到了走廊另一头一问小房间的电脑前,那里堆了一大堆旅馆“服务到屋”的盘子和碟子还没清理,且越积越多。 是扩大知情者圈的时候了。我在房间里会见了彼得·曼德尔森,大卫·希尔,希拉里·考夫曼,彼得·海曼,安吉,提姆·艾伦,默里,菲利普·古尔德。他们中有的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其他的人也已经听说了。我直接告诉他们演讲的大标题是“布莱尔废除第4条”。我想希拉里的眼睛都要掉出来了,大卫吸了口气,然后又吹口哨。默里看起来像生病了。我给他们读了党章的最新草稿,我说很少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约翰·普雷斯…… P17-18 序言 《政府新闻学译丛》总序 叶皓 现代社会,媒体潜移默化地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和世界的每个角落,在反映世界的同时又在塑造世界。媒体的地位日益提升,政府与媒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借助媒体,这在全世界都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还将随着媒体的发展不断得到深化。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媒体事件,折射出政府应对媒体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提高政府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但以往国内的各个学科中,公共关系学从社会组织、企业的角度来研究应对媒体、开展公关的技巧;新闻学与传媒产业联系紧密,定位于新闻专业人员的培养;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的概念、理论、方法,以及不同的传播领域、传播行为。它们都没有站在政府的角度,专门针对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开展研究。我们在国内首先提出建立政府新闻学学科,就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以超越传统学科的视野,去研究中国政治生活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新闻传播业发达,政府与媒体的博弈有着长久的历史,在政府应对媒体领域的实践与研究都远远走在我们前面。 在实践方面,正确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和技能,已经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官员从事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正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所言:我们今天的大部分工作量,不管是按重要程度计,按时间计,按精力计,除了最核心的决策之外,其他几乎都是在和媒体打交道。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与媒体的不断博弈中,逐渐掌握娴熟的操控媒体的方法,形成一套应对媒体的机制。美国政府官员普遍具有强烈的媒体意识,将媒体作为政治营销、新闻执政、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时刻防范受到媒体的攻击。他们吸收传播学研究成果,运用拟态环境、议程设置和框架分析等专业理论,指导与媒体打交道的活动;建立专门传播机构,包括美国新闻署等管理部门和美国之音等媒体,处理媒体事务,操控新闻报道;借助传媒专业力量,雇用公关、广告等专业人员和公关公司,开展各种政府公关活动;采取各种专业手段,包括聘请枪手、故意泄密、制造新闻、公关媒体、民意测验、政治施压,让媒体和记者成为自己的工具。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尼模和可斯指出:“很少人是从亲身经验认识政治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政治现实是经过大众传媒及群体传播的中介而出现。”因此,政治与媒体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由此产生的政治传播研究,在美、英等国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美国为代表的政治传播学研究主要关注政治传播的效果和行为,研究政治对传播的控制与影响;欧洲的批判传播学者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大众媒介政治经济学批判。目前,美英不少大学新闻学院已开设政治传播学博士专业,有的大学还设有政治传播学研究中心。 面对信息公开的要求和全球传播的大背景,我国政府亟待提高应对媒体、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特别是要在国际传播中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为此,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新闻学译丛》的编辑出版,正是要通过翻译、引进国外优秀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全新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思路。所选著述,基本上都是在国外已广为流传,受到公众好评的佳作。虽然西方学者的研究采用的是经验主义的和实证的、定性的和批判的研究方法,是在一定的政治体制框架内进行的,不能涵盖政府应对媒体的各个领域、各种情况,但我们相信,这些他山之石,一定能帮助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襟,去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中国社会。 后记 《布莱尔时代》将是你读过的关于当代政治的最深刻、最具启迪意义的一本书。本书出自阿拉斯泰尔·坎贝尔的日记,记录了英国新工党的兴起以及在托尼·布莱尔领导下的喧嚣时代,它为英国国民生活中引人注目的十年提供了第一份重要的档案。 本书记录了反映我们时代特色的事件:从工党的兴起到反恐战争,从戴安娜王妃的仙香玉殒到北爱尔兰的和平谈判,从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到2003年的赫顿司法质询案。2003年,坎贝尔辞去了其唐宁街10号的职位。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本书对托尼·布莱尔的个人生活进行了近距离、深入的报道,记录了他在持续不断的敌对势力的压力之下,是如何作出那些影响千万人生命的决策的。 阿拉斯泰尔·坎贝尔经常被描写成在英国位居第二的顶级权力人物,因此,他习惯了人们对他的种种争议。有些人敬畏他,同样,他也招致一些人的怨恨。尽管如此,他是新工党成立时期的关键人物,也是帮助布莱尔赢得1997年大选巨大胜利的功臣。作为布莱尔的新闻秘书、战略专家和最信赖的知己,坎贝尔陪伴首相左右的时间比任何人都长。他的日记,尽管有时坦率得令人瞠目,但是常常充满趣味,而且总是极为深N--它可以将读者直接带到政府的心脏地带。 《布莱尔时代》是一个未经任何修饰润色的故事,讲述了在媒体24小时不间断监督下的政治、进步和挫折,声誉的建立以及毁灭。故事中透露出叙述者的无畏。书中包含了危机和丑闻、争吵与辞职以及敏感的英国政治的沉浮盛衰。然而,在这些重大事件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观察力和远见卓识,正是这些深邃的洞察力,使得本书成为一部描写处于世界权力巅峰的人物之非凡力作。 《布莱尔时代》是一部由亲历者讲述的故事,没有哪本描写社会高层生活的书像它这样充满吸引力,也没有一本关于政治的书写得像它这样富有人性魅力。 阿拉斯泰尔·坎贝尔,1957年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凯利镇,是一位兽医的儿子。他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现代语言学专业,选择的第一份职业是记者,主要服务于镜报集团。托尼·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请他做新闻秘书。自1994年到2003年,坎贝尔一直为布莱尔工作,开始是在新闻秘书的职位,然后做布莱尔的官方发言人,之后是公关和战略主管。从那时起,他一直主要从事于写作和公共演讲,并为白血病研究会工作,他是白血病研究会的基金募款主席。离职后他继续担任布莱尔先生和工党的顾问,包括在2005年竞选活动期间,他依然是工党的顾问。他与其25年的生活伴侣菲奥纳。米勒居住在伦敦北部。他们育有3个孩子:长子罗里19岁,次子加拉姆17岁,女儿格雷斯13岁。他爱好跑步、铁人三项全能运动和风笛。他是伯恩利足球俱乐部的成员。 3年前,阿拉斯泰尔·坎贝尔请理查德·斯托德帮他整理日记。 理查德·斯托德是桂冠记者。他两度担任《每日镜报》编辑,是《星期日镜报》“政治与时事专栏”的撰稿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