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亚岗、龚璇、俞强编著的《移动的味道(2014年4月第1卷)/长三角文学丛书》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区域文学的发展,为更多有创作潜力的作者展现自己创造机会。搭建一个起飞的平台。在《长三角文学》上我们会以较大的篇幅甚至不惜版面推出市、县、镇一些文学社团以及有前途的青年作者的文学专页。也可以说《长三角文学》就是一块专为长三角地区青年作家及业余作者新开垦的大型文学园地。这卷文丛计划于2014年分春、夏、秋、冬,每季度出版一本,面向全国发行。本书主要有短篇小说、长三角诗群、名家推荐、诗人随笔、散文百家、中篇小说等。
《移动的味道(2014年4月第1卷)/长三角文学丛书》以刊登长三角地区青年作者、业余作者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为主,并推出作家专访、文学对话录、各家点评等专辑。创办本丛书的目的在于推动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区域文学的发展,为更多有创作潜力的作者提供展现自己创作成果的平台。
《移动的味道(2014年4月第1卷)/长三角文学丛书》由王亚岗、龚璇、俞强编著。
谢淑汝准备出击了。这是个下着小雨的夜晚,谢淑汝仔细地在浴室洗着澡。镜子里出现了一具美丽的胴体,那么白晰,那么丰腴,这是从乔内乔尔《沉睡的维纳斯》中走下的美神。这具胴体曾经那样的使那个男人着迷,几乎每次是那双细腻的大手给她洗澡,擦洗得那样仔细那样温柔,仿佛在擦拭一件价值连城的瓷器,擦洗完了,那个温软的舌头便像软体动物一样爬遍了她的全身,那时候她多么陶醉啊,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然而不久冬天就降临了,那双大手也厌倦了,她到海阔天空浴池洗澡。正像皇后亮相,她的身材吸引了所有同性的目光,惊讶的,妒嫉的,欣赏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甚至尖叫一声,哇噻,大s!那时候她真有一种笑傲江湖的感觉。现在,热水冲着的乳房尽管还是丰满的,尽管还是挺拔的,但握着的时候,已经少了弹性。更可怕的是,它的内容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一些毒素经过长期累积,已经成条成块。医生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情志抑郁,气血不畅,恐怕是缺少和谐的性生活造成的。医生哪里知道,她根本没有性生活,是心里的疙瘩造成了乳房的疙瘩。谢淑汝摸着乳房的硬块,似乎越来越大,恐惧感油然而生。这时候镜子里的胴体已经变了样,变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美丽的乳房不见了,变成了两个焦乎乎的黑洞。课文里,那个日本论者认为断臂的维纳斯有更大的审美价值,她和学生们讨论的结果是,这完全是扯蛋,残缺总是残缺,不残缺总比残缺要好。一样的,对女人来说,有乳房总比没有乳房要好,没有乳房的女人他妈的算什么女人。这么一想,谢淑汝更坚定了行动的决心。
已经备课了很长时间,谢淑汝的计划非常周密。她计划穿一双胶底雨鞋,这样走路像猫一样没有声音。她计划将那双高跟皮鞋放在门口,这样猫眼后的眼睛就会放心。她计划夜深人静时出发,这样可以避开所有熟人的眼睛。她计划穿上黑色的雨衣,戴上黑色的墨镜,这样即使陌生人也难识庐山真面目。她计划手上捧一支火红的玫瑰,站在白莲堂小巷深处,这样在淅淅沥沥的夜晚,是多么醒目,多么动人。小径曲折通幽处,深巷明朝卖杏花,她是深巷今宵卖玫瑰,多么富有诗意。
一切准备停当,谢淑汝悄悄地出发了。她悄悄地开门,悄悄地关门,她做得那样的小心翼翼,以至电梯前的感应灯也没有亮。她悄悄地溜出小区大门,以至传达室的保安都没有察觉。她没有用她的尼桑,在马路边拦了一辆的士,悄悄地出现在白莲堂小巷。
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昏暗的路灯下,她的身影拖得很长很长。她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她想起了在雨巷里和那个男人撑着同一把油纸伞去电影院看红楼梦。那时他们手挽手的样子那样的前卫,那样的引人注目。一切风一样的消逝了。雨巷变得那样陌生,陈腐,破烂,颓圮,死寂,只有几片粉红色的灯光在湿淋淋的雨中渲染着一点生气。她有些犹豫了,两个声音在她脑子里打架。一个声音说,你为什么到这里来?这是你来的地方吗?你要考虑你的身份,你要考虑你的影响。一个声音说,一都没有了,后面有再多的零又有什么意义?首先得保命,然后才能谈其他。一个声音说,何况还有警察、疾病。一个声音说,总不会有那么差的运气。迟疑中,谢淑汝已经站在两片粉红色灯光中间的一根水泥电杆边。夜已深了,淅淅沥沥的雨点在灯光中看去仿佛腥红色的雪花,惨淡的路灯光倒映在水泥道上,红朦朦的似一大滩血。行人稀少,时不时有一辆三轮车响着铃从眼前驰过,在不远处停下,车上跳下一个个瘦长的黑影,毫不犹豫地走进粉红色的灯光中。为什么没有人在自己面前停留呢?也许自己实在不像,手握着一支玫瑰,别人以为你在等情人呢。谢淑汝正犹豫着要不要撒下玫瑰,一个身影立在自己跟前,狮子烫,面盆脸,令人窒息的香气。是两颗石子,还是三颗石子?狮子烫大声说。谢淑汝反应不过来,不响。咦,还拿着玫瑰,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是不是?谢淑汝不响。一只男人样的拳头带着风声向她袭来。臭婊子,敢来霸占老子的地盘!谢淑汝一躲,拳头砸在她肩上,势大力沉。响起许多杂沓的脚步声,晃荡起许多张血盆大口,许多只拳头向她袭来。谢淑汝早被击倒在地,像一条泥鳅在地上卷来卷去。她唯一能做的,是保护自己的面容,她两只手死死地捂着脸蛋。不知什么时候,拳雨停止了,她被抬起来,晃荡晃荡着走进了一座百年老宅。堂前,明亮的灯光下,竖着一颗光头。这颗光头和顶上的一盏一百瓦灯泡交相辉映。一班女人仿佛许多妖怪捉到了唐僧,在魔王面前邀功请赏。雨衣被撕开,眼镜被砸碎,衣服被一件件剥去。光头发出一声怪叫,他妈的真亮啊,为啥不先来办个户口?光头一把掀开外衣,露出刺着一条龙的胸膛。刚经历了一阵狂风暴雨,谢淑汝的脑子还未转过弯,又濒临溺水的体验。她在水中挣扎,呼喊,呛水。水龙王伸出魔掌拽住她双脚,滑向无底的深渊。她听见岸E的人在鼓掌,在欢呼。呛水,堕落,呛水,堕落,毁灭般的窒息。等她死去活来,一个喉咙里响着饱嗝的嗓音悄悄向她耳语,要人这行,必须先过这关,懂吗?又大声对那班女人说,以后,谁也不能跟她抢生意,她是头牌!
哈哈哈,我成了头牌。谢淑汝在心里狂笑。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备课可以预设,但是她万万预设不到这种场面。课堂可以生成,可是万万想不到会生成这么一种情景。造孽啊。谢淑汝觉得赤裸裸的一无所有了。半个小时后,谢淑汝出现在江堤边,她准备像一切俗套的故事一样做俗套的事情。然而,跟预设的相反,又生成了一个陌生的镜头。陌生的镜头里,一个长者擎着一把雨伞在江堤上跑步。跑着跑着就停下了。长者似乎对她的动机洞若观火,开始了循循善诱的劝导。长者说,你肯定奇怪我为何半夜跑步。长者说,我睡不着,就半夜起来跑步,跑步跑累了,就自然想睡了。长者说,两年前,我得了绝症,医生说,最多两个月,我不信邪,没日没夜地开始跑步,跑了两年,身体越来越好。长者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
谢淑汝请了病假,借口是重感冒。她像一只受伤的白鹭呆在家里舔噬伤口,整理羽毛。一切像是一场噩梦。她想不到小巷有这么深,这么黑。一群下里巴人,还是外乡人,竟将小巷瓜分了,这是她始料不及的。那个光头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撒野,更是她意想不到的。回家的第二天,她曾想动用一切关系端掉这个黑窝,出出胸中一口恶气。但转念一想就作罢了。无论怎么说,这种事情摆不到台面上。摆到台面上将越描越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她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还是长者说得对,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
一星期过后,谢淑汝出现在教室里。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谢老师像换了一个人,仿佛霜打一样。这天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谢老师范读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的时候,竞哽咽出声。太异常了。教室里静得可怕。尽管谢老师上课一直声情并茂,引人人胜,但从来没有这样入戏。谢老师肯定经历了什么事情。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面对痛苦的老师,他们能做的,只有更加认真,更加听话。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谢淑汝正在办公室批作文。一个高中同学打来电话,说独秀山又住院了。谢淑汝吃了一吓。独秀山叫屠小山,高中时很有名,一对早熟的乳房笑傲校园。脸色蜡黄的体育老师爱搞短跑测试。轮到屠小山,体育老师亲自揿秒表。屠小山跑来了,体育老师的眼睛变成了探照灯。屠小山跑得很快,仿佛不是脚在跑,而是乳房在跑。屠小山的乳房征服了体育老师,两人结婚了。然而不到十年,体育老师肝癌走了。屠小山守寡,乳房守出了毛病,割掉一只,变成了独秀山。现在莫非另一只也出了毛病?谢淑汝赶到医院,许多同学都在看望。屠小山面如死灰,除了流泪还是流泪。走廊上,同学议论,医生已经黔驴技穷,唯一的手段就是夷平独秀山,即使这样,也撑不了多久,最多半年。简直做梦一样,从傲人的双子峰到滑稽的独秀山,马上就要变成低洼地,不久又要变成冷墓地,苦命啊。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又一个下雨的夜晚,谢淑汝又一次出现在白莲堂小巷。屠小山的事对她刺激很大。她是执拗的人,凡是认准了的事,从来没有半途而废的。
P3-P4
又是一年芳草绿。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春风中,我们主编的《长三角文学》大型丛书问世了。但愿她的破土而出,也能给我们春天的文坛带来一抹亮色以及春天的气息,即使是少许的春意。
近几年,长三角地区青年创作、业余创作开展得十分活跃,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涌现出不少富有实力的青年作者与业余作者,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但为这些青年作者及业余作者能发表文学作品的文学园地甚少,尤其是集中、呈集团军式有气势地推出他们作品、评论他们创作的刊物更少,在文汇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主编此套文丛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区域文学的发展,为更多有创作潜力的作者展现自己创造机会。搭建一个起飞的平台。在《长三角文学》上我们会以较大的篇幅甚至不惜版面推出市、县、镇一些文学社团以及有前途的青年作者的文学专页。也可以说《长三角文学》就是一块专为长三角地区青年作家及业余作者新开垦的大型文学园地。这卷文丛计划于2014年分春、夏、秋、冬,每季度出版一本,面向全国发行。
作为编者,我们也不奢望说这卷文丛出版,会如何推动与促进长三角地区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但我们相信,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同时,也坚信:只要坚持办下去,不信春风唤不回,总会有春苗破土而出的。而且,她至少是一扇窗户,一扇反映长三角地区文学创作的窗口,人们透过这扇窗口,会看到文学的江南又是一年好风景,是别处没有的风景。
十分感谢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荣荣、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及《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诗刊》编辑部主任杨志学对本卷文丛出版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