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缀网劳蛛落花生(许地山散文小说精选)(精)》共收录了许地山敞文近30篇,小说近20篇,为您呈现一个完整、真实的许地山。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缀网劳蛛落花生(许地山散文小说精选)(精)/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
分类 | |
作者 | 许地山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缀网劳蛛落花生(许地山散文小说精选)(精)》共收录了许地山敞文近30篇,小说近20篇,为您呈现一个完整、真实的许地山。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 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3-1941),中国作家。名赞堃,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寄籍福建龙溪(今漳州)。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神学士学位。后曾留学美国、英国,并赴印度研究佛学。回国后先后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小说创作表现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并带有宗教意识和浪漫色彩;后期作品趋于写实。作品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商人妇》《春桃》《危巢坠简》等;编著《印度文学》《大藏经索引》及《中国道教史》(上)等。 目录 导读 散文部分 心有事 蝉 蛇 笑 三迁 香 愿 山响 愚妇人 蜜蜂和农人 “小俄罗斯”的兵 爱的痛苦 信仰的哀伤 暗途 你为什么不来 海 梨花 难解决的问题 爱就是刑罚 债 暾将出兮东方 鬼赞 万物之母 春的林野 花香雾气中的梦 荼蘼 七宝池上的乡思 银翎的使命 美的牢狱 补破衣的老妇人 光的死 再会 桥边 头发 疲倦的母亲 处女的恐怖 我想 乡曲的狂言 生 公理战胜 面具 落花生 别话 爱流汐涨 我的童年 上景山 先农坛 忆卢沟桥 小说部分 换巢鸾凤 命命鸟 黄昏后 缀网劳蛛 无法投递之邮件 商人妇 海世间 海角的孤星 醍醐天女 人非人 枯杨生花 慕 春桃 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法眼 无忧花 三博士 归途 铁鱼的鳃 萤灯 危巢坠简 桃金娘 街头巷尾之伦理 女儿心 序言 乔增辉 许地山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垄,字 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揭阳。1893年他生于台 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内地后落籍福建龙溪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 《新社会》旬刊。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回国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文及佛学。1927年 起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兼课,后又在香港大学任教。抗日战争 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 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 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 、散文集《缀网劳蛛》,散文集《危巢坠简》等。许 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中风格最为奇特的一位重要作家。 “五四”时期也写作“问题小说”,关注人生问题, 但他的答案往往揉进佛教教义和基督教哲学的宗教成 分,并着意于异域情调和地方风物的描绘,故事情节 生动。富于传奇性,显现出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时期 的小说既有批判封建主义的积极因素,又有宿命论的 消极成分。“九·一八”以后,作家的写作转向写实 ,193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春桃》以及后来发表的《 铁鱼的鳃》,是两篇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标志着作 家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变化。当然,作家创作的发展也 会出现曲折,《春桃》之后,许地山叉创作了中篇《 玉官》,以一个女基督教徒的经历为线索,从侧面反 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村的生活,小说充满 宗教气氛,政治观点也有偏误。不过,总体而言,许 地山的小说中,并没有宣扬任何特定宗教的教义。许 地山有着将各种宗教“杂糅”的倾向,以艺术审美透 视和过滤宗教,将宗教与宗教、宗教与人生融会贯通 而形成其小说的宗教色彩,其底色乃是一种人生的态 度。其后期小说《春桃》,虽然表面的宗教色彩已经 非常淡薄,但是主人公应对人生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精 神气质,却没有丝毫变化。 许地山的处女作《命命鸟》发表于《小说月报》 1921年第十二卷第一号。小说描写一对纯真的年轻人 敏明和加陵因爱情受阻而希望转生“极乐国土”,双 双殉情的故事。小说在貌似冷静的刻画中蕴藏着对封 建礼教的强烈控诉,同时作者塑造的女主人公恬静自 若地与爱人赴死,也是作者“生本不乐”、“涅榘归 真”的佛教思想的具体反映。小说情节曲折,富传奇 性,浪漫气息浓厚,环境背景又为异地缅甸,当时颇 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作者的成名作《缀网劳蛛》于1922年发表,总体 上继承了《命命鸟》的创作风格与特色。小说主人公 尚洁本是个受婆婆虐待的童养媳,因长孙可望的帮助 逃出了婆家,不得已嫁给了长孙可望,成了一个商人 妇。婚后过着没有爱情和遭人毁谤的生活。一天,她 出于博爱和怜悯,为跌伤的小偷包扎伤口,遭到丈夫 猜忌,并被刺伤。她被迫离家,失去财产和孩子,过 了三年多孤寂、劳苦的生活。后来丈夫在宗教感召下 忏悔了自己的错误,接她回家。小说故事曲折而新奇 ,奇就奇在尚洁的言行包含着某种哲理,比较典型地 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尚洁是一位大彻大悟 的人物,对世上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安之若素,不以 处境顺利为喜,也不以身处逆境为悲,因为她认为: 人像蜘蛛,命运就像蛛网,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像蜘蛛 一样不停地补缀被外力毁坏的破网。这固然有达观进 取的一面,但同时又消极地认为人终究不能掌握自己 的命运,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不晓得那网什么时 候会破,和怎样破法”,所以,“或完或缺,只能听 其自然罢了”。作者从人道主义和宗教博爱出发,表 示了对下层人民特别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不幸命运 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违反人道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 。尚洁一生忍辱负重。也与受宗教和宿命思想影响有 关,这当然是人物和整篇作品的局限所在。但许地山 用宗教哲学思想来观照下层人民的苦难人生,把宗教 伦理化,试图以宗教来净化人的灵魂,慰藉人的痛苦 ,还是有积极成分的,与一般宣扬迷信不同,故不应 作简单的否定。《缀网劳蛛》熔哲理性、传奇性、抒 情性于一炉,小说充满异域情调,展现东南亚的风光 ,用象征手法来暗示人生哲理,以情动人,表现出鲜 明的浪漫主义倾向。 五四运动之后,许地山投身革命,思想发生巨大 变化,开始强调用进取的精神来摆脱命运和礼教的束 缚,争取合理的人生。发表于1934年《文学》第三卷 第一号的短篇小说《春桃》正是这一转变的标志。作 品描写一名刚毅、豁达的劳动妇女春桃如何在乱世中 向命运挑战,靠捡烂纸谋生;又是如何果断坚决地面 对生活中两个男人,高声宣布:“谁的媳妇,我都不 是。”在她身上洋溢着沉着乐观、对生活充满自信的 精神,以及反抗封建习俗的勇气。这些在许地山以往 的作品中都是难以找到的。小说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情节生动,描写自然,堪称为许地山的代表作。 许地山的小说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 背景,充满南国风光、异域色彩,加之动人曲折的情 节,构成了许地山小说问世之初最吸引人之处。同时 ,他的小说在浪漫传奇的外衣下有着深切的生命关怀 ,表达他对于社会、人生复杂而深刻的感悟,既有虚 幻悲观的一面,又有坚韧达观的另一面,体现了他作 为文学研究会人生派作家研究人生诸问题的探索精神 ,更显现出“五四”时期精神探索的多样性、复杂性 ,具有别具一格的启发价值。1921年7月,许地山曾 写作《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来阐发自己的文艺 创作观:“创作的三宝不是佛、法、僧,乃是与佛、 法、僧同一范畴的智慧、人生和美丽。”因此,许地 山的小说,可以说是这“三宝”的结晶。 除此之外,许地山还写了不少有特色的散文。它 们分别收在《空山灵雨》和《杂感集》中。这些散文 ,有对自然景物的礼赞,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沉思,有 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也有对受苦人的同情,……文字 流畅而富理趣,抒写感触的地方很富于感染力。许地 山的散文与他的小说一样,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 的珍品。 导语 许地山的小说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充满南国风光、异域色彩,加之动人曲折的情节,构成了许地山小说问世之初最吸引人之处。许地山的散文,有对自然景物的礼赞,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沉思,有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也有对受苦人的同情,……文字流畅而富理趣,抒写感触的地方很富于感染力。许地山的散文与他的小说一样,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缀网劳蛛落花生(许地山散文小说精选)(精)》共收录了多篇许地山生前的散文及小说作品,每篇作品的挑选均是以是否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角度来考量的,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及写作的方面的能力提升。 精彩页 忆卢沟桥 记得离北平以前,最后到卢沟桥,是在二十二年的春天。我与同事刘兆蕙先生在一个清早由广安门顺着大道步行,经过大井村,已是十点多钟。参拜了义井庵的千手观音,就在大悲阁外少憩。那菩萨像有三丈多高,是金铜铸成的,体相还好,不过屋宇倾颓,香烟零落,也许是因为求愿的人们生了求财赔本求子丧妻的事吧。这次的出游本是为访求另一尊铜佛而来的。我听见从宛平城来的人告诉我那城附近有所古庙场了,其中许多金铜佛像,年代都是很古的。为知识上的兴趣,不得不去采访一下。大井村的千手观音是有著录的,所以也顺便去看看。 出大井村,在官道上,巍然立着一座牌坊,是乾隆四十年建的。坊东面额书“经环同轨”,西面是“荡平归极”。建坊的原意不得而知,将来能够用来做凯旋门那就最合宜不过了。 春天的燕郊,若没有大风,就很可以使人流连。树干上或土墙边蜗牛在画着银色的涎路。它们慢慢移动,像不知道它们的小介壳以外还有什么宇宙似的。柳塘边的雏鸭披着淡黄色的毛,映着嫩绿的新叶;游泳时,微波随蹼翻起,泛成一弯一弯动着的曲纹,这都是生趣的示现。走乏了,且在路边的墓园少住一回。刘先生站在一座很美丽的率堵坡上,要我给他拍照。在榆树荫覆之下,我们没感到路上太阳的酷烈。寂静的墓园里,虽没有什么名花,野卉倒也长得顶得意的。忙碌的蜜蜂,两只小腿粘着些少花粉,还在采集着。蚂蚁力争一条烂残的蚱蜢腿,在枯藤的根本上争斗着。落网的小蝶,一片翅膀已失掉效用,还在挣扎着。这也是生趣的示现,不过意味有点不同罢了。 闲谈着,已见日丽中天,前面宛平城也在域之内了。宛平城在卢沟桥北,建于明崇祯十年,名叫“拱北城”,周围不及二里,只有两个城门,北门是顺治门,南门是永昌门。清改拱北为拱极,永昌门为威严门。南门外便是卢沟桥。拱北城本来不是县城,前几年因为北平改市,县衙才移到那里去,所以规模极其简陋。从前它是个卫城,有武官常驻镇守着,一直到现在,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军事地点。我们随着骆驼队进了顺治门,在前面不远,便见了永昌门。大街一条,两边多是荒地。我们到预定的地点去探访,果见一个庞大的铜佛头和些铜像残体横陈在县立学校里的地上。拱北城内原有观音庵与兴隆寺,兴隆寺内还有许多已无可考的广慈寺的遗物,那些铜像究竟是属于哪寺的也无从知道。我们摩挲了一回,才到卢沟桥头的一家饭店午膳。 自从宛平县署移到拱北城,卢沟桥便成为县城的繁要街市。桥北的商店民居很多,还保存着从前中原数省人京孔道的规模。桥上的碑亭虽然朽坏,还矗立着。自从历年的内战,卢沟桥更成为戎马往来的要冲,加上长辛店战役的印象,使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近代战争的大概形,连小孩也知道飞机、大炮、机关枪都是做什么用的。到处墙上虽然有标语贴着的痕迹,而在色与量上可不能与卖药的广告相比。推开窗户,看着永定河的浊水穿过疏林,向东南流去,想起陈高的诗:“卢沟桥西车马多,山头白日照清波。毡卢亦有江南妇,愁听金人出塞歌。”清波不见,浑水成潮,是记述与事实的相差,抑昔日与今时的不同,就不得而知了。但想象当日桥下雅集亭的风景,以及金人所掠江南妇女,经过此地的形,感慨便不能不触了。 从卢沟桥上经过的可悲可恨可歌可泣的事迹,岂止被金人所掠的江南妇女那一件?可惜桥栏上蹲着的石狮子个个只会张牙裂眦结舌无,以致许多可以稍留印迹的史实,若不随蹄尘飞散,也教轮辐压碎了。我又想着天下最有功德的是桥梁。它把天然的阻隔连络起来。它从这岸度引人们到那岸。在桥上走过的是好是歹,于它本来无关,何况在上面走的不过是长途中的一小段,它哪能知道何者是可悲可恨可泣呢?它不必记历史,反而是历史记着它。卢沟桥本名广利桥,是金大定二十九年始建,至明昌三年(公元1189—1192)修成的。它拥有世界的声名是因为曾人马可·波罗的记述。马可·波罗记作“普利桑干”,而欧洲人都称它作“马可·波罗桥”,倒失掉记者赞叹桑干河上一道大桥的原意了。中国人是擅于修造石桥的,在建筑上只有桥与塔可以保留得较为长久。中国的大石桥每能使人叹为鬼役神工,卢沟桥的伟大与那有名的泉州洛阳桥和漳州虎渡桥有点不同。论工程,它没有这两道桥的宏伟,然而在史迹上,它是多次系着民族安危。纵使你把桥拆掉,卢沟桥的神影是永不会被中国人忘记的。这个在“七七”事件发生以后,更使人觉得是如此。当时我只想着日军许会从古北口入北平,由北平越过这道名桥侵入中原,决想不到火头就会在我那时所站的地方出来。 在饭店里,随便吃些烧饼,就出来,在桥上张望。铁路桥在远处平行地架着。驮煤的骆驼队随着铃铛的音节整齐地在桥上迈步。小商人与农民在雕栏下做交易上很有礼貌的计较。妇女们在桥下浣衣,乐融融地交谈。人们虽不理会国势的严重,可是从军队里宣传员口里也知道强敌已在门口。我们本不为做间谍去的,因为在桥上向路人多问了些话,便教警官注意起来,我们也自好笑。我是为当事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