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荀、苏拭、苏辙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称;其作品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为了能够让读者领悟八大家的文章神韵,领略中国古代散文的恒久魅力,文婕为读者精心编辑了这本《唐宋八大家》。书中兼顾八家、风格多样,对散文的各个文体类别——论说、书信、杂记、山水游记、赠序、书序、传记、祭文、寓言等都有涉及,所选多为八大家的代表佳作,使读者对八大家的全貌和唐宋散文的精妙一览无余。熟读这些经典美文,读者不仪可以穿越时空碰撞思想、感悟人生,而且还可以积累许多传世的文言名句,学习成功的写作方法。
文婕编著的《唐宋八大家》集合唐宋八大家之文章精粹,所选文体除散文外,还包括杂记、游记、赠序、书序、传记、祭文等众多文体,尽显八大家之大家气象,使读者对其创作全貌和唐宋文章的精妙一览无余。
为了帮助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和鉴赏作品,《唐宋八大家》不仅从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对所选作品作了简洁生动的题解,而且还对原文进行了精准的译白,并对一些生僻字、繁难词句作了详细的注释。
韩愈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年),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官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盛行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他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绝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所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较完善。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马说
《马说》约写作于795年至800年之间。当时的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虽然没能得到重用,但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来的几年内,他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也并未得到特别的赏识,所以常常郁郁寡欢,并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他进京城应试以图做官,在京城上下奔走相告,待了十年之久,最终还是无限怨愤地离开了长安。韩愈的坎坷遭遇正是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委婉地表白心迹,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原文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②之手,骈死于槽枥③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④。
马之千里者⑤,一食或尽粟一石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⑦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⑧,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⑨,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⑩,安11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12,食之不能尽其材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执策而临之15曰:“天下无马。”呜呼!其16真无马邪?其17真不知18马也。
P1-3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中国传统国学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它开启心智,滋润生命,陶冶人格,塑造灵魂。
开卷有益,忙碌中的人们闲暇之时,最应该用传统国学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用先人的哲思来涤荡自己忙碌的心灵。坚持着阅读的爱好,在潮流文化的强大攻势下,让传统文化永驻我们的心田。“复兴国学,从根本上讲,是复兴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我们要斟选传世经典著作中最最经典的部分来读,要以开放的胸襟和燃烧的激情去承接古人的经典大论与哲思华章,以自豪而不狂妄,执著而不僵化的精神风貌来直面当今社会的竞争与挑战。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深刻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用经典历史文学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同时使国学得到承传,得以弘扬光大,我们精心编排了本书,文章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我们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插画,将插画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大大增加读者的阅读趣味。
本书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尽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