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香编著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结构将由导论、上篇、下篇和结语四个部分构成。导论部分具体地阐述本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揭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总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介绍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本书上篇侧重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总体研究,具有总论性质。本书下篇是对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确立、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瞿秋白、毛泽东五位代表人物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属于分论性质。结语部分首先概括总结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然后探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当代价值问题,并对如何实现它的当代价值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导论
一、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四、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上篇
第一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三、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历程
一、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前的初步接受期
二、从五四运动到党的“二大”的形成确立期
三、从党的“二大”到“八七”会议的转变发展期
第三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一、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认识与把握
二、对马克思主义体系与内容的概括与论述
三、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与态度
第四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特征
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必然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三、在不断转变中前进
四、革命实践的性格
第五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地位
一、理论贡献
二、历史局限
下篇
第六章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发展历程
二、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 陈独秀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一、陈独秀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发展历程
二、陈独秀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李达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一、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历程
二、李达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 譬秋白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一、瞿秋白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历程
二、瞿秋白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贡献
第十章 毛泽东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一、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之路
二、毛泽东早期马克思主义观“理论上的创造性”
结语
一、全书概要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当代价值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当代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
二、研究论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