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幸福的企业能够形成持久和健康的竞争力!
《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由段俊平主编:为什么会发生富士康的“十三跳”?为什么会有华为的“过劳死”?只有全面构建企业幸福力,帮助员工实现幸福生活,才能避免发生类似惨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中国化管理系列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段俊平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幸福的企业能够形成持久和健康的竞争力! 《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由段俊平主编:为什么会发生富士康的“十三跳”?为什么会有华为的“过劳死”?只有全面构建企业幸福力,帮助员工实现幸福生活,才能避免发生类似惨剧。 内容推荐 《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由段俊平主编,是第一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企业幸福力”概念的管理咨询类专业书籍。中西文化结合的理论和知识,实用的方法和技术,创新的工具、模型、案例,有趣的行文风格,使《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成为中国企业成功实施EAP计划的指南针。 《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里介绍的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它是企业通过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家庭问题、情感问题、法律纠纷、理财规划等方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提高绩效、改善组织气氛,最终提升管理效能的一种管理模式。爱维龙媒将EAP项目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智慧结合,提出了“企业幸福力”概念,并且通过具体的实践,帮助企业实现员工幸福生活,全面构建企业幸福力的战略体系。 目录 第1章 EAP略论 EAP研究的背景 EAP的概念 EAP的发展历程 EAP的发展现状 第2章 EAP与企业幸福力构建 幸福力——企业的第六力 EAP与企业幸福力相辅相成 第3章 EAP落地需要本土化 EAP本土化的必要性 EAP本土化面临的挑战 EAP本土化应具备的特点 第4章 EAP中国文化导入 儒家思想的幸福观之EAP借鉴 道家思想的幸福观之EAP借鉴 佛家思想的幸福观之EAP借鉴 第5章 EA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EAP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EAP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EAP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危机干预 第6章 中国企业的EAP管理体系 中国企业应用EAP的范围和条件 中国企业执行EAP的模式 中国企业实施EAP的运行机制 中国企业实施EAP的准备工作 第7章 EAP长效落地 建立EAP组织架构 选择EAP服务机构 员工工作心理调查 EAP的宣传和培训 搭建员工心理关爱平台 EAP效果评估 第8章 建设幸福的中国企业 幸福建设是企业的使命和责任 幸福管理是中国企业长青之道 第9章 爱维龙媒EAP案例分析 A医药公司实施EAP项目的成功模式 X集团员工EAP服务实施方案设计 N公司基于工作压力的EAP实施方案 S公司的全面EAP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对个人发展及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得个人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一切将促使企业对管理者和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对EAP发展背景的研究,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EAP对员工个人发展、对企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转型期的中国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的节奏加快,使人们的身体、心理正在过度透支,进而诱发身心疾病,导致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度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负面因素。 据美国研究机构显示,每年因员工压力问题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高达3050亿美元。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压力、情绪和心理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之一。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它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造成了猛烈的冲击,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可以说,旧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正在逐渐支离破碎,而新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却没有形成。各种无序和失范状态,使人们陷入信仰的混乱、情感的困惑和精神的焦虑之中,从而形成价值真空、规范丧失等无序现象,社会成员无法建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行为准则,社会也丧失了对人的约束功能。 社会转型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物质上越来越富足,但是,在精神上、心理上,我们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背后,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正在积累、孕育: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但贫富差距却在逐渐拉大;家庭教育充分溺爱,而企业管理却冰冷无情;少数个人成功很光鲜,大多数人却在贫困线上挣扎;等等。这些都成为矛盾不断激化的因素。 这些问题反映在企业上,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处于并不幸福的亚健康状态,衣着光鲜的白领背后,却是疲惫不堪的焦灼。同时,随着更多80后、90后成为新一代劳动群体,他们是有知识、较自我的一代,同时又更加的脆弱,面对着社会变革带给他们的压力和冲击,其心理健康令人担忧。由“39健康网”发起的“2010年中国网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针对40万网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高达81.6%的被调查者幸福感缺失,而幸福感缺失的最大原因来自于工作和职场发展产生的压力。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分析报告指出,2005~2010年,超过八成的中国企业家认为自己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压力,幸福感正在逐年下降。 EAP是缓解企业和员工压力的制胜法宝 由于我国相当数量的企业依然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因此相比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员工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幸福度并不那么重要,致力于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的EAP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滞后很多。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一个心情不好或心理不健康的员工是很难做好工作的,企业员工的压力、情绪等心理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放任员工的心理问题不管,以节约成本的方式并不可取,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投入一定的财力推广EAP,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得大于失的。因为员工的心理问题、家庭矛盾看似是员工的私事,却往往会影响到工作,影响到团队的氛围和组织的凝聚力。如果一个团队中有几个消极怠工的人,那么就会发生“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情况,团队的工作效率、凝聚力都会下降,企业也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在招聘、培训新员工上。 EAP是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和企业生产绩效的制胜法宝,企业通过应用EAP,能够起到“稳定军心”、“精神按摩”的功效,还能得到“财务外收益”:通过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增强自信心,增进个人身心健康、优化人际关系,消除不良嗜好等,使员工人力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降低企业缺勤率和离职率,节省新员工招聘培训成本,提高员工士气和满意度,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和公众形象建设,提高生产效率。 1.EAP对员工的作用 EAP对员工的帮助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EAP能够促进员工身心健康。企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员工的压力和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EAP通过对员工心理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和一系列的指导、培训、咨询等活动,能够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消除员工的心理负担,帮助员工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自信心,消除或缓解心理疾病,从而提高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 (2)EAP能够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持续紧张会激发员工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发展。EAP可以通过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来帮助员工发现并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员工之间的冲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此外,EAP服务还有助于改善员工与企业管理者的关系、改善个人与客户的关系,帮助员工化解家庭危机等等。 (3)EAP能够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EAP能够根据员工的自身实际情况,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详细的规划,帮助员工明确奋斗目标、认识自身的条件特质和潜在的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4)EAP能够帮助员工在遇到重大变故时渡过难关。EAP能够帮助员工在面临企业变革时积极调解自身压力,尽快完成心理转变,重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EAP还能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遇到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员工尽快走出恐慌,远离心理阴影。通过对员工实施长期疏导和调控,可以使其获得更为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以应付随时会出现的重大变故。 2.EAP对企业的作用 EAP对企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EAP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绩效。当员工出现压力和心理问题时,就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进而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绩效。EAP服务能够通过为员工制定帮助计划,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减少或消除心理问题,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绩效。 (2)EAP’能够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过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缺勤率、离职率的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EAP可以通过帮助员工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使他们提高工作兴趣和积极性,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降低缺勤率和离职率,从而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3)EAP能够帮助企业节省开支,降低成本。EAP的实施能够降低员工的缺勤率和离职率,为企业节省医疗费用、招聘费用和新招聘员工的培训费用,从而帮助企业节省开支,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而且,企业为EAP所支付的费用要远远低于招聘和培训新员工所支付的费用。 (4)EAP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现在流行的一个说法是:21世纪最大的财富是人才,也就是人力资源。但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那也不能成为企业的财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提倡这样的理念: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它不仅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审视对自身财富的界定,同时从员工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角度进行审视,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也闪耀着“人文”的光芒。当企业的员工产生心理问题时,必然会影响其工作情绪,使周围的关系和氛围变得紧张,影响企业内部的团结。EAP在解决员工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同时,帮助改善人际关系,使企业内部的氛围变得和谐团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EAP有利于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生产绩效。美国一项研究表明,EAP可以给企业节约大量的运营成本,在EAP上投入1美元,即可为企业节省5~16美元。EAP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近百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并应用。而在我国,由于国情、文化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对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视远远不够,对EAP的认知度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项有效缓解员工压力和心理问题、提高企业生产绩效的福利计划,EAP在中国的逐步兴起成为大势所趋。 P2-7 序言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化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经济一直称雄世界,理论界对管理科学十分热衷,企业也依靠扎实的制度机制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突然崛起的日本经济对美国乃至西欧的经济巨头地位构成了挑战,这引起了各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的思索。尤其是美国的企业家们,在一夜之间发现日本在某些方面已超越了自己,惊讶之余他们对日本企业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日本与欧洲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其核心思想在于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并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这样的精神力量不仅提高了日本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潜在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企业家将这种管理方式命名为“企业文化管理”。美国企业家们发现日本是靠企业文化管理后来居上的,于是乎,关于企业文化的探索在美国展开并很快扩展到欧洲各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西方企业界已把企业文化管理看成管理的最高境界。80年代,企业文化管理也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我国。 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后,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界也发展出了群众派、学院派、领导力派、解构派、集纳派、实战派等诸多流派。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同时进入了繁荣期,国内开始出现了企业文化咨询的专业公司,一些具备超前意识、管理思维敏锐的企业家也主动聘请专业公司和具备职业素养的企业管理专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管理企业。毋庸置疑,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入对我国企业整体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的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建设时太注重西方的一些价值和文化理念,结果把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的东西给丢掉了,这也与我们过度夸大西方管理和反传统文化意识有关。我们把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文化体系给否定了,又没有建立新的并被大家认可的文化道德体系,结果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流于口号、流于浅层、流于雷同和流于文字游戏,真正把文化融于管理和融入员工行为中的企业凤毛麟角。 纵观国内的成功企业,无不是企业文化管理中国化的典范。我们公认的华为,并不是靠一个《华为基本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它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管理文化理念结合才创造了华为的奇迹。华人首富李嘉诚之所以会成功,他的秘诀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与西方科学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企业管理中。富士康制度化、流程化的管理堪称西方企业文化管理的典范,然而为什么接连发生13起员工跳楼事件?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中国现有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忧思。 一个国家走向强盛或一家企业走向卓越,背后都伴随着一种适合本国或本企业生态环境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比如欧洲的ISO管理体系、美国的六西格玛和日本的丰田TPS模式,都是在本国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的文化管理思想下的管理模式。中国在走过高速发展的几十年后,当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时,我们必须回答:中国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什么?答案只能是西方管理科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有机结合的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 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是制度流程与人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当下,中国企业的制度建设已不是最大问题,制度建立以后如何用人性的道德力量去执行它,却是一个挑战,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教大家怎么做人,只有懂得怎么做人,才能主动去遵守管理制度,否则制度永远都是写在纸面上的。 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可以使企业回归良知,避免因没有道德标准而出现危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会得到员工、社会和生存环境的长久忠诚和信任,使企业利益长久化,使企业基业长青。这样的企业,就能避免三鹿奶粉、双汇瘦肉精等因企业丧失良知而酿成的后果。 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是开放的管理模式,它不是要摒弃西方的管理模式,而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把中国优秀的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哲学思维模式加入到企业管理中去,是对西方科学模式的完善与补充,它使管理更有技巧性和艺术性,是中国的人文情怀“情、理、法”的完美体现。清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所言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的完美诠释。 我国的企业文化研究系统到现在尚未建立完整的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在推行企业文化战略时,企业家们往往仅凭自己的理解,照搬西方企业文化的模式,认为西方化就是全球化,使得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严重地背离了中国人文环境和精神实质,造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丧失。 目前,企业家们花重金聘请的企业文化管理公司,往往并不懂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这也造成了中国企业文化过于西化的现状。要想企业文化中国化,必须普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哲学思想,通过对企业的不断引导,加上学者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国化才能落地开花结果,企业文化中国化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也必将是潜在而深远的。 (本文刊载于国务院国资委官方网站) 段俊平 2012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