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歌编著的《大流向(沧桑西江与黄金水道建设的时代际会)》为长篇报告文学。西江,是横贯广西的浩荡水系,是珠江的主要源流,其兴衰繁盛折射出时代的深刻变革。作品架构宏大,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交相辉映;且事件典型人物众多,国计区情民生凝聚笔下,辛亥名宿、国家公仆乃至普通水手、下岗工人等芸芸众生皆有生动写照。这是一部既洋溢着强烈时代精神又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关于西江流域前世今生的全景式非虚构文学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流向(沧桑西江与黄金水道建设的时代际会)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歌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徐歌编著的《大流向(沧桑西江与黄金水道建设的时代际会)》为长篇报告文学。西江,是横贯广西的浩荡水系,是珠江的主要源流,其兴衰繁盛折射出时代的深刻变革。作品架构宏大,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交相辉映;且事件典型人物众多,国计区情民生凝聚笔下,辛亥名宿、国家公仆乃至普通水手、下岗工人等芸芸众生皆有生动写照。这是一部既洋溢着强烈时代精神又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关于西江流域前世今生的全景式非虚构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由徐歌编著的《大流向(沧桑西江与黄金水道建设的时代际会)》用大量翔实的史料、现实事例,选取了广西的母亲河——西江航运及西江航道建设作为主要着墨点,旁及大江沿岸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民俗等诸多领域,全视角深角度真实地反映了西江之于广西乃至广东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奉献。为沧桑西江提取了鲜活的“时代切片”,为人们认识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速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大意义提供了现实解读。信息量丰富,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大流向(沧桑西江与黄金水道建设的时代际会)》分上、中、下编,主要追溯考察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与历史,以详尽的资料文献呈现两岸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变迁,以深切的情怀反映近代以来两岸流域人民的内心渴求和呼唤改革开放的时代际遇,热烈深情地表现和赞颂了自治区决策层高屋建瓴的开放视野以及西江黄金水道各级建设者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目录 上编 序幕 长洲告急!西江告急! 一次撞击产生的震动波 长洲大滞航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第一章 载沉载浮 梧州兴衰录 节点之重 轮船 通商 航运业 “百年商埠” 一个家族的西江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大江长坝 只有这么一小锅水 匹夫之力 被截断的江河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伍分硬币” “400方案” 断航 复航 “西煤东运”呼唤航道通畅 邕城江语 航运大厦倒下了 “邑”字头上三条江 “山枇杷”号到来之后 水手往事 “谁也想不到会有这一天” 搁浅年代 中编 第二章 岭南有巨川 西江东去 长河文明 从郁水到西江 溯源马雄山 江源探秘 江流足迹 “江畔何人初见月” 九嶷之南水事众 灵渠初凿 “相思埭”与邕州“博易场” 一江两广 第三章 西江新政 战略视野 西江的意义:一个科学发展观课题 两任书记的西江调研 江河见证 自治区主席寒风中踏察大藤峡 从《建国方略》到黄金水道战略 规划先行 历史照进现实 一个“七七级”的抉择 起草规划第一稿 审度西江 下编 第四章 春江水暖 郁水荷城 安澜塔下 厮守江河 “贵在有港” 一座新兴港城崛起的范例 新西江和新一代 水运“标杆“ 造船 造梦 第五章 河道·航道 标灯精神 龙圩记事 “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1∶1000——测绘漓江 “干我们这一行不到冷天是不出去的。” 使命与天职 江河情感 十五载与一处浅滩的“战斗” 航道局长的喜与忧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水运价值观 第六章 西江还有多少潜力 蝴蝶效应 南宁:“水城”绚梦与航运业重振 梧州:鸳鸯江畔气象焕然 柳州:水运大动脉承载起大工业大物流 来宾:一座能源之城的江河机遇 玉林:破“枷”复航绣江不再沉寂 长洲船闸扩能“现在进行时” 世界上能力最大的船闸 西江航运建设“主力军” 第七章 “水”到何时“渠”能成? 破解“长洲困局” 人工河传奇 一条在纸上“躺”了一个世纪的运河 尾声 大江没有终点 后记 试读章节 而减少出库流量的信息未能提前向社会通告,造成上游大部分船舶没有及时获知水情,仍按吃水2.3米进行配载,导致船舶到达长洲水利枢纽后无法过坝而滞航,滞航船舶最多时达到800多艘。 这次滞航,出现了梧州市民从未见过的一道堵船奇观:众多等待上航的船舶,居然排到了市区里鸳江大桥北侧的桂江水域。 长洲一年之内,二度告急1 12月11日下午3时30分,交通部副部长、国家海事局局长徐祖远一行从广州赶到梧州,顾不上舟车劳顿,便在梧州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坝上锚泊地了解情况。 看着七八百艘停靠得有些凌乱的货船,几乎摆满了整个江面——如此直观的滞航场景,显然让交通部的大员们感到触目惊心。 当时,张树清与同事正在一艘海事监督艇上指挥疏导船舶,徐祖远一行人上到监督艇,走到张树清身旁,向他问道,“这船堵多长时间了?是不是都这样停泊的?” “以往不堵船的时候,都是很有序停泊的。”张树清汇报说,“现在水太少了,下航船舶吃水超过坝下航道水深,不能走,只能停在这里等水来。原来最多的时候吃水是两米八、三米,目前只有一米八,一千吨的船也只能装五六百吨。我们正采取措施,动员船主过载,同时通知上游始发港的船舶减载……” “你们做得不错。”徐祖远听了点点头。 这一幕被照相机定格了下来,《梧州日报》编辑把这张极具现场感的新闻图片,放置在了2007年12月12日头版的版心位置:画面上,身着海事制服的张树清手指着远处的船只在介绍情况,徐祖远副部长忧心忡忡远望江面…… 乘上梧州海事的监督艇,徐祖远一行人沿坝上锚泊地水域进行了巡察,还到“贵港六司678”和“南雄618”两艘货船上,与船主交谈。随后又来到长洲水利枢纽大坝,详细了解船闸过闸流程和船闸运行情况。 在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召开的协调会上,交通部珠航局、水利部珠委防总、自治区交通厅、自治区港航局、自治区海事局、梧州市政府和长洲水电公司等相关负责人汇报了滞航情况,以及滞航后开展的工作,并提出了解决长洲水利枢纽滞航问题的建议。 听了汇报,徐祖远说,西江出现大量船舶滞航的问题,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也作出了批示。目前正值运输旺季,各相关部门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让滞航船舶通航。要以人为本,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 最后他强调,抓住长洲水利枢纽通航问题,要尽快制定出应急预案。 会后,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实施临时通航管制,只允许下航船舶单向通行,以加快对上游船舶的疏导。海事部门采取分次调度方式,使通航速度大为加快。 12月16日,坝上和坝下的船舶,开始恢复双向通过船闸。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在张树清这些一线执勤的海事工作人员的记忆中,2007年末的那次滞航,分阶段地延续到2008年春,“起初是坝上堵,次年春节前后是坝下堵”。因为运货下广东的船舶,临近过年都要赶回广西与家人团聚。 不过要说堵船,2007年的两次滞航虽然规模大,但是疏通的时间还算比较快。而滞航时间最长的,还要数从2009年秋持续到2010年春的那次,共七个多月。 那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天灾,所有人都显得那么猝不及防。 2009年9月中旬开始,云南、贵州等地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秋季后气温长期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造成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这一年的12月,媒体上第一次出现“西南大旱”这一震撼性的关键词。不久,这场特大干旱范围扩大到云、贵、川、渝、桂五省区市。 特大干旱,意味着上游来水大大减少,水位急剧下降。 P12-P13 后记 这是一部向广西的母亲河——西江.以及西江的港航人、建设者致敬的作品。 肇始于2008年的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发展战略,让世人重新打量并重新认识这条横贯八桂全境已奔流亿万斯年的大江。 泱泱西江,如同上苍在八桂大地这巨幅纸帛上所写下的劲道十足的“一”字。 “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 “战略”之所以谓之“战略”,即因其具有全局性及统领性,足以左右胜负、决定未来。于一方土地的发展战略而言,亦即总的经略之策,可视为那个“一”,有了“一”,才有方向,才有纲举目张,才谈得上谋篇布局。而经略谋布之道,不异棋弈之理,活棋的关键就在“做眼”,有“眼”才能活。 广西的“西江战略”就是一招妙棋,满盘皆活。 此战略之事功,岂止是对一条水道的疏浚和经营,其对这片土地更深刻的影响和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沿江产业带的聚合、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再均衡,乃至主动与先进生产力相对接的观念意识的形成,等等。 相信在大历史的时空中,“西江战略”的坐标是明晰而恒久的。 挺立潮头,聆听潮声,做伟大时代的迎春花、报春鸟,是文学艺术界的责任和义务之所在,也是自身最好的角色定位。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多出立足社会生活、反映鲜活现实题材的作品,是广西文联党组一直以来所坚持和推动的。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同年12月,在广西文联、作协的组织和指导下,一部反映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大型报告文学作品正式面世,社会反响强烈。是年冬天,自治区高层乘船实地考察西江,谋划“西江战略”,并在十个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江海联动”的“双核”发展战略大格局渐次成型,于是,打造一部西江题材的纪实作品,为黄金水道建设“鼓与呼”,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我很有幸受命参与到本书的创作中。 说是“参与”,道出的是一个实情:这一长篇纪实题材的最终得以完稿,绝非心余力拙的作者一人所能“扛”下来的。 广西文联党组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这部作品的创作,在一稿和二稿出来的时候,就分别专门召开了两次领导、专家的讨论会,以期作品的线条、结构更清晰合理,笔墨能有相应的色彩和气韵。在作品的立意和总体把控上,广西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德昌给出了精到的见解及思路。广西作协和广西文学杂志社对作品的创作扶持贯穿始终。《广西文学》原主编、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罗传洲和《广西文学》现任主编、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覃瑞强,对作品的创作一直给予最充分的关注、支持和鼓励,从标题、篇章结构,到文本的风格节奏,他们都提出了极其宝贵的意见,在这些意见中,不少是决定性的,足以使作者的行文一改故辙、面貌一新。 尽管这是一次“负重前行”的艰难写作,实则作者却从中获益良多,唯憾本人智尽能索、力有不逮,最后所交出的“答卷”仅是差可人意。 千里西江,上、中、下游流经滇桂粤三省区,在广西境内更是山高水长、枝干纵横,要沿江作采访,非得有一双“铁脚板”不可,本人记者出身,长年干新闻行当,早练就了这“能走”的硬功夫。西江题材的写实作品,决定了作者在空间上必须是一种线性的采访,然而在创作思维上,在知识储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拥有上,却绝不能是线性的。如何以一个完全门外汉的角度,能短时间内从知识结构到心灵情感上迅速进入一种“西江状态”,这对于作者来说,是远比“能走”要来得更难,要求更高。 这又回到了上面我所道出的那个感慨,即这部作品是绝非作者一人所能“扛”下来的。其实,在我的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太多人的指导和帮助,这些“幕后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样算是参与本书创作的“作者”。 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吕英鹰,这位在同事们口中叫作“老鹰”、非常干练的部门负责人,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报刊通讯员,却不愿意成为“书中的人物”。是她稔熟的专业知识和令人起敬的“港航人”职业意识,让我对“西江”的概念由抽象到具体,并对本书的创作在有意无意间注入了一种或可称之为“使命感”的东西,如果没有她的协助,我的采访根本不可能如此快速地得到展开。 贵港市航运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超雄,得知作者苦于无法条理性地梳理广西水运企业的发展史,二话不说,慷慨搬出了自己“攒”下的几十本日记,“如果有用你就拿去。”——船老大式的豪爽令人动容。那次沿江采访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把他的那堆大小日记本打包背在身上,一路成了名副其实的“负重前行”。我就这样“负笈东去”又是上岸又是登船的却不敢将背包片刻存放在旅馆里,是因为那些日记本里面还夹着各种银行票据、金融账单之类,这样的宝贝他居然放心说“拿去”就让我拿去了,这对我真的可谓是彻底的“倾囊相助”了。 还有梧州航道管理局的聂桂清主任,在他细心的安排、协调下,我在梧州市的全部采访得以顺利完成…… 事实上,我需要特此鸣谢的人士还有很多——广西贵港爱凯尔集装箱港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黎柱贤、梧州航道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卢禹成、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办综合处庞伟东、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建设指挥部杨德昌…… 他们对我的采访所提供的种种便利和无私的帮助,除了是出自对西江的一份热爱,还有一个都没有直接说出来的共同愿望,那就是让人们能更多地了解西江,了解工作、奋斗在西江上的这么一群人。 时代需要忠实的记录者。于我而言,两年多的采访写作,我在总体理解、表现西江的前世今生与未来的同时,发现和领略了一个近在身边的、隐秘的“水世界”。 这个“水世界”是指由大江、船民,以及航道工作者所组成的水上环境及群体。谓其“隐秘”,是因为水上、陆上之隔,让这个姿彩十分丰富的“水世界”,竞长期难以让大多数人所熟悉知晓,造成水上陆上几乎成了两个“世界”。水上人家原本就是一个生产、生活方式与岸上人相异的特殊民系,而数量极众的航道工作者,就因为他们水上作业场所的特殊性,加之一二十年来交通运输对水路的依赖不如以往,他们的身影也更隐匿在了众人的视野之外。我在作品中努力对此作了表述。 值得欣慰的是,已有影视机构的人士对本作品表示出了浓厚兴趣,若这个在许多人眼中仍十分陌生的“水世界”,其景其情得以搬上屏幕,能在现代声光媒介上一展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辉煌历程,表现这些水上群体生动感人的故事,必将会打动、感染更多的受众。 从开始着手创作,到作品的付梓,倏忽间不觉已逾两载。我深知,本作品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少,且作引玉之砖。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深入进行,以及对“西江战略”的认识不断加深,我想作品仍有机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作更进一步的丰富、充实、修订与提高。 广西知名学者洪玮先生在阅读了本作品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部西江开发史、航运史与人文地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昼民的兴衰演进史”。这真的是一语破的,见地深透。 这位曾承担和参加过多项自治区层面重要课题的研究员,自言自己身上就有着昼家人的血统。唯其如此,他对“西江战略”的理解与思考,亦愈加深切与冷静。他建议作者要多关注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每一条江河所承载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等等的信息都极其丰富,非常有利于以文学形式从整体上反映一方水土的历史和时代风貌,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江河是流动的,人类从水流之态上就很容易理解时间的线性推移和时势的演进。 在此期间的2012年8月上旬,自治区政府批复实施《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为争取该“总体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批复要求,努力把西江经济带建成贯穿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条重要的国土空间开发轴带,在实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目标、促进珠江三角洲辐射带动、加快西南地区大开发、推动广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西江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如同江流的无尽。我愿意继续书写西江新的更大的辉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