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今年五十二岁,不幸身染重病。身为武人,他虽然年过半百,但素质极健壮,对猛将谋士真是深仁厚泽,为古今所稀有。太宗以天纵英才,领袖群伦,为人直爽而宽厚,臣子有过,必坦诚相告,自己有过,也命臣子力诤直谏。太宗御下,英才贤士,济济一时,刚毅……”这是来自林语堂的《武则天传》的节选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武则天传/名家名人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林语堂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太宗皇帝今年五十二岁,不幸身染重病。身为武人,他虽然年过半百,但素质极健壮,对猛将谋士真是深仁厚泽,为古今所稀有。太宗以天纵英才,领袖群伦,为人直爽而宽厚,臣子有过,必坦诚相告,自己有过,也命臣子力诤直谏。太宗御下,英才贤士,济济一时,刚毅……”这是来自林语堂的《武则天传》的节选部分。 内容推荐 《武则天传》借武则天的孙子守礼之口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传奇一生。她从“武才人”“武昭仪”“武宸妃”到权倾一时的“武皇后”,直到最后成为君临天下的“圣神皇帝”,在这条通往权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武则天传》作者林语堂对武则天传奇的一生的叙述,理解非常深入。林语堂对武则天传奇的一生的叙述,理解非常深入。 目录 导言 初唐系统略图 第一章 亲历者说 第二章 太宗皇帝 第三章 良善青年 第四章 锋芒初露 第五章 脱出樊笼 第六章 大展拳脚 第七章 抢夺后位 第八章 封后受阻 第九章 毁灭之始 第十章 成功加冕 第十一章 书写命运 第十二章 泰然自若 第十三章 清除宿怨 第十四章 元老遇难 第十五章 落寞皇帝 第十六章 二圣临朝 第十七章 泰山封禅 第十八章 前无古人 第十九章 冷静坚忍 第二十章 有所作为 第二十一章 皇储之争 第二十二章 章怀太子 第二十三章 大唐危矣 第二十四章 独揽大权 第二十五章 临朝称制 第二十六章 揭竿而起 第二十七章 逆我者亡 第二十八章 专制独裁 第二十九章 严刑酷法 第三十章 清流之风 第三十一章 万象神官 第三十二章 风雨欲来 第三十三章 血影泪痕 第三十四章 女主天下 第三十五章 智者旁观 第三十六章 晨光乍现 第三十七章 棋逢对手 第三十八章 星星之火 第三十九章 一出闹剧 第四十章亢 龙有悔 第四十一章 悬而未决 第四十二章 满城风雨 第四十三章 刚正之臣 第四十四章 众矢之的 第四十五章 夕阳西下 附录 武后谋杀表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太宗皇帝 大唐贞观廿三年(纪元后649年),在秀丽的终南山里,那苍松绿柏环绕的翠微宫里,先曾祖父太宗皇帝正在含风殿染病在床。那座行宫是曾祖父的避暑宫殿,和长安有一溪谷相通。溪谷之中,风光佳绝,清流横贯谷中,清澈见底,潺湲成韵,自山峦间泻下,流往长安南郊,南郊近珠江湖一带,别墅山庄,栉比鳞次。终南山再前行,并于峰峦嵯峨的太白山脉。但终南山在长安附近,高出长安约有一千尺,自为一平原,隐僻幽静,别成一天地。终南山这所行宫,构造简单,是一座农庄式的别墅,用一座旧宫殿拆下来的木材建筑。太宗皇帝一向作风如此。以大唐一代开国君王之尊,宫殿楼台,决不求其辉煌壮丽。自己居住在隋朝遗下的宫殿里,数处小补加修,已觉称心满意,因为他深知过去数十年中,兵连祸结,庶民饱受涂炭,贫困未苏,大兴土木,必增税收,并非造福百姓。在皇宫之中,他确曾饬建凌烟阁,但那是为了纪念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因为他们多年保驾,东征西战,奠定邦国之基,使百姓重享太平之福。太宗皇帝极重道义,修建凌烟阁,纯粹是感念当年战场上的将士和友人,把诸功臣的肖像绘在凌烟阁上,一则借以庆重臣之功,一则借以志太宗自己的勋劳。 太宗皇帝两个月前染患痢疾,虽然有时显得轻些,但始终没有完全治好。全身精力似乎都已耗尽,现在虚软亏损已甚。他觉得大去之日已经为期不远了。 太宗皇帝今年五十二岁,不幸身染重病。身为武人,他虽然年过半百,但素质极健壮,对猛将谋士真是深仁厚泽,为古今所稀有。太宗以天纵英才,领袖群伦,为人直爽而宽厚,臣子有过,必坦诚相告,自己有过,也命臣子力诤直谏。太宗御下,英才贤士,济济一时,刚毅廉直,尽于朝政。仁圣天子一片爱臣之心,文武百官无限敬君之意。不知为了什么,臣子虽众,竟觉得集众才于一身,也不及太宗皇帝之英伟睿智。太宗皇帝在战场之上,不避石矢烟尘之险,曾亲率大军远征高句丽,又统帅诸将北征突厥,击溃突厥联军,西方拓边至土耳其斯坦,临近了里海。又曾遣将自北部进攻印度,迫使尼泊尔入贡天朝。太宗为人大公无私,平易近人。虽然虬髯如戟,可以悬弓,看来狰狞可畏,实则仁厚爱民,如保赤子。即此一点爱民之心,就构成了辉映千古的大唐力量。太宗皇帝深得民心,而人民对大唐皇室的效忠就招致了武氏梦幻的破灭。以上所述正好做本书后文的对照。 太宗一次驾临一所监狱,看见一些已经判处死刑的囚犯。他问他们:“你们是不是愿意看看父母呢?”待决的囚犯狐疑不信。太宗说:“我是你们的皇帝。我放你们回家。回家去看看你们的父母子女吧。明年秋天再来受刑。” 囚犯闻听,真是惊喜万分,都被释还家。次年秋季来临,又回监狱就刑。囚犯以为罪有应得,都乐于就死,无所怨尤。在当年,一个死囚之定谳,要经过地方级三次审判,再上诉最高审判的大理寺,大理寺要与皇家的门下省的代表和中书省的代表共同审判。太宗皇帝之纵囚还家纯系一时的情感,自然不足为训。但是也可以说此等事不可无一,无须有二,正是太宗宽厚仁德的一股子真情。 太宗皇帝既已染病虚弱,于是想到继承大统一事。太子为晋王治,太宗驾崩后,即位为高宗。 在家庭方面,太宗皇帝并不幸运。一个心爱的好公主几年前死去,死时才三十六岁。太宗皇帝的文德长孙皇后真是贤德之至。每逢大臣直谏,触怒了太宗,她总是支持大臣,力陈大臣是忠君爱国,皇上应当察纳忠言。长孙皇后之兄长孙无忌,虽然是太宗的良臣谋士,皇家的股肱,长孙皇后却永不许她兄长掌权太重。当她病势垂危的时候,有人提议要请皇上颁布大赦,借以感动神灵。皇后说:“不可以。这是以我私人之事置于国法之上。人命都由天定。若是行一善而可延长数年寿命的话,我一生从来没做恶事。若是只凭行善不能修得寿数,祈寿又有何用?”临终之时,她遗命葬于山丘足矣,不必广筑陵寝,借以节省民力。她说,埋葬之义,只不过埋秽物,使不暴露于外而已。长孙皇后不愧为一个真知灼见的贤德之女。有如此的贤妻在旁,太宗之圣德伟大自不足怪。但不幸正当盛年,长孙皇后就染病逝世。贤德之名后代景仰不衰,也非无故了。长孙皇后死后,太宗震悼万分。大臣劝慰之时,太宗说:“我当然知道,人都不免一死。不过,以前在危难之时,皇后始终在…… P4-6 序言 导言 武则天的魅力 孟宪实 一千多年过去了,中国又经历了多次惊涛骇浪和改朝换代。当社会再次回归平静的时候,回头望去,武则天依然站在那里,昂首挺胸。研究武则天,评论武则天,传说武则天,相关著述,如同一浪接一浪的海潮,此伏彼起,横无际涯。 武则天的魅力似乎永恒。 在一个绝对男人的地盘上,忽然站起来一个武则天。从此,皇帝的天空下再不纯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无法否认独特的武则天。那些原本雄赳赳、气昂昂的男性皇帝,在武则天的光芒映照下,如同瞬间褪色的花朵,不得不垂手做起陪衬来。物以稀为贵,不管是宝物还是人物,甚至连皇帝们,也不得不服从这一铁律。 跟踪武则天的每一次上升,研究武则天不断成功的轨迹,探索武则天隐秘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到底哪些因素成就了一代女皇?一个女皇突然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地平线上,孑然一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此,你的疑问如同天成,谁会忍心忘记不去追究呢?毕竟,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一块路石都被我们刻上了问号,正是这些疑问垫高了我们的思想,推进了我们的成熟。如果,你遇到的所有的疑问都无法满足你大彻大悟的洞察力,那么现在有一个方向值得你去尝试——厘清围绕武则天身边的一切迷雾。来自武则天的疑云,考验着你的心智和意志,甚至人性深处的某些底色也会被调动起来,接受盘问。你究竟对人性是否了解,对人心是否信任,对于道德的最后底线是否怀疑……也许,过了很久以后你才发现,在研究武则天的思维历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对象发生了转换,武则天从来没有回答你任何问题,不分昼夜跟你较劲的原来却是你自己。 最初,你研究武则天,想在武则天和武则天的世界之间画上一条清晰的界线,环境与主人公的设定,是我们思维的科学方法。你想知道,哪些是环境对武则天发出的刺激,哪些是武则天做出的反应。早年的家庭环境对武则天的性格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父亲去世之后,武则天结束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作为父亲继室的母亲,如今受到自己同父异母兄弟的欺负,他们根本不顾及刚刚过世的父亲,肆无忌惮地刁难孤儿寡母。可怜的母亲只有三个女儿,她们不是家庭斗争的强者,她们如果不忍气吞声,会遭到那些哥嫂变本加厉的虐待。于是,在这样恶劣的家庭环境中,武则天的内心进发出了极大的动力,在这样的世界上,不是强者就只能受气,而获得权势才能改变身体的弱小和无助。在武则天幼小的心灵中,权力意识就这样深深地扎下了根,永不动摇。所以,当人人都认为入宫做皇帝嫔妃是一种苦楚人生的时候,只有武则天看到机会,接近皇帝,深入后宫,正是掌控权势的不二法门。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决定迎娶武则天,而她的母亲还在为生离死别伤心不已的时候,武则天反而很坚决地说,入宫焉知非福。她不能再明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她看到了生命转折的大好机会。 武则天的野心来自家庭的早年经历,后来的历史不过是武则天野心逐步实现的过程而已。这样的看法,逻辑圆满,不乏证据,即便是用今天的相关理论去衡量,也大有根据。现在的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形成很早,跟家庭关系尤为密切。有的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出生的顺序往往对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实这依然是家庭说的细化表达而已。但是,这个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说法,却要面对严峻的挑战。贞观十一年,武则天入宫,当时她已经十四岁,而她父亲的去世不过是在两年之前。也就是说,武则天十二岁父亲去世,当时她的人格成长应该已经基本成熟。别风景,经济在发展,社会很安定,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立刻有研究反驳说,酷吏的残暴政治,是武则天时代更突出的特征。武则天时代在安西四镇派驻军队,让西域的形势得以根本扭转。不,有人说,武则天在河北的政策导致太多问题。武则天创立了科举制形式,这让武则天时代人才辈出。不,反对者立刻有力地证明,这种政策,不过是为了提高她个人的政治威信而已,动机并不善良。总不能否认,开元之初的人才都来自武则天时代吧?那又有什么奇怪,一切前后相连的时代,都存在这样的继承性,开元时代的长江、黄河依然滋润中国,难道这也要归功于武则天吗? 总该承认,武则天是具有创造力的女人吧?未必,这要看她的创造力让社会付出的代价。何况,武则天虽然称帝成功,但是命里注定她的武周政权是短命的,因为继承人问题,她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她的所谓创造,在当时的政治领域还可以逞一时之快,但深入社会层面,立刻熄火。她可以武力镇压反对派,但她不可能武力改变社会的继承制度,面对社会传统,武则天就成了螳臂当车。武则天时代有反对派吗?所有的案件不都是冤案吗?唉,冤案当然很多,但反武则天的势力当然是存在的,可恨的是,这些反对势力太不争气,根本没有形成气候,所以无法成为有威胁的对手。这样说来,武则天毕竟还是有过人之处,她善于利用政治的各种因素,在她健康允许的时候,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闪失。或者,因为看到武则天年事已高,唐朝的真正拥护者,不过是等待自然的力量来消耗武则天,于是让她的野心一步步实现,让唐朝遭遇无法避免的磨难。 不管哪一派,谁都得肯定这一点,武则天这个女人不简单。攻击母鸡司晨的舆论长期笼罩在中国的上空,男尊女卑一直被奉为真理,可是,当武则天横空出世的时候,为什么这些因素忽然之间都销声匿迹了?一千多年过去了,不明的因素依然存在,这导致围绕武则天的议论,必将无法停息。而这,就是武则天的魅力所在。 探索武则天的方式众多,其中包括小说的方式。有太多的历史空间漆黑一片,没有史料记载,没有专家讨论,或许小说家的推测也只是另外一种方式以实现对历史的真实有所接近。以武则天为主题的英文小说,来自大学者林语堂,1957年,小说发表于英国伦敦。学者林语堂,为什么要用小说的方式探索武则天,恐怕也是困惑于围绕武则天问题的太多纷争了。而小说,毕竟有灵活自由的特性,作者探索的思绪不会因为史料的缺乏而停止延伸。林语堂的小说翻译成中文发表,已经有多个版本,翻译的名称也多有不同。作者以武则天孙子的口吻进行书写,角度实在独特,所以我想直接叫作《我的奶奶武则天》就很好,简单明了,还很贴切。现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决定重新翻译以飨读者,要纠正此前的一些问题,十分值得期待。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研究专家,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玄武门之变》 《卤观之治》《唐高宗的真相》主讲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