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祥专著的《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王船山追求“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对这种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因礼乐价值而铸就。礼乐价值有三:礼乐养其德、礼乐为顺性饰情之美、礼乐分治身心。以礼之调适并追求的和谐社会理想,最终要以乐的形式彰显出来。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涵盖着小康与大同两个基本阶段,以礼之调适并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最高阶段即为大同。 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船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不会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的和谐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的建构奠定一种崭新的路径。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必然要从船山先生的和谐思想中汲取营养。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的作者是陈力祥。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中国传统社会中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小康与大同理想。是关于传统的、和谐的、理想的社会秩序蓝图。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注重从古代社会汲取营养,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服务。因之,该成果的问世,有助于丰富与发展船山学、丰富与发展宋明理学。拓宽宋明理学研究领域。有助于对传统礼学进行价值转换视角的研究。同时。该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序良俗。
明末清初王船山所处的时代为“海徙山移”(船山语)、“天崩地解”(黄宗羲言)的时代。“海徙山移”与“天崩地解”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不和谐系明清之际的显著特征。船山先生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他有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堪称明末清初的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社会危机,船山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力图实现其心中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