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类的故事/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经典名著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美)房龙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88年,三联书店首次出版房龙作品《人类的故事》,在中国掀起了不小的“房龙热”。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向哪里?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房龙娓娓讲述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精彩的历史场景重现,扼要的历史人物点评。房龙给了我们一双观看浓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眼睛——理性、睿智而宽容。 耶鲁大学历史教授续写了人类在近半个世纪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医药、科学和技术,并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发晨的种种焦虑和担心。

内容推荐

《人类的故事》是一部以通俗的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著,本书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精辟论述,精彩的历史场景重现,扼要的历史人物点评,房龙以澄澈的目光对人类的历史投以深情的人文关怀。正如房龙他自己说的:“我写此书只有一条原则,哪个国家或个人产生了一种新思想,或完成了一项创新,没有了这些,整个人类的历史就会不同。这不是个人嗜好的问题,这是一个冷静得近似数学的判断问题。”作者房龙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幽默风趣的语言、俏皮睿智的文笔、独具匠心的构思,从人类登上历史舞台、史前人类、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希腊域邦、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佛陀与孔子、文艺复兴,一直到近代的美国独立战争乃至科学时代,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其中有节奏明快的“大历史”叙述,也不乏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无论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还是浸染在浩繁巨著中的专家,都可以从《人类的故事》这本经典的通俗人类史中获得启发和阅读快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人类舞台的起始

第二章 我们最早的祖先

第三章 史前的人

第四章 象形文字

第五章 尼罗河流域

第六章 埃及的故事

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

第八章 苏美尔人

第九章 摩西

第十章 腓尼基人

第十一章 印欧人

第十二章 爱琴海

第十三章 希腊人

第十四章 希腊城市

第十五章 古希腊人的自治

第十六章 古希腊人的生活

第十七章 古希腊的戏剧

第十八章 波斯战争

第十九章 雅典与斯巴达的对抗

第二十章 亚历山大大帝

第二十一章 罗马和迦太基

第二十二章 罗马的兴起

第二十三章 罗马帝国

第二十四章 拿撒勒的约书亚

第二十五章 罗马的衰亡

第二十六章 教会兴起

第二十七章 查理曼大帝

第二十八章 北欧人

第二十九章 教皇与皇帝的争权

第三十章 十字军

第三十一章 中世纪的城市

第三十二章 中世纪的自治制度

第三十三章 中世纪的世界

第三十四章 中世纪的商业

第三十五章 文艺复兴

第三十六章 大发现

第三十七章 宗教改革

第三十八章 宗教战争

第三十九章 英国革命

第四十章 俄国的兴起

第四十一章 普鲁士的崛起

第四十二章 美国革命

第四十三章 法国大革命

第四十四章 拿破仑

第四十五章 神圣同盟

第四十六章 强大的反动势力

第四十七章 民族独立

第四十八章 机器的时代

第四十九章 社会革命

第五十章 奴隶解放

第五十一章 科学的时代

第五十二章 殖民扩张与战争

第五十三章 一个崭新的世界

试读章节

第一章人类舞台的起始

人类活着有一个极大的疑问。

我们是谁?

我们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是往哪里去?

在这一章,我要告诉读者,人类的舞台是怎样成立的。

我们之所以研究人的历史,是因为他是最后出现在地球上,但是最早能运用脑力支配自然的生物。猫、狗、马以及其他动物,虽然也有它们有趣的历史,但都没有这种特色。

我们居住的星球,最初原是一个大火球,在那漫无边际的太空里,仅仅是一点小小的烟雾。很久之后,星球表面渐渐烧尽,并结起一层稀薄的岩石。雨水不断地冲击着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块,把它们击成细沙尘埃,并带到了雾气腾腾的高峰之间的山谷里。

到后来,太阳从云端里探出头来,望见小小的星球上出现了几个小水潭。这些小水潭逐渐变成了东西两半球的大洋。

于是,有一天,一个奇迹发生了。这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出现了生命。

最初的有生命的小细胞在海面上漂浮,它没有目的地随波漂荡了无数年。但在此过程中,它发展了一种习性;就是容易生存在凄凉的地球上的习性。其中有的小细胞喜欢住在小河和池塘昏暗的底部,它们就在从山顶冲下来的黏土上生根,长成了植物。有的宁愿到处游荡,它们就长出了奇怪的有关节的腿,像蝎子一样在海底植物和像水母一样的淡绿色东西之间爬行。此外,还有一些遍体有鳞的细胞,靠着游泳的动作,到处来往寻找食物,它们逐渐变成在海洋里种类繁多的鱼类。

同时,植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海底已无它们的空间了,于是它们不得不离开海水,到山脚下的泥滩或湿地上安新家。潮汐每天来两次,将它们泡在咸水里。于是,它们适应了不舒适的环境,并设法在星球表面的稀薄空气里生活。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它们学会如何在空气里生活,就像以前在水里一样。它们的体形长大了,长成树木,到最后,它们学会如何开美丽的鲜花,引起大野蜂和飞鸟的注意,让它们替自己到处传播种子,使全世界都布满草地和森林。

有的鱼类也渐渐离开海水,学会如何用肺呼吸与用鳃呼吸一样方便。我们叫这类动物为两栖动物,意思就是它们可以在陆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你在半路遇到的小青蛙就可以告诉你两栖动物的快乐生活。

这些动物,一旦离开了水,渐渐适应陆上生活。其中,有的变成了爬行动物(像壁虎之类会爬的),它们与昆虫们分享树林的安静。为了便于穿过松软的土壤,它们把自己的四肢改良了,体形增大了,直到这世界到处都是这些三四丈长的庞然大物(生物学教科书上将它们分为鱼龙、斑龙、雷龙三种)。

有的爬行动物开始迁居到树顶,它们不用腿走,所以必须用其他办法迅速往来于树林问。于是,它们把身体上的一部分变成翅膀,然后翅膀长满羽毛等,于是,它们便可以自由飞翔,最后就发展成真正的鸟类。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所有的庞大爬行动物在短时间内灭绝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由于突然改变的气候,也许是因为它们长得太大,以至于不能游泳,不能走,也不能爬,它们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植物和树叶,因此活活饿死。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统治几百万年的爬行动物世界完结了。

现在的世界渐渐地被不同的生物占据。这些生物都是爬行动物的后裔,但与它们不同,因为它们用母亲的乳汁抚养孩子,这种动物现在被称为“哺乳动物”。这些哺乳动物发展出别的习性,使它们更有利于生存和延续。

关于这些哺乳动物用不着我多说,因为你知道得很清楚。你的周围都有它们,无论你出门或在家,它们都是你的同伴。

现在,我们走到分水岭了,那时人类忽然脱离动物的生命过程,开始运用他们的理性来掌握他们种族的命运。

有一种哺乳动物觅食和寻找居所的能力比一切动物都强。它们学会用前足拿食物,通过不断练习,前足就变成手的样子。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它们学会用后腿保持身体平衡。

这种半猿、半猴,但优于两者的动物,成为最成功的猎手,并且能在任何气候下生活。为了安全起见,它们常常成群结队行动。它们学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警告遇险的孩子。如此经过千百年之后,他们渐渐用喉音说话了。

这种动物,虽然很难相信,确是我们“人类”的祖先。P1-4

序言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那位使我对书籍和图画发生兴趣的叔父,答应带我做一次值得纪念的探险。我跟他一起去鹿特丹的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

于是,在一个天气明媚的日子里,一个管理教堂的人拿着一把极大的钥匙,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他对我们说:“你们出来时,按这个铃。”说完,在一声生了锈的铰链声中,他已将我们两人隔绝在闹市的喧嚣之外,将我们锁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里。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可以听见的寂静。当我们登上第一层楼梯时,在我的对于自然现象的有限知识上增加了一个新发现——就是可以触摸到的黑暗。一根火柴指引我们向上的路,我们登上第二层,一层又一层。忽然,我们面前一片光明。这一层与教堂的屋顶一样高,一直被当作储藏室。室内积起了厚厚的灰尘,陈列着几尊许多年前被善良市民们所遗弃的信仰的标志。从前我们的先人视为性命攸关的东西,在这里沦为垃圾废物,这些偶像堆里甚至有了耗子窝和蜘蛛网。

再上一层楼梯,指引我们发现光明的来处。几扇有铁栅栏的敞开的大窗户,使这间屋子变成数百只鸽子栖息的地方。风从铁栅栏中吹过,空气中充满神秘而愉悦的音乐。这是我们脚下的都市里的声音,不过已被距离过滤得澄澈了。

楼梯到此为止,再往上就要爬梯子了。登上第一架梯子又有一个崭新而巨大的怪物,就是那只大时钟。我看见了时间的核心。我听到急速的秒针的沉重跳动——一——二——二——直到六十。然后,随着一个突然的震动,所有的齿轮停止转动,被从无穷的时间中切割下来,并不间断地周而复始。

再上面的一层是几只吊钟。正中间是一只大吊钟,它在半夜里报告火警或水警的消息时,可以把我吓呆。这只大钟,仿佛回溯过去六百年间,它和鹿特丹人民共同甘苦的情景。大钟的周围,挂着一些小钟,只有一只吊钟,独自在角落里,那是报丧钟。

于是又经过黑暗,登上几架梯子,此时,梯子也比我们先前登过的更陡更危险,突然,我们呼吸到了天空中的新鲜空气。我们到达最高一层的行廊了。这时,在我们的头上是天空,脚下是都市——一个玩具般的小都市,人们像蚂蚁一样匆忙。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对大千世界的一瞥。

从这日起,我有机会就到塔楼顶上玩。虽说这是件费力气的事情,但是可以得到心满意足的回报。

而且,我知道回报是什么。我会看到天空和陆地,我会听到朋友讲的故事。他是塔楼的看守人,住在走廊一角的一间小茅棚里。他的职务是照管城市的时钟,并负责报告火警,但他也享受不少闲暇的时间,有时抽一筒烟,想想他个人宁静的思想。差不多五十年前,他也读过一点点书,但在这塔顶上住的这许多年,也吸收了不少周围大世界的知识。

他熟悉历史,因为历史对他来说是活物。“那里,”他指着河的曲折处说,“那里,我的孩子,你看见那些树吗!那就是奥兰治亲王掘堤灌水,拯救莱顿城的地方。”或者他告诉我老默兹河的故事:在这条阔广的河不再作为港口,而变成很好的交通要道之前,德·鲁伊特与特隆普的最后一次航行就从这里出发,那一次他们为争海洋的自由,而牺牲了生命。

在远远的地方,我们可以望见德尔夫的斜塔。再远一点,是高达教堂的一长条矮的建筑,就是那个幼年受人抚养的埃拉斯穆斯(著名荷兰学者)的家乡,此人拥有无穷的智慧。

最后是那无边的大海的银色边际。与它对照的,正是我们的一大片屋顶、烟囱、花园、学校、铁路等建筑,我们称之为我们的家乡。这塔使我们对这老家有了新的看法。

历史是一个经验的巨塔,由时间在以往的无限方面造成。要达到这座古老建筑的顶端纵览全景,并不容易。因为这里没有升降机可乘,但是年轻人强健的双脚,是可以做到的。

现在我把那把开门的钥匙给你。

当你回来的时候,你也就会明白我所以如此热心的原因了。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丛书所选的作品都是闻名世界的经典,原作者都是名家,改写者也多是知名作家,例如:黄得时、林文月、苏尚耀、许文新、周姚萍、管家琪……他们都值得老师和家长信赖。青少年读者从这套丛书里选书阅读,等于在世界文学园地里周游一遭,对全世界的文学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借着阅读,了解到世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更可以发现,各民族几乎都有相似的善恶观念,而且会为相似的事情而感动。——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林良

看着这些熟悉的书名,唤起我对少年时代阅读生活的多少回忆啊——这些在当年让我痴迷的书,让我废寝忘食地阅读的书!书中所有的故事几乎都告诉我:一个人活着就要向善,就要诚实、正直,就要勤劳、勇敢,要永远追求美好的事物。少年时代的阅读,为我以后长长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这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在台湾历经六十年一版再版,已经成为台湾几代人共同的阅读记忆。我想我们的青少年读者们也会喜欢它。——苏立康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这套改写的世界名著,虽然不能替代原著,但是,让青少年了解名著,包括作品内容,人物个性,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细节,都是有开启意义的。改写者多是有文化底蕴的学者、作家,思想深邃,语言功底深厚,青少年可以从中习得语言,锤炼思想,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一定能为青少年所喜爱。——步根海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