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三大因素分析和解读影响孩子学习问题的家教类图书,全面、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59个主要因素,帮助家长解决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
书中每一个影响学习的因素单独成一节,在每一节下设置了内心独白、情景回放、问题探讨、成功引导、解疑提示五个栏目。还原家长在指导和教育孩子时的内心感受、孩子在学习时的表现,以及孩子学习问题产生的背景,并解读这些问题是如何影响孩子学习的,还介绍了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家长学习和借鉴,且从家长层面上探讨了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孩子的学习获得最大成功。
本书是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三大因素分析和解读影响孩子学习问题的家教类图书。本书全面、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帮助家长解决上课走神、厌烦学习、作业对付、贪玩心重、不求上进、缺乏毅力、上网成瘾、偏科倾向、粗心大意、不讲方法、效率低下、讨厌老师、害怕考试,等等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本书说理透彻、案例经典,为家长提供了简单实用的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方法决定效果,孩子学习问题的解决,必将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本书适合孩子家长、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教育专家阅读。
第1章 智力因素是决定成绩的基础
1.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有效利用学习时间
2.观察力差,经常把问题弄错
3.思维能力单一,解题找不到好思路
4.记忆力差是学习的最大障碍
5.理解能力差,学习反应慢
6.想象力影响智力开发
7.推理能力影响孩子对问题的领悟能力
8.良好的判断能力才能让学习一路坦途
第2章 学习能力个强,好成绩没有保障
1.预习不得法
2.听课抓不住重点难点
3.作业应付了事
4.复习不得要领
5.应试心理欠佳,考试得不了高分
6.作文抓不住主旨
7.对阅读不感兴趣
8.没有很好的迁移能力,学习不会由此及彼
第3章 没有求知欲,学习缺少发动机
1.学习目标不明确
2.对学习没有兴趣
3.没有学习计划
4.学习没有成就感
5.缺乏对学习的自信
6.学习动力不足
第4章 不讲究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
1.超负荷学习
2.学习时不求甚解
3.不会使用学习工具
4.遇到学习问题死钻牛角尖
5.不会科学用脑
6.不能学以致用
第5章 学习心态不正,学习效果不佳
1.承压能力弱,受不得一点打击
2.不相信自己,存在自卑心理
3.厌学恐学,学习的大敌
4.毅力不坚定,学习没常性
5.焦虑浮躁,不能安心学习
6.自控力差,玩心重
7.恐惧考试,发挥不出真实水平
第6章 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效差
1.不知爱惜时间,做事磨蹭
2.学习上欠账,影响学习兴趣
3.学习明显偏科,影响整体成绩
4.行为懒散,不愿意学习
5.粗心大意,影响成绩的大敌
6.合作与交流意识差
第7章 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使孩子产生错误的学习行为
1.重“养”不重“教”
2.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3.把分数看成孩子的命根子
4.一切向“钱”看,用钱利诱孩子学习
5.读书无用论,使得孩子不想读书
第8章 家长态度不当,削弱孩字的学习积极性
1.怀疑与贬低孩子
2.看结果不看过程
3.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全部
4.拿自己孩子之短比其他孩子之长
第9章 亲子沟通不畅,影响孩字学习兴趣
1.因学习打骂斥责孩子
2.亲子关系不融洽
3.过分苛求孩子
4.对孩子批评多鼓励少
5.不善于解决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第10章 学习环境不良,影响孩子学习情绪
1.家庭中学习环境不好
2.家庭中没有适宜学习的氛围
3.不良的社会交往
4.学习压力大,升学竞争激烈
3.思维能力单一,找不到好思路
内心独白:别人都能用好几种方法解一道题,孩子却不能;老师提问题时,有同学说出和孩子一样的答案时,孩子就不知道再说什么了;孩子好插嘴,总要叮嘱他不要乱说。
【情景回放】
上小学的琳琳开始学习简单的图形了,可是,看似很简单的图形,有时候琳琳就是分辨不清楚。有一天,老师留的一道作业题是找出一些图形中的梯形。题中的几个图形里有两个梯形,一个是上短下长的,一个是下短上长的,在琳琳的头脑中“梯形”的概念就是上短下长的,上长下短的那个就不是梯形。爸爸又是给她在纸上画,又是把纸倒过来,给她讲解了半天,她才明白。
【问题探讨】
学习过程中思维是极其关键的,孩子的感知、整理、收集、归纳、总结等的一系列行为过程都依靠思维。孩子们总是容易适应比较固定的学习模式,习惯地套用以往的思考方式,不能积极主动地采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因此,能否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影响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好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两个小男孩,长得一模一样,出生年月日、家庭电话、家长姓名完全一样,第一次见到他们的人都认为他们是双胞胎,但两个孩子却说不是,众人颇感疑惑。事实上,他们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中的两个。
众人就是犯了定势思维的错误,这也是思维能力单一的反映。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如果能换一个方向,多想几种可能,打开思路,再加上联想和想象,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多找到几种方法和可能,就会打开学习的思路,学习、写作业就会很顺畅。
初一学生晓林的爸爸就很注意培养晓林的思维能力。所以晓林的思维能力就很强,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在培养晓林的思维能力时,爸爸时刻注意多给晓林提问题,让晓林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和寻找答案;并在晓林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启发晓林的思路。晓林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到新鲜的东西就要摸一摸、问一问、拆一拆、装一装,爸爸知道,这些都是晓林喜欢探究和求知欲旺盛的表现。这时爸爸不会随意禁止,更不会恐吓晓林,以免挫伤晓林思维的积极性。而是注意因势利导,鼓励晓林的探索精神,培养晓林从小勤动手、肯钻研的好习惯,从而提高晓林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爸爸还注意鼓励孩子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也让他说完,并适时而又恰当地给予指导。在这样的条件下,晓林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对某些问题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有其常规功能。例如,传统观念认为,碗是盛饭用的,暖瓶是盛热水用的。让孩子换一个视角去思考,孩子就发现了碗还可当乐器,暖瓶还可放冰。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孩子在学习知识时就不会盲目听信,解决问题时就会思路开阔,灵活自如。
知识是一片汪洋大海,“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的方法不但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还有被淹没的危险。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只有给思维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成功引导】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孩子广阔、深刻、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于开拓孩子的智力极为重要。当然,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那么,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家长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让孩子多想,要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思考。家长是和孩子沟通最多的人,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善于给孩子提出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因为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此时,父母可以启发孩子的思路,引导孩子找出答案。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二,让孩子多动手,要培养孩子积极探索的精神。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不了解的东西总想去了解,对不明白的事情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对感到新奇的东西总要动一动、摸一摸,有的孩子甚至还要拆开来看一看,这些都是孩子喜欢探索和有旺盛求知欲的表现。对此,家长要给孩子积极鼓励,不能因为怕孩子弄坏了而随意禁止甚至恐吓他们,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要支持和鼓励孩子养成勤动手、好钻研的好习惯,更要给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引导孩子、激励孩子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孩子的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第三,让孩子“异想天开”,要鼓励孩子有不同于别人的想法。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观念。家长要引导和启发孩子打破这些传统观念,找出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观点,这是孩子创新、发现、发明的起点。比如,一般的蔬菜生长在土壤中,科学家却研究出了许多无土栽培的蔬菜,这就为蔬菜种植节省了许多土地。
第四,让孩子多学多看,积累知识,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孩子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积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复合而成的。因此,家长要引导和帮助孩子多学习、多实践,积累知识,扩大感知范围。比如,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一些课外知识方面的图书,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认识、去思考、去体会,以扩大孩子头脑中的认识范围,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五,让孩子多说,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接触具体事物,并鼓励孩子用语言把这些事物的特征(如名称、颜色、状态、大小等)表达出来。可能孩子在开始时表达的不是很完整,但是只要鼓励孩子坚持去表达,孩子就会得到锻炼。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
第六,家长不搞一言堂,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在家庭中要充分发挥民主,鼓励孩子在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下多说,哪怕是错误的也要让孩子说完,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会比较透彻,对某些问题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相反,如果父母总是压制孩子说话,孩子就会显得思维呆板,不敢畅所欲言,也提不出新的观点,而是看父母的脸色行事,受父母暗示的影响而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是盲从附和随大流,这就影响了孩子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很不利。
P12-15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绝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就是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不少家长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就考虑怎样生一个聪明的、将来学习好的孩子。“考多少分?”是家长常问孩子的话。孩子考好了,家长跟着高兴;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比孩子还着急。还有一些家长会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训斥、责罚、打骂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家长生气,孩子烦心,从而影响孩子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孩子的学习是最让自己头痛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一家一个孩子,不缺吃不少穿,家长一门心思地想把孩子的学习搞好。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是三十六计,软硬兼施,什么办法都想了、都用上了,结果见效的不多,有的不但不见效,还起了反作用,弄得家长也累孩子也累。甚至有的家长说出这样的话:“谁要是能帮我把孩子的学习搞好,要多少钱我都心甘情愿!”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们也有许多的困惑: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老师,孩子的聪明度也差不多,家庭条件也差不多,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就很好,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什么原因呢?也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学习也用功,家长也支持,可成绩就是不行,是不是孩子太笨?也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什么都行,就是不学习,孩子是不是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还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听话,只会和家长对着干,越让学习越不学。也有的家长找不到原因,就把成绩不好归于孩子不用功。更有的家长感叹:“我们家的孩子,不说学习是朋友,一说学习就变敌人,能学习好嘛!”我们不禁要问:搞好孩子的学习真的就这么难吗?
的确,现在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但学习成绩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也确实有些孩子不喜欢学习,原因何在呢?也有的孩子,看着也挺努力,但是成绩也一般,什么原因呢?回答这些问题只有一句话:因为有诸多不良学习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表现为:注意力差、厌烦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自信、逆反心理、上课走神、作业对付、考试恐惧、玩心太重、不求上进、没有毅力、厌烦老师、偏科倾向、粗心大意、方法欠缺、效率低下、心浮气躁、不愿交流、纪律散漫、不会用脑、态度不端、习惯不好、缺少计划、没有目标、适应力差、控制力差、记忆力差、创造力差、承受力差、考试作弊、依赖心强、撒谎逃课,等等。我们把这诸多的因素归结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大方面。
孩子身上如果存在上述几项甚至一项不良因素,学习成绩必然会受影响。所以说,成绩好的孩子和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差别就在于:成绩好的孩子对上述不良因素解决得好,问题就少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对上述问题没有解决好,问题就多一些。
正如遗传基因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相貌特征一样,学习因素决定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不能改变孩子的遗传基因,但我们可以消除影响孩子学习的不良因素。我们始终认为,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学习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指导孩子学习的家长。试想,几十个孩子在同一个学校同二。。个班级,由同一个老师教,我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是老师的原因吗?回答是否定的;是孩子的原因吗?回答是肯定的。孩子的问题来自哪儿?来自于家长。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消除影响孩子的不良学习因素,关键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本书是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三大因素分析和解读影响孩子学习问题的家教类图书,全面、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59个主要因素,帮助家长解决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
书中每一个影响学习的因素单独成一节,在每一节下设置了内心独白、情景回放、问题探讨、成功引导、解疑提示五个栏目。还原家长在指导和教育孩子时的内心感受、孩子在学习时的表现,以及孩子学习问题产生的背景,并解读这些问题是如何影响孩子学习的,还介绍了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家长学习和借鉴,且从家长层面上探讨了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孩子的学习获得最大成功。
孩子的一方心田,要么杂草或蒺藜丛生,要么长满庄稼或鲜花,这要看我们做家长的最初在上面播种了些什么,要看家长如何去耕耘。努力吧,家长朋友,教育好今天的孩子,让孩子喜欢学习、愿意学习并有个好的成绩确实不容易,但不容易我们也要做,因为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只有“汗滴禾下土”,我们才能收获颗粒饱满的果实。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