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编著的《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将介绍赫本的方方面面——从着装到人生态度,以此来学习“优雅”的真正含义。我们不是教给你如何成为奥黛丽·赫本,我们所要做的,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看看赫本是如何去行动的。从她的行为中,看到一个女性的极致,然后尽力去靠近这种极致。我们研究赫本的风格,是为了找到自己的风格。我们也要像赫本那样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展现出自己对时尚的直觉。而研究她的生平、勇气和她所经历并克服的一切,更能让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她的优雅风度、高贵气质、行为举止以及其他一切,会给予想要活出真我的女性最好的启示。
李文静编著的《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翻阅赫本的生平,就此解读一个女性优雅魅力的极致。《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中我们研究赫本,是为了找到自己。我们也要像赫本那样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展现出自己对时尚的直觉。研究赫本的生平、勇气和她所经历并克服的一切,更有助于我们对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她的优雅、高贵、行为以及其他一切,会给予想要活出真我的女性最好的启示。
1953年8月,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的浪漫爱情片《罗马假日》上映。这部童话般美好的爱情故事,是方形银幕的最后一场繁华。1 953年的经典爱情之后,好莱坞电影由神话时期进入英雄时代,直到大约20年后才重回现实主义。半个世纪过去了,各种悲喜交加的爱情故事在电影院循环往复地上演,但总有一些东西堪称永恒。数以亿计不同种族、国籍和年龄的观众,被当年大不列颠公主安妮和美国记者乔·布莱德里的爱情深深打动,尽管他们的邂逅只持续了短短24小时。
安妮公主留下的不仅仅是她惊世骇俗的美貌,她的纯真调皮,她最终放弃爱情时那一抹意味深长的忧伤的笑容,她那句“罗马,最喜欢的当然是罗马”,将年轻的奥黛丽·赫本推向了神坛。几十年来,赫本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女演员的范畴。她的装扮,她的生活方式,她的爱情故事,她晚年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的慈善义举,都成为全世界喜爱她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赫本的出现改变了当时世人对女性的审美观。她有着欧洲人的优雅、矜持和美国人的活力,是多年来女性们追求的楷模。这种楷模不是男性心中幻想的女性类型,而是女性心目中的理想模式。赫本展示了勇气和娇弱、坚强和美丽如何在一个女人身上完美地融合。不仅仅在气质上,在时装上也是如此。
《罗马假日》并不是一部时装电影,但它对于时尚的影响非常巨大。安妮公主在罗马街头游荡时的打扮:清爽俏丽的短发、白衬衫挽起袖子、长及小腿的伞裙、宽腰带、平底芭蕾舞鞋……这样的搭配现在已经不算时髦,在当时却称得上历史的突破。因为在那个时代,美女的定义取决于男性的审美标准:金色卷发、丰满身材、红唇、纤细的弯眉、细腰、高跟鞋——就像玛丽莲·梦露的经典造型,或者珍·曼斯菲。赫本给时尚界带来的却是清爽、舒适、优雅的全新风格。纤瘦的身材、赫本头、芭蕾舞鞋(近几年几乎在红地毯上和“1、艮天高”平分秋色的新宠)、样式简单且剪裁精良的套装、大太阳镜、轮廓夸张的帽子……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赫本风格”。这种风格不但改变了男人对女性的审美方式,更重要的是给女性们上了一课: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舒适、率性地穿着,原来女性可以为了自己而穿衣打扮!
《罗马假日》上映后,不计其数的女性模仿安妮公主的样子,把头发剪成短短的样式,发型屋在大门口竖起“赫本头”的广告牌招徕顾客。减肥事业也红火起来,因为大家都被赫本纤细高挑的身材吸引住了。的确,只有这样的身材才能把衬衫配高腰裙穿得漂亮……
时至今日,201 0年的春夏时装秀,不论是D&G还是Chanel,又一次推出了这种战后美国的复古装扮。当我们看着秀场上冷若冰霜的模特扮成战后美国女性的样子的时候,我们承认那是美的,制造了流行。但我们更加怀念安妮公主真实的、毫无造作感的笑容和灵动的双眼。奥黛丽·赫本的魅力超越了时空,在年复一年的淬炼中得以升华。因为美丽也许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迷住你我,但唯有优雅,这个说不清道不明,但被赫本具象化了的词,能够经得起时光的考验,而得以永恒。这就是安妮公主教给全世界女性的人生课。
“每个演员都有一部对其演艺生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影片,以至于成为他职业生涯一个永远的参照点。《蒂凡尼的早餐》对于我母亲来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肖恩·赫本·费雷在《天使在人间》里这么写道。的确,《蒂凡尼的早餐》是1961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同时也是赫本所有影片里上座率最高的一部,赫本演唱的主题曲《月亮河》同时获得了第34届奥斯卡最佳音乐(歌曲)和当年美国格莱美最佳歌曲奖。
P2-4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凯瑟琳·赫本·鲁斯顿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23年后,这个有着黑色大眼睛和高挑身材的女孩成为“优雅”的代名词。半个世纪过去,我们仍然认为,除了这个叫做赫本的少女,再没有人能扮演好公主这个角色。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位公主,那不是扮演,那就是她自己。如此传奇,却又理所当然地让我们相信,天使真的来过人间。
《罗马假日》的最后一幕,有记者问安妮公主,在她的这趟旅程中,最值得回忆的是什么。整个房间刹那间变得悄无声息,所有人都在等着她回答。“罗马。”安妮公主最后字正腔圆地说着,眼睛看着乔·布莱德。这一幕仿佛定格了时间。这段短暂、美好却又充满遗憾的恋情,通过安妮公主黑色的眼睛传递给全世界。多年以后,奥黛丽·赫本与第二任丈夫定居罗马,而这段婚姻又以失败告终。罗马这座城市,对于赫本来说,只有短暂的甜美回忆,留下更多的是忧伤。
这种情感伴随了她一生,也增添了她不朽的魅力。她的优雅和高贵,混合着无法抹去的伤感,这种独一无二的气质征服了全世界。她与嘉宝不同,与凯瑟琳·赫本不同,与伊丽莎白。泰勒不同,她好像是矛盾的混合体,却又浑然天成。《时尚》杂志称她为“当今最正点的女孩”,“深深吸引众人的想象力,掌握当代风潮,能够建立起美学的新标准,每个人都争相模仿‘赫本形象一’。
优雅,这个被认为是赞美女性的最高级别的词汇,成为赫本形象的标签。芭蕾舞给了赫本无懈可击的高贵。但优雅不是因为她有纪梵希的服装,不是因为她有苗条的身形。优雅和聪明、善良、坚忍不拔、幽默一样,是发自内心的最深沉的力量。赫本的优雅,从她最细腻的一言一行,从她的表演、她的着装、她的声音,甚至签名方式体现出来。无论我们对优雅的定义是什么,赫本将它具象化,从她的举手投足中展现出来。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介绍赫本的方方面面——从着装到人生态度,以此来学习“优雅”的真正含义。我们不是教给你如何成为奥黛丽·赫本,我们所要做的,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看看赫本是如何去行动的。从她的行为中,看到一个女性的极致,然后尽力去靠近这种极致。我们研究赫本的风格,是为了找到自己的风格。我们也要像赫本那样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展现出自己对时尚的直觉。而研究她的生平、勇气和她所经历并克服的一切,更能让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她的优雅风度、高贵气质、行为举止以及其他一切,会给予想要活出真我的女性最好的启示。
我们常常会说,那一天,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的脸颊,于是赫本诞生了。我们可以学习她的优雅,创造属于自己的优雅。我们感谢她,优雅的代名词,圣洁的标尺,我们永远的奥黛丽·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