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向征编著的《最后的裸爱》内容介绍:一个理想至上的笨蛋,一个金钱至上的浪子,一个渴望婚姻的花痴,欲望与理想,纠缠交织,本来情同手足,却在现实的重压下越走越远,一个纯情的男小三,一个不惜踏入禁区的自由主义者。
由向征编著的《最后的裸爱》内容介绍:现实与理想,欲望与真爱,堕落与信仰,纠缠交织,惊心动魄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力作。
每一个问题,都该有一个答案;我们这一代的问题,却没有答案。
每一场邂逅注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命运、理想和情感把他们连在了一起。他们为了理想不停跳槽,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了结婚不断相亲,为了爱不惜当第三者,为了自由宁愿接近禁区。
二十多岁的青春是深深的红和葱葱的绿,当岁月慢慢洗去曾经青春的脸庞,留下的只是冷酷的黑和凄惨的白。她庆幸他们在她的生命中出现;她悔恨,她让自己的生活不断坠入地狱……《最后的裸爱》讲述了,北漂的生活不是童话,80后的辛酸只有同路人才能体会。时光仍在,我们却已飞逝。
北京的二月还迎不来小雨,甚至会飘上小雪。北京的雪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俞烁记得小时候的北京到了冬天还常常能堆雪人、打雪仗,现在不要说南方人稀罕下雪,北方人也都稀罕起下雪了。
北京的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是多了,可本地人越来越少,外地人越来越多。以前大一路公共汽车上都是一口儿的京片子。现在连售票员都带口音了,更不要说乘客。
每个国家都有首都,为吗中国人都爱往北京钻?现在街上走着的,车里坐着的,地铁里挤着的,十个里面都不一定有一个北京人。
以前的地铁票五毛一张。还常常能看到美女。现在,美女都在小轿车里。
那种骑着二八飞鸽在胡同里飞窜的事儿想也别想了。那时候哪儿都是自行车,去哪儿也都骑自行车。天安门前面能停放无数的自行车。存放不是问题,等走的时候想要找到自己的自行车那才真是个问题呢。
到现在俞烁都改不了骑自行车的习惯,除非真的很远,或者还有别人,只要是自己出没还是骑车方便。上下班还不堵车。今儿也是骑车来的,住的地方离这儿不远,公车也没有直达的。
也不知道小时候去过的那些公园现在都什么样子了。俞烁也没兴趣知道,反正不是充斥着锻炼、下棋、打太极拳、踢毽儿的老头、老太太,就是不停噼里啪啦没完没了找地方照相的外地游客。
俞烁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这个出生地,虽然常常想出去看看。
《楚门的世界》如鲠在喉。生活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不好。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这是多么正常而又顺理成章的一条路,似乎也没有必要提出异议。
上学一上就是十六年,从大学毕业就进了工作单位,一干就停不下来。上学时,暑假有空没钱,不要说出去旅游的钱,就连买CD的钱,都是从伙食费里省出来的。大三交到了第一个女朋友,于是连买CD的钱都没有了。
上班的头三个月的工资才八百。这两年却又在买自己喜欢的各种电子产品和电琴、音箱等设备。大学时那把破箱琴,总算能退役了。
早已经放弃了旅游的想法,等着哪年发财了,直接移民。
目前市面上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地儿拍照”的旅游方式,与其出去跑马灯似的看人,不如在家看片。
俱乐部那种什么徒步什么登山什么穿越,统统毫无兴趣。既不想知道是在干什么,也压根不想去了解。
俞烁走着一条和绝大多数在这个国家生活着的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一样的路。
每天都会上网。发现自己不是新闻网站首页的那些风云人物,没有能力影响一个时代,甚至一群人。那些曾经不屑与不齿的时尚女郎依旧只能在网上点一点,或者右键另存为。还有童年时代就开始喜欢的名车、跑车,依旧只能看看。也没有那样一个闪耀的舞台,舞台下是为你欢呼的追随者。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