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韩彪编著的《国学中的处世心机》内容介绍:有一点心机!是从生活中汲取了智慧。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这样的人始终纯朴天然,没有丝毫的心机可言涉世历久,人情世故经历得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心机,因此心机也是生活的浓缩和提陈。
做人要有心机,没心机的人就像扛着榆木脑袋的木偶一样,生活缺乏自主,任凭别人的安排和摆布。当然这里的心机不曰疋害人之心,不是处心积虑算计别人之心,不是耍阴谋玩手段的欺诈之心。做人要光明磊落,心里容不下一丁点的阴靄,这样的人才是纯粹的人。相反,专门玩弄权术,坑蒙拐骗,这样的人最终自食恶果。
由韩彪编著的《国学中的处世心机》内容介绍:从浩如烟海的国学中取其精华,把为人处世的心机按类别分为修身立德、求知明智、人际交往、诚信忠义、随机应变、韬晦隐忍、谨言慎行、机谋韬略、谦恭知足、退败守成等十章,内容全面深刻,语言简练通俗。《国学中的处世心机》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读书习惯,让读者更全面、更便捷地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使读者能轻松愉悦地理解为人处世的智慧。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反叛,他纠集回纥、吐蕃等民族的军队共二十多万人,气势汹汹地杀人大震关(今甘肃清水东)。途中仆固怀恩暴死,:回纥和吐蕃的军队继续东进,一度攻入京都长安。唐代宗命长子李适为元帅驻守关内,命老将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兵赴咸阳御敌。
在平定安史之乱时,郭子仪曾与回纥人建立了友好关系。他勇敢善战,身先士卒,回纥;人十分钦佩,都称他为“郭公”。郭子仪决定利用这种友好关系拆散回纥与吐蕃的联盟,把回纥拉到自己这边,共同对付吐蕃。于是,郭子仪派部将李光瓒去“拜访”回纥头领药葛罗。药葛罗得知郭子仪来了,十分惊异,因为他在出兵前就听仆固怀恩说郭子仪已经死了,怎么突然来了呢?因此他提出要见见郭子仪。
回到军营,李光瓒将药葛罗的话转告给郭子仪。郭子仪立即决定亲自到回纥军营去跟药葛罗见面“叙叙旧”。郭子仪的儿子和众将领纷纷劝说他不能去冒险,并说:“即使去,最少也要带数百精兵做护卫,以防万一。”
郭子仪笑着说:“以我们现在的兵力,绝不是吐蕃和回纥的对手;如果能说服回纥退兵,或者能使其与我们结盟,那就能打败吐蕃。冒这个险,我看值得!”说罢,只带领几名骑兵向回纥军营进发,同时派人先去那里报信。
药葛罗及回纥将领听说郭子仪要来了,都大惊失色。药葛罗惟恐有诈,命令部队摆开阵势,他本人则弯弓搭箭立于阵前,时刻准备战斗。郭子仪远远望见,索性脱下盔甲,将枪、剑放在地上,独自打马走上前去。药葛罗见来者果然是郭子仪,立即召唤众将跪迎郭公入营。郭子仪见状,慌忙下马,将药葛罗及众将搀起,携手同进入回纥军营。
结果化干戈为玉帛,郭子仪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未费一刀一枪,将“劲敌”回纥化为朋友,又借助回纥人的力量打败了吐蕃,捍卫了大唐的疆域。
春秋时的范蠡被奉为中国商人的始祖,后人尊称他为陶朱公。他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随后功成身退,移居别地经商,以他的聪明才智,很快便富甲一方。
有一年,他的次子因杀人获罪而被囚在楚国,陶朱公计划用金钱保全儿子的性命,就准备让小儿子去办这件事。大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自己前往楚国解救弟弟。陶朱公无奈,就派长子去办这事,写了封信让他带给以前的朋友庄生,并说:“一到楚国,你就把信和钱交给庄生,一切听从他安排,不要管他如何处理此事。”
长子抵楚,按父亲的嘱托把信及钱交给了庄生,庄生收下钱和信,告诉长子:“你可以赶快离开了,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原委。”但长子由于心存疑虑,所以并未离开。
庄生求见楚王,说近来某星宿来犯,于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弭灾祸。楚王于是决定大赦。长子听说要大赦,觉着弟弟一定会出来,送给庄生那么多钱财不就如同白花一样吗?于是又去找庄生把送去的钱要了回来,心中还洋洋得意,以为又省了钱又办了事。
庄生觉得被一个小子戏弄,很是恼怒,就又去见楚王说:“听说陶朱公的儿子在我国犯罪被囚,现在人们议论说大赦是因为陶朱公拿钱财贿赂大臣的缘故,这于您的名声不利啊!”于是,楚王决定先杀了陶朱公的儿子再实行大赦。结果,长子只好捧着弟弟的尸骨回家。
长子回家后,陶朱公悲极而笑日:“我早就知道大儿子一定会害死他弟弟的。他并非不爱他弟弟,只是他少时与我一起谋生创业,知道钱财来之不易而吝惜。而小儿子从小就生长在富贵之家,挥金如土,我之所以要派小儿子去办这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
楚国有一个擅长给人看相的人。凡是他看过相的人,没有一个说不灵的。他的名声很快传遍了整个楚国。
楚庄王听说以后,很想知道他是怎样给人相面的,便派人把他召进宫来,问他给人看相的根据是什么。那人对楚庄王说:“我给人看相,并不是观察他本人,而主要看他的朋友。”“这是为什么呢?”楚庄王不解地问。那人接着说:“对于老百姓来说,他的朋友如果全都是品行端正、进取向上的人,他自己日后也必然事业发达;对于当官的人来说,如果他的朋友都是真诚坦率的君子,他自己以后也必然会前途似锦;对于君王来说,如果他的臣子都是贤良忠臣,君王有什么不当之处,都能直言进谏,这样,国家一定可以日益昌盛。我就依据这个原则来给人相面算命,怎么会不准呢?”。P7-9
心机,即谋略、智慧也。
心机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存在的。从我们人类草昧洪荒时代谋求生存,到现如今为了军国大业和个人的生活与事业,计谋无处不在。对于军国大事,计谋的重要性毋庸多言,诚如孙子所言:“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即便是对于我们个人成事做人的作用也非常巨大,所谓“谋之则兴,不谋则衰;谋之则有所成,不谋则无所成”。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中的谋略故事,给我们留下的智谋可谓难以数计,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智慧。然而,智谋是一种纯智慧的活动,是一种心理作用,所以《说文解字》中训释说:“虑难日谋。”从这个意义上说,心机如行云流水,无方法可说,无行迹可述。所以,我们学习和参考别人的心机,不能堕入成法,刻舟求剑,如此则如纸上谈兵,不仅害人而且误自身。但历史总是前车之鉴,心机总是多知道一些为好,因为事实证明:政治家用它可以纵横捭阖,军事家用它可以运筹帷幄,企业家用它可以鹏程万里,凡夫俗子用它可以成事取利。
智谋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智谋却是功利的,有心机之人有良莠之别,施之对象有善恶之分,运用心机必然会与道德相矛盾冲突。因而,在将心机运用到生活中时,我们要有所不为,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或目的,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要知道,处世为人做人应该以修身立德为本。
为了提高我们为人处世的水平,尤其是对刚刚步人社会大舞台、涉世未深的青年人,不仅要慎防误入他人设计的圈套、陷阱,严防小人耍阴谋、施诡计,更要增强自己做人做事的能力,使自己少犯错误,更快地接近成功。鉴于此,我们编著出版了《国学中的处世心机——从国学中领悟人情世故》一书。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国学中取其精华,把为人处世的心机按类别分为修身立德、求知明智、人际交往、诚信忠义、随机应变、韬晦隐忍、谨言慎行、机谋韬略、谦恭知足、退败守成等十章,内容全面深刻,语言简练通俗。本书适应现代社会陕节奏的生活和读书习惯,让读者更全面、更便捷地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使读者能轻松愉悦地理解为人处世的智慧。
总之,希望这本书能给您的人生、工作、事业带来有益的帮助,使您的头脑更加聪明,终身受益。
韩彪
2010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