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万历开始至末期,与北边蒙古的关系主要是针对漠南蒙古左、右翼各部来展开。随着形势的变化,明朝政府不断对蒙古右翼的策略进行战略性微调,但总体还是延续了隆庆时期的基本做法;但对蒙古左翼的策略,却经历了种种变化,尤其是万历时期制定的一些策略,直接对天启朝和崇祯朝产生了重要影响。赵文编著的《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研究》研究的重点,就是进一步探讨自万历年间开始一直到明朝末期,明蒙关系中的诸多政策性因素对博弈各方的生存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赵文 |
出版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明朝自万历开始至末期,与北边蒙古的关系主要是针对漠南蒙古左、右翼各部来展开。随着形势的变化,明朝政府不断对蒙古右翼的策略进行战略性微调,但总体还是延续了隆庆时期的基本做法;但对蒙古左翼的策略,却经历了种种变化,尤其是万历时期制定的一些策略,直接对天启朝和崇祯朝产生了重要影响。赵文编著的《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研究》研究的重点,就是进一步探讨自万历年间开始一直到明朝末期,明蒙关系中的诸多政策性因素对博弈各方的生存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内容推荐 《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研究》由赵文编著。 《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研究》简介: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明王朝建立。明军随即挥师北上,一路高奏凯歌,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了蒙古人在中原近百年的王朝统治,同时把留守中原的蒙古残余势力,悉数赶到了北方的大漠草原上。明朝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新王朝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盘踞在北方的蒙古势力,已经从统治中原近百年的时间里尝到了诸多实惠和甜头,要想让他们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败,主动放弃对中原腹地的眷恋,恐怕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因而双方之间的情感纠结与战事纷争,渐续演变成为一种常态,前后持续了近三百年的时间,伴随明朝走向灭亡。在这段史无前例、惊心动魄的历史进程中,明朝的历代皇帝,无论是出于对北方蒙古的严加防范,还是基于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都始终要提防蒙古势力对中原的虎视眈眈和潜在威胁。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和制约手段来处理好与蒙古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遏制蒙古势力的南下入侵。 自万历初年开始,明朝与蒙古的边境冲突明显加剧,双方之间的战争对抗呈逐年攀升、愈演愈烈的趋势。持续不断的战事纷争,令明朝政府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在整个万历朝期间,明朝政府与蒙古的关系,特别是针对蒙古所制定的各项策略,主要都是围绕漠南蒙古的左、右翼展开。随着政治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开始逐年走向衰退,再加上明朝与蒙古左翼之间的军事冲突和战争对抗有进一步升级的危险,迫使明朝政府不得不从战略上认真考虑这样一个核心问题——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使自己与蒙古之间始终保持一种战略上的平衡,以确保社会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此,明朝政府针对蒙古采取的策略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对右翼蒙古而言,虽说总体上延续了隆庆时期“以笼络安抚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基本做法,但同时也根据时局的变化作出一些战略性微调;对左翼蒙古来说,迫于来自对方的压力,尽管明朝政府改变了以往长期对其坚持的“拒贡”策略,但要将其与明廷对右翼蒙古采取的策略相比,多少就显得有些心怀余悸、遮遮掩掩和信心不足,表露出很强的防范心理。这种区别对待、反差强烈、厚此薄彼、有失公平的做法,势必造成明朝对左翼蒙古的策略效果大打折扣、贻患无穷,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还直接对后来的天启朝和崇祯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金的势力在辽东一带兴起之后,明朝政府在对后金较大规模的侵袭掳掠以及步步紧逼的试探性进攻面前,多数时间都处在一种惊慌失措、被动应付、无计可施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当得知后金开始对蒙古左翼采取彼此联姻、拉拢绥服、区别对待、各个击破的策略方针之后,深感失去蒙古的支持将会给自身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便处心积虑、想方设法地调整对蒙古左翼的策略,试图借助蒙古强悍的军事力量来有效牵制后金的进攻,以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和力量对抗的平衡。但历史发展的最终结局是——蒙古诸部在后金的软硬兼施、有效渗透、军事进攻、稳步蚕食下陆续投降、悉数归附,同时作为后金攻打明朝最主要的辅佐力量,联手推翻了明王朝在中原近三百年的统治。 全面、深人、系统地研究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的得失,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明朝皇帝的不辨忠奸、不明是非、软弱无能,以及朝内朝外的朋党之争、残害忠良、腐化堕落,是导致明廷更新换代、江山易主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具体反映到明朝在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上,表现为朝廷上下心怀叵测、态度暖昧、瞻前顾后、左右摇摆,始终存在着上下不一致、思想不统一、意志不坚定、措施不连贯、落实不到位等诸多的弊端,进而导致事先已经制定好的策略,一旦正式开始组织实施,就会在执行的过程中变味。而与之相反的是,作为新生政治力量的重要代表,后金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上则表现出了胸怀全局、顺势而为、踌躇满志、未雨绸缪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和高超智慧,不仅前后衔接、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对蒙古各部的兼并吞噬和彻底征服,而且还为后期入主中原进一步做好了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行动上的充分准备。 本书研究的重点,就是进一步探讨自万历年间开始一直到明朝末期,明蒙关系中的诸多政策性因素对博弈各方的生存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书第一章《明嘉隆时期对蒙古策略综述》,主要是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借助相关史料,专门探讨了蒙古达延汗以后,蒙古左、右翼势力在大漠南北迁徙分布的总体情况,重点分析和展示了以俺答汗为首的蒙古右翼势力与明朝的对抗过程,以及“俺答求贡”的始末,力求把这段历史史实再作进一步的梳理和论证。同时围绕“隆庆和议”的达成,把明蒙双方从多年的战争对抗转变为相互之间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往来的全过程集中进行了论述。明确指出,“隆庆和议”的达成,是明蒙政治家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的明智之举,不仅有力促进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广泛交流,也从根本上缓和了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使之成为明蒙关系史上的最大亮点。同时强调,由于明朝政府在对待蒙古左翼的问题上始终显得胸怀不够宽、气量不够大、勇气不够足,所以才会对之断然采取“拒贡”策略。尽管这一做法为明朝后期不断调整对蒙古的策略预留出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却也因此埋下了祸根,迫使明朝政府最终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本书第二章《明万历年间对蒙古策略的转变》,主要探讨明朝对蒙古右翼采取的战略性微调策略对于逐步稳定明朝的边疆局势,进一步巩固明朝西北边疆产生的积极效果。同时还把因周边形势发生变化而促使明廷及时调整并改变对蒙古左翼的“拒贡”策略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此外,借助较为翔实的史料,把明神宗在万历十八年针对蒙古各部采取的“逆革顺赏”策略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强调此举从核心利益上左右和制约了明朝后期对蒙古的策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本书第三章《辽东局势的变化与明朝对蒙古策略的走向》,则把目光聚焦到了明朝的辽东地区。对明朝而言,这一区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与之有关的风吹草动都会触动明廷的神经。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只有守住了辽东才能守住天下,而失去了辽东就等于失去天下。辽东的存亡,将从根本上决定明朝后期的历史走向。本章通过对明朝后期前后几任辽东督抚经略整体经营辽东情况的总体描述,较为深人地探讨了这一时期明朝政府对蒙古采取的最新策略,同时认真分析探讨了后金的崛起不仅打乱了明廷预先设定的计划,还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制约了明朝对蒙古的策略,并挖掘了明朝最终失去辽东的深层次原因。 本书第四章《明天启朝对蒙古的策略及效果》,专门探究了在后金的强大攻势面前,明熹宗与廷臣一道,加紧调整对蒙古诸部的抚赏策略,以期通过“蒙古助兵”来有效牵制后金的力量,以缓解明朝面临的军事压力。同时交叉论述了后金与明朝为了迫使蒙古各部的归顺而各自采取的不同做法,得出了后金对蒙古采取的策略要远比明朝政府高明得多的结论。 本书第五章《明崇祯朝对蒙古的策略及效果》,集中论述了在稍有不适即可导致人亡政息、国倾族灭的危急时刻,身为一国之君的崇祯皇帝,针对明朝的夙敌——蒙古左翼察哈尔部制定相应策略的时候,竟然表现出了叫人无法理解、令人十分失望的视野上的模糊、身心上摇摆以及思想上的麻痹和意志上的软弱,进而丧失了重振河山的大好时机。同时还用不少篇幅描述了老臣王象升奉命再度复出后,为修复已经受损的明蒙关系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王象升忠于朝廷、殚精竭力的最后一搏,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明朝末期对蒙古的策略,却因廷臣之间持续不断的争斗以及后金发动的战略进攻而无法得以延续,因而最终未能挽救明朝的颓势与覆亡。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明朝政府对蒙古策略的失败,就是明朝自身走向毁灭的开始。其中还涉及一些其他的关键性因素,我们不妨将其归结为政治层面的腐败、经济领域的孱弱、军事对抗的无能、天灾肆虐的频繁、君臣猜忌的纠结、农民起义的振荡等。 本书第六章为结论部分,主要把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的变化与得失进行了充分的归纳、分析和总结,进一步阐述了这段逝去的历史对现代人的警示与启迪。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史料及论著 三、相关研究动态 第一章 明嘉隆时期对蒙古策略综述 第一节 嘉靖朝以前的明蒙关系概述 第二节 嘉靖时期的明蒙关系 一、嘉靖时期蒙古左、右翼的基本情况 二、嘉靖时期的明蒙对抗与“俺答求贡” 第三节 “隆庆和议”后明朝对左、右翼蒙古的策略 一、明朝对右翼蒙古的积极策略与“隆庆和议” 二、“隆庆和议”后明朝与右翼蒙古的通贡互市 三、“隆庆和议”后明朝对左翼蒙古的“拒贡”策略 第二章 明万历年间对蒙古策略的转变 第一节 明朝对右翼蒙古策略的延续及战略性微调 一、变化调整互市马匹及抚赏数额 二、顺“虏”意而为其开新市 三、禁开茶市 四、助建寺庙 五、续修边墙 第二节 明朝对左翼蒙古“拒贡”策略的转变 第三节 明神宗的“逆革顺赏”策略 第三章 辽东局势的变化与明朝对蒙古策略的走向 第一节 辽东及辽东问题的由来 一、明朝北方防务体系的设置 二、辽东镇的防御 第二节 明朝对蒙古策略的走向与后金的崛起 一、左翼蒙古对辽东边境地区的侵袭 二、明朝对右翼蒙古既定策略的延续 三、建州女真的兴起及其与蒙古的关系 第三节 萨尔浒之役前后的辽东局势 一、明神宗的不作为及明朝财力的窘境 二、萨尔浒之役前后的辽东局势 第四节 明辽东防御策略的变化 第四章 明天启朝对蒙古的策略及效果 第一节 左翼蒙古的基本隋况及明朝对蒙古策略的调整 第二节 “降夷处置”之争 第三节 “西协助兵” 第四节 努尔哈赤对蒙古的争取 第五节 明廷锁定“款虏助兵” 第六节 宁远大捷后的“西虏助兵”与“满蒙联姻” 一、“西虏助兵” 二、“满蒙联姻” 三、“艰难款局” 第五章 崇祯朝对蒙古的策略及效果 第一节 明朝再度陷入兵饷及抚赏银严重匮乏状态 第二节 明朝对蒙古的最后争取与后金征服蒙古 一、西迁后的察哈尔与明朝的关系 二、王象乾的复出与“抚插事宜” 三、明廷内部的“款战之争” 四、后金对蒙古察哈尔的最后征服 五、明朝灭亡前与蒙古部落的短暂贸易 第六章 结论 一、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的得失分析 二、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