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最强大脑"秀
超强记忆引来媒体关注
由于我在台湾从事记忆培训已经很久,大约是从1998年开始的,我创立的71快速记忆学校几乎是最早的一个记忆教学机构。这就引起各路媒体很大的兴趣,所以就有很多节目邀约我。
我相信在未来,有关记忆的节目设计跟表现形式一定会更加丰富,因为是观众感兴趣的事情,而且对提升脑力有帮助,类似的节目我相信会越来越多。我是乐见其成的,因为毕竟在台湾这类节目是有成功经验的,只要是有关记忆力的节目都有非常高的收视率。当然,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人来诠释才比较适当。
记忆力表演刷新收视率
我常常去上《康熙来了》、《小燕有约》和其他一些综艺节目,参加记忆界的比赛,都会受到观众的肯定和欢迎,也都创下很高的收视率。
大家在那个时候其实对快速记忆是很陌生的,也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总是觉得快速记忆只是表演用的。当然通过上节目,我们让快速记忆被更多人知道,也让大家都了解到快速记忆神奇的威力,重点是让观众看得开心,才会有收视率。
当然,我们在节目当中呈现快速记忆法时,也都无所不用其极地去想一些新的花样。
我在节目中最爱表演的就是记忆一些大家觉得很难记的菜单。我记得有一次上的一个节目叫作《钻石夜总会》,让现场的来宾从80个菜名里面挑出了20个菜名,挑完之后把它重新排列组合,让我跟另外一位参赛者来比赛。菜单上都是些奇奇怪怪的特殊的菜名,背得我们非常伤脑筋。当然我在背的过程当中也是化险为夷,因为主持人要求很严格,差一个字都算错,后来我就差了一个字还是两个字,现场的效果非常惊险刺激。大家在观众席上也替我捏把冷汗,我在背的时候,观众会被现场的气氛影响,就会跟着一起背,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家会有一种同处一个空间一起背东西的感觉。
后来我又参加了一个节目,就是记麻将牌。麻将牌是中国的“国粹”,但是很少有人利用快速记忆记它,大部分都是使用扑克牌在记。麻将牌记忆的方法跟扑克很类似,要先去把所有的牌面设定成为一个图像,然后在头脑里面把这个图像塞在你原先设定好的空间里面。记的牌张数也.不多,大概15张左右。麻将牌的记忆是收视率很高的一个节目,因为大家都没有看过这类节目,因此感觉很有意思。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记人的脸,就是把人的脸跟他的名字对应起来。现场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面,只要把那个人的脸跟打开来的名字看一眼,就要记住。比如说5分钟之内把20个人的名字跟脸记下来。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赛,而且成本也不高,都是一些现场的来宾临时把自己的名字写上来,就可以玩记名字的游戏了。当然在这种状况下,观众也会测试自己的记忆力,跟着我一起在现场背这些人的名字。有时候我们会把名字记错,张三李四搞混了,也是节目的一个笑点。
除此之外,还记过电话号码,现场会有手机20只,每个电话号码都不一样,然后报一次,报完你就要把这些电话号码记下来,记下来之后还要去拨打,电话响了才代表这个电话号码是被成功记住的,这也是非常有趣的经验。
还有调酒,吧台的酒保头脑里面有几十种酒,一般人都记不住。我曾经教过一个调酒老师,他教他的学生调酒,可是要记几百种配酒方案,很难记住,所以要求我来帮忙。我记调酒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头脑里面能记住20种到30种不同配方的酒。
除此之外我还参加过开锁的节目——开金库密码锁,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目。因为金库的密码有四位,现场有二十个不同的金库箱,要念过一次就能记住,这就是考验我们的现场记忆功力。
趣味性最高的是一个记美女三围的节目。现场会有20位美女,穿着泳装,各自报出自己的三围,比如36、25、34,每一位泳装美女都有自己的名字,全部报完一次之后,再让我们来回忆,刚才某某人是什么样的三围。当然现场观众会非常开心,原因是除了可以参与记忆力的展现之外,还可以看看美女,因此节目收视率都非常高。每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都可以大饱眼福,所有的美女都玲珑有致,现场嘉宾和观众朋友都看得不亦乐乎。
住《最强大脑》中的惊险体验
说起有趣的节目,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就相当有趣,比赛项目更是五花八门,有些是记魔方,有些是记速读,有些是记攀岩,有些是记扑克牌,有些是记各种地图。因为任何的记忆比赛,最大的吸引点是让观众跟着一起来记,让观众能够有参与感,因此这个节目不错。P3-6
这本书,对快速记忆已有概括性的描述。有心学好快速记忆法的读者,只要跟着书里的内容,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一定有意料不到的神奇效果。尤其是“牛刀小试”部分,一定要认真练习,熟悉这一套思维逻辑,久而久之,在面对记忆上的困境时,一定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有特别复杂的东西要记,或有大量记忆的需求,希望各位读者关注我即将出版的几本专项记忆训练的新书,书中会讲解一些高难度的记忆方法,那就是另一个记忆的层次了。
效率提升7倍的学习方法
浩瀚的大海,如果不会游泳就跳下去,只能毫无章法地挣扎,费力而缓慢地前进,不一会儿就筋疲力尽地沉下去。如果你刚好会游泳,想要速度快,就游讲求速度的自由式;想游远一点,蛙式可以省力行进;想轻松地游,可以游仰式;想要帅,用蝶式。如果对于各种泳技你都能轻松上手,那你绝对可以徜徉在大海中,做一个水中蛟龙。
知识就像大海般广阔无边,不会念书的人跳下去,不是很快放弃,就是花了很多力气,却徒劳无功,抑或是进步缓慢,失去斗志。懂技术的人——要记得快,有记得快的方法;要记得轻松,有记得轻松的方法;要记得久,有记得久的方法——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大海中,想去哪就去哪。而掌握知识的关键技术就是——“快速记忆”。
我从事快速记忆的教学已经14年了,最常来找我们的,大部分是中高年级小学生以及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还有社会上需要参加特定考试的人或是学习外语的人。14年来,我们教的学生接近五六万人了。
大部分的学生来找我们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拿到课本或者资料不知道从何念起,也就是他们没有一个标准的读书流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流程,比如说做菜,先要去买菜,买完菜洗菜,洗完菜切菜,切完菜热锅,热过锅之后炒或者煮、蒸、炸。也就是说,每件事情都有一个特定的标准流程,开车要先开车门,接着发动引擎,然后放手刹车,这些都是标;隹流程。但是念书这件事情的流程,大部分人没有头绪。
我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建议,学习的流程就是这样六个步骤:理解一简化一图像化编码→记→忆→制图。下面就这六个步骤来一一解释。
拿到一本学习资料,首先你一定要把它看懂,看懂就是理解。理解一件事情是比较轻松的,其实在课堂上老师的作用就是教我们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也就是说,如果学习的目的是记住课本的内容,而你对内容不理解的话,那记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我们在上课之前,最好能够课前先预习,预习好了再上课,就比较容易融入老师讲解的气氛当中。
理解了课本之后并不要急着去记忆,因为理解跟记忆是两回事。把内容读通之后如果能够记得,那叫作理解式记忆,就不需要再花力气去记了;如果读通之后却记不住,主要的原因是资料太多或者太复杂,这个时候才需要快速记忆来帮忙。
也就是说,快速记忆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它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当我们看完了资料,也记住了,就不需要用到快速记忆。可是如果你要记古代帝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什么年代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或者是化学方程式,这些事情因为太复杂了,跟你的生活经验无关,所以你无法记得住,这时候就要靠快速记忆来帮忙了。
第二个步骤是简化。综合观之,大部分课本的内容都是有20%的重点和80%的铺衬。所以把资料简化,把重点抓出来,是念书的第二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树叶砍掉,剩下主干才能拿来运用,制造房屋或造船修路。任何可用的木材都是先把旁枝末节去掉,留下重点。
接下来就是第三步,把课本的重点内容做一个图像化编码。所谓图像化编码,就是把一大部分抽象的资料,经过技术性的移转,做一些拆解跟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一个全新的图像化的个体,而利用这个全新的个体去抓住原本复杂的资料,将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要怎么解释呢?就像我们手上如果有30个肉粽,你直接去抓肉粽,两只手抱着,很容易丢三落四的。可是你要抓住肉粽上的线头,一只手就可以掌握三五十条线。
我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最新流行的“金砖五国”——BRICS。它本身是一个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代表五个国家:B是巴西,R是俄罗斯,I是印度,C是中国,S是南非。如果我们不去利用一个单词来记这五个国-家,就要硬把这五个国家背下来,而且每次在提及的时候都要把五个国家全部列举出来,那是很浪费时间而且很占版面的。如果我们把它编码成为d"“金砖”,陈述这五国相关事实的时候就很简单了。
第四个步骤是记。记的含义就是要把我们刚才所编出来的具体形状,画在我们的草稿纸上。画的过程中你必须要花点精力,让它成为一个作品,而不是一个随手的涂鸦,它可以是有颜色的,有形状的,甚至它在想象当中可以是动态的。如果你多用一种颜色,你的记忆效果会增进10%。
第五个步骤是回忆。回忆时要把原始资料遮住,你光看着你创造出来的那个形象,看你能不能回忆出原始资料的内容。如果你可以回忆出来,代表你已经完成了记忆过程。所谓的记忆就是input跟output,如果你可以把资料放进你的头脑里面,要用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出来,那代表你已经完成了一个很合理而且是很完美的记忆流程。
最后一个步骤是把所有的图像或者介质整理成一张三维的思路图。当你把所有的资料和图像整理在一页草稿纸上的时候,你可以对所记的内容一目了然。也就是说,好几十页的课文资料可以整理在一张草稿纸上,而它出现的方式是一些具体的图像。经由这些图像,你就可以回想出资料的原始内容。
这六个流程经过不断练习之后,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率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你可以遵循的标准流程。
经过对这个标准流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就是提高记忆的效率。这就要用到快速记忆的技巧了。
任何学习都可以分为读通一理解一背诵三个层次。快速记忆的神奇效力就是,能把从“读通、理解”到“背诵”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做一个大幅度的压缩。这个压缩的量是用“倍数”来计算的。这就是快速记忆的高效率。
传统记忆方法,如果从理解到背熟要花十个小时,过一个礼拜他一定会忘掉,然后要再花五个小时的时间复习。过了一个月,还是要三个小时才能复习到原来所知的量。
这样去计算传统的记忆方式还只是一般的情况,你可以想想看,每天要记的事情那么多,每天要读的书那么多,你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每一件事、每一个科目都花上这么多时间吗?
相较之下,快速记忆大概可以把原本从理解到背熟需要花费的十几小时,压缩到大约两个小时。当然你还是会忘记,可是,一个礼拜之后你只要花二十分钟来提醒,过一个月你只要花十五分钟来提醒自己。
所以计算一下,“传统记忆”是10小时+5小时+3小时:18小时:1080分钟,而“快速记忆”却是2小时+20分钟+15分钟:2小时35分钟=155分钟。所以它的节省在于把理解到背熟之间的时间大幅压缩。而这两者的比较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你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在学习的实践过了之后,你只要花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很轻松地勾起记忆。总的来说,快速记忆可以节省86%的学习时间,使学习效率至少提升7倍。这就是快速记忆的优势。
有一次在电视节目当中,我展现了一套记中国地图的方法,很多人都大吃一惊:原来中国地图可以在15秒之内全部记下来!
当然,在我小时候,背中国地图背得头昏脑胀的,什么省份在什么位置根本搞不太清楚。更何况从台湾来看整个大陆的省份,对我们来讲非常复杂。结果我利用一个快速记忆的技巧,让所有人在15秒钟之内记住中国地图。是什么技巧呢?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从右边开始,沿海省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我们在每个省份各圈一个字,浙、建、东、西、贵、四,四川的“四”后边加一个语尾助词“了”。我们把这些圈起来的字念一遍,你发现这是一个句子——“这件东西贵死了”(谐音)。现在国内的物价非常高,什么东西一看都是非常惊人的价钱,你就会对这句话有一种很认同的感觉:这件东西贵死了。然后,在广东、广西的中间往上延伸是四个省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我们再把它画一条线,这就会有一条垂直的线产生,那就是南北南北、湖湖河河,因为湖比河重,所以湖在下面,南在下,北在上。垂直线最上面,右边跟左边各是山东跟山西,再画一条横线贯穿最上面,这样整体上看起来像是一个船锚,船锚锁住了中国的十二个省份:南边是浙建东西贵四了,中间是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上面是山东跟山西。至于其他省份,也有巧妙的记忆方法,在此就不作详细讨论了。
这本书就是介绍快速记忆的技巧和方法的。运用快速记忆技巧,你可以花费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让你的大脑达到最强状态,同时也会让你对学习、对未来充满信心。
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普遍认为,提高成绩,90%靠记忆!这也是成绩最好的那些尖子生普遍认同的观点。
但多数人以为,记忆力是天生的,不可改变。其实不然。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而且,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记忆方法,你会吃惊地发现,原来人的记忆能力居然可以那么强大!之前你并不是记忆力不好,只是不得其法而已。
陈俊生编著的《最强大脑(陈俊生快速记忆训练手册)》是一本实战性非常强的实用记忆训练书。《最强大脑(陈俊生快速记忆训练手册)》中教授了调用耳、目、口、鼻、手、脚等一切感觉器官。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等手段的快速记忆法和持久记忆法,一旦掌握,便能极大提升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提高成绩,增强自信。
陈俊生编著的《最强大脑(陈俊生快速记忆训练手册)》是一本实战性非常强的实用记忆训练书。书中教授了调用耳目口鼻、手脚等一切感觉器官,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等手段的快速记忆法和持久记忆法,一旦掌握,便能极大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这本书,对快速记忆已有概括性的描述。有心学好快速记忆法的读者,只要跟着书里的内容,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一定有意料不到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