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帝的代言人--旧约中的先知(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美)依迪丝·汉密尔顿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们为我们揭示出我们虽不知道但总在我们心中的东西,他们是人性的代言人。我们通过他们,不仅认识到所有对善的憧憬的永恒,而且也认识到人类生命的延续、所有人类在根本上的一体性。

依迪丝·汉密尔顿所著的《上帝的代言人--旧约中的先知》中以简约轻松的笔法以及短小精致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灿烂文化的兴衰史。

内容推荐

《上帝的代言人--旧约中的先知》是依迪丝·汉密尔顿于90高龄写的最后一部作品,《上帝的代言人--旧约中的先知》中以简约轻松的笔法以及短小精致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灿烂文化的兴衰史。汉密尔顿以其渊博的古典知识诠释了被视为西方文明根基的自由、民主等理念在雅典这个人口稀少、战事频仍的贫瘠小国的勃兴与践行,以及希腊精神的衰微。借助汉密尔顿的叙事,我们或许能够更透彻得理解这些观念何以能够影响此后2500年的人类历史。被称为希腊黄金时代的200年,在汉密尔顿的笔下,如一部令人兴奋的小说,将那段风云际会的时代绝唱变成了绕梁不绝的历史回响。所谓“上帝的代言人”其实是指《旧约》中的以色列先知,他们既是《旧约》的作者,又是《旧约》写作的素材,《旧约》的许多篇章记录了这些先知们的思想、言行,如《摩西五经》、《阿摩斯书》、《以西结书》等。汉密尔顿正是通过研究这些先知们思想、言行来试图阐释《旧约》如此混乱的原因。在这本书里,作者是以研究者的身份而非信仰者的身份来写作的,也就是完全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而与现世信仰无关。

目录

编者导言

前言

第一章 七嘴八舌的真相

第二章 摩西和《摩西五经》

第三章 宗教形式主义与恐惧

第四章 阿摩斯:人性与形式的对抗

第五章 希伯来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者

第六章 反对通过惩罚而改造的何西阿

第七章 政治家和极端分子第一以赛亚

第八章 第一个和平主义者耶利米

第九章 体制化宗教与以西结

第十章 从一开始就这样

第十一章 巴比伦之囚和第二以赛亚

第十二章 以色列的先知们

第十三章 阳光洒满高处

试读章节

《旧约》不是本容易读的书,往往非常难。它出于众人之手,由许多不同的人写下,而且一再地重写。编订再编订的工作持续长达几百年,中间还不断有新内容加入。那时候的千百年里,都没有要求文字必须保持原作者写下时的样子的观念。原作者一般都是匿名,到底是谁也根本不重要。编订者或者抄写者可以自由地加入内容,事实上他们有责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进原作,灵活掌握,加入更有说服力的训导或者实例。《旧约》是上帝无可更改的话,这个观念在《旧约》的成书史上出现得很晚,要等到耶稣死后若干年,也就是公元后而不是公元前。由于虔诚的人们总要不断地让《旧约》更有教益,它也就有了一个生长的过程,把这个生长和后来的情况对照,所谓《旧约》经文神圣不可改变,每个字母都神圣得永远无可更改,其实是有点古怪的。直到后一种情况出现,《旧约》的任何修订都合乎预期。

这种添加内容的自由,结果之一就是经文说法互不相容,给读者制造了很大麻烦。读到一节和刚读过的经文直接冲突的经文,还会让人觉得困惑和愤怒。只有明白了《旧约》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这种冲突才不再让人难受。并不是上帝告诉写《旧约》的众人要想什么,他们就会想同样的东西。他们是些观点不同的个人,有时候甚至截然相反。这样,一处经文冲突也就仅仅意味着,某个虔敬超过逻辑的编订者,在某段他认为不合常规的文字中,加入了他认为的正统观点。

这种让原先的独立思想者符合正统的方法,在《约伯记》和《传道书》里可能最为典型。这两本书本来都各自有自己清晰连贯的主题,现在看来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读者现在很难在里面找到什么连贯的线索,因为一再被毫不相干的说法打断,以至于连贯性反倒变得荒诞起来。最初的《传道书》本来只是极其冷酷地说明一个命题,也就是人生既没有目标也没有意义。它一上来便以旷古的雄辩开宗明义:“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人的一切劳碌,就是他在目光之下的劳碌,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呢?”传道者认为,认真生活是极其可悲的,试图理解生活的想法也不过是上帝为难人类的手段:“我曾用智慧专心寻求查究天下所发生的一切事;原来神给予世人的,是劳苦的担子,叫他们为此烦恼。”保持清醒吧,不要觉得当个聪明人比当个笨蛋更好:“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烦恼;加增知识,就加增痛苦。”

人死之后也就一了百了,虽然可能带个问号:“有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牲畜的魂是下降而人地呢?”此处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提示。“都出于尘土,也都归回尘土……活人还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却一无所知……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都早已消失了。”

所以上帝总关照最优秀者的信念,根本就没有什么保证,经验表明事实恰好相反,“命运都是一样的:义人与恶人、好人与坏人”。当然,如果不再问为什么,还是可以尽量享受人生,算是有所获得,“快快乐乐地去吃你的饭,怀着高兴的心去喝你的酒,和你所爱的妻子享受人生”。

这篇完全不从道德出发的作品,一再被苦恼的抄写者们修订,每一位抄写者都被原作者的才情和智慧折服,因此无法否认作品整体的伟大,同时却又认为作品必须对后人起到道德教诲的作用。这样原作的思路就无可避免地逐渐隐去,作品被虔诚涂抹得面目全非,无论是否恰当。于是在“然后我看见恶人得以埋葬,归人坟墓;行正直的人却与圣地隔离,在城中被人遗忘”之后,出现了并不协调的安慰读者的话,“敬畏神的人,就是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的,必享福乐……恶人却没有福乐……因为他在神面前不存敬畏的心”。后文中让人沮丧的断言,“有义人行义反而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也由某个后来的编订者给加上了修正,“因为敬畏神的人,都必避免这两个极端”。

这些后来的编订者们有时候相当过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加入的道德教训,非常可能与原作机智幽默的愤世嫉俗,一往无前热爱生活的同时对生活的恶又洞若观火相比……

P3-5

序言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1867-1963)出身学问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古典教育。成年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55岁退休后开始写作。1930年出版的《希腊精神》(The Greek Way)让她蜚声读书界。此后陆续出版了《罗马精神》(The Roman Way,1932),《以色列的先知》(The Prophets of Israel,1936),《真理的见证:基督及其诠释者》(Witness to the Truth:Christ and His Interpreters,1949),《神话》(Mythology,1942),《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The Great Age of Greek Literature,1943),《上帝的代言人》(Spokesmen for God,1949)等。每一部都基于深厚的研究,写作则面对普通读书人,行文流畅易读,让人读后受益甚丰。她还翻译了几部希腊悲剧和柏拉图的对话,也成为希腊经典英译的名篇。汉密尔顿出版最后一部主要著作《希腊的回声》(The Echo of Greece)时,已90高龄,文字仍青春蓬勃。

西方文明主要由希腊、罗马、希伯莱、基督教汇流发展而来。希腊、罗马代表此岸理性,希伯莱、基督教代表信仰。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精神领域,希腊人创造了无尽的奇观。在政治组织的艺术方面,在世俗生活的文明方面,罗马则为后世提供了辉煌的典范。汉密尔顿说到希腊、罗马,如数家珍。对希伯莱、基督教传统,汉密尔顿也有深入研究。在《上帝的代言人》序言中,她提到自己是以研究者的身份而非信仰者的身份来写作的。我觉得这也是个优点。宗教首先要求信仰,不过,我们不能什么都信仰,我们早已生活在多种精神传统的融会之中;心怀景慕,从多种精神传统中汲取心的光华与智的能量,是现代人,尤其现代的中国人当行之道。更多了解,更多赏慕,不囿于粗陋框架中的中西之争,岂不善哉!

我在美国读书期间,在旧书摊上买到汉密尔顿的几部书,都是一口气读完,尤喜爱《希腊精神》,读了不止一遍。后来,年轻友人葛海滨有意读一点儿希腊,我就推荐他读这本书作为入门,他读得高兴,就断断续续把它翻译出来,作为翻译练习,有些难译的句子,我也曾与他切磋。现在,华夏出版社又行一桩功德,推出这套“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丛书,包括译文经过修订的《希腊精神》。这些书,博学、明达、丰满、优雅,我相信,必有益于滋养我们的心智,必为读书人所喜。

陈嘉映

2008年3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