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11日,我出生于沈阳。爸爸是一名部队转业的技术干部,当时任职于辽宁省药品检验所,也就是现在的FDA食品药品监督局。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医生,爸爸是外科医生,妈妈是内科医生,家里有三个孩子,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我排行老二。
7岁的时候,爸爸离开了沈阳,到了辽宁省五七干校,我妈妈则带着我们三个孩子,独自生活在沈阳,小时候的我很独立,六岁就开始帮助家里买菜、生火、做饭,到七岁的时候,已经会蒸发糕了,我还会打煤坯、生炉子……虽然排行老二,我却总是像老大一样负责任,直到现在,家里发生什么事,姐姐、弟弟都愿意找我一起商量。
“文革”结束以后,我转到辽宁省实验中学读初中,这所学校培育了很多优秀的学子。毕业后,我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开始了我学医的历程;五年以后,我考取了辽宁省人民医院的住院医师;两年以后我又回到了中国医科大学读研究生。在那以后,我的生活轨迹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特别希望选派优秀的学子到海外去留学。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国际教委在研究生当中选拔出国留学生,我很幸运地成为1986年那一届研究生当中唯一一个到海外去读书的学子。当时我报名留学的国家是美国,可是得到的通知却是让我去日本,由于历史原因,我当时是非常反对去日本的,但是跟教委沟通后被告知我只能去日本,如果不去日本,美国也去不成,以后也没有办法再出国留学。所以,我很无奈地选择了去日本留学。1987年10月6号,在国家教委集中培训以后,我被送到了日本,我的第一站是大阪,从那里,正式开启了我日本的留学生涯。
在日本,我就读于九州国立大学,那曾是日本所谓的“七所帝国大学”之一,生物医学领域在国际上排在前二三位。在那里,我完成了专科医师的培训,完成了分子病理学博士课程的培训,完成了视网膜线外科的博士后培训……在祖国强烈号召“广大学子回国报效”的政策下,1995年,我选择了回国创业。
1995年年底回来创业至今,我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学子、私人投资创立的民营眼科医院。这样一个小小的民营眼科医院,而当时的审批人竟然是卫生部部长,那个时候叫“何氏眼显微外科中心”,我当时心中满是疑问,为什么要部里批呢?第一,中国没批过民营的眼科医院;第二,中国没批过以私人名字命名的医院,但我坚持一定要这样命名,原因是我想区别于大家,让百姓知道这是跟传统医疗不同、专业做眼科的一所医院。就这样,这所医院从一个小小的、只有125平方米的门诊部开始,到现在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一所大学,八家分院,60多家视光中心,以及一个高科技的眼产业基地的眼产业集团,形成了第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眼产业链。 第二件事,我建立了一所大学,建这所大学的过程充满了艰辛的汗水与辛酸的故事。由于民办教育是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逐渐出现的,所以被批准办一所民办高校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时我选择了跟沈阳医学院合作,开始利用国有大学的母体去孵化,创建了“沈阳医学院何氏眼科视光学院”。在孵化过程中,教育部发布了一个条文: “国有高校要和民办高校分体,即三独立——校园独立、人才独立、经费独立。”这就要求我们一下子要去建一所符合国家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而且还要师资全部独立、财务独立,对我来说是非常难的。但我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我把房子卖了,所有家当都卖了,建成了一个非常漂亮,非常有人文精神、现代化的大学,在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统一招生,在校生接近九千人,未来三年估计会突破一万多。我把这所大学命名为“辽宁何氏医学院”,大学名字被教育部批准后不久,来了评估组,评估很多方面:师资投入、校园规模、配套设施、财务状况……林林总总,费了蛮大的心血,我们成功通过了评估考核。不到一年,教育部再次正式发文:第一,中国不再批医学院;第二,中国的大学以后不会再用名字命名。
第三件事,我创建了一个眼产业基地,这个眼产业基地几乎把现有眼科药物、设备、耗材,也就是老百姓看病最贵的那部分覆盖,达到至少85%实现国产化。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人口如此庞大,市场如此巨大,单独为中围人建一个物流体系是很值得的。所以我回国后不久,我就开始了原始创新的研究,延续了我在日本进行的研究,现在产业基地已把人工晶状体、药物、设备转化临床,有两个产品已获得欧盟认证批准,有七种药物在申请临床实验中……我们还与东软、信中利共同研发检验眼睛的机器人,我相信在未来偏远的农村,眼睛机器人会代替医生来完成基本医疗保障的任务。P3-5
自述:梦想,从一次义诊开始
回国创业,为百姓打造眼产业链
最大的选择不是出国,而是选择了回国
博雅教育,为国家培养全人格人才
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权
建言献策 尽责履职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
【提案】
关于我国开展防盲治盲工作的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加强中小学生近视防治的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我国视光学发展增设眼视光师专业技术职称的建议
关于提高村医待遇及创造村医良好执业环境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提升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能力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拯救中医不拘一格选“郎中”
对新医改的一些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老龄人口精神生活的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老龄产业的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我国“空巢老人”养老生活,建立政府扶持、企业开发的高质量的、非营利性老年公寓的建议
温暖“空巢” 让爱“常回家看看”
关于延长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平衡基金发放的提案
民营养老服务亟须“进补”
关于加强互联网络管理的提案
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手机上网安全的建议
关于立法限制“人肉搜索”的提案
关于提请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建议
关于构建民办高等学校良好外部环境的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我国青少年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生存教育的建议
关于在中小学统一国学教材的提案
全民健身有“地”放矢
“传道授业”须以德为本
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的建议
德智并重高校才能更“高”
配上“增高垫” 让课桌椅与娃娃共“成长”
让娃娃吃饱吃好有“法”可想
赋予特权,让校车驶离“坎坷”路
弥补政策缺陷 生育“完美宝宝”
关于建设辽宁省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我国环保事业,加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城乡居民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建议
关于构建我国“储存型社会”的建议
关于尽快出台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法制法规的建议
大力发展银行卡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关于推动“绿色人民币”的提案
关于将《房产证》《土地证》合二为一的建议
关于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我国现代林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顺藤摸瓜”保护菜篮子
五招让机动车有更多的“立足之地”——关注城市停车难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
【提案】
关于提请关注我国中小学生学习用光源,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建议
关于设立中国眼角膜捐献目的提案
关于加强我国眼视光师专业队伍建设的提案
关于修订单眼视障者考取机动车驾驶执照视力标准的提案
关于提高眼保健意识创建视觉中国的建议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村防盲治盲体系建设的提案
关于在儿童节目和电子产品中加注护眼提示的建议
关于允许眼视光师进行临床执业的提案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关于进一步落实民办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平等政策的提案
关于建立个人医保信贷系统的提案
关于互联网+医疗助力精准扶贫的建议
关于加强养老护理从业者培养的提案
关于加大培训来提升村医服务能力的提案
关于搭建村医远程医疗平台,提高基层预防能力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有效推进城市楼顶绿化改善空气质量的提案
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切实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建议
关于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的建议
关于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关于提请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建议
关于提请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生存教育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落实民办非营利性高校与公立高校平等政策的提案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品格教育的提案
关于实行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定的提案
关于将艺术和礼仪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的提案
关于优化高校创新平台的建议
关于建设社区融合型大学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提案
关于调整税收政策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提案
关于推进三保合一改革的提案
关于提升国家品格的提案
关于促进企业与公益机构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提案
关于对创新型民营企业“精准扶持”的建议
媒体报道
政协委员何伟建议加速发展老龄化产业/徐志强
医疗投入要从治大病转向防病/李子平
建立个人医保信贷系统/关艳玲赵静
“互联网+医疗”助力精准扶贫
建设美丽中国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于林涛
拆除大学校园围墙,促进与社区深入融合/康宇
“精准扶贫”呼唤高科技主体需要多元化/李木元
腾讯·大辽网——深度对话/刘妍艳
何氏密码/韩小惠
“政协委员履职风采”丛书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我社重点图书项目,旨在宣传政协委员,并将其宝贵精神财富保存下来,传承下去,集中反映了政协委员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建言献策、尽责履职的情况及成果。
何伟编著的《何伟》汇总了何伟委员就任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建言献策、尽责履职的成果。内容涵盖了提案、媒体采访等方面。
何伟编著的《何伟》介绍了,作为一名医生和民营企业家,何伟一直高度关注我国的扶贫工作。他认为,扶贫并非政府一家之事,而是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和参与解决的时代课题。他建议在扶贫主体上要有多元化思维,重视企业与公益机构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同时注意创新方式方法,让高科技手段助力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