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日恩怨两千年(2)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樱雪丸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中国的风水,日本的京都

鉴真的到来,将唐日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使得日本对大唐的崇拜之情上升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并非夸张。

之前就说过,在孝谦上皇摄政时代,朝廷曾经把所有的官制都一一对照,并起了相应的中国名(唐名),其实据说当时还有人提出不但官位要用唐名,最好人名也改成唐式的,好在女皇大人冰雪圣明,当场就给驳回了,不然用不了多久,整个平城京里头就该遍地走着李家的人了。

改名还只是其一,接下来说其二。

延历十三年(公元794年)十月二十二日,桓武天皇下令迁都,把京城从平城京搬到了山背国北部的葛野,然后把山背国改名为山城国,接着又将葛野改称平安京。

著名的“平安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

山城国就是今天的京都府,平安京大致就是现在的京都市。

就这座城市的本身而言,堪称是唐文化,尤其是唐代建筑文化在日本的极致体现。

平安京的内部规划构造严格仿造了中国的长安城和洛阳城:西侧仿长安,东侧仿洛阳,基本上就是两城的等比例仿照版。不过后来西侧废弃,因此实际上的主要市街只剩下了东侧的洛阳部分,故而人称小洛阳,在古时候的日本,去京都也被叫做“上洛”。

直至今日,“洛”仍是京都的简称,那里不但有“洛阳交运”“洛阳堂”,还有一家名为“洛阳工业高校”的学校,著名影片《御法度》(北野武主演)的导演大岛渚,正是毕业于此。

不过当时日本大都市规划仿唐并非稀罕事,几乎可算得上是惯例,国家首都更是如此。但关键在于,自打迁都平安京,在此之后的整整一千余年里,日本的首都都不曾挪过地方,不管国家闹腾得多厉害,京城永远是这一亩三分地,天打雷劈海枯石烂也不动摇。

为什么?

我们在上一本的时候已经说过了日本历史的大致进程,也知道日本古代的主要政治中心要么在九州,要么在奈良,最次也在大阪,京都一带在那个时代尚属待开发地区,平安京所在的那个位置更是一片荒芜,堪称不毛之地,可为什么桓武天皇偏偏就要在那里建都呢?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平安时代之前日本的首都一直在变,迁都从来就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儿,但不管迁到哪,首都就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这一点却从未改变。而平安时代之后,虽然日本的首都被定格在了京都长达~千年,可国家的政治中心却并非一千年不变地都在那儿,比如丰臣时代的政治中心在大阪,德川时代在江户,等等。至于京都这个地方,到了后来纯粹就成了皇城,只是一个供天皇居住的地方,虽然那地方因为半仙天皇的存在,仍然是国家的首都,并且颇具神圣性,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那个天皇沦为象征乃至傀儡的岁月里,堂堂一国首都却不再是政治中心了,甚至几乎和国政都失了缘。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都这样了为什么还不迁都?

从历史经验来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勾当很明显是应该把天子挟在身边才好掌控,可后世的众多日本实权统治者,既没有自己跑去京都执政的打算,也似乎并不准备让天皇迁都到镰仓或是江户(当然天皇本身也不肯),这又是为什么?

换句话讲就是,为什么古代日本人在国都方面会如此执著于京都这个地方?

个中的理由,说得铿锵一点,是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说得玄乎一点,是因为那地方的风水好。

但不管怎么说,平安京的脱颖而出都和中国文化有关。

桓武天皇迁都的原因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是光仁天皇的儿子,也是天智天皇的曾孙,不过在他继位之后,天智一族的力量已经非常薄弱了。虽然他贵为天子,可当时整个平城京乃至整个大和国(今奈良县)里都没几个肯听他的,各路豪族各自打着各自的算盘,对中央朝廷置若罔闻,一副无所谓有无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天皇就想到了搬家,预备换一个环境再换一套班子。  新都城的地点一开始被选在了山背国的长冈,也就是今天的京都府的向日市附近。那地方算是当时山背国那一片里头最繁华的了,从延历三年(公元784年)开始,秦氏一族就奉了天皇的旨意,在那里搞开发。

本来迁都长冈这事儿已然是定了,连长冈的名字都被改成了长冈京,可就在桓武天皇都开始收拾细软准备开路的当口,意外发生了。

简单说来就是在搬家前大和国发生了一场地震,接着周围又出现了饥荒,遍地饿殍都还没来得及埋下去,滔滔洪水又席卷而来,等到洪水退下,大伙都以为灾难到此为止,谁知道瘟疫又蔓延了开来。

和瘟疫一起四散的还有谣言,整个奈良国上到朝堂下至江湖,都流传着诸如天皇失德,没资格当天子之类的说法,一时间人心惶惶。于是桓武天皇当然就吃不消了,众所周知,日本的天皇主要是以“神威、神德、神道、神迹”服众,结果现在却弄得天怒人怨,如果不想办法来弥补的话那肯定要出大事。

P1-3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风水,日本的京都

第二章 最后的遣唐使

第三章 和风压倒唐风

第四章 徐福根本没有到过日本

第五章 宋朝和日本的平等往来

第六章 禅宗与茶道宋朝传入日本

第七章 宋末元初,蒙古铁蹄踏上日本

第八章 神风相助,日本击溃元朝入侵

第九章 从《聪明的一休》说起

第十章 王直与日本:明朝海盗传奇

第十一章 入侵朝鲜:丰臣秀吉的野心

第十二章 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

第十三章 朝鲜告急,大明出兵

第十四章 沈惟敬与小西行长的无间道

第十五章 明朝联军大反击

第十六章 决战泗川

第十七章 抗日援朝:明朝国力的拐点

内容推荐

《中日恩怨两千年(2)》简介: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千多年来,在这片狭长的海域里,无数人怀揣着友好、仇恨、好奇、敬仰,乘风破浪,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

公元一世纪,中国的冶炼技术,让日本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一千六百年前,来自中国的渡来人将文字带到日本;一千三百年前,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使佛教在日本发扬光大;汉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到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则非常深远。我们今天频繁使用的大量词汇,大到“自由”“民主”“平等”,小到“卡拉OK”“人气”“达人”“萌”都是来自日本;日本人创造的产品和文化,更是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阶层和角落。

中国与日本,就这么你中有我,我中国有你地过了两千年。

翻开樱雪丸所著的《中日恩怨两千年(2)》,为您展开这幅中日交往两千年来的历史全景画卷!

编辑推荐

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第一部热销20万册,口碑奇好。

关于真正的中日双边关系,你又了解多少?

讲述万历抗日援朝,中日国力的首次较量!

翻开樱雪丸所著的《中日恩怨两千年(2)》,为您彻底理清中日之间外交往来、文化交流、战争冲突的历史渊源与来龙去脉。

从公元57年说起:汉光武帝授予倭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倭国正是成为大汉藩属,也正式拉开了此后两千年的恩怨序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