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谢菲尔德编著的这本《摩天大楼》收集了从高层建筑最初出现至技术逐渐成熟这段时期(1891—1941年)代表高层建筑设计领域的不同思想、社会经济背景、建筑教育体系、建筑材料结构及构造、建筑美学及逻辑等方面的评论性资料。这些资料形式包括媒体文章、著作时评、个人信笺、注释图解甚至还有建筑师们针锋相对的语录引用等。其内容为当代中国学者,尤其是建筑史学研究者对高层建筑的起源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对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发展研究有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实践性来讲,也为我国建筑界当下颇有些盲从的设计思路和手段提供历史依据,为更多的年轻设计师提供鲜活的思考参照,将仿袭转为分析,将形似化为逻辑。
罗杰·谢菲尔德编著的这本《摩天大楼》不是一部记录高层建筑历史的书籍,而是一部尽显舆论思维的文选,它精选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杂志——《建筑实录》中最尖锐有力、最有深远影响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对高层建筑进行了深入探究:其建筑形式是什么?怎样用建筑语言去表达它?怎样用这一建筑类型来表达我们自己?它又是否具备这—表达能力?——每个问题都在探讨中逐渐深入。今天读选些文章仍能感受到它们在美国设计风格探索初期时所具有的感染力。纵现全书,我们还能从中领略到美国建筑文化的积淀与发展。
《摩天大楼》适用于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城市规划师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前言
序言 高层建筑的问题:风格的疑问
现代建筑——对话篇
《建筑实录》75年之历程
建筑实录导言
1 新条件与新形式:功能的体现
框架结构——高层建筑的新方法
纽约钢铁建筑:过去与未来
2 奔向新世界:这个时代的建筑
关于世界博览会的最后几句话
现代建筑
日新月异的摩天大楼
建筑赏析II “熨斗”大楼
3 两个世界之间:建筑师的教育
摩天大楼的演进
高等艺术之摩天大楼——纽约布莱尔大厦
理性的大楼
4 建筑的商业性:公众形象
办公大楼之经济学
高楼艺术
第一栋混凝土摩天大楼
施莱辛格-梅尔大楼——百货商店的功能表达
另一种观点——以路易斯·沙利文为代表的观点
5 真、善、美:建筑艺术
美的呼唤
近代摩天大楼
布法罗市的拉金大楼
美国建筑III: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的顶部设计
从轮廓线说起:芝加哥的摩天大楼
新型建筑:最早的美国建筑风格
“曼哈顿的塔”及伍尔沃思大厦的建筑评论
6 话改变:扩张的年代
美国建筑25年
《芝加哥论坛报》之国际建筑竞赛
纽约市美国暖炉大厦(American Radialor Building)
7 被遗忘的教诲:一位先知的消逝
建筑大师——路易斯·沙利文
建筑设计的演进:《芝加哥论坛报》塔楼
8 不懈的追求:更多探索
纽约公园街大楼——风格的演进
摩天大楼经济学
今日美国建筑
为了建筑VII——金属饭材的现代应用
纽约圣马克塔
9 规模优势:高层建筑的典范
办公楼的经济性设计
伺谓洛克菲勒无线电城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纽约新总部大楼
后记 20年后的国际风格
译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