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别,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短小,还在于它有着自身极为特殊的文体要求。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短篇小说无论是在语言、结构还是意蕴的传达上,都有着与中长篇小说更为苛刻的要求,它需要高超的艺术智性才能驾驭……
贾平凹主编的《2010-2011延河名家推荐书系(短篇小说卷)》收入了2010-2011年间的二十八篇优秀短篇小说,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可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10-2011延河名家推荐书系(短篇小说卷) |
分类 | |
作者 | 贾平凹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别,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短小,还在于它有着自身极为特殊的文体要求。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短篇小说无论是在语言、结构还是意蕴的传达上,都有着与中长篇小说更为苛刻的要求,它需要高超的艺术智性才能驾驭…… 贾平凹主编的《2010-2011延河名家推荐书系(短篇小说卷)》收入了2010-2011年间的二十八篇优秀短篇小说,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可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内容推荐 《2010-2011延河名家推荐书系》(四卷本,其中包括中篇小说卷、短篇小说卷、散文随笔卷、诗歌卷)是由著名作家贾平凹主编。 本书为《2010-2011延河名家推荐书系(短篇小说卷)》,内容包括《铁血信鸽》、《1956年的债务》、《白草地》、《赤裸着晚餐》、《低保》、《空白》、《这些年一直在路上》、《地下室里的猫》、《最童话》、《母亲》、《我希望我是美丽的》、《英珠》、《香草营》等。 目录 名家推荐语录 铁血信鸽 1956年的债务 白草地 赤裸着晚餐 低保 空白 这些年一直在路上 地下室里的猫 最童话 母亲 我希望我是美丽的 英珠 香草营 五羊岭的万花筒 回来吧妹妹 来风街青年被杀事件 酒吧 霜花 蛇果 乱结层 接头地点 天籁之音 换帖 痴娘 成人仪式 愤怒的房子 没有人看见草生长 名家推荐备忘录 试读章节 铁血信鸽 鲁敏 妻子在撞墙,用她的背部,背的上中下部、左右肩胛和左右侧背。人肉与墙体制造出钝钝的撞击声。她的表情庄重沉着,眼睛偶尔瞟一下定时器。二十分钟,一个被严格设置的时间长度。 穆先生把电视设置成静音,耐心地翻频道:电视导购饶舌的喜感,谈话节目的敷衍掌声,折子戏扭着走形的身段重温陈年旧梦……可以说毫无意义。 意义。穆先生把这个词埋在肚子里,怕说出来给人笑话了。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他被这个不实用的词给控制了,他怏怏不乐。也可能,跟人生所处的阶段有关:他的社会属性,固定了。所谓的前程,不用抬眼皮都能看到结尾:安全抵达退休;而家庭生活,从这个秋季起,也变得极其单薄:儿子到外地上大学了,随即成了他太平洋卡的附卡,其存在形式就是对账单上每月新增的几排数字。 很多人把这段时光唤作“第二春”,可这实际上是多么草木萧瑟、万物沉沦的春。 穆先生不喜欢上班了。他不愿意看到那些新晋者或即将新晋者的面孔,轻浮得富有生机,握着早饭在电梯里嘎嘎笑、谈论昨夜的加班,脸上的疲惫如新款镜架般闪光。这刺痛他的眼。还有他们的早饭:街头的、仓促的、却带着油炸葱花的快活劲儿,在狭小的电梯问里粗陋地钻入鼻孔。这使他加倍地感到被冒犯,同时又莫名其妙蔑视起他自己的胃,那里早已装着四平八稳的早餐:新磨的豆浆,一只无公害农家草鸡蛋,黑米稀饭,另加一勺妻子自制的“固元膏”(据说此膏强健之效非凡,男女老少皆宜,全国大流行)。 没有办法,他醒得太早了,寂静得近乎空洞的家里,他醒来。脆弱而空虚,好像从未睡好,但也无需再睡。只有起来,只有跟妻子一块儿准备早餐,然后坐到餐桌边,把那该死的营养均衡的早饭给吃了。 多少次,他推开碗,赌气说他要到外面买一个薄脆的煎大饼或油炸糍粑,“管他妈的胆固醇与地沟油!”语气暴戾,好像这是了不起的反抗。妻子站在阳台上,一边梳头,一边咧了一下嘴,只当他在讲笑话。每天早上,妻子要用牛角梳梳头两百下,她也诚恳地动员穆先生梳,此类的动员还包括:背部撞墙(方法如本文开头所示,可通全身经络)、叩牙三百次(宜取仰卧体位,至口中生津,可固肾补肾)、饭后快走四十分钟(微喘、微汗,可消积化食)、热水泡脚(水深近膝、保持高温,可驱寒去火)、腹部揉摩(睡前与晨起,顺时针一百下,逆时针一百下,可调血健胃)……穆先生记不全了,当真一一实施,他只怕自己会疯。但妻子说时,他能做到认真倾听,妻子的遣词完全是保健书上的说教套路,又带着江湖医生般的神神叨叨,听上去陌生而荒诞,真有些不敢相认。 ——最近几年,妻子与“养生”有了瓜葛,其纵情的狂热十分惊人:任一张小报上看到合适的内容,剪下;每日上网浏览各种健康小窍门(这是她对网络的最大利用),并选其精华打印;隔一阵到书店带回几本畅销健康书,特别认真地读,像学生那样,画红线,加着重号……她开明地接纳各方面的学说,并且时常刷新,以新的理论覆盖旧的,更以亲身实践去考证或推翻。比如最近,她迷上的是“温度”学说,根据二十四节气变化、根据食苔之色(红、偏白、偏紫、厚腻、发黑)、根据手指甲(有无半月形、半月形大小、五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根据手掌上的青筋(有无、所出现的位置及其深浅)等一整套的标准,她让他狗一样伸出舌头,又算命先生般拉着他的手,细细研究,然后确定需要疏肝或是理气、除湿或是清热。那么,什么样的食物才一一对应呢?她另有一张大表,对每一种入口的东西,哪怕是酱油与茶,都精确地分成平、微温、温、热、凉、寒、大寒……整个体系极其庞杂而细微。 穆先生一度以为她是迷了心窍、要像范进那样给扇上一巴掌才好,如此地把肉身供奉着、侍弄着,不正常啊!整个人生岂不是本末倒置?可是很快,他惊讶地发现,妻子不是一个人,她是一群人,她是整个城市,她是举国上下,她是全球浪潮。晚上,穆先生被她拖着在小区“快走”,只见三五成群迎面而来的,莫不面色严峻,大步流星;超市里,农场直销、有机食品与粗食摊子前,无数双手像溺水者那样地伸去;熟人席上相见,殷切地口耳相传:祛除百病的倒走运动、冷僻但神奇的牛蒡菜、全能西红柿、万恶之源的反式脂肪、维根素食主义…… 显然,妻子是正确的、进步的、符合时代的。可问题是,这就是生活的最终目的与全部过程?有谁注意精神那一方面的事情吗?是否贫血、缺钙、老化、脂肪堆积、病变生癌……穆先生不敢问,怕看到妻子惊讶到像是同情的目光。可他知道,内心深处,他与妻子不在一块儿,甚至,她让他对肉身产生了逆反性的憎恨,绵软但坚决的恨。 憎恨的外在表现就是反胃:工作、同事、家,妻子、儿子、吃饭、睡眠、运动,电视、报纸——真像最糟糕的自助餐啊,盘子里全有,可他索然无味,什么也不想碰。 从阳台上往外看时,他注意到那群鸽子。唉,鸽子,只有像他这样把目光投向虚空的人,才会注意到吧。 阳台外的虚空,呈现为使人疯癫的复制——小区里,一排排相邻着的灰色屋顶下,那紧闭的门窗里,全是一模一样的户型,洗碗池的下水道、电视与沙发的距离、床的朝向、马桶的坑距……他相信,敲开任何一家的门,打开冰箱,都可以取出同样一瓶开了12的“四季宝”花生酱;拉开衣柜,会在同一个位置找到“AB”内衣;而次卧的书桌上,被翻烂的课本内页夹着同样一份奥数课时表……这是样板化与标准化的要素,被切割被压榨下的生活,人人面目含糊!也许,他、妻子,以及儿子,可以任意进入某间房子,与里面的主人互为置换,错不了的,太阳照常升起,甜蜜照常流淌——这想法令他感到一阵惊惧,他怀疑自己的整个大半生,所过的都是公共的、他人的、典型化的物质生活,他从来就没有过真正自由的意志…… 可是,鸽子!看哪。 正是黄昏时分,暮色灿烂而消极,那群鸽子就在对面的屋顶上。玲珑的身姿,纤巧的不停转动着的脑袋,饱满弧线的腹部,何其优雅而异样的美!它们起飞,它们落下,它们梳理羽毛,它们斜着身子在空中交错,它们突然从视线中飞走。P9-11 序言 去年春夏之交,我任主编的《延河》成功改版大型文学月刊之后,我与青年编辑家、《延河》执行主编阎安就商定,要依托《延河》这一老牌子的号召力,立足时代,放眼全国,每年编一套年选性的文学书系出来,在这个文学信仰和文学生态日显式微的时候,为文学做点深度性的事情。 这些年,中国文坛上每年都会有不少文学年选出来,但是都有不尽人意处,要么是一家之言,要么是某类官方评奖委员会的结果,要么有地域差别,免不了它的局限。我一直有个感同身受的体会,就是东西写得好的人,大都活在一种信仰里,而读者大众在信息洪流的冲击下,往往迷失了走近文学的通道。因此,《延河》年选要克服其他年选的局限,真正为好作家、好作品负责,为读者负责,这就需要摸索一点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个年选书系采取了由活跃于当下文坛的二十几位知名作家、知名批评家和知名编辑家联袂推荐的方式。我以为名家推荐,比较直截了当。名作家推荐,他占有直觉性的制高点,更注重风格及其影响力的时代维度。名批评家推荐,眼界宽,眼光远,往往能体现出高屋建瓴式的宏观整合。而名编辑家没有门户之见,懂得现在读者的需要,更讲究兼包并蓄。各路名家联袂推荐,我们从他们的共同点和分歧点的结合部,是否可以搞出一个年度更接近读者及其文学真理的文学书系,我们希望这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可能。 文学难免偏见,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文学是偏见的产物。编辑年选要对当下文学通盘考虑,要进行大跨度的、全局性的综合,原来是个苦差事。这次《延河》在全国范围里邀请了二十多位方家来进行总体遴选,本意是要最大限度的力克偏见,但可能最后也会出现见仁见智的局面。虽然众口难调,但我们的原则是,调总比不调要好。综合了更多方面的意见,涵盖面扩大了,普遍性提高了,自然也应该包含了相应多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作为主编,我干的实际工作远没有阎安和专家们多,二十几位方家的名字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要好好地感谢他们。 我还想有一点赘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太物质了,这给文学的存活和提升造成了大障碍,因为文学是需要时间和空间反复沉淀过滤的,需要不断地挤掉一些水分和杂质予以还原。中国太大了,西北从时空上作为这一格局的一个高地,西安作为这一高地的桥头堡,单就文学来说,眼里心里也应该有自己的风云。我们用编年选的方式,投一年之中国文学以西北之一望,收文学风云于别样的视角之下,原本是要给信仰文学的人一种见证,也是想要保藏一种当代生命情态的鲜活波动。 我花了一月有余的时间评读了《延河》这套年选,深感即使在我们的时代,文学不虚,年选值得一看。 我也很希望明年的《延河》年选要比今年编得更好,更有水准,更值得大家期待。 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