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丝绸之路经典之旅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墨刻编辑部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陆上商道,也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动脉,它贯穿古代中国、阿富汗、印度。阿姆河-锡尔河地区、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通过地中海到达罗马。本书即以深入浅出、条理分明的方式,带领读者实地畅游这蕴含丰富人文风情与壮丽自然景色的传奇地域。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丝路的历史文化、世界遗产和特色风情,是目前有关丝路的旅游书籍中,深度与广度最为丰富完整的一本书。

内容推荐

漫漫丝路承载着千百年来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传奇史,旅者的足迹从来不曾停歇,无数的贩夫走卒、宗教人士、掠夺者、浪子,都在这条大路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时至今日,以往要历尽千辛万苦方能抵达的西域,成为广受欢迎的旅游胜地。本书即以深入浅出、条理分明的方式,带领读者实地畅游这蕴含丰富人文风情与壮丽自然景色的传奇地域。

在景点介绍方面,以天山为界,循着古丝路路线分为北、中、南三条线,介绍了丝路上的必游之地西安、嘉峪关、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克孜尔千佛洞、喀纳斯、喀什等,并配有照片、地图等旅游信息,让旅游者一书在手,即能通行无阻。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丝路的历史文化、世界遗产和特色风情,是目前有关丝路的旅游书籍中,深度与广度最为丰富完整的一本书。

书中所提供的各项可能发生变动的信息,如费用、开放时间、地址、电话,均以本书出版前所收集的资料为准,如果你在旅行中发现这些信息已发生变化,或是有任何内文或地图需要修正的地方,欢迎随时指正和批评。

目录

概况

26 丝路历史

30 丝路必游景点

32 世界遗产

188 丝路旅游信息

概况

6 丝路6大风情

  文明交流的一页传奇

  永恒的艺术宝库

  壮美的自然环境

  热情奔放的歌舞之乡

  丰富多元的美食盛宴

  西游者的伟大足迹

专题报道

34 民族橱窗、风情无限

  保安族、裕固族、东乡族、藏族、维吾尔族、刀郎人、图瓦人、回族、

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

分区导览

40 西安—河西走廊段

42 西安

  西安城墙、华清池、慈恩寺、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48 天水

  南郭寺、伏羲庙、麦积山石窟、卦台山、玉泉观

54 兰州

  黄河母亲塑像、甘肃省博物馆、兰州水车园、羊皮筏子、黄河第一桥、五泉山

60 兰州周边

  黄河三峡、松鸣岩风景区、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水库、

炳灵寺石窟、东公馆、拱北、红园、桑科草原、拉卜楞寺、黄河首曲第一桥、郎木寺

74 武威

  雷台汉墓、罗什寺塔、海藏寺、大云寺铜钟、濒危动物中心、文庙

82 张掖

  木塔寺、新河驿长城、大佛寺、钟楼、马蹄寺风景旅游区

88 酒泉、嘉峪关

  丁家闸魏晋壁画墓、泉湖公园、嘉峪关、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

96 敦煌

  玉门关、河仓城、汉长城、阳关、仿宋古城、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

112 天山北路

114 乌鲁木齐

  红山公园、五一星光夜市、南山牧场(白杨沟)、天池

120 乌鲁木齐周边

  硅化木园、北庭故城、五彩城

126 伊宁

  霍尔果斯口岸、赛里木湖、果子沟

130 北疆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克拉玛依石油城、乌尔禾魔鬼城

138 天山中路

140 吐鲁番

  苏公塔(额敏塔)、坎儿井、交河故城、火焰山、吐鲁番葡萄、葡萄沟、

高昌故城、沙疗场、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150 库尔勒

  铁门关、博斯腾湖风景区

154 库车

  龟兹故城遗址、库车大寺、克孜尔尕哈烽火台、克孜尔千佛洞、苏巴什佛寺遗址

160 阿克苏

  柯克牙绿化工程、天山神木园、高老庄古墓群

166 天山公路

  巴音布鲁克草原、那拉提草原、天山神秘大峡谷

172 天山南路

174 和田

  巴扎、买利克阿瓦提古城、玉龙喀什河捞玉、塔克拉玛干

  沙漠

182 喀什

  大巴扎、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老城区、麻赫墨德、喀什噶里墓、刀郎人风情、农民画

试读章节

汉长城

玉门关附近的汉长城目前保留完整,高3.75米,底座宽3米,顶宽1.5米。汉长城就地取材,因附近缺乏黄土,满布砾石,所以先人就先用红柳、芦苇等编成框架,中间置以层层砾石、芦苇和土垢,从而形成坚硬牢固的墙体。

汉长城最完整的一段已被铁栅栏围起。不过铁栅栏已严重风化剥蚀,与砾石堆起却屹立不倒的汉长城形成了鲜明对比。

阳关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阳关为世人所熟知。阳关是古时离开中原进入苍茫西域的最后一道关口。

阳关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为丝绸之路南段的关隘。汉朝的张骞、班超,著名僧人法显、玄奘,以及冒险家马可·波罗等,都曾经由阳关往来于东西。

阳关位于古董滩上,考古队曾在此挖出版筑(指土筑的墙)遗迹。当地人常在古董滩捡拾古物,据说这些古物是当年阳关城里军民的遗物。不过,如今已看不到关城遗迹,只遗留一座烽燧。烽燧是长城的重要建筑之一,古代以烽火传递军情快报;每隔5公里筑烽燧一座,遇有敌情,白天燃放烟雾,晚上点燃火炬,以传递关外军情。

阳关景区内有许多小贩兜售骑马行程,建议不要轻易尝试,因为小贩会在途中加价,令人扫兴。

仿宋古城

1987年,日本为了将井上靖的小说《敦煌》改拍为电影,投巨资兴建敦煌古城作为场景。古城是由中国著名美术设计师寇源列设计的,他参考沙州(敦煌)、甘州(张掖)、汴梁(开封)等著名古城,以及《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宋朝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景象,共耗时4个月建造而成。

仿宋古城的建筑面积为1.42万平方米,全城占地15万平方米,有东、西、南3个城门,雕梁飞檐,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的雄姿,气势非凡。城内有5条主要街道,分别是东西向的汴梁街、甘州街,以及南北向的高昌街、敦煌街和兴庆街。

沿街游览可看到官衙、酒楼、驿馆、佛庙、钱庄、当铺等,仿佛一闭上眼就能看到长袍长裙的古人在身旁穿梭。除电影《敦煌》之外,在此拍摄取景的电影还包括《新龙门客栈》以及获得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卧虎藏龙》。

鸣沙山·月牙泉

用“沙丘”一词形容鸣沙山,会让人低估它的壮阔。鸣沙山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约170米,远看如金黄色的巨龙高低起伏。山体由细沙积聚而成,十分耀眼。若仔细观看这些沙子,还会发现它们闪耀着红黄绿白黑五色光芒。

登鸣沙山绝非易事,游客可乘骆驼代步,体验一把古代商旅穿越丝路的感受。日出或日落时分,从高处远眺,沙丘在斜阳的照射下棱角分明,错综起伏,分外迷人。山坡上有滑沙场,游人自山坡滑沙而下,会听到“沙岭晴鸣”。敦煌八景之一的“沙岭晴鸣”,主要是沙粒晶体摩擦而产生的声音(也有人说是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发出的声音),加上山体共鸣扩大声响而形成。

鸣沙山下卧着一弯新月形泉水,尽管风沙吞噬了周边的土地,月牙泉却依然碧绿。据说这是因为风从鸣沙山东北角的缺口吹入,在月牙泉上方形成离心向上转动的涡流,将沙尘带上山头,而不会掉入泉水里。这里自古以“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闻名。据古书记载,月牙泉里有铁背鱼、七星草,食之可长生不老,如今已很难看到。泉畔原本还有药王庙、玉泉阁、娘娘殿等亭台楼阁百余问,后来全部被毁,目前当地政府已重建了部分古建筑。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现已开发为综合娱乐区,除了可以骑乘骆驼、滑沙外,还可乘坐滑翔飞行伞或轻型观光飞机鸟瞰鸣沙山和月牙泉的景色。

莫高窟

自张骞开通丝路以来,敦煌便是从中原进入西域的重要关口。由于西域的自然环境险恶,西行的商旅除了在此整休备粮外,也会为即将到来的艰苦行程祈求佛祖保佑;入关的旅人为了感谢平安抵达而礼佛还愿,开窟造像,因此造就了辉煌的佛教文化与艺术。

莫高窟的文物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壁画、彩塑之外,藏经洞里所发现的文物还记载着数千年来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发展变迁的历程,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珍贵宝藏。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位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面向九危山。据资料显示,前秦乐傅和尚是第一个在此开凿石窟的人(约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传说他见到九危山反射出的五彩金光,认为是佛祖显灵,便选择在此开凿石窟。自北魏至唐初武则天时期,共开凿1000余窟。安史之乱后,唐朝虽已不复昔日的繁荣,但吐蕃、西夏仍陆续在此开凿佛窟。直到明代嘉峪关修成,敦煌完全成为关外之地,加之海运兴起,欧亚丝路没落,莫高窟才逐渐淹没在风沙之中,开窟造像的活动也全部停止。清朝初期,佛窟偶有翻修,但规模都不大,以至于几乎被世人完全遗忘。

1900年,沉睡了近900年的敦煌莫高窟终于重见天日。当时莫高窟已被漫漫黄沙所吞没,窟前依地势而建了上寺、中寺和下寺3座佛寺。道士王圆篆选择下寺为栖身之地。一天,王圆纂清理道观时,无意问发现墙壁后的洞窟内藏有上万卷古经文,这就是如今的17号藏经洞。

但由于莫高窟被发现时正值清末国势衰败之时,从而注定了它多舛的命运。当时清政府并未对莫高窟给予足够的关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看到这些文物的价值,以近似劫掠的行为将敦煌文物据为己有。

莫高窟南北长1600多米,上下共排列有5层。目前所存的492个石窟,由于岩质不适于雕刻,故以壁画和雕塑为主。其中有超过45000平方米的壁画,可排成宽3米、长15公里的画廊。壁画内容主要分为经变画、故事画、民间神话及供养人像等,虽然以宗教为重点,但也可从中探求当时的生活习俗、建筑形态、流行乐器、舞蹈等,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莫高窟中的雕塑品则从数十米的巨佛像到十多厘米的小像都有,样式繁多,共计2400多尊。人像艺术多以佛和菩萨为主题,配以十大弟子、罗汉、天王、金刚、力士等,创作出姿态各异、风格不同的作品。早期的彩塑多为佛说法、禅定、苦修等形象;到了唐代,彩塑艺术达到鼎盛时期,开始出现群塑像;晚唐以后的彩塑造像技巧反而日渐低落。

莫高窟的建筑形式融合了古印度、中亚的风格。最早期以中心塔柱式石窟为主,形式接近印度式禅窟,圆形石窟前有人字披形顶(石窟寺中仿木结构的屋顶建筑形式之一),石窟后方有类石柱,四周凿龛,彩塑佛像。有的窟顶还有梁、椽等仿木结构。

中心塔式石窟至隋唐时期逐渐消失,改为平面方形、覆斗顶、后壁有一石龛的形式,这也是莫高窟最常见的窟形。唐后期到宋元时期,则以中央佛环为主体,窟顶演变成覆斗帐形,佛环后壁可绘制一幅大型壁画,又称为背屏式石窟。另外常见的窟形还包括覆斗帐形顶殿堂形、长方形棺椁形、前室形等。

开窟时,所有洞窟前均有窟檐建筑,楼阁层层相叠,场面十分壮观。但因木结构建筑易腐朽或塌毁,现存的唐宋木构建筑只有5座,多数木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

莫高窟的雕塑、壁画、建筑,相互融为一体,形成了美丽的佛教圣殿。

P99-10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