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乐金声(宋国生教授的音乐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阎璞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宋国生,是一个专业的,有独特风格的二胡演奏家;一个早熟的,曾经有很大影响的业余作曲家;一个成功的,勤于探索和琢磨的音乐教育家。作为实践者,一直追求理论的学习与探索;作为演奏家,他多思敏捷,显现出多方面的才华。本书《国乐金声:宋国生教授的音乐人生》由宋国生之妻阎璞所著,独家讲述了作为宋氏琴韵创始人的老伴宋国生的音乐人生。

内容推荐

宋国生,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原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原副会长。系中国音乐会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音乐家协会声乐学会及乐器学会理事。本书《国乐金声:宋国生教授的音乐人生》独家讲述了宋氏琴韵创始人宋国生的传奇故事。

《国乐金声:宋国生教授的音乐人生》由宋国生之妻阎璞编著。

目录

序——写在父亲的书出版之前

自序

音乐会上展风采

故乡有他童年的梦

看戏、演戏、自制小胡琴

高梁娃上了洋学堂

师范系出了个尖子生

爱在不知不觉中

奋发拼搏百炼成钢

出征大赛载誉荣归

歌曲创作一炮打响

“小天使”宋飞的降临

撰写一书白了头

中流砥柱势不可挡

燃不尽的创作激情

七个形象小音符一都来米发馊拉稀(1234567)

小云雀成了金凤凰

拿着不是当理说

涉足影视,又是一炮打响

潜心教学独辟蹊径

枫叶胜似五月花

黑色十二月,危难见真情

脑子里充满辩证法

不断完善自我

欣慰获了“名师奖”

三言两语话恩师

附录文章转载

后记

试读章节

就从那次难忘的“盛世弦和——二胡名人名曲音乐会”说起吧!2007年4月29日,记得那天晚上春雨蒙蒙,一群群欢声笑语的人们连雨伞也顾不上打,雨衣也顾不上穿,相互拥簇着涌进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厅。

放眼望去,音乐厅的门口早已被没有买到票的乐迷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每当手持门票的人走到音乐厅的门口,都会被焦急等票的人们围堵一番,他们为了这场音乐会的门票,简直是奋不顾身啊!那么,到底这场音乐会为什么这么吸引眼球呢?究竟是何方大师能让人们如此痴迷?

其实,我这是在卖关子呢!这次的音乐会实际上是两场,一场参演是中国的胡琴皇后——我的女儿宋飞,一场参演是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我的老伴宋国生教授。父女俩即将开始这场震撼中国民乐界,甚至备受国家领导人关注的大型二胡名人名曲音乐会的演出。

我是应女儿宋飞之邀前来观摩助兴的,当然更多的是为了照顾大病初愈的老伴——国生。要是过去还在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会作为信息报导和节目采写录制的电台资深音乐编辑记者随团前往。可是现在已经退休在家,我也只能安安心心地当老伴的“老跟包儿”,和所有的观众一样,静静地等待这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的到来。

自然,我对这次音乐会的参演人员、演职人员、演出曲目和举办目的是一清二楚的。本来,我是不同意老伴国生参加这场演出的,主要是他刚做完肺切除的手术不久,身体还处在恢复期,持续地练琴和紧张,怕他累着。可是国生接到演出的通知后,说啥他都坚持要参加。他的理由很充足:其一,机会难得。他年事已高,明年就七十了,这样的机会对他来说是干载难逢;其二,他有股子不服老的劲儿。我劝他放弃演出的时候,他还振振有词儿地说:“虽然年轻人的演奏轻盈利索,但是我那惟妙惟肖的慢弓和‘宋氏琴韵’,是不会逊色的。”其三,重在参与。当今国家文艺事业这么繁荣,中国的民族音乐早已走出国门,甚至多次在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办了“新年民族音乐会”,我要是连天津市的大门都走不出去,那还算什么演奏家呀?他还逗趣地说:“我也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时候了”。其四,艺高为师,以身示范。我是给自己的学生们树立一个榜样。大家以后都要走出琴房,从三尺的讲台走到社会的大舞台上来,积极深入到文艺演出的实践中去,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来检验、考察琴艺,以此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演奏艺术水平,要珍惜这个与全国的演奏家们学习的好机会。其五,重任之鞭策。在这繁荣盛世之春、民族音乐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颖的民乐组合层出不穷,每个民族音乐演奏者都在为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盛世和谐的社会作贡献。我参加这场演出,也是为当今社会的大好形势抒豪情、奏凯歌啊!最重要的是主办单位的盛情之邀(学会号召原二胡学会副会长以上的演奏家都参加),我作为全国二胡学会的老副会长,更没有理由推辞这场举国瞩目的二胡艺术演出啊!

老伴国生的五大理由,彻底地说服了我。是啊!爱民乐胜于生命的他,怎么能缺席这场民族音乐的盛典呢?从始至终,女儿宋飞最理解父亲,赞同她老爸参加这场演出。在她看来,父亲参加演出不仅能活跃他的精神生活(国生病愈后,还没有参加过正式的演出活动),还能与同行的专家们切磋琴艺。要知道胡琴艺术上获得的精神财富,也是心理满足的一部分。更何况畅谈民族音乐的明天,才是父亲最大的趣事啊!同时,这也是他向有关领导和广大的二胡爱好者汇报演出的好时机。

自打国生接到二胡学会演出的通知,特别是全家人统一意见决定让他参加演出之后,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除了找乐曲的伴奏谱子,看自己过去的录像,还要安排好学生的课程(学生的课程不能耽误,晚上、周六、日还得加班上课)。而此时,正好赶上学院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复试工作,复试也是由国生主持,再加上距离音乐会的时间越来越紧迫,所以国生练琴的时间也就少得可怜。  老伴国生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办事儿极其认真。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或接受的任务,他都会十分认真地对待,即使是干难万险,也会迎难而上(在国生几十年的音乐艺术生涯中,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娓娓道来)。这次的音乐会也不例外,老伴觉得这场音乐会是个干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练琴非常用功,有时甚至练到深夜十一二点钟,一拍一拍地、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修正着那些纰漏。我担心他练琴时间太长了,会累着,还“讥讽”他:“练得差不离儿就算了,给你一个棒槌你就认真,就你的水平不练也能参加这场演出,绝不比同一时代的老专家们的演奏水平差。”

每当听到我这个话,老伴就跟我急:“我不跟任何人比,既然让我参加,我就要认真地准备,演奏出我的真实水平,更要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否则我就不参加了。”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我也没法再说啥,只好为他准备好茶水和点心。然后,静静地偎依在沙发上陪练,这时他那两首即将上演的《二泉映月》和《在草原上》的美妙乐曲,就开始在耳边反复交替地萦绕着。

每当这个时候,国生就会征求我的意见,通常我也会坦率地说出我的想法(因为我在电台从事了多年的艺术录音音响的导演工作,对音准、节奏感、乐曲的表现等都很敏感,因此他经常会听取我的建议)。因为他的练习大多数安排在晚上,所以,有时我太累了,听着他那优美的琴声就酣然入梦了。等到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还得紧盯墙上的时钟,准时到8点半叫醒晚睡的国生,好让他按时上课。

在这些日子里,女儿宋飞也经常来电话,询问父亲的身体并叮嘱练琴不要累着,有时他们父女俩还在电话中交流琴艺,探讨对乐曲的处理等问题。

国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恢复练习,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演奏得更有听头儿了。他演奏的《二泉映月》,不仅遵循了阿炳作品的原意,有的地方略加发挥,既有韵味又很得体。在他的手指间流淌出浑厚、圆润、优美的二胡乐曲,一听就会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盲人二胡演奏家阿炳流浪街头、卖艺、凄苦、哀怨、苍凉的场景,当然,其中也霍然夹杂着阿炳向往光明、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强性格和抗争情绪。

P11-13

序言

早在几个月之前,母亲就催促我为她撰写的这部讲述父亲音乐人生的书作序。我当即应允,一是因为父亲,他从来都是我的灯塔,我的骄傲,这下可以提笔酣畅地抒写、分享他在我心里的一切;其二是因为母亲,她胸襟宽阔、胸怀若海,她眼中的一切、记忆中的一切,是她与父亲在人生中的重要篇章,也是我和姐姐一直期待分享的。无论是母亲写我的《母亲眼中的宋飞》还是写父亲的这本《国乐金声》,都会让人看到一个令人敬佩的非凡的妻母。

无奈这篇序文开了个头,竟然写了几个月都一直写不出来,其实我内心是不敢写的!我是晚辈,哪能对父亲的音乐人生说三道四呢!五十年的艺术光辉,霞映人生,又岂能是我这后辈可妄言作序的?父亲是领我走入音乐天地的伯乐,是我做事为人的楷模。那份敬重,沉甸甸地积攒在我心底,干头万绪,实在难以言语……每每提起笔,便回忆起我生命和艺术成长道路上的一切,心里不禁温暖如潮,不能自已,泪流满面……每到这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二胡用音乐酣畅淋漓地挥洒这一切,而这,哪是用文字所能呈现的!

然而,母命不可违,我在此写几段记忆中关于父亲的趣事和印象分享给大家、分享给父亲母亲也是很好的。

小的时候,跟着父亲走,旁人总会说:“这是宋国生的女儿!”不知何时起,旁人会改说:“这是宋飞的父亲!”这变化,就是父亲的成功与成就——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培养出了一位令他欣慰的女儿!

在音乐的天地里,我总是跟在他的身后,任他的引领,去感受那神奇、多彩。记得第一次登台时,爸爸说:“别怕!孩子,飞起来!”而这一飞就是三十多年,伴着音乐穿越时空,去领略生命、宇宙的真挚虔诚……

在我眼里,生活中的父亲是个“神一般的人”,什么事都问不倒他。他像极了百科全书——举凡天文地理、艺术音乐、哲学科学、政治经济,他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小时候我总问他:“中国有多少财富?”他说:“能生产多少东西就有多少财富。”我说:“多印些钱不就行了!”他说:“印多少钱能买到的还是那些东西!脚踏实地地努力才会有成果。”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父亲是一个极其严格的老师,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宋扒皮”。他听了却笑着说:“我哪有那么可怕!不就是爱在鸡蛋里挑点骨头嘛!”每次参加比赛,父亲都会跟我说:“其实参加比赛,重要的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进步,是不是在成长。”父亲的话对我影响很深,在舞台上我从未恐惧孤独过,也从未停止过努力、进步……

同时,他又是一个知足常乐平和善良的父亲,与世无争,默默收获着自己的耕耘。

父亲是一个才华出众的演奏家和教育家,虽然他正式研修音乐较晚,但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成就。他不仅是一位二胡专家,在演奏方面,他曾在1963年的“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中名列前茅,并获得了新作品最佳演奏奖。在教育领域,他通晓多种民族器乐的演奏,教学中涉及了琵琶、柳琴、古筝、笙等多种乐器,为天津音乐学院乃至全国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他还善作曲,涉及器乐曲、歌曲、电视剧音乐创作。他创作的表演唱《老两口学毛选》曾风靡全国,唱遍大江南北。他为我创作了《牧马少年》《燕赵春潮》《冀东小曲》等二胡名曲,让我从13岁起就开始在舞台上演奏原创作品。无数次,父亲把首演的机会让给了我,把他的舞台让给了我,用他的这种牺牲奉献,逐步树立培养了我职业演奏家的心态、能力和风范。所以,无论是作为父亲还是教师,他都是伟大的。

父亲的人生和艺术道路坎坷,但他执著、努力,不图回报与享受。他治学严谨,辛勤耕耘,成就卓然。他的才学连同他的作品和论著,都将在二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闪耀。

父亲虽已是七十几岁的高龄,但他却像年轻人一样,对世界、对生活依然充满好奇、思考和探索,对未来充满理想和激情。父亲是领我步入音乐天地的第一人,也是令我至今仰视、学习的榜样。他就像是一把尺子,严格激励着我不断努力攀越。他更是永远令我骄傲,温情永远的父亲。

父亲的人生和艺术,没有青云直上、光芒万丈的辉煌,但它才华横溢、严谨执著,甘于奉献牺牲。他的演奏情感真挚、风格浓郁、质朴醇厚;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富于特色的音乐作品;不仅如此,他的音乐与教学自成体系、著作等身,曾先后发表了《二胡演奏艺术》《胡琴家族演奏入门》等著作以及《二胡演奏中的体态律动》《二胡教学中的三个辩证关系》等大量专业论文。他成就了我和众多学子的音乐天地,他的音乐和理念、思想连同他的人生之道,都已流淌在我们学子的血脉里,深埋在我们的心里……

对于音乐人来说,生活即是音乐,音乐即是生活。我与父亲生活、学习的点滴,只是他生命篇章的一部分。要聆听父亲如山如石般的人生交响篇章,感受他那跌宕起伏、艰辛努力和奉献收获……那么就请翻开扉页,随着母亲的笔触,聆听命运的琴弦,步入《国乐金声》的传奇世界……

宋飞

2011年11月8日

后记

朋友们,民乐界的专家教授同行们,老师同学们,我首先感谢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的拙作:《国乐金声——宋国生教授的音乐人生》一书;借此,感谢天津音乐学院的院系领导,老师同学们,在老伴宋国生教授执教50年之际,为他举办了教学成果展演暨学术研讨系列活动,并协助出版了《教学之理与演奏之道——宋国生师生民族器乐论文选集》《燕赵春潮——宋国生民族器乐作品曲选》(均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老伴宋国生教授之所以能够在音乐教育、创作、科研、教学及培养学生等方面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做出一些贡献,与各级领导,老师朋友们,出版、报社、电台、电视等媒体的关注关爱是离不开的;当然,也是他自身努力奋斗追求进取的结果。我所写的《国乐金声》之书,也是根据我在婚后50多年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奋斗岁月里对他的了解:大学同窗五载相互共勉的学业,打下了共同珍惜喜爱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也成就了我俩的姻缘,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小家;他是演奏家、作曲家,我是音乐编辑记者能歌唱懂演奏(声乐是主科,二胡、作曲专业是副科,琵琶钢琴都会些),天赐良机,融洽的合作,在推新作、推新人,丰富音乐广播节目等方面天人合一自然而成的好搭档。有了他作词作曲,我演唱教唱、编辑录音制作以及得天独厚的节目广播时间,所以50多年来推广了国生创作的上百首在全国有影响的歌曲乐曲:《老两口学毛选》《老娘亲》《人民公社心花开》《暖洋洋的春风一阵阵刮》《后生再不愁娶妻难》《新船工调》;二胡曲《豫乡行》《牧马少年》《冀东小曲》《新编鄙鄂调》《燕赵春潮》《回乡路上》;电视剧音乐《杨三姐告状》《三不管》《人间正道》《全家福》等;音乐专题《华风琴韵新传人》《今日宋飞》《民乐大师刘明源》《民歌民乐荡新风》《乡音袅袅一弦管悠悠》等,其中不少节目荣获了国家级、省市级的好奖项。我自己也曾经为人民作音乐家施光南、作曲家王莘、曹火星、李崇望、鲍元凯、冯国林等的作品录制歌曲;为著名歌唱家于淑珍、关牧村、李双江、阎维文、马玉涛、张振富、刘玉婉、赵振岭、李英等录制歌曲;为演奏家刘明源大师、王国潼教授、闰海登、尹二文、许讲德、宋飞等演奏家的老曲新作录制推广介绍,对繁荣丰富人民的音乐生活,为音乐家们的发展成长铺路搭桥,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此,被领导同行所认同,评为了天津广播电视局首批首位女高级编辑,这其中成就的取得也浸透着老伴国生教授的帮助与指导。再就是老伴国生教授全心全意投身音乐教学工作的忘我精神使我钦佩,他在癌症手术之前还给学生王红艺等研究生指导论文的撰写和毕业音乐会节目,可见,老伴国生已经把自己的生命都融入到他的教学里了。他以高超的、科学的、先进的、系统的、全方位的综合教学方法,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学生:誉为“二胡皇后”的宋飞、天津音乐学院的副院长靳学东教授、教务处长林聪教授、原附中校长刘尊海教授、弦乐教研室主任吕鸿雁副教授、张巍副教授、陈洁副教授、金莹副教授等。还有几十名硕士毕业生,上百名本科生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内蒙、江苏、四川、重庆、浙江、深圳、湖南、湖北、甘肃、海南、香港地区以及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可以说老伴国生他是桃李满园硕果累累。

再有,他最大的功绩是培养了宋飞,从小到大,从启蒙到研究导师,一时、一事,一步一个脚印地,与宋飞的众位恩师一起培养女儿宋飞成为被当今业内外认同的顶尖级的胡琴大家,那是功载千秋的业绩啊!

50年的耕耘、50年的勤奋、50年的收获。至此他已经是满头银丝、风霜浸然了他的额头,可他的干劲儿不减、奋斗不止、追求完美、欲知世界上未知的一切!他走起路来、骑上他的老牛自行车仍然还是那么精神儿!

基于我对老伴国生的感知,为了在他执教50年之际献给他一个不大不小的礼物,我用极为短暂的时间撰写了他的音乐艺术人生——《国乐金声》。由于我不是什么专业文学作家,写作水平不高,甚至有的时候连标点符号也没有用对,敬请大家海涵!但是,我书中说的全是他的经历和真情实感。  另外,在我写作水平一般的情况之下,在大家的真心热情的帮助指导打理提高之下,于本年1月份出版的《乐心飞扬——母亲眼中的宋飞》一书受到了广大的业内外读者的一致赞扬和好评,说这本书“是一部培养子女成才的,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其影响甚好、甚大、巨深、巨远!”

我特别想说明的是对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诸位领导和编辑记者们由衷的感谢!(刘清华社长、孙佳总编辑等)谢谢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小平台。

阎璞

2011年11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在音乐的天天地里,我总是跟在他的身后,任他的引领,去感受那神奇、多彩。记得第一次登台时,爸爸说:“别怕!孩子,飞起来!”这一飞就是三十多年,伴着音乐穿越时空,去领略生命、宇宙的真挚虔诚……

——宋飞

他是一个专业的,有独特风格的二胡演奏家;一个早熟的,曾经有很大影响的业余作曲家;一个成功的,勤于探索和琢磨的音乐教育家。作为实践者,一直追求理论的学习与探索;作为演奏家,他多思敏捷,显现出多方面的才华。宋老师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除去天资、努力、机会之外,我以为使他超过一般民族器乐演奏家的地方是他勤动脑。一个优秀的演奏家不仅需要灵巧的手指还需用心和用脑;而一个音乐教育家更需要有理论的指导、探索、总结。应该说,宋老师的理论不同于职业“理论家”的“理论”,全部是他五十年教学实践的提高和总结,是来自实践、高于实践、从未脱离实践的理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他的理论中,还可以看出他的鲜明个性:质朴、实际,不花里胡哨,不故弄玄虚。

——著名文化学者音乐理论家 田青

他具有一套正确的创作理念。追求的是以人民大众为主题的内容和他们的真挚感情,而且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顾及到民众的审美意识,这应是最传统且最先进的思想和观念。我十分赞赏!我认为,宋国生先生的这些有关创作方面的理念和观念对于从事民族音乐创作的专业作曲家和非职业作曲家,特别是音乐院校作曲系的学生都值得参考。理念和观念,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特别引起重视。

——著名作曲家 刘文金

兼有理论、表演、教学之能,且三者均有入境者则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中国民乐界进入此境界者,宋先生当之无愧地列于其中。

——中国音乐理论家 郭树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