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统经济学家、忧郁科学的代表人物、畅销书《经济学之死》和《蝴蝶效应经济学》的作者保罗·奥默罗德在最新力作《达尔文经济学(为什么会失败怎样做能成功)》一书中,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失败事例的资料,讲解了物种的衰落和灭绝,分析了著名商标消失、公司灭亡与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对人类社会以及经济领域所存在的失败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详细阐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达尔文经济学(为什么会失败怎样做能成功)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英)保罗·奥默罗德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非正统经济学家、忧郁科学的代表人物、畅销书《经济学之死》和《蝴蝶效应经济学》的作者保罗·奥默罗德在最新力作《达尔文经济学(为什么会失败怎样做能成功)》一书中,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失败事例的资料,讲解了物种的衰落和灭绝,分析了著名商标消失、公司灭亡与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对人类社会以及经济领域所存在的失败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详细阐述。 内容推荐 在互联网与新技术改变世界的浪潮中,苹果、谷歌、Facebook等新巨头纷纷崛起,传统行业的大公司却在书写着一个个大败局。在新机遇不断涌现的时代,为什么还是有众多的企业倒闭?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在这个全新的商业时代,避免失败,获得成功? 在保罗·奥默罗德编著的《达尔文经济学(为什么会失败怎样做能成功)》中,作者从生物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学问题,通过大量的事例,犀利讲解了为什么大多数公司和政府经济政策都以失败告终,是什么深层次的因素直接造成了这些失败,以及企业如何通过“破坏性创新”来让自己得以基业长青。 本书为企业经营者、政府决策人以及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者、学生观察和解读新技术时代的商业变革,提供多元的视角、生动的案例和创造性的方法。 目录 引 言 第1章 为什么有那么多公司会失败 爱德华大爆发时期 企业的生存之道 大公司到底可以经营多久 第2章 为什么所谓的“成功秘诀”在现实中会失效 经济学教科书告诉了我们什么 经济社会中的平衡是否存在 商品的价格如何确定 经济学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消费者需求曲线和产品需求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化过程 第3章 为什么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往往会失败 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 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对社会的意义 收入分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的变化发展 一般均衡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悖论 我们为什么不能准确预测未来 第4章 为什么社会隔阂总是难以消除 恩格斯时期的曼彻斯特与现今的曼彻斯特 世界范围内的曼彻斯特现象及其表现 经济学家对社会问题的研究 谢林模型的应用与不足 第5章 博弈论及行为经济学:所有行为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麦当娜所购庄园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供需曲线是否能解释所有价格问题 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与局限 博弈论的应用与局限 第6章 为什么预测结果不能像游戏规则那样确定 愿望为何常以失败告终 企业和个体对限制的预测程度 “有限理性”概念的应用 国际象棋带来的启示:决策只有是否最合理,没有最佳 第7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告诉了我们什么 下国际象棋与现实决策的区别 微软:意外成就的帝国 冰激凌小贩设置摊位的最佳策略 第8章 鸽子或鹰:特定群体中同类的生存策略博弈 经济界VS生物界 生物学的经济思考 博弈论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第9章 黑暗中的规律:失败或灭绝 生物的进化与灭绝 生物灭绝是随机的还是周期性事件 第10章 幂律:挑战我们对众多领域中因果关系的认知 呈幂律分布的系统和组织 幂律分布在金融系统的应用 幂律在企业倒闭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第11章 系统的特性是内源性的还是外源性的 物种灭绝与经济周期:哪种力量在驱动它们 内源性VS外源性:系统的关键特性到底是哪个 第12章 我们如何走出困境 物种灭绝与企业失败: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吗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第13章 为什么大多数事情总会失败 菲利普斯曲线是否能正确解释经济现象 关于外来冲击与企业倒闭规模的研究 第14章 什么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熊彼特与哈耶克对传统经济学的批判 系统适应度、外部环境与个体灭绝 系统适应度与系统内部的竞争 试读章节 从1880年到1910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经济组织和经济运行方式。这些产物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它们所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这一时期经济的扩展进行详细探讨。 著名生物学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将大约5.5亿年前,生命以新的奇迹般的形态所诞生的时期称为“寒武纪大爆发”时期。此时,在更加复杂的物种产生之前,生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最简单、最低等的形式存在;而有些生物则昙花一现,在短暂的繁盛之后永远成为历史的印记。随着这种奇迹般的演变,最终揭开了人类进化的帷幕。 与此相类似,在1900年前后的人类经济社会中,大批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但随之而产生的还有缺乏管理经验与协作模式方面的问题,如何使企业更好地运行成为这些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20世纪初期,维多利亚女王之子爱德华即位,开启了大英帝国的国王统治时代——在英国历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为“爱德华时期”。当我提到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时,心里多少都有些怀旧的情愫,因为这一时期是未来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启蒙阶段,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转折,我将其称为“爱德华大爆发时期”。 几十年间,我们见证了大量经济活动的失败,因为公司无法更好地熟悉和适应迅速发展的外界环境。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见证了幸存下来的公司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而繁荣发展着。当今我们所熟悉的很多跨国公司都始于那个年代,虽然公司全球化在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它的真正雏形却始于一个世纪以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发明中最富有成效且最具生产力的便是“商业公司”。不知从何时起,人们聚集在一起,开始集中各自的资源进行商业活动以获得经济利益;然而,过去200年间的大规模经济扩张活动只是现代经济发展理念的初级形态。由外部股东提供资金的有限责任制公司,是当时产生的全新理念。利用这种新的理念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直接导致了世界的变革。公司这一产物,就像是恐龙世界中的“霸王龙”一样具有绝对优势,占据了经济活动的主要地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大获全胜。 与以往出现的任何企业相比,这个时期产生的公司具有两个显著特征,虽然每一个特征都异乎寻常的重要,但两个特征综合起来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单个特征所产生的影响。此外,两个特征都始于19世纪最后25年,并且在这段时期里,整体经济发展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开始变得有利于实现经济转型。 第一个特征是吸引外部投资者对公司进行投资的理念。事实上,这种理念并不算新颖,因为富裕的人总是愿意将钱投资到他们所熟知的,并且被认为有才能或是有谋略的人身上。例如,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艺术和音乐作品,都是由财力雄厚的个人所投资赞助的。与现代企业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这些投资几乎都是匿名的,股东们大可不必因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而去结识企业经营者。 P6-7 序言 10年前,我在《经济学之死》(The Death of Economics)一书中曾经提到过,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把经济和社会当成了机器,总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认为无论其中充满着多么复杂的因素,最终,它们都是可以被预测和控制的。但是,实际上,相比较而言,人类社会更像是一个有机体。 1998年,我在英国出版的《蝴蝶效应经济学》(Butterfly Economics)一书中再次强调了上述观点。我分析了很多看起来不同的经济问题和社会学问题,得出了用生物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的联系来解释经济学中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用生物学来解释经济学原理的方法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剑桥大学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1900年就率先提出了这个办法。随后,20世纪最具启蒙性的社会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强调了不断推动改革的重要性。而哈佛大学的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则提出了他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运作的大原则。 然而,这些观点却从来不被所谓的主流经济学所接受。虽然这个世界本身就充满着变数、革新和不平衡,但在传统经济学中一直被着重强调的却是稳定、秩序和平衡。我们平时所不曾注意的思维惯性导致了我们对这一传统经济学失败观点的认同。不过,幸运的是,最近我们发现了能够系统地分析经济学体系的工具。《蝴蝶效应经济学》中举出了很多例子去证明所有经济学中的因素都是直接或间接相互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本书中,我着重描述的是生物学、人类社会学或经济学里最明显的共性——失败。这些内容既包括了物种的衰落和灭绝,又包括了著名商标的消失、公司的灭亡与公共政策的失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在同一时间失败或灭亡。有时,我们可以看到成功其实可以持续很久,就好比罗马帝国,屹立了很多个世纪。我们要理解成功的前提首先便是要承认失败存在的普遍性。因此,收集并整理大量失败事例的资料,辨别失败发生前某些因素对事物产生的微妙影响,以及分析直接促成失败的各种原因便成了本书的主旨。 在此,对于那些鼓励过我,与我一起研讨并有助于本书观点诞生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谢,特别是里奇·卡巴夫(Rich Colbaugh)、布雷迪哥特·罗斯维尔(Bridget Rosewell)、巴伯·罗森(Bob Rowthorn)、朱利安·罗斯(Julian Loose)以及费伯出版社。 书评(媒体评论) 这真是本妙趣横生的著作……奥默罗德在书中对“失败”这个课题分析的精度和广度十分令人钦佩。 ——《自然》杂志 奥默罗德的写作妙笔生花,鞭辟入里,让读者免受枯燥公式和统计数据之累。 ——《金融时报》杂志 本书分析方法引人入胜,很少有经济学家也能对社会学和生物学有如此洞见。 ——《泰晤士报》 保罗·奥默罗德构建了一个观察人类行为的新体系……他这本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经济学的范畴。 ——《新政治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