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进过天堂的孩子/天天典藏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葛翠琳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葛翠琳编著的这本童话集由《进过天堂的孩子》和《云中奇梦》组成。《进过天堂的孩子》讲述的是一伙人进入天堂之后的种种奇遇;《云中奇幻》中的小主人公在香港回归后,和爷爷一起游览黄山,她感受到伟大祖国凝重、庄严、蔚然屹立的形象。该童话集传承了儿童文学的真、善、美的精神。

内容推荐

《天天典藏·葛翠琳》是童话家葛翠琳先生六十多年创作的精选集,包括长、中、短篇童话和小说,散文、儿歌、故事等文体形式。六十多年来,她在不同的年代里为孩子们创作出了非常多的名篇杰作。这些作品是这位祖母级的童话作家献给孩子们的爱的礼物,献给中国和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其许多童话名篇,是可作为全世界的儿童共有的童话珍品,进入儿童文学宝库和世界童话史的。它们是从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和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土壤中开出的绚丽花朵,也是中国当代“抒情派童话”领域里的经典篇目和一座座高峰。从那些生动的生活细节和温情脉脉的故事编织里,几代小读者不仅从中获得了成长的启示,也得到了文学的享受、美的熏陶。同时,这些作品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作家对待儿童文学的严肃、投入、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本书《进过天堂的孩子》就是《天天典藏·葛翠琳》中的其中一本,收录了《进过天堂的孩子》和《云中奇梦》两个童话故事。

《进过天堂的孩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进过天堂的孩子

一 可爱的家

二 彩云衣裳

三 幸运的小弟弟

四 进天堂

五 奇怪,真奇怪

六 庆贺灾难

七 美味饭堂

八 聚宝盆

九 寻找

十 蚂蚁城

十一 失去了小弟弟

十二 “喊里喀喳的除我城”

十三 崎岖的路

十四 千里眼猎人

十五 蚕宝宝宫

十六 蚕姑娘的传说

十七 离开蚕宝宝宫

十八 捕风采云的人

十九 美妙的云

二十 云朵里鲜艳的奇花

二十一 山神的誓言

二十二 山神娘娘的宫殿

二十三 石头和水比力量

二十四 奇异的鸟鸣

二十五 返回可爱的家乡

云中奇梦

一 引子

二 山路

三 树琴

四 古树青竹

五 初相识的朋友

六 铜锁

七 巨峰和深谷

八 小山龟

九 平安夜

试读章节

一 可爱的家

蒲英儿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人说她笑起来像丁零零的铃铛响,露出两排整齐的小牙齿,像黄瓜子儿一样又白又亮,一对小酒窝儿总是盛满了笑,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明亮的星星一样闪光。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呀!妈妈在田里干活儿,收工回来半路上生下了她,当时肚子疼得用手抓住身边的一棵蒲公英,所以给孩子起名儿叫蒲英儿。蒲英儿模样儿长得俊,村里人见了个个夸她。蒲公英开花满天飞,飘飘悠悠,像翩翩起舞的白蝴蝶,像风中翻卷的雪花。老辈儿人说笑话逗蒲英儿:你这个小仙女,拉住蒲公英的雪花儿伞飞上天去吧!蒲英儿笑着答应,一回、两回……听多了,心里真的闪出一个念头:要是能到天上去多好呀!她常常抓住蒲公英的白花儿,吹一口气,望着它飞上天……

蒲英儿的家住在一个小土坡上,房前是小树林,屋后是苇塘,门前一棵大枣树,窗下一架葡萄秧。房子周围种上一圈向日葵,上边爬满了开紫花的豆角秧,院子里长着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圆葫芦、长丝瓜挂满了篱笆墙。若问蒲英儿为什么这样高兴成天咯咯地笑,你呀,难道没听见?没看见?母鸡咕嗒咕嗒生蛋,小山羊咩咩叫唤,红光闪亮的大红枣儿落满地,吃起来又脆又甜,奶奶从早到晚纺线线,动人的故事讲不完。你说,蒲英儿怎能不喜欢?

蒲英儿家的房子不大,三间旧砖房,结实又亮堂。白窗纸上贴着剪纸“麒麟送子”,大红对联贴在门框上。出了家门下土坡,春夏到处一片绿,绿油油的庄稼连成片,绿树林望不到边,野花遍地开,红的蓝的喇叭花,粉的白的蝴蝶花,头朝下的吊钟花,光灿灿的野菊花。槐树开花阵阵香,枣树开花蜜蜂忙。多么可爱的家乡啊!小蒲英儿望着花,望着树,望着清清的河水里鱼儿在游,有时候忍不住想:天上的花儿有多少?怎样美?怎样香?天上的仙桃儿有多大?有没有鸟儿落在树上把歌儿唱?……

蒲英儿在家里是宝贝,娘用彩绸带子给她扎小辫儿,奶奶给她做的花鞋一双又一双,爹爹赶车进城去送菜,给女儿买回来晶光透亮的甜冰糖。一天三顿好饭好菜吃得饱又饱,脸蛋儿通红,小胳膊小腿儿又白又胖。吃什么呀?带刺儿的黄瓜又鲜又嫩,鸡蛋炸酱喷喷香,葱花儿饼、菠菜汤,苇叶儿粽子四个角儿,心里美的萝卜水汪汪。这样的生活还不美呀?可蒲英儿总喜欢天上,她常常幻想着:自己要是真的变成了仙女……啊,多么好啊!夜晚,听奶奶讲着故事,望着闪烁的星星,她常常看见一个神秘的小飞人儿,从头顶上飞过,奇异的斗篷上闪着亮光,就像忽隐忽现的萤火虫。其中一只萤火虫的光落在了她的身上,她就飘了起来,追随着闪光的大斗篷飞上天,拍着变幻不定的白云朵,去寻找那些自由自在快活幸福的仙子们……她没有找到过仙桃仙果,也从未见过什么仙人的宝贝,但奇妙的梦却经常使她从熟睡中笑出声儿来。她在天上玩儿得好快活呀。醒来,她止不住地想:什么时候真的能去天上呢?……

傍晚,夕阳映红了半边天,彩云像燃烧的火焰,山顶披上了金衣衫,蒲英儿一家坐在枣树下,围着小长桌儿吃过了晚饭,谈着,笑着。月牙儿悄悄地挂在树梢上,星星淘气地眨眼,母鸡上了窝,羊儿人了圈,鸟儿不飞了,知了不叫了,只有大嗓门儿的青蛙,咕呱咕呱唱得欢。大地静静地休息,月光似水轻轻地洒满人间,照出树的影,照着整齐的屋檐,照着小蜘蛛拉丝织网,照着壁虎子捕食,两眼瞪得溜儿圆。娘飞针走线纳鞋底儿,爹爹挥舞着大蒲扇。蒲英儿坐在小凳子上,看着奶奶坐在大蒲团上捻线线,滴溜儿——线穗子团团转,雪白的棉团儿抽呀,抽呀,一眨眼的工夫变小了,消失了,变成了又细又匀的白线线。清风吹着,抹去了身上的汗。多么可爱的夜晚!蒲英儿歪着头,仰着脸,瞧着奶奶灵巧的双手,忍不住问:“奶奶,谁教你捻线捻得这样细这样匀?”

奶奶笑了:“乖丫头,小蜘蛛教会我的呀!”

“小蜘蛛怎么会捻线呢?”

“小蜘蛛是天上的仙女变的呀!”

蒲英儿抬头望望天,只见月亮笑眯眯,星儿不停地眨眼,一片片白云被风驱赶着,一会儿被撕扯成薄纱,一会儿滚成云团,一会儿堆积翻转像涌起的浓烟。她忍不住又好奇地问:“天上的白云也能捻成线吗?”

“当然能。能捻成又细又长的白丝线。”

奶奶就讲起了小仙女捻线线的故事来。

P3-6

序言

采撷录——八十年旅程回望

葛翠琳

小时候,天天盼着快点儿长大,坐车、坐船、骑马,去很多很多地方……

如今,我已年过八十,爬过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也看过富士山、阿尔卑斯山……在狂风巨浪中,乘船到了大海边的“天涯海角”石碑下,还登上了西沙、南沙的礁石,寻觅过美丽的贝壳、珊瑚丛,欣赏过大海龟在沙滩上爬行,也到日本、泰国的海边观赏游玩过。

我曾骑马骑骆驼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奔跑,造访马背上的流动小学,也在海边小渔村学过补网,捞海菜,晒鱼虾,还曾去深山老林采药,探寻稀有树木和植物……这些经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少生动的记忆。

然而,我最难舍难忘的还是故乡——渤海边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常有人问:“你是北京人吗?”

我总是回答:“我不是北京人,只不过在北京居住多年罢了。”

这是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

在我蹒跚学步时,奶奶就牵着我的小手呼唤:“往前走,别怕!”

从我学会走路,奶奶就给我一个用柳条编成的小篮子,让我跟随着干活儿的大人外出,自己学着采摘野果野菜,寻拾漏失在田野里的残粮。小小的筐篮有弯弯的提梁,我把小筐篮挂在细小的胳臂上跑来跑去,里面装进收割完毕落在地里的豆粒、花生、红薯、麦穗儿、谷穗儿,或者田里疏苗拔下来的萝卜苗,长在田边土冈上的野苋菜、马勺菜……回家后总会得到奶奶的夸奖和疼爱。那小筐篮仿佛一个宝盒儿,里面总是装满了喜悦和欢乐。奶奶一面收检我的收获品,一面还讲一些叮嘱的话让我记住。例如——

“力气好比那井泉水,使不尽来用不完,人不要怕吃苦受累。”

“采摘野果野菜,拣拾柴草弃粮,能锻炼人细心耐心。人一辈子都在寻觅和采摘,收获的大小,就看你用心用力的多少。”

我喜欢在田野里无拘无束地奔跑嬉戏,寻宝拾遗,和小伙伴比赛心灵手巧。

那是平淡而又温馨的日子。

春天采摘嫩绿的榆钱儿生吃或者蒸糕,掰下香椿芽儿来拌豆腐全家共享,看燕子筑巢屋檐儿下,听喜鹊喳喳叫枝头。

夏天吃桑葚儿,染成一个小花脸儿,躺在麦秸垛上数星星,听蛐蛐儿叫蛙群鸣。

秋天吃熟透了的红姑瓤儿、枸杞子、野酸枣儿、山核桃,搂树叶儿,割野草,望大雁南飞,看荷塘出藕,粮入仓,菜入窖,家家户户洋溢着秋收的欢乐。

冬天吃爆米花、烤红薯、冻柿子,北风呼啸,大雪封路,世界一片白,小小村庄一片宁静,古老的纺车吱扭扭飞转,抽出又细又匀的棉线线。

除夕夜祭祖,春节拜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蒸年糕。

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踩高跷,舞龙舞狮耍大刀。

追着男孩们看抖空竹,滚铁环,放风筝,踢毽子。小姐妹们玩骨头子儿,争夺小小的羊膝盖骨,当成宝贝收藏。

端午节门上插艾蒿,女孩儿用丝线缠成彩色小粽子、小葫芦、小篦子,戴在身上美滋滋又显摆又自豪。

中秋节供兔儿爷,吃月饼,高粱秆儿做成车、马、轿和船,烂泥巴摔打摔打,捏成碾子和磨盘。

大自然给予一无所有的孩子们很多乐趣和智慧,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树林、日夜流淌的小河,一年又一年,滋润着幼小的心灵。

从学习讲话开始,就听祖母摇着纺车讲述动人的传说——  狐仙、狼外婆的故事,喜鹊、布谷鸟的传说;

人参、何首乌的故事,花仙、槐树精的传说;

花木兰从军、昭君出塞,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

牛郎织女七月七银河相会,梁祝化蝶、孟姜女哭倒长城……

墙上的年画、瓷瓶上的人物、门神灶王爷的彩像、花样繁多的剪纸窗花、皮影的唱腔、民谣小曲儿……儿时诸多的生活情景、游戏、民俗、方言、谚语,仿佛都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土沦丧,中国人任由日本兵残害,侵略者抢掠烧杀,毁灭了一切幸福和宁静,小小年纪内心烙下刻骨铭心的伤痕,才深切感受到民族的苦难祖国的存亡是比个人生命更重要的事,早早地认识到没有了国就没有了家没有了个人。

上中学时,我随父母定居在北京,那时的北京还称为“北平”。求学的艰难,磨砺了我的性格:认准目标,付出最多的努力和最大的耐心,期待成功但不怕失败。

当我以农村孩子的学习基础考取北京几个名牌中学时,我并没有感到惊奇。我在学习条件优越的中学里完成了学业,并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当我由中学推荐被燕京大学录取后,面对学问渊博的教授、导师以及满口流利英语的同学们,在那布告和通知全都使用英文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内心仍然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农村孩子。在众多家境富贵、衣物讲究的同学中间,我从未羡慕过别人的衣饰打扮,我最珍爱的还是棉布衣衫、布鞋棉线袜。奶奶一辈子只穿自己纺线自己织成粗布自己缝制的衣裤,这成为她一生从未改变过的习惯。而这传统融在我的血液里,积淀在我的骨髓中,形成我的风骨性格和欣赏趣味。

燕京大学的环境是优美的,湖光塔影、古树粉荷;条件是优越的,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建筑讲究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条件优越的宿舍,然而众多的学子,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投入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不怕抛头颅洒热血。我在这支队伍里接受了革命的教育,当解放全中国需要青年贡献自己的时刻,大多数同学抛下优越的学习环境随解放大军南下,去参加生死难料的战场拼杀。我就是在那时毫无眷恋地脱下学生装换上了列宁服,被分配到中共北京市委文委会,成为一名革命干部的。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从此,个人的命运、家庭的聚散、事业的挫折和发展、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时代的巨轮飞转中起伏翻滚。

我不幸被抛置在文化界,经历了波澜汹涌的狂风巨浪,暴雨山洪……六十年过去了,雨雪风霜、荆棘泥泞,漫漫长路上抬脚容易落脚难……但我又是幸运的,那么多文学艺术界的前辈和长者为我指过路标,具体地教导我,鼓励我,冰心、老舍、吴作人、萧淑芳、叶君健、端木蕻良、萧军……他们一生远离虚荣,漠视名利,默默地贡献,一年又一年,没有书房画室,挤在卧室里放张小桌儿,写出译出画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直到生命的尽头,还有那么多遗愿没有完成。

吴作人老人曾拿着冰心奖参评书给我详细讲解:“画面中的兔子形象是学美国的……创作中要有自己的构思、自己的表现手法,借鉴有益但不要模仿……”

叶君健老人为译《安徒生全集》,多年查阅资料考证细节,连一件器皿、一个地名都不惜花精力在丹麦查访核对过。

冰心为译《世界史纲》,翻阅的参考书可以装满一套房子……

那一辈的文化巨人,从没为自己争过什么,他们无怨无悔,将一生的心血凝结成文化遗产留给了后人。

在我那记忆的筐篮里,储存了很多只属于我的精神珍宝——

有充满生命力的叶片,有坚实饱满的果核,有失去娇色依旧形态优美的花瓣儿,有干硬结实的根须……一件件深情温馨的往事,像散落的珍珠闪耀在印象里,不知不觉地变成我的血液,融化渗透散落在我的作品中。我所写的语言文字、故事人物、生活背景,都藏有我自身的影子以及我一生尊崇的品格、执着追求的理想和愿望。

文学创作,写什么?怎样写?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什么?这是我不断实践反复思考的问题。每写一个作品,都像面对一份考卷,我希望自己能写得更好些。

八十年的人生旅程举首回望,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感恩,虽然历经坎坷,但我从来不想伤害别人。不论成绩多少,我都已经尽心尽力了。我受惠于别人的太多,而欠债不少。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历次苦难中的幸存者。

奶奶只是一名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她一生只想着给予:给亲人,给邻居友人,给遇到难处的陌生人……弱者都能得到她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从不为自己索取任何东西。

祖母离开我六十年了,但她那慈祥的笑容和坚毅的神态永远刻印在我心灵的深处。无论我走多远,身处何方,她总是守护着我,引领我向前。

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在人生旅程中采摘的果实,聚集起来,装进筐篮里,作为一份心灵的献礼,呈给相识不相识的朋友。在你们迈向未来的路上,我与你们同行。

2010年秋于竹园

书评(媒体评论)

葛翠琳的不少童话名篇,是可以作为全世界儿童共有的童话珍品,进入儿童文学宝库和世界童话史册的。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建功

六十年风风雨雨,您与中国的文学事业,尤其是儿童文学事业共同走过。您是一名战斗力永不衰退的老兵,是一名认真的写作者,我由衷地感佩您。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葛翠琳以她的文学业绩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以她一颗充满关爱的心,在儿童文学园地上耕耘播种,培育新苗。

——儿童文学作家 金波

葛老师是位充满爱心的好作家、好阿姨、好妈妈、好奶奶。

——儿童文学作家 马光复

浅显的文字,通畅的叙述,富有节律和画面感的语句,精湛地传承和再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神韵。

——儿童文学作家 张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