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0年儿童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朱自强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10年儿童文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丛书中的一本,书中收录了2010年中国最佳的儿童文学作品数十篇,题材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幼儿文学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妙、语言优美、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展示了2010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层次,非常值得一读,从中您将获得美的享受。本卷由朱自强主编。

内容推荐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 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

《2010年儿童文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2010年中国最佳的儿童文学作品数十篇。

《2010年儿童文学》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幼儿文学等题材,适合儿童课外阅读。本卷由朱自强主编。

目录

序:2010年儿童文学阅读印象

小说

 老潘

 狼谷的孩子

 我能有一只唱歌的鸭子吗?

 毛桃黄杏

 护林员的春天

 在火车上

 那一片葵花

 宝贝

 风中的影子

 开往秋天的地铁

童话

 几乎什么都有国王

 老钢笔

 向着潮湿的地方

 小鸡毛三儿

 狐狸的向日葵

 小耳有秘密

 镜子

 小鸡漂亮

 魔法师的小猫

 请来学说悄悄话

诗歌

 流水桃花(外一首)

 回家,我们回家

 我的遐想

 动物学校的故事

 童子的诗(两首)

 春天的离开(外两首)

 回到蜻蜓的故事上来

 给思念注上邮编

 吃饺子

 拖一车花瓣去非洲

散文

 黄土坡上黄土飞扬

 火笑

 写日记的男孩

 乘轻轨去看花火

 想穿裙子的女孩

 小外婆

 你可听见沙漏的声音

 另一种乐器

 会流泪的苦楝树

 柿子红了

幼儿文学

 美丽的池塘

 蒲公英和春天

 淘气的云小孩

 麦垛房子

 再见,小刺猬

 妈妈真的睡着了

 花的怪事

 海浪

 小水母

 稻草人

2010年儿童文学·大事记

试读章节

良子姓潘,老潘是他的父亲。

老潘的那些朋友们都是这么“老潘老潘”称呼他的,很随意的样子。良子第一次听见别人这么叫的时候觉得很有趣。

老潘在一家化工厂上班,烧锅炉,每天上下班都骑着他那辆黑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老潘很爱惜他的自行车,每逢周末就将它擦得干干净净。良子第一次叫“老潘”的时候,老潘正蹲在院子里擦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良子就冲着他的背影出其不意地叫了一声:“老潘!”

老潘专心于擦车,没防备儿子突然这么一叫,吓了一大跳,一踉跄,几乎摔在地上。他还不知道是儿子在恶作剧,以为是自己的哪个朋友来了。一回头,却看见良子站在那里笑嘻嘻地看着他。老潘恼怒地把手中擦车用的抹布往良子身上一扔:“小兔崽子,没规没矩的,看我不打你。”良子嘻嘻一笑,躲过扔过来的抹布,高跳着叫着:“老潘!老潘!”然后在老潘起身前逃遁得无影无踪。

那是良子很小时候的事情了。良子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潘下岗了。从前还在化工厂烧锅炉的时候,老潘的烟瘾就很重,因为锅炉房是一个危险场地,严禁抽烟,老潘只好在耳朵上夹一支烟,烟瘾犯了就拿下来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下了班,一出厂门,老潘就迫不及待地掏出打火机,把夹在耳朵后面的烟点着了,狠狠抽上一口,然后边骑自行车边美滋滋地抽着烟回家。那时候良子觉得老潘抽烟的样子特别帅,特别男人。

下岗后,老潘烟抽得更凶了,整天窝在家里抽,差不多一天两包。每天良子放学回家的时候,还没开门,就闻到一股浓重的烟味。一打开门,屋子里乌烟瘴气的,老潘窝在沙发上睡觉。烟灰缸里堆满了小山一样的烟蒂和厚厚的香烟灰。

下了岗的老潘脾气变得很差,动不动就骂人,还爱和良子的母亲吵架,良子都有些受不了了。终于在良子五年级结束的时候,母亲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良子觉得,从那时起,老潘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有些颓废了。胡子拉碴,头发乱蓬蓬的像顶了一蓬秋草,眼神也是乱糟糟的,从前那种精神不知跑哪里去了。

那时候,都是良子的奶奶来照顾父子俩的。良子的奶奶住在城外,离良子家很远,从奶奶家到良子家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良子的奶奶每天都颠着一双小脚摇摇颤颤地来良子家给他们烧饭、洗衣服、收拾屋子。奶奶看见老潘那颓废的样子就叹气抹眼泪,不知劝了多少回,一点用处也没有。直到有一天,奶奶不知怎么一直都没有来,良子饿了就自己去厨房泡了一碗面。

还没吃上一口呢,良子的爷爷突然就进来了。他是拄着拐杖来的,良子的爷爷怒气冲冲地踢开门,一走进屋子,看见老潘窝在沙发的角落里睡觉,不由分说就举起拐杖没头没脑地朝老潘身上打下去,一边打一边骂:“畜生,败家子,你看看你这熊样,可还有一点人样!”

良子就愣愣地看着老潘被爷爷的拐杖打得跳起来,一边躲一边跑,那样子狼狈极了。老潘一直跑到房间里,关上门,爷爷还在房门外面骂骂咧咧。良子在骂声中听明白了,原来奶奶在来良子家的路上由于劳累过度晕倒了。

老潘直到爷爷走了才出来。

事实证明,爷爷的这顿揍是有效果的,不久之后,老潘就重新振作起来了。有时候,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何,是能够从一个人的外表上看出来的。对于消极的人来说,什么都不重要了,所以就会服装不整,邋里邋遢。只有那些对生活有着积极态度的人才会注重自己的仪表。有一天,也就是老潘挨打之后不久,良子就发现老潘把胡子刮了,头发也剃了,脑袋光光的,像个青瓜瓢子。良子知道,从前的那个老潘又回来了。  老潘开始四处找工作,自寻出路。在四处碰壁之后,他又推着板车,贩卖起了水果。在卖水果之前,老潘还卖过袜子,卖过烤鸭,甚至做过“黄牛”,倒卖过火车票。良子见过老潘卖袜子,就在菜市场门口。

离良子家不远处有一个菜市场,市场里面卖菜,外面卖各种生活用品,那里挤满了小商小贩,卖什么的都有,大到电器家具、各种廉价劣质的服装,小到打火机、针头线脑,一应俱全。卖东西的大多是中年妇女和头发花白的老太太。

良子每天去上学的时候都要经过那个菜市场。良子看见老潘挤在里面,站在堆积如山的袜子山上,像周围那些妇女那样大声地吆喝着。老潘卖的是那种厚厚的毛袜,良子注意到老潘的脚上也穿着一双红色的厚毛袜,人高马大的老潘站在五颜六色的袜子堆中,显得那样滑稽和可笑。良子把头一低,匆匆走过去了。从此之后,良子每天上学都要避开那个菜市场,宁可绕远路走。不过,因为竞争激烈,生意不好,老潘的袜子生意没做多久就收摊了。

后来老潘又卖起了烤鸭,每天推着一辆小车子,车子上架了一台玻璃柜,方方正正的,开了一排窗户,像一间透明的小房子,里面挂着一排铁钩子,铁钩子上倒挂着一只只油油的红彤彤的烤鸭。老潘卖烤鸭的那段日子,良子家的餐桌上顿顿出现鸭头、鸭屁股,或者卖剩的烤鸭肉。吃得良子直反胃,甚至觉得自己身上已经长满了鸭毛,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只要一闻到烤鸭的气味就有种想吐的感觉。庆幸的是,良子家的烤鸭终于以烤鸭生意的冷清而匆匆收尾。而老潘倒卖火车票的“工作”也在扫黄打非的严整之下惨淡收场。

良子担心这一系列的失败又会挫伤老潘的信心。他没想到的是,老潘比他想象中坚强。不久之后,老潘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平板车,叮叮咚咚捣鼓了一阵,又把他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改装了一下,最后改装成了一辆手推车。老潘最让良子佩服的就是他这一点:小时候,良子玩的那些玩具,像陀螺啦、铁环啦、弹弓之类的都是出自老潘之手,别的小伙伴虽然也有弹弓、陀螺,可是比起良子的,那就差远了,这是最让良子自豪的一点。

老潘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贩卖水果的生涯。

每天早晨天蒙蒙亮,良子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听到门咔嚓一响,良子知道老潘推着他的流动水果摊出门了。从此,良子家里就开始充盈了水果的芬芳。相较于烤鸭的气味,良子更喜欢水果的香气。

良子挨打是在老潘开始做水果生意的一星期后。

那天恰好是良子的十五岁生日。放学后,和良子一起回家的还有他最好的朋友强子。因为今天良子过生日,所以他把强子也带回了家。回到家的时候,老潘还没有回来,老潘总是要在别人家吃晚饭的时候才进门。家里冰锅冷灶的,什么吃的也没有,这让良子有些失望。良子在家里搜索了一番,在厨房里发现了一堆西瓜。正是人秋的时候,西瓜已经是非常少见了。良子知道那是老潘囤积的货,老潘曾经告诉过良子,说再过一阵子,他把这些西瓜卖了,就能挣上一笔了。老潘说这些话的时候眉飞色舞的,很为自己的决策得意。

吃西瓜之前,良子确实犹豫过到底要不要吃。可是他想到今天是他生日呀,一个小小的西瓜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他还是捧了两个西瓜,在客厅里和强子一人一个对坐着吃起来。入秋的西瓜很甜,别有一番滋味。良子和强子美滋滋地吃着。

吃得正欢,老潘忽然就进来了。P1-5

序言

阅读2010年的各类儿童文学期刊,一个一直在我们心里纠结的问题变得更加清晰起来:什么是儿童文学的文学性?中少社的月刊《儿童文学》封底印着一句话:本刊适合9至99岁公民阅读。一位读者于是写信问道:既然如此,为何还叫“儿童文学”?编辑部回答的原话我已记不太清:大意是好的儿童文学,老少皆宜。

然而,要说清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文学”是一个用来定义优秀的写作文本的术语,与想象力、创造性、艺术价值相连,与人类永恒的、普遍的关怀相连。因为面向儿童,也因为现代思想中儿童与成年人不同的观念,儿童文学在与成人文学的区分中获得了自己的名分,不过两者的差异在于题材的选择,而不是情感的深度和写作的质量。

编这个选本,使我们得以从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幼儿文学等不同的文类创作的角度重新思考这一问题。

小说:

不管对儿童还是成人,小说都包含了许多间接的现实经验,从前的、现在的、本地的、异域的,有的悲伤、有的快乐,但是快乐和悲伤有千百张迥异的面孔,每个人选择观照哪几张,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趣味的反映。儿童也一样,他们通过小说的题材、长短,通过自己情感的需求、作品标题的新鲜度,通过朋友的推荐,通过他们喜爱的作家,甚至通过偶然的一句话,通过对放在书架上的某一本书的无心一瞥,来选择他们的阅读对象,这些孩子,究竟在哪一个瞬间,究竟是哪一些作品会把他们变成有眼光的成熟的读者,我们似乎无法确切地知道。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所有试图鼓励儿童进入文学世界的人,研究者、教育者、家长都应该自己也浸润在文学的大餐中,能够分辨出每一种“食物”都有哪些成分,能够分辨出这些成分的酸甜苦辣成。

对于儿童小说家,还得像大厨一样,需要知道什么样的配料食谱、什么样的火候才能产生精美的味道。小说家的困惑是:在我的故事讲述中,有没有那种抓住读者的魔力?

这里所选的几篇儿童小说,有的创造了一种极强的现实感,所塑造的人物、营造的场景以及叙述的情节,都栩栩如生,亲切得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如吴洲星的《老潘》,青春叛逆期的少年良子、下岗后在颓废与进取间挣扎的老潘、父子之间的较量与宽恕,还有市场、学校、家庭以及人物之间微妙的、隐蔽的情感的波动、发展、变化,一个人物对另一个人物的影响,这一切都被小说家深思熟虑的描写融为一体。

当然,并非所有的小说都要面面俱到才成为好小说,它们从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可能是因为其中包含的一个或者几个因素。比如,黑鹤的《狼谷的孩子》在与我们的生活日渐疏离的大自然中创造了一个新鲜的、陌生的,并且可以赋予抽象名目的场景:大自然的威力、人与动物的关系,不仅有浩渺沧茫的外部轮廓,还有在不断的磨砺和运用中变得敏锐娴熟的对如微细小的观察力;常星儿的《毛桃黄杏》是以自传式叙述途径展开的,捕捉点染了童年时代的几个人物、场景,没有冗长的叙述,没有生硬的词语,那些人物在辉映的瞬间便光彩照人;三三的《在火车上》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叙述者,都是叙述视角的承担人,这种叙事策略在成人文学中不少,在儿童小说中却具有试验性,小说中的人物,尽管身份地位不同,但每个人的叙述却呈现出同样的诗意的性质,也许作者并非想要在细微之处或者在整体上让一个人物与另一个人物不同,不是想要探究个人意识的角角落落,而是要在一种抒情的氛围里,营造短暂旅程中每个人都可能瞬间闪现的那种思绪。

其他的几篇,或是因为生动特别的人物形象,或是因为意境的恬淡,或是在悬念的精巧涉及中展现人性的光芒与力量,或是在一种新颖独创的人生景观中,营造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气氛,并在这种气氛中体味成长的痛与快。

童话:

因为阅读的多是短篇作品,幻想文学中的童话便显得有些突出。

童话似乎是儿童文学的“专利”,由于它在拓展现实经验方面的强度,由于它在形成与锐化感知方面的能力,童话是最能使儿童保有与他们的天性相配的惊异感的一种文体。优秀的童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所呈现的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想象世界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作者本人深入其创造的程度。他的灵感能走多远多深?作品的风格、形式、故事和其他的特征皆源自这个最初的源头。几个奇思、一些耍小聪明式的事件或是幻想指向模糊的拟人化都是值得怀疑的,不幸的是,许多童话陷入了这样的泥潭。

我们在这里所选的几篇,都避免了这样的缺陷,其中既有名家的短小精巧之作,也有新人颇具匠心的大气想象。特别是陈诗哥和慈琪两位。据说陈诗哥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我还没有读过,但发表在《儿童文学》的一组名为《几乎什么都有国王》的童话小辑,却充满了诗意。这组童话每篇篇幅都很短,作家用诗人的眼光打量着世界,那些语言如优秀的舞蹈者,迅捷、摇摆,充满活力又控制自如,并且充满了回音与联想,我们的耳畔响着风的声音,身边是有翅膀的小龙、穿着草鞋的忧伤的熊,还有沙漠里的骆驼、从前的狮子,他们仿佛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我们藏而不露的秘密,在排着队走过的日子里,追逐着被我们搁浅的梦想。

慈琪是一位刚刚进入大学的九零后,我们曾多次阅读这个女孩美丽的诗句,这一次却惊喜地在《老钢笔》中窥见了她讲故事的才华。《老钢笔》是一个关于故事的故事,老钢笔的主人是一位老作家,一位讲故事的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似乎已经熟悉了所有的故事,激情的火焰在减弱,老钢笔想要防止这一火焰被时间和不可避免的重复所熄灭,它自己的存在是在故事中生成的,除非让主人构想出新的故事,否则就无法对待自己的焦虑,老钢笔意识到:没有故事,就意味着自己的死亡。我们不禁思索:童话创造出天空、大海、土地,创造出从前、远方、精灵和仙子,还有我们自己,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

散文:

散文的任务是面向现实和人生,许多儿童散文作者在回忆性的思绪中追溯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一个人、一棵树、一种声音或是一个场景,我们意识到:片刻的光阴抵得上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这种回忆性的心绪似乎是生命的重要部分,值得一再描述。阅读这些作品,触动我们的,是感觉而非思考,仿佛在聆听一曲曲轻柔的音乐,平实的句子起起落落,带领我们进入某一个境界,沙漏低低、黄土飞扬、浪拍海岸,有趣的男孩、心思细密的女孩、寂寞的老人、会流泪的树影婆娑,我们的思潮浮想联翩,在心灵的幽谷里,眼前的一切淡去,细节逐渐消逝,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生命的充实丰美,我们的心胸因此宽广起来,安静平和,充满感悟

诗歌:

谈论诗歌是一件让人不安的任务,你可以引用诗句,却不宜对它条分缕析。在儿童文学中,诗歌的地位比较尴尬,儿童的思维是故事性思维,诗歌本质上却是抒情的,你可以把故事写得诗意盎然,但在诗歌中讲故事却是件很难的事。关于儿童诗,台湾诗人林良这样说过:“凡是适合儿童欣赏的成人诗,成人特地写给儿童欣赏的诗,儿童写的诗,都是儿童诗。”2009年以诗集《月亮说的话》荣获冰心图书奖的诗人童子从自身的创作出发,则这样理解儿童诗:“儿童诗是现代诗的一种,它通过运用最富于表现力的、体现儿童思维特点的分行语言,反映个体(成人及儿童)对世界的本原(或说原本内涵)的认识和态度。它不仅适于少年儿童阅读,因它的‘童真’艺术,而同样适于成人阅读。(假定成人读者的儿童诗阅读心理类同儿童式阅读,即基于童心的,非功利性的,以自体愉悦为满足的)”(引自童子发表在小书房网站中的文章(儿童诗写作艺术初探》)

坦率地说,对于什么是“童心”,我们一直觉得很困惑,在这样一个时代,写诗和读诗多多少少都有行为艺术的味道,或者表演给自己看,或者展示某种姿态,我们给自己的诗贴上儿童诗的标签,却永远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孩子是它们的读者。

因此,我们不是从隐含的儿童读者的角度进入这里选编的儿童诗的,它们打动我们,或因娴熟的诗艺,或因其中容纳了令人心醉的幻象和梦想,或因意象包含着某种我们生命中永远稍纵即逝的思绪,或因诗句背后那些让时间凝固的、难以捕捉、逃遁不定的意念。这些,有的属于童年,有的将延续我们的一生。

幼儿文学:

为幼儿写作,在我们看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创作者的心性、情感的深度和文学的素养,都非一般的作者所能比拟,他们是能够回到生命最初的幸运儿。

也许就因为这样,我们的幼儿文学阅读之旅充满了快乐和欣喜,几乎读过的每一首儿歌、每一个故事让我重新体会了阳光、花儿、风、雨和宁静,世界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里所选的几篇仅仅是这美丽图景的极小一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