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民俗/香山文化丛书》由洪水乾主编,本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扬良除莠,同时记录翔安古代民俗与近代民俗,不偏废,更不求全于古。为了真实再现当地的风俗习惯,本书运用了许多闽南方言进行描述,生动有趣,其中记录的节庆习俗、信仰信俗、民间禁忌已经渗透进翔安人的日常生活,与人们形影相随。编者将其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再现出来,并对它的源头和流变作了简明扼要的解说,实属不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翔安民俗/香山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洪水乾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翔安民俗/香山文化丛书》由洪水乾主编,本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扬良除莠,同时记录翔安古代民俗与近代民俗,不偏废,更不求全于古。为了真实再现当地的风俗习惯,本书运用了许多闽南方言进行描述,生动有趣,其中记录的节庆习俗、信仰信俗、民间禁忌已经渗透进翔安人的日常生活,与人们形影相随。编者将其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再现出来,并对它的源头和流变作了简明扼要的解说,实属不易。 内容推荐 《翔安民俗/香山文化丛书》由洪水乾主编,以翔安民间风俗为基础,以“婚俗、喜俗、丧俗、庆俗、习俗、节俗、忌俗”七部分题材为主要内容,全书文稿18万字。千百年来,翔安人沿袭着多种多样古老的习俗。其民俗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中一页,又是闽南民众传统生活的一个写照。随着社会的发展,部份风俗习惯渐渐被简化或被人们遗忘。《翔安民俗/香山文化丛书》完整记录了翔安民间常见的几种习俗,较好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充分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礼仪,是翔安乃至闽南不可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婚俗 说媒 对看 定亲 择日 男女生庚帖 置床 放帖 六版帖 十二版 嫁妆 裁衣合帐 吃亲 猪脚伴担 出嫁 贴婚联 挂联 安床 请吃圆 冠笄 敬天公 拜祖 行家务礼 宴宾客 新娘桌 哗新娘 粘缘 请女婿 头倒客 新婚月 几种特殊的婚姻 后语 喜俗 怀喜 分娩 坐月子 做三旦 镇腹鸡 换花和换肚 做满月 命名 喂养 服饰 褙仔和帕仔 做度啐 做新客 上元点灯 儿歌 防病治病 丧俗 备后事 见祖宗 穿寿衣 守灵 报丧 吊唁 成服 迎棺 乞火灰 洗珠 装殓 开冥路 敬轿神 引路 压龙 祭奠 送葬 押煞 营葬 关于几种死亡的特殊处理 做七日 守孝 对年 捡皇金 庆俗 香山岩庙会 走帝 贡王 做寿辰 坐禁 安土地公 安宫 开祖厝门 做功德 做敬 上梁 入厝 砌灶 烧猪毛 牲礼 烧香跪拜与烧金纸 掷筊 抽签 扛辇仔 请火 游境 敬祖师爷 …… 习俗 节俗 忌俗 后记 试读章节 嫁妆 嫁妆,俗称“张嫁”。嫁女就要准备嫁妆,一般包括如下东西。 金银首饰:戒指、金耳钩、耳环、金项链、金手链、银兜子链。 服饰:衣服(一般12套)、褙巾、帕巾、围裙、鞋、缝着缘钱的毛巾(送给男方的成人女亲人,毛巾条数必须和人数相符)。 化妆用品:镜箱,内有梳子、粉盒、胭脂、香水、香皂、毛巾、牙刷、牙膏、雪花膏、手帕等12件。 床上用品:棉被,成双的枕头等。 其他用品:木脚桶(子孙桶)、笸箩、带把带嘴的油壶、烘炉(冬天取暖的小火炉)、皮箱(红木箱)、缘钱、春花(12对)。 金银首饰是富裕人家才有的嫁妆,一般人家只陪嫁金戒指、金耳环、银肚子链。出嫁之后,新娘会把这些首饰当做镇家之宝,不到山穷水尽,都舍不得卖掉。围裙、毛巾都绣上“形”字(“疋”音“万”),俗称“打万字”,含吉祥万福的意思。嫁妆是娘家给女儿的,是给女儿到婆家后的生活用品,希望女儿生活顺利。 旧时,有钱人家嫁女讲究奢华,花费巨资。嫁妆数十箱笼,陪嫁中有个特殊用品值得介绍——盛,盛是盛礼品的器具,下部是斗,四方形,浅浅的。斗的两边有两根高高的提梁,约三尺高,上边连着一根横梁,横梁中间挂圆环,可让圆杠通过。盛涂红漆,亮闪闪的。嫁妆丰盛时,一般要用12只盛。每只盛放一类嫁妆,金银首饰放在精美的漆具中,下边用红绸布垫着;衣类、布类、化妆品类嫁妆用箱子装,或用帕子或布巾包,上边贴大红双喜字。娘家担心女儿嫁出去后日子不好过,会在盛底放一些银钱。送嫁妆时,要选择24个男人抬盛。嫁妆送到男家,男家也要叫24个男人接盛,男家要答谢女家12份礼品,放于盛中,这叫做礼尚往来。还要备24份小礼给抬盛的人。 裁衣合帐 所谓“裁衣”,就是缝制新郎、新娘结婚当日穿的新衣。新衣布料一定要选择:新郎的外衣布料颜色应是蓝色或灰蓝的,新娘的外衣布料应是红色的;不管是新郎或新娘,上衣和裤子应用一块布,尤其不能用两种颜色的布料。习俗认为,新郎、新娘穿一套新衣两种布料,会再结婚。所谓“合帐”就是缝制新房里新床的帐子。 缝制新衣、新帐必须找良时吉日,一般找动剪刀的时间。早年,人们认为新郎、新娘结婚当天穿的新衣必须是“干净”的——没人穿过,到成衣店买衣服,那些新衣难免别人试穿过,交了坏运的人穿就更不干净,不吉祥。所以结婚的人都自己买回布料,叫人在自己家里缝制新衣。缝制新衣、新帐的人须是寿福双全、生相好的妇女(如属相龙的),或不与新郎、新娘属相相克的妇女。动剪前,先拈香敬神佛,香火一直点至缝制衣帐完成之时。缝制新衣和新帐时,一般不让外人进人缝制的地点,以防不净的人来看裁衣合帐。所谓“不净”,指接触过丧事、进入产房的人等。这样的人进入缝制地点,容易与裁衣合帐的喜事相冲。缝制完成后,把新衣、新帐叠好并过净香炉——地上放一个米筛,米筛上画八卦或红双喜;米筛上放烘炉,烘炉里放红纸包的净香,点火之后会冒烟,散发芳香气味。这种净香是芸香柏叶的细末,民间认为,这种燃料能避邪,驱走邪祟。过了松香炉,就表示新衣、新帐“干净”,没有什么邪气。 P19-21 序言 细品《翔安民俗》,顿被其所吸引,仿佛置身翔安千年历史之中,流连忘返。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地民俗文化争奇斗艳,璀璨夺目,闽南更是保存着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翔安前身为马巷厅,名列“闽南四大古镇”,清乾隆年间,设置厅治,当时“店铺栉比,烟火万象”,现今翔安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因而形成具有闽南特色又独具风采的民俗文化。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翔安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有别于其他地方,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自然也不相同,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独特的民俗文化,可谓独树一帜。例如,别具特色的“中秋博饼”,号称“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经久不患的闽南地方曲艺等。 《翔安民俗》一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扬良除莠,同时记录翔安古代民俗与近代民俗,不偏废,更不求全于古。为了真实再现当地的风俗习惯,本书运用了许多闽南方言进行描述,生动有趣,其中记录的节庆习俗、信仰信俗、民间禁忌已经渗透进翔安人的日常生活,与人们形影相随。编者将其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再现出来,并对它的源头和流变作了简明扼要的解说,实属不易。 本书的编写者广集材料,细心查考,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精心的描述,不但填补了翔安民俗文化记载的空白,还为民俗文化研究奠下基石。愿此书能得到读者的喜欢。 林奕田 2013年8月于厦门翔安 后记 民俗是世代相传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翔安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活动,民俗文化丰富,在上千年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地方色彩浓郁的民俗。经过数年的收集、整理,几经讨论、修订和审阅,我们将其汇集成册,希望以此展示翔安悠久的历史。本书收录了“婚俗”“喜俗”“丧俗”“庆俗”“习俗”“节俗”“忌俗”等七个篇章。翔安虽为小邑,但各闾风俗习惯也有差异,加上乡腔不同,也异彩纷呈,使得编者难以取舍,只好遵照采风之俗,兼收并蓄,以存其真,除本书收录的内容之外,如有不同说法或理解,当属常事。 本书之编写,经多位民俗工作者通读,拾遗补阙之功甚巨,使之得以完善,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丛书在前期的筹备中,得到纪清渊、李泉林、李正南等同志的支持,一并致谢。 《翔安民俗》的编写,倾注了本区民俗工作者大量精力,但由于收集的编目内容跨度较大,见闻不广,考证不全,疏误难免。本书出版旨在抛砖引玉,如有不妥,敬请读者不吝赐教,他日再版,定然正之。 编委会 2013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