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子皇帝--唐玄宗与唐肃宗的悲情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永生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永生编著的《父子皇帝——唐玄宗与唐肃宗的悲情人生》从唐玄宗李隆基七岁(710)封王起,至玄宗肃宗父子相继辞世止(762),通过对“唐隆政 变” 即粉碎韦氏集团,粉碎太平公主复辟,武惠妃的“三庶人” 事件,杨贵妃进宫和“安史之乱” 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着重揭示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即玄宗由明君而半明半暗而昏君的全过程;同时对唐肃宗的坚忍、孤僻和多疑的心理也有生动的合乎情理的刻画;对后宫的荒淫、残忍也给予有力的鞭挞。对战乱中的民生赋予深切的同情。

内容推荐

《父子皇帝——唐玄宗与唐肃宗的悲情人生》从唐玄宗李隆基7岁(710)封王起,至玄宗肃宗父子相继辞世止(762),历五帝(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52年。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盛世危情》着重刻画早年李隆基创建“开元盛世”的历史功绩,歌颂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几代贤相的历史贡献。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朝柄起,唐玄宗开始贪图安逸和荒淫,一味听从李林甫嫉贤妒能地“贬斥汉人,重用胡将”和“以夷制夷”的荒唐国策,使得朝政目非,安禄山逐渐坐大。下篇《帝国之殇》侧重描述唐肃宗主东宫时,遭受李林甫一而再再而三的迫害……再现了“安史之乱”的曝发、马嵬兵变、永王东征、李白含冤、杜甫流离失所、郭子仪力挽狂澜、张巡夫妇死节等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

《父子皇帝——唐玄宗与唐肃宗的悲情人生》是吴永生所著“唐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为《杜牧外传》和《李白外传》,较之前作,本书显著特色是立体化地反映盛唐半个世纪的历史,这在国内当属首创。作品语言流畅,故事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整体布局大气磅礴,情节发展跌宕多姿,读者会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沧桑。

目录

序一 他不怕写长篇 我却怕写序

序二 千年书生 一世躬行

上卷·盛世危情

引子

第一章 晴天霹雳 韦后乱政

第二章 不敢哭灵 上官婉儿

第三章 唐隆政变 入主东宫

第四章 太平公主 以德报怨

第五章 孤注一掷 太子监国

第六章 荣登大宝 十要事说

第七章 惠妃进官 皇帝梨园

第八章 北庭大捷 良相之死

第九章 惠妃不惠 皇后含冤

第十章 玉真公主 醉卧长安

第十一章 大奸似忠 千夫所指

第十二章 力士大婚 淡而梅魂

第十三章 悲风来兮 回眸一笑

第十四章 口蜜腹剑 李亨太子

第十五章 肥瘦之争 圣主相思

第十六章 曲江遗风 被迫下诏

下卷·帝国之殇

第十七章 草吓蛮书 救郭子仪

第十八章 胡儿献艺 清平之音

第十九章 赐金放还 双子星座

第二十章 东宫有难 断臂自保

第二十一章 绝地逃生 惹火烧身

第二十二章 权奸毙命 未雨绸缪

第二十三章 尔诈我虞 放虎归山

第二十四章 亦步亦趋 渔阳鼙鼓

第二十五章 潼关失守 马嵬兵变

第二十六章 肃宗登基 端倪初露

第二十七章 恶贯满盈 李白出山

第二十八章 金陵论战 祸起萧墙

第二十九章 睢阳悲风 收复二京

第三十章 贼喊捉贼 若思洗怨

第三十一章 文武之道 上皇回銮

第三十二章 内忧外患 父子皇帝

跋 在家乡的土地上

附录 风雨里的花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晴天霹雳 韦后乱政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六月,黑沉沉的乌云笼罩着西京长安,沉闷的空气令人窒息。没有风,树上的叶儿是静止的,从烟囱冒出的缕缕炊烟也笔直升空。人们猜想着:这气候,恐怕有一场大雷雨吧?

神龙殿里阴森森的。中宗李显蜷曲在御榻上,无声无息,他驾崩了。御案上还剩了两块来不及吃的粉饼。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来到御榻前。韦后用手试试中宗鼻息,朝安乐摇摇头,又不动声色地把案上剩饼收起……

黑血从李显的鼻孔、嘴角溢出。安乐公主脸色惨白,鼻尖冒汗,她颤抖地掏出手绢将血迹拭净。

应召而来的几个宰相如宗楚客等,都流露出悲兮兮的面容,韦后和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已哭成泪人。韦后连哭带诉:“上昼还好好的,现在却,却……驾崩了……”

众臣都跪在御榻前,也是号啕大哭。

韦后擦擦眼泪,传下懿旨:皇上驾崩太突然了,为安定人心,暂不发丧。敕兵部速调五万精兵屯守京城,由驸马都尉韦捷、韦濯,卫尉卿韦睿,左牵牛中郎将韦锜,长安令韦播各分兵一万把守。

电闪雷鸣,大雨如注,马步兵冒雨朝京都赶来。

高力士在大雨中狂奔,奔至“临淄王府”大门前,他已浑身湿透,落汤鸡似的。守门军士认得他,慌慌问:“高公公,你这是……”

高力士摇摇头,连声说:“莫问,出大事了,出大事了……”边说边冲进大门。

王府议事厅。身着绛色王袍、腰挎长剑的临淄王李隆基缓缓踱着方步,直到回首打量高力士时,那皱紧的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才喷射出愤怒的火光!他今年二十五岁,比高力士小一岁。自打祖母封王之日起,他就爱上了这个小太监,两年前终于结成知己。叔皇(中宗)身边的人一举一动,都由高力士传递消息。此刻,叔皇驾崩了,莫名其妙地驾崩了。他欲哭无泪,心尖流血!

“谋杀,肯定是被那淫妇谋杀了……”李隆基痛苦地说。他拔出长剑,寒芒直闪。

“五万兵马封守各门,京师已被他们所困,困得铁桶似的。”高力士虽然换了干衣服,可能是受刺激太深,心里发冷,语气也有些打战。

“你坐吧。”李隆基示意高力士在一旁木榻坐下,又大声说,“来人,给高公公上茶!”

侍女端出茶盅,双手放在高力士案前。力士也欠欠身子还礼。

李隆基看看宝剑,缓缓插入剑鞘,回到主位坐下。

“王爷,大唐社稷不能落在他们手里,你有话尽管吩咐奴才吧——奴才早就说过,主辱臣死,义不容辞!”高力士站起身,缓缓地说,一副娃娃脸憋得通红。

“请坐,喝点热茶驱驱寒气,坐啊。”李隆基朝高力士笑了笑,俄尔又说,“公公稍歇后就去找三个人,一是皇姑太平公主,一是果毅都尉陈玄礼,再就是你自己了。要悄悄地把他们引进来,不能走漏风声……”

力士咕噜了两口茶,站起身:“王爷,事不宜迟,我这会就去找他们。”

“好吧,公公保重。”李隆基吁了口气,起身送行。打这刻起,他把这个宦官视为心腹了,并且把他与太平公主相提并论,亦足见用心良苦。

这天晚上,风雨飘摇中的京师长安有两处集会:一是临淄王府,以李隆基为首的反复辟、保社稷的精英集团初步形成;一是皇宫神龙殿,以韦后为首的复辟派策划治丧和善后事宜。这个淫奔不才的女人野心勃勃,要效法婆婆(武则天)的故事,做中华第二任女主。

太平公主没有来,她要参加韦后善后的御前会议。她亲自修了一封书,叫儿子薛崇简和心腹邑尉刘幽求来到临淄王府。在这封信中,太平公主慎重地告诫外甥李隆基:要密蓄军事力量,随时粉碎韦氏集团的复辟图谋。她还说,崇简自小习武,武艺不凡,届时可由他统率府兵直接参战。

李隆基凭着烛光看完这封信,一丝暖意涌入心头——唉,毕竟是李家的人啊,拳子往外打,胳膊朝里弯,在这节骨眼上,姑姑来信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李隆基把信递给王妃,要她也看看。在关键时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王妃看完信,轻轻地说:“皇姑说得对,事不宜迟,我明儿一早就回娘家,要父亲也悄悄准备!”

P5-7

序言

他不怕写长篇 我却怕写序

沈天鸿

不知老之将至的吴永生,三年内写出三部长篇,构成了“唐史三部曲”:2011年5月出版了《杜牧外传》、2012年4月又出版了《李白外传》和已经进入出版程序、急等我写序的这本《父子皇帝》。据说前两本发行得很好,出版社和作者皆大欢喜。他不怕写长篇,我却怕写序——前两本的序都是我写的,现在又要写第三篇,让我暗自庆幸只有“三部曲”的说法。

虽然都是历史小说,但《父子皇帝》与前两部不同,《杜牧外传》《李白外传》都是个人史,《父子皇帝》则是国家史、社会史,并且是从封建国家结构的权力最高点——皇帝来写的。而以皇帝为政治历史性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的结构就势必是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这一术语是我杜撰的)。虽然写个人可以并且应该以个人折射其所处的历史时期,但与以君臣——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直接写历史(即直接描写其时的国家与社会以及各种人),难度是要小得多的。据我所知,以君臣——宝塔和蛛网相结合的结构直接写历史对于永生是第一次,但永生写得似乎驾轻就熟,真的要对他刮目相看了。

历来对历史小说的定义是: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但近些年来随着历史电视剧的“戏说”成风,小说也出现了有历史人物名字而无历史真实性的所谓“历史小说”。戏说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故事,自然写起来是畅快淋漓,但离历史也就十分遥远了。永生是严肃的、认真的,创作以历史为依据,为写作《父子皇帝》唐玄宗和唐肃宗,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史籍。因此,《父子皇帝》是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那段历史和社会概况的小说。当然,作为小说,它不同于历史著作,它有细节的虚构,有对事件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集中,有虚构的小人物同历史人物的混合,并且有小说所必须有的对人性的描写和揭示。总之,忠实于历史事实和艺术的创造,使得《父子皇帝》历史知识和启示性兼而有之。

在叙事风格上,《父子皇帝》也与前两部不同。前两部大概因为是写诗人杜牧、李白,而具有相应的诗的飘逸或凝重,相对散文化。《父子皇帝》则突出了小说的本来性质,即:说。是在说故事,说人物,说历史。亦即直接叙事。

直接叙事的作品,要吸引人就得经营好所叙的故事。故事吸引人的方法很多,但离不开的是戏剧性。《父子皇帝》以韦后弑君,欲效法武后做女皇,李隆基面对危局力挽狂澜开篇,就深得戏剧性之秘籍。

再一点是在书写历史和历史人物时,没有忽略经营故事的重要性的《父子皇帝》,也没有忽略人性的重要性。突出人性内涵,注重历史中个人命运和心灵的历史,才能使所写的历史故事不仅仅是历史书中的历史,也才能使属于文学的小说真正成为小说。过去的说书人流泪,是替古人的命运担忧,而现在的历史小说(不包括那些伪历史小说)的读者,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古人的命运,要打动他们,必须有个体的甚至是多个个体的丰富而复杂并且具有个性的人性。《父子皇帝》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书中的父子皇帝及其他人等,因此避免了类型化的脸谱,在故事中我们时常觉得,皇帝也本是个血肉凡人。

显而易见,《父子皇帝》的人物及其个性、人性是在错综复杂并且残酷的权力斗争中显示的唯一值得写的主题,是人类在其光荣的、自我毁灭的斗争中的永恒的悲剧。唐玄宗虽然贵为皇帝,虽然他是创造了大唐盛世的皇帝,他的命运也仍然是悲剧。《父子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种斗争为什么是“光荣的、自我毁灭的”,为什么是永恒的悲剧,这就是每一个卷入斗争的人,都是被隐藏在他们后面的力量所推动,不得不卷入,虽然有时看起来似乎是他们主动卷入。

附带说一下,《父子皇帝》这部小说写的其实不止两个皇帝,它描写了公元710年至762年唐王朝的五位皇帝。52年五位皇帝,其中一位是创造了唐之盛世的唐玄宗,由此可知的确有精彩可看,而且也可见出作家选材的眼力。

真诚地祝贺永生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唐史三部曲”。这是一个大工程。

2013年3月29日

沈天鸿,诗人,文学理论家。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现供职于安庆日报社,从事文艺副刊编辑工作。

后记

在家乡的土地上

吴永生

去年九月,《李白外传》修订稿交付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之后,我开始准备写《父子皇帝》,先是看,主要看《新旧唐书》和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先生所著《李白与杜甫》等。二是搜集人物资料,从百度下载帝王将相、后妃、内宫、诗人、道士和叛国反臣等共30余人的生平事迹,耗资近千元。延至12月7日正式动笔。由于此稿时间跨度长,从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起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止,历五帝52年。这五帝是中宗、睿宗、玄宗、肃宗和代宗,其间重大历史事件脉络基本清楚,但也有鱼龙混杂之处。为慎重,我在写出五章后开始在新浪博客、QQ空间、枞阳网和中国缘文化网逐章发表“创作札记”即大纲,旨在征求博友、网友意见。现在看来,这个做法是必要的,既能校正长篇创作的走向,也吸纳了不少朋友的意见,收到了激励与获益的双重效果。在此,向提供宝贵意见的博友、网友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说说我对主角玄宗和肃宗父子看法。

一、首先是玄宗,他在景云元年以临淄王的身份,成功地实行“唐隆政变”即粉碎韦后篡位之后,被睿宗立为太子;继而他又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太平公主复辟图谋,并且不顾父皇反对,杀了太平公主。此两番拨乱反正,使玄宗赢得朝臣尊重,睿宗明智地作出禅位决定,玄宗荣登大宝。即位之初,玄宗重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所用贤相有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把“开元盛世”推向历史的巅峰!公平地说,玄宗在成功后骄奢淫逸还不太重要,关键的是他“吞四夷之志、以夷制夷”的想法,与李林甫嫉贤妒能,贬斥汉将重用蕃将的阴暗心理相吻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安禄山才逐渐坐大,最终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玄宗落得个由明君而半明半暗而昏君的下场。他是这一历史悲剧的责任人,同时也是受害者。

二、关于肃宗。这位皇帝因压抑过多,疑心病重,主要是受东宫岁月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贵为太子期间,备受权奸李林甫的迫害和杨国忠的猜忌。两次婚变,断臂自保,摧残了他健康的心理,以致玄宗奔蜀时,他与禁军大将陈玄礼串通,发动“马嵬兵变”,杀了杨国忠并逼死杨贵妃。他想由陈玄礼趁势“逼宫”,要玄宗退位。就在这节骨眼上,陈玄礼为玄宗的痴情所动,没有支持肃宗意见。这样,肃宗至灵武改元称帝,背上了“篡位”之名。史家历来认为,肃宗灵武称帝是不合朝制的。肃宗在位仅五年,战乱中立,战乱中死,终其一生有“三错一对”即:发生在天宝五年的“韦、杜事件”,虽说是李林甫一手造成的,他付出“抛妻”的巨大牺牲才稳住东宫地位;但由此也能看出玄宗还是疼爱他的,否则他的太子地位必将不保。如果他那时对父皇言明真相并请求庇护,那么韦妃和杜良娣也不至于落得那样可悲的下场。肃宗舍本求末,以自己软弱的方式求化解,这是一错。其次是灵武即位操之过急,他那时军权在手,完全可以以朝臣合议的方式,上奏玄宗劝其禅位,这样就名正言顺了。他没有这么做,由即位的不合法,无可避免地引起君臣和兄弟之间互相猜忌,并且这猜忌也影响了对郭子仪的任用,以致“相州大败”,后延了平叛战争,这是二错。再就是手足相残。平心而论,永王兴兵并无过错,他执行的是当时还是皇帝的玄宗旨意;立马江东也看不出有反意。这时候如果肃宗主动和永王沟通,那么兄弟阋于墙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对于这件事,肃宗事发不久就后悔了,他执意要杀李白,就是找替罪羊;而将高适一再贬官,是否暗中也责怪他多事呢?手足相残,这是三错。肃宗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一错再错,以致在他手上不能平定叛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他唯一做对的一件事,就是在他油尽灯枯的时刻,返还了郭子仪的兵权,并晋爵汾阳王。此举使秉性忠贞的郭子仪感恩戴德,终于成为大唐社稷的坚强柱石。

现在要说说笔者对战争的体会。本文稿直接写战争的有四次:一是北庭大捷,二是永王大败,三是潼关失守,四是睢阳保卫战。笔者认为,安史之乱中,睢阳保卫战堪称空前绝后。睢阳地处江淮要冲,叛军要下江南,志在必得,唐军志在必守。河南节度副使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被叛军围得铁桶似的情况下,坚守孤城两月余,最后连战马、草根、树皮都吃空了,人相竞食……眼看孤城不攻自破,张巡叫爱妾英娘“先走一步”,以其瘦弱的身躯煮了一锅肉汤给军士吃,想恢复点战力。在英娘为国捐躯的精神感召下,许远的两个家童也自愿献身。尽管如此,此城还是不攻自破,叛军将张巡、许远及以下36名将领全部杀害。那一夜,笔者行文不能自已,潸然泪下,并发博文以记之。我希望此书问世后,读者诸君也能洒一掬同情之泪!

在家乡的土地上,我以非专业写手的身份完成了《杜牧外传》《李白外传》《父子皇帝》即“唐史三部曲”的创作,加上上世纪已出版的《初雪》《西窗雨》《弄潮岁月》三本短文合集,共有6本书了。6本书成,吾人将老,所喜的是微博测试我的心态年龄只有28岁,对此,真有点羞羞答答,不好意思说出口呢!还有,微博测出我最辉煌的人生是66岁,我倒说出来博世人一笑吧。

借此机会我衷心地感谢百度、谷歌、搜狗三大主频对寒雨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支持;感谢新浪、腾讯和起点中文网给寒雨提供了练兵的场所。值《父子皇帝》即将问世之际,还要虔诚地感谢全国各大网站和新华书店给予《杜牧外传》《李白外传》的厚爱,并盼望在喜爱杜牧、李白的同时,也喜爱《父子皇帝》——他们毕竞是同时代的人啊!

本书在创作出版过程中,曾得到新浪博客、枞阳网、中国缘文化网等博(网)友大力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安徽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沈天鸿先生百忙中拨冗作序;博友小雨沙沙认真校阅并作评;博友孔秀莉校读大样并倾情撰写读后感;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李克明社长、总编辑张和平先生和责任编辑疏利民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2013年3月3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6: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