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语钝悟--孔子绝学》编著者萧枫。
此书历经十年有效时间“知行合一”的钝悟,首次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孔子的绝学,是臻善修为、提升人格魅力、树立个人品牌的根本途径;是不断超越自己、锐意创新、提高效率的必备工具;是创建事业、完成梦想的基本要素;是家庭和睦、世界和谐的基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圣语钝悟--孔子绝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萧枫 |
出版社 | 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圣语钝悟--孔子绝学》编著者萧枫。 此书历经十年有效时间“知行合一”的钝悟,首次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孔子的绝学,是臻善修为、提升人格魅力、树立个人品牌的根本途径;是不断超越自己、锐意创新、提高效率的必备工具;是创建事业、完成梦想的基本要素;是家庭和睦、世界和谐的基石。 内容推荐 《圣语钝悟--孔子绝学》编著者萧枫。 《圣语钝悟--孔子绝学》内容提要:历经三十年的摸索改革和开放探求,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经济高速增长和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提高,势必忽视灵魂深处的理性需求。由于学习的德性被忽略,学习、工作的主动性越来越小;学习中的乐趣被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所掩盖,学习更多成为一种放松解压、接受技能、充电应考的方式而已。学习真正的目的——增长知识;学习的功效——臻善素养;学习的根本属性——“知行合一”性被忽视,于是浮躁气息充斥社会各个角落。此书历经十年有效时间“知行合一”的钝悟,首次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孔子的绝学,是臻善修为、提升人格魅力、树立个人品牌的根本途径;是不断超越自己、锐意创新、提高效率的必备工具;是创建事业、完成梦想的基本要素;是家庭和睦、世界和谐的基石。而钝悟是孔子的绝学极为重要的内容,那什么又是感悟、钝悟呢?感悟是意识“思行合一”的更新;钝悟是感悟“知行合一”心历成熟的凝练体现。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学习篇 ——德行之根 一、学习是可贵的品质,是德行之根 二、谦虚——学习的内质德行 三、内省——不断超越自我的唯一途径 四、把握命运之舟——孔子的学习方法 五、修养——学习德行的外在体现 六、树厚道形象,立君子品牌 第二篇 孝悌篇 ——不得不说的义务 一、编织亲网,享受幸福 二、躬身垂范,传承孝道,和睦即来 三、以身作则,孝道自弘,和谐尽现 第三篇 诚信篇 ——立锥之地 一、有什么比承诺更重要 二、水满则溢,言过则虚 第四篇 忠诚篇 ——立身之德 一、升华品德、自强崛起之路 二、留点空间给别人,留下尊严给自己 第五篇 敬业篇 ——生存之本 职责完成任务,使命创造神奇 第六篇 责任篇 ——生活的义务 一、选择责任,履行使命,只能负重而行 二、人人扛一点,处处春一片 第七篇 克制篇 ——和谐之路 一、生命的要求,和谐的基石——克制 二、卓越者的公开秘籍——自律 三、克制的理想境界——无私 第八篇 宽容篇 ——爱的储存室 一、清高自己高,心大世界大 二、不和是和的一部分 三、“六渠一堰”竣工,心平态自和 第九篇 谨慎篇 ——德行守护神 一、酒醇靠淀,人厚在省 二、放“心”察人,内省识己 第十篇 节俭篇 ——德行的梧桐树 一、奢侈生虚华,节俭聚美德 二、创新的土壤——节约 第十一篇 坚韧篇 ——梦想之道 一、梦想成真之路 二、学习生快乐,和谐诞幸福 第十二篇 仁爱篇 ——德行之巅 一、众人吃饭感觉香 二、小帮他人,大助自己 延续的篇 章 一、不求浓彩一生,难道空白一世 二、阳光耀万物,品德弘人间 自我品德测试题表 德行结构示意图 附录 中国传统文化应览书目 参考资料、译注及来源出处 试读章节 第一篇学习篇——德行之根 一、学习是可贵的品质,是德行之根 圣人教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象形,引义:道路;焉:象形,焉鸟;师:会意,四下皆是小土山,引义:任何事物都有所长短。 大意: “世上的万物,都有长我之处;挑选其优异之处学习,低劣之处则内省改正。” 箫枫钝悟: 为什么孔子称自己只是一个极喜欢并善于学习的人①?这里谈的学习并非常规意义,而是近似还原孔子理解的广义学习概念。在孔子看来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德行,只是孔子没有明确提出。而此书正式提出,学习首先是一种品质;其次才是表现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即根本德行。所以自然会有相对枯燥的学术论证篇幅,因此在了解此内容之前,请耐,心点。 学习德行包含两个内在德行即谦虚和自省。学习通过谦虚的态度,不断地自省,是提升一切境界的基础德行。所以南宋朱熹认为,学习是“多务本之意②”,即众德行之根。可究竟是不是呢?看完自知。为什么世人多以学为苦,而孔子却以学为乐被誉为圣人呢?那么“圣”在春秋时代是什么意思?聖,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既会聆听学习,又善传道之人。若能在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以吃苦为享乐,自然容易知足,快乐、幸福自然紧随。 (一)学习是极为可贵的品质、德行 学习是不是德行,咱们暂且不论,至少有一点大家都清楚,就是:不学即无知,是非对错不能明辨!可凭什么说学习是极为可贵的品质、德行呢?在谈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认识清楚5个与此书紧密相关的词汇新定义。道德是人类生存发展公认的社会意识形态。 德行是道德约束下行为的统称。 品德是被社会认同由习惯表现出来的内在客观本质特性。 品行是品德约束下行为的统称。 品质是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 清楚了这5个相关的概念,理解孔子的学习就有了基础。 科学研究证实:学习是品质 为什么说学习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古代世界最博学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但人的视觉、听觉、知觉等存在伪真性,无论谁说的没有从科学依据能说明吗?现代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③科学研究提供一个有力证据,科学地证明:“认识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当认识表现出主动性时,不就是学习吗?这类现象我们都曾有过,小时候人人都喜欢问父母一些天真的问题。可见求知学习具备天然的本质特性。 明朝思想家、心学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王阳明),根据孔子“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理念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哲学思想体系——“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思想本身词语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体现;此词如同“前进”,不前如何进?所以学和习、思与想无法分!于是与学习有关的思想行为都属学习。可不经过思考直接去探索什么?实践什么?可见,在“知行合一”前首先有个“思学合一”即“思行合一”。这样就浮现出一个极为广泛的学习轮廓,我们索性就称之为“大学习”。“大学习”概念的提出和建立,为“学习是根本德行”的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习”概念的成立使学习不在基于什么固定的形式,而使学习与任何活动融为一体,使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使“玩”与“学”没有距离、使学习成为世间最简单的事。可见,不清楚学习的属性一一“知行合一”性,学习、工作中的乐趣自然被忽视,于是学习的德性必然被忽略,学习就仅成为获得技能的唯一途径。那何谓“德”?即“知行合一”所致的习惯言行举止! 但没有实践的理论能证明学习是一种德行吗?让我们重温中国古代智慧的代名词一一诸葛亮的《诫子篇》,感知诸葛亮的亲历究竟是什么? 诸葛亮告之:学习可以提升修养、品德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千古智慧绝伦的卧龙先生未出茅庐则三分天下,其超群的智慧令历代遮掩了其卓越的教育理念。那先生《诫子篇》显示出了什么高妙的教育理念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告诉我们:以内省来提高修养,以简约的生活来培植历练其他德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我们:不能拒绝名利诱惑不能明确志向,不能承受孤独宁静,信念 就不会远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心静专注,才能与学问来自不断的钻研实践之中。 不能持之以恒地钻研实践就不会增长才能,没有弘毅的信 念、坚定的意志就不会博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告诉我们:放肆怠慢不能励精图志,急功近利、铤而走险的浮躁心态不能陶冶情操,岁月将虚度,志愿理想逐渐消亡,最终就如同枯木沉沦下去。这样的人多不会被社会认可,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家里,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卧龙先生亲历《诫子篇》告之:只有先学会学习,继而树立信念、掌握内省、决不放弃、习惯自律,才会人尽其才地展现人生价值。也告诉我们,简单宁静的学习环境是进德修业必要条件。既然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用亲历告诉我们:学习能提升修养、品德。那么能提升品德的学习难道会不是德行?造就了这个千古奇士的事实胜过任何推理。 ·来自千古奇±的亲历实践 如果要问学习德行有多么神奇重要,我们来认识这个17世纪中国出现的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看究竟是什么德行造就了这位千古奇士?他是一代神医,又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他的狂草书法惊世骇俗,他的文化探索独树一帜,是继孔子之后出现的又一平民大学者。 先生简介 先生人格光明高洁,志节忠贞,学养博大,思想卓越,可以同历史上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大学者相媲美。他孤傲特立身份极其复杂,同时还是启蒙思想家、医生、画家、文学家、诗人、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等等。他是一个长久被后人忽略、在历史深处默默无声的人,所以你可能不知道他,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比肩的人物。不少人初识他,是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得知。作为明朝贵族的他,天性聪慧、性格倔犟;他虽然遭遇了国破家亡,但涉及知识领域之广、学问之全,在明末清初诸学者里,无人能出其右;他超越时代的文化探索,被后世研究者认之为世间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带着对民族的忠贞气节,放弃了经世济国的梦想,将自己流放到社会底层,甘当落魄遗民,饱受屈辱,却心忧天下;他复兴子学④,传承弘扬中国文化。独特的经历,造就了他学问广博、思想新奇和人格高尚,为文化人树立了一个永恒的典范。P1-P3 序言 为什么海南省在监狱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服刑者居然都从根本上得到改造?既而中国政府实施儒学思想战胜2008年一系列灾难的事实又证实什么?北京奥运会实施孔子和谐理念,创造了以体育来促进和平、增进了解,并获得史无前例的成功,再次告诉我们什么?儒学是能给人类希望和幸福的学说! ·心灵感悟、钝悟的强大力量 《论语》是孔子一生“知行合一”学习的感悟,再经学生理性整理而成,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极耐回味品读的人生哲学巨著,是开启智慧、改变意识、拯救心灵的珍贵财富。看似孔子极其简单的语言,但蕴涵极其深刻的涵义。此书提出大量不同于传统文化的观点,自然有一个科学论证的部分,所以想一下领会孔子极为深刻的思想,自然如囫囵吞枣,品不到其精深之处!所以建议:心静,再读!静心品读,你会逐渐领略到儒学是助你开天辟地、不断超越、臻善自我的学说。 ·世界文化的钻石——孔子智慧 世界发展的历程证明:文明程度与其文化的先进性紧密相连。可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为什么到近代却忽然落后了呢?难道中国古代文化是落后的?如果说衡量文化是否先进注重科学事实,那么西方的“科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只是被称为“格致”而已!落后因素众多,但中国古灿烂文化没有得到传承和弘扬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对《论语》进行再认识、挖掘极为必要! ·此书的意义——展示中国古文化精深之处 当物欲得到满足后,必然回归寻求精神文明,去健全人格,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人为什么珍爱自己的孩子呢?因为孩子是自己信念、理想、希望的寄托,而实质是自己生命意义的延续。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此寄托,用孔子先做人的教育理念可实现。勒内·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极为赞同此说法,所以此书也有搭建一个与世界心灵高尚者交流平台的意念。那何谓儒学呢①?儒学内容太多,概括起来说即如何解决社会和人生困顿的学说。至于儒学可是国学②?这是学术上尚未定论的问题,可若国学没有儒学,那么国学又会有哪些内容呢? 构架说明: 圣人教诲★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成于春秋末期,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又由于中国文字具有象形、意会性,自然产生相对模糊性,所以本书运用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解字法对原文进行重新衡量译注,力求更接近孔子的原意,故很多解释与传统不同。 异曲同工★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具有相对模糊性;西方人思维具有相对准确性。生活环境不同,自然产生的思想体系也就不同,文化表达方式自然迥异,但人类的追求殊途同归。如,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而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大家细细地体味中西文化各自的精妙之处。 箫枫钝悟★是亲身经历结合孔子教诲而得,并对现存普遍的现象提出参考方略。 箫枫拙见★是对孔子的教诲,给出的符合现代语言的译注。 向广大考古、古籍整理及弘扬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致敬!大爱不言谢,谢在心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