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荷花淀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孙犁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荷花淀》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内容推荐

《荷花淀》精选孙犁文学作品二十三篇。

全书分为两部分:

以战争为背景的“抗日小说”;

对所经历的人与事的回忆。

孙犁曾说:“我最喜欢我写的抗日小说。”他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深情赞颂接受了革命思想、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新型农民,特别是那些既有革命热情又富于美好人性的乡村女子,如秀梅、水生嫂、吴召儿、浅花……在萧条粗砺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作品别具一种阴柔妩媚的幽美。

晚年,他以真挚的感情,记录下自己一生经历中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为人与悟道。朴实中蕴炽烈,平淡中含温情,追求真善美的极致。

孙犁纪念俄国作家契诃夫时说过一句话:“对于像这样一个真诚的作家,我们只要认真地阅读他的作品,便可以全面地理解他了。”

这个评价也适用于孙犁。

孙犁作品“所呈现的素朴大美使人不愿错过每一个字”(铁凝语),他创作的《荷花淀》《亡人逸事》《山地回忆》等作品,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代代相传,成为经典。

《荷花淀》插图选用画家苏锡超创作的白洋淀系列作品。画家多次深入水乡白洋淀,寻求百里大淀浩瀚、深邃的风姿和淀边质朴的民俗风情。他画白洋淀温和的风,柔丽的水,荷花垂柳,至顺至柔,细腻精微。构图中,万顷苇荡,浩渺烟波,九曲回肠,表现出白洋淀的磅礴气势。透过画面,仿佛能看到了孙犁笔下出没水淀的雁翎队、水生和水生嫂们,嗅到水淀中荷叶荷花的清香……

目录

光荣

荷花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

芦花荡

——白洋淀纪事之二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藏”

山地回忆

吴召儿

正 月

母亲的记忆

亡人逸事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书的梦

报纸的故事

黄鹂

——病期琐事

鞋的故事

菜花

楼居随笔

谈读书

谈爱书

爱书续谈

与友人论学习古文

远的怀念

记邹明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饶阳县城北有一个村庄,这村庄紧靠滹沱河,是个有名的摆渡口。大家知道,滹沱河在山里受着约束,昼夜不停地号叫,到了平原,就今年向南一滚,明年往北一冲,自由自在地奔流。

河两岸的居民,年年受害,就南北打起堤来,两条堤中间全是河滩荒地,到了五六月间,河里没水,河滩上长起一层水柳、红荆和深深的芦草。常常发水,柴禾很缺,这一带的男女青年孩子们,一到这个时候,就在炎炎的热天,背上一个草筐,拿上一把镰刀,散在河滩上,在日光草影里,割那长长的芦草,一低一仰,像一群群放牧的牛羊。

“七七”事变那一年,河滩上的芦草长得很好,五月底,那芦草已经能遮住那些孩子们的各色各样的头巾。地里很早,没有活做,这村里的孩子们,就整天缠在河滩里。

那时候,东西北三面都有了炮声,渐渐东南面和西南面也响起炮来,证明敌人已经打过去了,这里已经亡了国。国民党的军队和官员,整天整夜从这条渡口往南逃,还不断骚扰抢劫老百姓。

是从这时候激起了人们保家自卫的思想,北边,高阳肃宁已经有人民自卫军的组织。那时候,是一声雷响,风雨齐来,自卫的组织,比什么都传流得快,今天这村成立了大队部,明天那村也就安上了大锅。青年们把所有的枪支,把村中埋藏的、地主看家的、巡警局里抓赌的枪支,都弄了出来,背在肩上。

枪,成了最重要的、最必需的、人们最喜爱的物件。渐渐人们想起来:卡住这些逃跑的军队,留下他们的枪支。这意思很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敌压境,你们不说打仗,反倒逃跑,好,留下枪支,交给我们,看我们的吧!

先是在村里设好圈套,卡一个班或是小队逃兵的枪;那常常是先摆下酒宴,送上洋钱,然后动手。

后来,有些勇敢的人,赤手空拳,站在大道边上就卡住了枪支;那办法就简单了。

这渡口上原有一只大船,现在河里没水,翻过船底,晒在河滩上。船主名叫尹廷玉,是个五十多的老头子,弄了一辈子船,落了个“车船店脚牙”的坏名儿,可也没置下产业。他有一个儿子刚刚十五岁,名叫原生,河里有水的时候,帮父亲弄弄船,现在船闲着,他也就整天跟着孩子们在河滩里看过逃兵,看过飞机,割芦苇草。

这一天,割满了草筐,天也晚了,刚刚要杀紧绳子往回里走,他听得背后有人叫了他一声。

“原生!”

他回头一看,是村西头的一个姑娘,叫秀梅的,穿着一件短袖破白褂,拖着一双破花鞋,提着小镰跑过来,跑到原生跟前,一扯原生的袖子,就用镰刀往东一指:东面是深深一片芦苇,正叫晚风吹得摇摆。

“什么?”原生问。

秀梅低声说:

“那道边有一个逃兵,拿着一支枪。”

P1-2

后记

一九三七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一年。这一年,七月七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空前的侵华战争,我国人民奋起反抗,开始了全民的抗日战争。

那时,孙犁是农村的一个爱好文学的知识青年,在小学任教刚刚一年。战火把他们的学校毁了,迄今不复存在。一九三八春,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行列之中。一九三九年春,被调到冀西——阜平山区新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后来又做过编辑、教学等工作。“伟大的抗日战争,把祖国各地各个角的有志有为的青年,召唤到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他们是国家一代的精华,蕴藏多年的火种,他们为抗日献出了青春的才力”。他说:“生活在青年人的面前,总是要展开新的局面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写作竞出乎意料地成为我后半生的主要职业。”又说:“在这一地区.随着征战的路,开始了我的文学的路。”就是在冀西的穷乡僻壤,翻山越岭的行军间隙,蘸着自制墨水,他正式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出了短小精悍的小叙事诗、小说、散文、通讯报道.等等。一九四五年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荷花淀》,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这篇作品及其后的一系列小说、散文,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冀中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生活,给敌后坚持抗战的广大军民以极大的鼓舞。一九四九年一月,他随军进入天津市,参与创办《天津日报》,此后,没有离开报社。一九五。年代初期,他创作了《风云初记》、《山地回忆》、《铁木前传》等反映抗日战争和农村生活的小说,以及其他作品。一九五六年后,“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即因病疗养十年、文革十年,二十年没写什么东西。一九七六年后,到一九九五年,写出《晚华集》、《曲终集》等十个集子。二〇〇二年七月病逝。

孙犁的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都是他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人物和故事。他的作品是自然形成的,丝毫没有刻意的雕饰和编造,完全是生活的再现,是那一时期他的家乡的人民的生活和情绪的真实记录。

孙犁说过,“有很多文学含有作者的自传的性质,但不能说,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我的作品单薄,自传的成分多。”

既然不能说“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即使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这是必须明确和注意的。不过,孙犁的作品,大都是写人生美好的东西。他认为“文学,就其终极目的来说,歌颂人民精神世界中高尚的东西,是它的主要职责”。孙犁说:“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又说:“我最喜欢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我的这一组作品,是对时代和故乡人民的赞歌。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我回避我没有参加过的事情,例如实地作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