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牌经济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李正发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正发编著的《名牌经济学》以企业如何创名牌、保名牌、提升名牌为主线,分析了世界名牌经济和中国名牌经济发展的基本阶段、分布与特点,提出并阐述了名牌大厦的四根支柱或企业创名牌的四个基本途径,并对名牌的评定、名牌的扶持与保护、扩张与延伸、创新与提升以及怎样壮大区域名牌经济、怎样创世界名牌等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尝试为名牌经济学提出初步的理论桇构。

内容推荐

李正发编著的《名牌经济学》是国内第一部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名牌经济学的专著,提出了创建名牌大厦的四大支柱;对我国实施的名牌战略作了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探讨了产品培育与要素培育的关系,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优势产品竞争力与一种或数种优势要素竞争力的组合,分析了企业生产与再生产循环过程及其对创名牌的要求;《名牌经济学》阐述了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层次、途径、方式与顺序,为我国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及创建创造世界知名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势和中国名牌经济国际化前景作了若干前瞻性的展望,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品牌与名牌

 第二节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名牌经济

 第三节 名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架构

 第四节 名牌经济学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第一章 世界名牌经济

 第一节 世界名牌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一、世界名牌经济的产生/23

二、世界名牌经济的发展阶段/25

 第二节 世界名牌经济的分布与特点

一、世界名牌的分布/31

二、世界名牌经济的特点/33

第二章 中国名牌经济

 第一节 中国名牌经济的发展阶段

一、简单名牌经济阶段(新中国成立前)/43

二、过渡时期或计划经济时期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44

三、名牌经济初步发达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46

四、中国名牌经济各阶段的划分/49

 第二节 中国名牌经济的分布与特点

一、中国企业500强的分布与特点/50

二、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分布与特点/55

三、中国名牌经济的特点/57

 第三节 名牌战略的实施

一、如何看待前阶段实施名牌战略的活动/58

二、对几个问题的探讨/61

第三章 产品(服务)培育

 第一节 名牌产品三大质的规定性及其关系

一、名牌产品三大质的规定性及其说明/67

二、名牌产品三大质的规定性的相互关系/70

三、质量竞争与价格竞争的关系,质量、广告、市场的关系/71

 第二节 企业生产与再生产的循环过程

一、企业生产与再生产循环过程的表现形式/74

二、企业生产与再生产循环过程的基本特点/76

三、企业生产与再生产循环过程的基本趋势/78

四、生产、销售、利润的关系/79

 第三节 产品培育的着眼点和根基

一、产品培育的长期性/81

二、产品培育的着眼点和根基/83

 第四节 新产品开发

一、新产品的内涵与种类/85

二、新产品的特点与新产品开发的意义/87

三、新产品开发的基本阶段、基本流程与基本原则/89

四、新产品开发的重要趋势、基本战略与基本模式/91

第四章 要素培育

 第一节 产品培育与要素培育的关系

一、要素培育的重要性/97

二、产品培育与要素培育的关系/98

 第二节 资金积累

一、资金积累的重要性与方式/99

二、上市公司资金积累的便利条件与几点说明/101

三、如何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02

四、怎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105

 第三节 设备改造与更新

一、设备改造与更新的必然性及其相互关系/108

二、设备改造与更新的条件和特点/110

三、设备改造与更新应坚持的原则和应采取的措施/111

 第四节 人才培养

一、人才队伍的结构与培养目标/114

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116

 第五节 管理现代化

一、管理的本质与管理现代化的途径/119

二、管理理念的现代化/119

三、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的现代化/122

四、管理方式的现代化/124

第五章 企业家与企业战略

 第一节 企业家的地位与应具备的素质

一、企业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129

二、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137

 第二节 企业战略一

一、战略及其特点/146

二、企业战略及其结构/147

三、总体战略/149

四、职能部门战略/152

五、主导战略/153

六、战略转化/153

七、创名牌对企业战略的要求/154

第六章 企业形象塑造

 第一节 企业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形象的重要性/157

二、企业形象塑造的意义/158

 第二节 企业形象塑造

一、企业形象的结构与特点/163

二、企业形象塑造的对象和途径/165

三、企业形象塑造的一般顺序/167

四、企业形象的载体、塑造的长期重心和原则/171

五、注意处理好影响企业形象的突发事件/175

第七章 名牌的评定

 第一节 名牌评定的必要性与周期性

一、名牌评定的必要性/179

二、中国名牌评定的必要性/183

三、名牌评定的周期性/187

 第二节 名牌评定的原则、主体、组织机构与程序

一、名牌评定的原则/189

二、名牌评定的主体、组织机构、程序/193

 第三节 名牌评定的申报条件与基本标准

一、名牌评定的申报条件/196

二、名牌评定的基本标准/199

 第四节 善待名牌评定工作和评定结果

第八章 名牌的扶持与保护

 第一节 名牌扶持与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名牌扶持与保护的意义/209

二、名牌扶持与保护的必要性/214

 第二节 名牌扶持的主体、对象与途径

一、名牌扶持的主体/217

二、名牌扶持的对象与途径/219

 第三节 名牌保护的主体、对象与途径

一、名牌保护的主体/231

二、名牌保护的对象与途径/232

第九章 名牌的扩张与延伸

 第一节 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必然性、效应和可能性

一、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内涵/243

二、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必然性与效应/244

三、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可能性/250

 第二节 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层次、途径、方式、顺序与品牌策略

一、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层次与常见途径和方式/251

二、名牌扩张与延伸的顺序和品牌策略/255

 第三节 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基本原则与大好时期

一、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基本原则/260

二、名牌企业扩张与延伸的大好时期/267

 第四节 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常见误区

一、名牌扩张与延伸的常见误区/270

二、多元化与专业化、大与强的关系/276

第十章 名牌的创新与提升

 第一节 名牌创新与提升的意义、地位、特点、基本路径和重点

一、名牌创新与提升的意义和地位/281

二、名牌创新与提升的特点与基本路径/286

三、名牌创新与提升的重点/291

 第二节 名牌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293

二、名牌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目的、理想状态、一般路径和重点范围/297

三、中国名牌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任务及其艰巨性与成因/299

四、中国名牌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事项/304

五、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308

六、加快中国名牌企业技术创新的紧迫性/311

第十一章 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

 第一节 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的含义、实质与重心

一、区域名牌经济和区域非名牌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317

二、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的含义、实质与重心/318

 第二节 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原则

一、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的基本条件/321

二、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的基本原则/329

 第三节 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的立足点和关键环节

一、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的立足点/340

二、发展和壮大区域名牌经济的关键环节/341

第十二章 名牌经济国际化

 第一节 名牌经济国际化的含义与必然性、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名牌经济国际化的含义、主要内容与必然性/349

二、中国名牌经济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53

 第二节 名牌经济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原则

一、名牌经济国际化的基本条件/362

二、名牌经济国际化的基本原则/365

 第三节 中国名牌经济国际化的基本阶段与概况

一、中国名牌经济国际化的基本阶段/371

二、中国名牌经济国际化的概况/374

 第四节 中国名牌经济国际化的若干展望

一、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势展望/380

二、中国名牌经济国际化的若干展望/383

试读章节

二、世界名牌经济的发展阶段

世界名牌经济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样,以工业化为分水岭,迄今为止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简单名牌经济阶段,即工业化前农耕社会的名牌经济,指的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名牌经济,即简单商品经济时期的名牌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产业结构都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而由于这种农业和手工业缺乏机械化的大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蓄力操作,是建立在以家庭为主体的“男耕女织”式的小生产基础之上,因此可以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称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名牌经济,从形式来看,最初的名牌通常是以人的名字为命名。如古代著名的工匠通常都在其产品上刻有或烙上自己的名字作为标记或品牌名,后来在封建社会和解放前的旧社会,一些手工业者或厂家继续沿用了这种历史传统,以人名为品牌名或名牌名称,如王麻子剪刀、张小泉剪刀、狗不理包子等。随后,除了以人名为名牌的名字外还有的以地名为名牌的名字。如中国的柑橘栽培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吕氏春秋·孝行篇》中说“果之美者,江浦之桔,云梦之柚”,江浦的橘,云梦的柚就是当时美好的果实或有名的产品。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称赞长江一代产的柑橘有名:“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说的是四川、湖北沿长江一带盛产的柑橘林成片,农民拥有千株柑橘树,就像千户侯一样富有。如桃,中国栽培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诗经》中《周南》篇有“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史记》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盛赞桃的诗句。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品种驰名中外,如北方著名的有山东肥城桃、河北深州大蜜桃、西北的金桃,南方江浙一带的水蜜桃等。公元7世纪,桃自中国传到印度。至今印度仍把桃称为“支那果”,即“中国果”的意思。16世纪又传到欧洲、美洲、日本。此外,还有的以产品特有的质料或款式为名牌名,如中国的丝绸尤其以“杭州所出,天下为冠”,杭州生产的古香缎、织绵缎、双绉、真丝绢、丝织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经久不衰。景德镇生产的享誉中外的五大名瓷是青花瓷、青衣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薄胎瓷等。以人名和地名等为品牌名的名牌产品可以统称为土特产品。工业化之前农耕社会的名牌产品主要是以土特产品的形式存在。土特产品有两个级别,一是国内地方的土特产品,指主要市场和影响力、声誉度在国内一些地区,如浙江的金华火腿、天津的雅梨、安庆的豆瓣酱、镇江的酱菜、新疆的哈密瓜,土鲁蕃的葡萄、湖北孝感的麻糖、罗田的板栗、咸宁的竹器、山西的老陈醋、江西南丰县产的南丰密橘、西藏的青稞酒、内蒙古的奶茶等,通常以国内人名和地名等作为名牌的品牌名称。二是国际上的新特产品。国际上的新特产品是指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影响力、美誉度已不限于国内某一地区或某些地区,而是达到别的国家或国际范围,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或重要商品。各个国家的新特产品在农耕社会里往往含有国名作为名牌的名称。如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法国的香水,印度的香料,意大利的皮具等在国际上都是有名的产品。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就已出现在波斯的市场上,公元前4世纪已驰名于世。汉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丝绸沿丝绸之路经中亚到西亚及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和地区,大量传入西方。据称公元前53年罗马人在一次战争中见到中国的丝绸如获至宝。罗马的恺撒大帝一次穿着中国的丝绸袍子看戏,引起全场轰动,被视为豪华之举。由于丝绸大量输入罗马,致使罗马的金钱外流,后来罗马元老院不得不下令禁止男姓公民穿戴丝绸。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经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远销到东南亚、印度、红海及非洲东海岸(明代后期在倭寇多次入侵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之后,明清政府才关闭沿海许多口岸,仅留广州一地与外通商,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的茶1678一1880年独占国际市场,仅1880年向英国出口的茶叶多达145万担。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把中国的茶树带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发展茶园。中国茶先后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1个国家引种中国的茶籽和茶树(邵秦、《中国名物特产集粹》,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8页)。中国的瓷器,唐宋时期就很兴盛,自唐代起就出口,尤其是明代大量出口到日本、朝鲜、东南亚、阿拉伯及欧洲、非洲等各地。仅打捞出水的“南海一号”里面装有的精美的瓷器就有数万件。现在西亚及欧洲的一些博物馆都藏有中国宋元及明清的瓷器,仅德黑兰博物馆就有805件珍品。  农耕社会的名牌经济之所以是简单的名牌经济,是因为这种名牌经济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孕育名牌产品的产业基础不雄厚。一是产业少。农耕社会的产业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没有工业,服务业也不发达。这时期的名牌产品主要是以土特产品形式出现的一些优异的手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没有工业品。名牌植根的产业不多,或者说名牌产品分布的产业基础面较窄,产业基础不宽广。二是产业不发达,拿农耕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这两个产业来说,也是初级形态的,生产工具简陋,劳动技能低下,农业是靠天吃饭,手工业靠生产者精雕细刻,既费时又慢,很不发达。换句话说名牌产品分布的产业面较窄,其产业本身也不发达。这时期的名牌经济是建立在幼小和脆弱的产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基础之上。产业是产品的母体,产业基础不宽广、不坚实、不雄厚,其产品果实自然也不会硕大。产业不发达,产品自然也不会发达。

2.名牌产品的数量不多。农耕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社会总产品数量较少。社会总产品少,品牌和名牌的数量自然也就少,至少不如工业化阶段及其工业化以后的品牌与名牌的数量多。况且在农耕社会里,战争、饥荒、瘟疫是经常发生的事。而一旦遇上政治动荡、皇朝更迭,或遇到战火烽烟四起,或饥荒蔓延,或瘟疫流行,则社会生产力往往会受到极大的破坏,市场严重短缺。不要说名牌产品少,就是一般的产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都很匮乏,许许多多的百姓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战争、饥荒、瘟疫残忍地夺去许许多多人们的生命,使人口数量大为减少,以强制性地实现或维持社会消费与社会生产的平衡。

3.名牌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不高。农耕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是建立在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的手工操作和手工耕作的小生产基础之上,劳动生产率低,单位产量极为有限,整个社会的经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即便是有些官窑依靠农奴或农民集中生产出来的陶器、瓷器等土特产品,由于缺乏机械化的大生产,产量和规模都不大,不可与工业化的生产同日而语。

4.名牌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名牌产品质量提高的步伐缓慢,产品较原始,技术含量不高。这时期名牌的质量意识普遍受到厂商的重视,名牌产品的优异质量(相对于同类其他产品而言)相对稳定,有的能世代相传。在农耕社会里,生产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普遍较强,市场相对净化,傍名牌和假冒名牌的伪劣商品少,这是其一大长处。然而名牌产品质量虽稳定,但是名牌产品生产的技术进步(包括生产工具和设备更新)和产品质量提高的步伐却相当缓慢,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通常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一个样。加上农耕社会科技不发达,农业靠天吃饭,科学育种、科学施肥、科学灌溉基本谈不上,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含量很低,附加值也低。

5.名牌孕育和诞生的时间较长。农耕社会里基本上没有有关商标注册和保护商标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大多数品牌和名牌都得不到政府的关注和保护,完全由市场决定,处于自身自灭的状态。因此品牌由商家自行规定,无须向官府备案,名牌的诞生也不是依靠政府机构或社会中介组织的评定,没有广告、媒体的宣传或炒作,全靠老百姓或消费者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世世代代消费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去判断,依靠群众的口碑。由于缺少广告等媒体的助推器,缺少政府的关注和有力的扶持,缺少商标法等法律的保护等这些对名牌生长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因此名牌诞生的过程比较缓慢,需要孕育的时间较长。

P25-27

序言

本书是作者退休后倾注数年的心血撰写而成,这从书中各章所举的最新事例和数据是发生于或属于不同的年份可以看出。事例和数椐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得花大量时间,况且事例和数椐是为观点服务的。在无碍观点的情况下,本书完稿后未在事例和数据上统一更新,以便保留原状,尊重历史。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起,全国各地涌动着实施名牌战略的热潮,企业创名牌活动如火如荼,引起了作者的关注。名牌关系着企业和国家的命运,大力创造和推进名牌经济是振兴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自那时起,作者就把名牌经济作为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90年代作者一方面理论上探讨名牌战略,形成对名牌战略的若干理性认识;另方面根据地方社科院围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结合工作,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行业和企业、包括一些中小企业,深入调研,开展对武汉企业创名牌活动的应用研究,力图从企业实际中摸索出若干创名牌的具体规律和具有推广意义的共性现象。多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活动,加深了作者对名牌经济的认识。那段时期,适应企业创名牌活动和各地实施名牌战略的需要,理论界出现了“名牌研究热”。“名牌研究热”对于普及名牌知识、鼓舞创名牌干劲、交流创名牌经验、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无疑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回顾和纵观那时的“名牌研究热”,似乎还有些薄弱环节:谈名牌战略的多,谈名牌经济的少;实证式经验介绍的多,理论上系统把握和透彻分析的少。谈名牌战略,主要谈什么是名牌,名牌产品的特点,以及创名牌活动的重大意义,介绍一些先进企业创名牌的成功经验等等。至于企业创名牌主要途径是哪些,名牌怎样评定、怎样扶持与保护、怎样扩张与延伸、怎样创新与提升等等问题,理论界少有涉及和阐述。一句话,名牌经济的理论还未系统化。继“名牌研究热”后,理论界又出现一段时期的“品牌研究热”。“品牌研究热”有助于所有的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塑造和培育本企业的品牌。然而塑造品牌的目的,是要将一般的品牌打造成名牌。从“名牌研究热”到“品牌研究热”,研究的角度更广,是研究的泛化。目前“名牌研究热”和“品牌研究热”都早已消退,但这绝不是说对名牌和品牌的研究工作已经透彻或相对完善,可以勿需继续研究了,更不是说各地实施名牌战略的活动已经终止或可以终止。企业创名牌的活动总得不断地进行下去,实践总需要理论的指导,实践的发展总需要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有鉴于此,作者退休后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又花数年时间集中对名牌经济展开系统探讨,才有了本书的成果。

名牌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本书只是尝试为这门新兴学科提供一个初步的理论架构,供大家参考。其目的是为繁荣社会科学和推进企业创名牌活动,贡献自已的力量。

谨以本书献给一切关心名牌事业和国家命运的人

李正发

2013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7: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