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彩色珍藏版共3册叶君健先生权威译本)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丹)安徒生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家,也是世界童话文学的创始人。他自幼非常热爱文学艺术创作,在1835年,他的长篇小说获得了国际声誉,但令他闻名世界的却是他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叶君健先生的翻译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翻译。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彩色珍藏版共3册叶君健先生权威译本)》收录了安徒生的一百六十余个故事,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学阶段学生。

内容推荐

叶君健先生是中国第一位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徒生童话的著名翻译家,他因翻译丹麦文版安徒生童话故事而享誉世界文坛。

在《安徒生童话》现有的上百种文字译本中,叶译本被丹麦专家评价为最好的:“只有中国的(叶君健)译本把他(安徒生)当作一位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

1988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隆重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当年,安徒生也因为童话创作成就而获得“丹麦国旗勋章”——这开创了译者与作者因同一部作品而获得相同勋章的先例,叶老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因为翻译安徒生童话而获此殊荣的翻译大家。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彩色珍藏版共3册叶君健先生权威译本)》收集安徒生童话故事一百六十余篇。

目录

序 《安徒生童话的翻译》

打火匣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豌豆上的公主

小意达的花儿

拇指姑娘

顽皮的孩子

旅伴

海的女儿

皇帝的新装

幸运的套鞋

雏菊

坚定的锡兵

野天鹅

天国花园

飞箱

鹳乌

铜猪

永恒的友情

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

梦神

玫瑰花精

猪倌

荞麦

安琪儿

夜莺

恋人

丑小鸭

枞树

白雪皇后

接骨木树妈妈

织补针

钟声

祖母

妖山

红鞋

跳高者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丹麦人荷尔格

卖火柴的小女孩

城堡上的一幅画

瓦尔都窗前的一瞥

老路灯

邻居们

小杜克

影子

老房子

一滴水

幸福的家庭

母亲的故事

衬衫领子

亚麻

凤凰

一个故事

一本不说话的书

区别

老墓碑

世上最美丽的一朵玫瑰花

一年的故事

最后的一天

完全是真的

天鹅的窝

好心境

伤心事

各得其所

小鬼和小商人

一千年之内

柳树下的梦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她是一个废物

最后的珠子

两个姑娘

在辽远的海极

钱猪

依卜和小克丽斯玎

笨汉汉斯

光荣的荆棘路

犹太女子

瓶颈

聪明人的宝石

香肠栓熬的汤

单身汉的睡帽

一点成绩

识字课本

老栎树的梦——一个圣诞节的童话

沼泽王的女儿

赛跑者

钟渊

恶毒的王子——一个传说

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

踩着面包走的女孩

守塔人奥列

安妮·莉斯贝

孩子们的闲话

一串珍珠

笔和墨水壶

墓里的孩子

两只公鸡

“美”

沙丘的故事

演木偶戏的人

两兄弟

古教堂的钟——为席勒纪念册而作

乘邮车来的十二位旅客

甲虫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雪人

在养鸭场里

新世纪的女神

冰姑娘

蝴蝶

素琪

蜗牛和玫瑰树

风车

茶壶

鬼火进城了

一枚银毫

波尔格龙的主教和他的亲族

在小宝宝的房间里

金黄的宝贝

风暴把招牌换了

民歌的鸟儿

小小的绿东西

小鬼和太太

贝脱、比脱和比尔

藏着并不等于遗忘

看门人的儿子

迁居的日子

夏日痴

姑妈

癞蛤蟆

干爸爸的画册

幸运可能就在一根棒上

彗星

一星期的日子

阳光的故事

曾祖父

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

全家人讲的话

舞吧,舞吧,我的玩偶

海蟒

园丁和主人

烂布片

两个海岛

谁是最幸运的

树精

家禽麦格的一家

蓟的遭遇

创造

跳蚤和教授

老约翰妮讲的故事

开门的钥匙

跛子

牙痛姑妈

老上帝还没有灭亡

神方

寓言说这就是你呀

哇哇报

书法家

纸牌

幸运的贝儿

没有画的画册

请你去问牙买加的女人

穷女人和她的小金丝乌

乌兰纽斯

试读章节

小意达的花儿

“我可怜的花儿都已经死了!”小意达说,“昨天晚上它们还是那么美丽,现在它们的叶子却都垂下来了,枯萎了。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呢?”她问一个坐在沙发上的学生,因为她很喜欢他。他会讲一些非常美丽的故事,会剪出一些很有趣的图案:小姑娘在一颗心形的房子里跳舞的图案,花朵的图案,还有门可以自动开启的大宫殿的图案。他是一个快乐的学生。

“为什么花儿今天显得这样没有精神呢?”她又问,同时把一束已经枯萎了的花指给他看。

“你可知道它们做了什么事情?”学生说。“这些花儿昨夜去参加过一个跳舞会啦,因此它们今天就把头垂下来了。”

“可是花儿并不会跳舞呀。”小意达说。

“嗨,它们可会跳了,”学生说。“天一黑,我们睡着了以后,它们就兴高采烈地围着跳起来。差不多每天晚上它们都有一个舞会。”

“小孩子可不可以去参加这个舞会呢?”

“当然可以的,”学生说,“小小的雏菊和铃兰花都可以的。”

“这些顶美丽的花儿在什么地方跳舞呢?”小意达问。

“你到城门外的那座大宫殿里去过吗?国王在夏天就搬到那儿去住,那儿有最美丽的花园,里面有各种颜色的花。你看到过那些天鹅吧?当你要抛给它们面包屑的时候,它们就向你游来。美丽的舞会就是在那儿举行的,你相信我的话吧?”

“我昨天就和我妈妈到那个花园里去过,”小意达说,“可是那儿树上的叶子全都落光了,而且一朵花儿都没有!它们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我在夏天看到过那么多的花。”

“它们都搬进宫里去了呀,”学生说。“你要知道,等到国王和他的臣仆们迁到城里去了以后,这些花儿就马上从花园跑进宫里去,在那儿欢乐地玩起来。你应该看看它们的那副样儿才好。那两朵顶美丽的玫瑰花自己坐上王位,做起花王和花后来。所有的红鸡冠花都排在两边站着,弯着腰行礼。它们就是花王的侍从。各种好看的花儿都来了,于是一个盛大的舞会就开始了。蓝色的紫罗兰就是小小的海军学生,它们把风信子和番红花称为小姐,跟她们一起跳起舞来;郁金香和高大的卷丹花就是老太太,她们在一旁监督,要舞会开得好,要大家都守规矩。”

“不过,”小意达问,“这些花儿在国王的宫里跳起舞来,难道就没有人来干涉它们吗?”

“因为没有谁真正知道这件事情呀,”学生说,“当然喽,有时那位年老的宫殿管理人夜间到那里去,因为他得在那里守夜。他带着一大把钥匙。可是当花儿一听到钥匙响的时候,它们马上就静下来,躲到那些长窗帘后面去,只是把头偷偷地伸出来。那位老管理人只是说:‘我闻到这儿有点花香。’但是他却看不见它们。”

“这真是妙得很!”小意达边说边拍手,“不过我可不可以瞧瞧这些花儿呢?”

“可以的,”学生说。“你再出去的时候,只消记住偷偷地朝窗子看一眼,就可以瞧见。我就是这样做的。有一朵长长的黄水仙花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她以为自己是一位宫廷的贵妇人呢?”

“植物园的花儿也可以到那儿去吗?它们能走那么远的路吗?”

“当然能啦,”学生说,“假如它们愿意的话,它们还可以飞呢。你看到过那些红的、黄的、白的蝴蝶吗?它们看起来差不多像花朵一样。它们本来就是花朵啊。它们曾经从花枝上高高地跳向空中,拍着它们的花瓣,好像这就是小小的翅膀似的。这么着,它们就飞起来啦。因为它们很有礼貌,所以得到许可也能在白天飞。它们不必再回到家里去,死死地待在花枝上了。这样,它们的花瓣最后也就变成真正的翅膀了。这些东西你已经亲眼看过。很可能植物园的花儿从来没有到国王的宫里去过,而且很可能它们完全不知道那儿晚间是多么有趣。我现在教你一件事,准叫那位住在这附近的植物学教授感到非常惊奇。你认识他,不是吗?下次你走到他的花园里去的时候,请你带一个信给一朵花,说是宫里有人在开一个盛大的舞会。那么这朵花就会转告所有别的花儿,于是它们就会全部飞走的。等那位教授走到花园里来的时候,他将一朵花也看不见。他决不会猜得出花儿都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P28-29

序言

《安徒生童话的翻译》

我最初接触到安徒生童话,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学习英文的时候。那时学英文是用英国出版的课本,里面选有安徒生的童话。我记得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野天鹅》,童话中的主人公艾丽莎,为了救助她几位被巫婆皇后坑害了的哥哥所表现出的决心、毅力和勇气,深深地感动了我。后来我在世界语中又读到了更多的安徒生童话。原来世界语的创造者柴门霍夫,为了使他的语言成为文学语言,从而奠定它的牢固基础,亲自译了许多世界名著,其中包括从德文转译的当时他所能搜集到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这篇故事,更触动了我的心,我一直忘不了“小人鱼”的生动形象和她在爱情上所遭到的悲惨结局。

抗战期间,我生活倥偬,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情读这些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我在英国战时宣传部工作,向英国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战事迹,以配合英国准备开辟欧陆第二战场的国内动员。大战结束后我去剑桥大学英王学院研究西方文学,生活变得意外地安静起来。在这情况下,我又不时翻阅起安徒生的童话来——特别是在夜间感到疲劳的时候。我一进入童话人物的生活和感情中去,我的感情也就立时活跃起来了。由此安徒生的国家和人民也引起了我的兴趣。1946年以后,战时一度消沉了的剑桥大学又变得生气勃勃。许多服兵役的大学生又回到了学校,外国留学生和学者也不少。我在他们中间结识了一些北欧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寒暑假期间常常邀请我去他们的国家度假。从1947年开始,几乎每个寒暑假我都去瑞典或丹麦,住在他们的家中。丹麦我去的次数最多,有两个家庭几乎把我看做是他们中的成员——1988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予我“丹麦国旗勋章”时,我又应丹麦文化部的邀请同老伴访问了丹麦三个星期。

当年住在丹麦,自然要看每天的丹麦报纸。我得学丹麦文——为了同一目的我也学了瑞典文。逐渐我也通过丹麦文读了一些安徒生的童话。我发现过去通过英文或法文所读的那些童话,不少与原作大相径庭。首先,那些译者可能为了适应本国图书市场的需要,常常在译文中作些删节或改写,有的改写对原作的损害——甚至歪曲——相当严重。至于原作中的浓厚诗情和幽默以及简洁、朴素的文体,那些译文几乎完全没有表达出来。很明显,有些译者只是把这些童话当作有趣的儿童故事,而未意识到这些作品是诗,是充满了哲理、人道主义精神和爱的伟大的文学名著。于是我便感到手痒,想把这些作品根据我自己的理解,直接从丹麦文译成中文,我在剑桥,空闲时候就开始做这件工作。

翻译本身是一种语言的训练,是对作品及其作者深入理解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痛苦,也有愉快。如何把一种语言转化成为另一种语言,而又使原作的思想、感情、风格,甚至行文的节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工作。但这项工作完成后,心情上总是无例外地感到一阵轻松,因为许多难点克服了。我当然没有什么翻译计划,只是在有空时把我最欣赏的作品译出来。

在欧洲住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以后,特别是在那宁静的大学城剑桥一口气住了五年以后,我的视野、感觉、甚至心态,也就慢慢适应了那里的气氛——大概也不得不如此。回到国内以后,遍地都是人,城市不论大小,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的下一代其数目自然也是庞大无比。这又使我联想到我在西欧所见到的情景,那里每逢圣诞节,所有的书店,不论大小,总要摆出许多丰富多彩的儿童读物,供成年人选购,赠送给他们的儿童作为礼物。伦敦《泰晤士报》的文学增刊,每个季度还要出一期儿童读物专号,评介新出的儿童书籍。那专号一般约有20万字的篇幅,这也说明他们所出版的儿童读物之多。儿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他们的成长和培育的重视,应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是在我们中间,情况却不尽如此。我们当然也重视儿童,但往往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过去儿童发蒙不久,能认识几个字,就得背诵《四书》、《五经》——我小时候在私塾所受的教育就是如此。至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儿童文学”,即民间故事、神话、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等,那时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东西,都在禁止之列。中国本来有很丰富的、由民间创造的儿童文学,但没有出现像德国格林兄弟那样的学者和像法国贝洛尔那样的作家,把它们记载下来或再创造。我们的那些民间故事和童话,大都失传了。

我们现在开始从新的角度重视对儿童的培养,有了专业的儿童书籍出版社和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了大量儿童文学读物,但数量和品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由于我们没有太多厚实的儿童文学传统和遗产,我们的作家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借鉴外国优秀儿童文学的必要。由此我自然就想起了安徒生,他的童话是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遗产之一,我们没有理由不向他借鉴。把他的全部童话移植过来,以丰富我们的儿童文学读物、并为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提供一份重要的参考,也成为必要。我就是这样决定有计划地把他的全部童话作品译完,在我国分册出版。

这些分册很快就在少年儿童和成年人中得到广泛的欢迎。许多儿童文学作家也认真研读,并且鼓励我不断改进译文质量。我开始意识到作为译者的责任重大,在分册出齐后,我决心把译文从头到尾仔细修订,事实上等于是重译,最后汇集成为全集,补进过去不曾发表过的新发现的篇章,并且在每篇作品的篇后加上简洁的评注。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既然如此,就不能只限于对原手稿、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考据和推敲,从而在文字上“精确”地表现出原作字面上的意义,那只是把一种文字机械地移植到另一种文字的生硬过程——过去所谓的“直译”大概就是如此吧。也许对数学论文和机械说明书人们可以这样做,但即使这样做,也还得具有严复所提出的翻译三个标准中的两个标准,即“信”和“达”。文学翻译则还必须满足第三个条件:“雅”。但这三个标准也还不过是“文字”的标准,我想还应该加一个“文学”的标准。安徒生是诗人、哲学家、民主主义者,他的童话作品,也像世界许多其他的名著一样,也是诗、哲学和政治思想的结晶,虽然这些作品是“为讲给孩子们听”而写的——其实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喜欢读,特别是老年人,生活阅历深,最能从中体会出“人生的真谛”。但对这种“真谛”的实质,并非人人都是“英雄所见略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其所以“不同”,也就是各人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准和政治及哲学素养的差异。我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就是我在各方面的“素养”的一种表现。我的译文的所谓“风格”就为我的这种理解所制约,因此这里面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成分。尽管我在翻译时逐字逐句紧抠原意,但当我把它们转变成为中文的“文章”时,我个人的“文字风格”就发生作用了。我所选择的词汇及通过它们我所希望产生的联想和所掀起的感情冲动,就带有很深的个人色彩——所谓“文如其人”,在这里也露出了它的马脚。但有一点认识我是坚持的,即安徒生的童话是诗,因此我希望我的译文也能具有“诗”的效果——是否达到了这个愿望,那当然只能由读者去判断了。

在安徒生以前,大多数作家所写的童话基本上都是民间故事的复述,如上述的格林兄弟和贝洛尔就是这样。安徒生早期有极少数的童话,也带有民间故事的痕迹,如《打火匣》,但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汲取素材,再注入他个人的想象和哲学观点——也可以说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这就大大地开拓了童话创作的领域,把这种创作提高到与其他文学创作同样的深度和广度,使童话也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同样重要的品种。

安徒生童话在世界上有各种文字的译本,在有些文字中还出现了好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译本。基于前面说过的有关翻译的一些因素,有的译本站住了,流传下来;有的译本经过时间的考验已经自动消亡。新的翻译总在不断地出现。但有些译文,如果他们真的具有独特的优点,也可以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或一个文学时代的成就而永垂不朽,成为世界文学名著。我的这种译文当然也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将来也许会被时间所淘汰。不过在目前,根据哥本哈根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汉学家埃格罗教授在“丹麦、挪威、瑞典东方学会”出版的《东方世界》上所写的有关我的中译本的评论认为,这个译本可以与美国让·赫尔舒特的译本并列,是“当今世界上的两个最好的译本”。正因为如此,丹麦的跨国公司宝隆洋行特从中文的全集中选出一本《安徒生童话选>于1979年出版(以后又陆续重版过),作为非卖品,赠给与该公司有联系的海外华文机构和读者。安徒生博物馆附属的弗伦斯德出版社也与哥本哈根的汉斯·莱泽尔出版社从中译文中选出一本《安徒生童话选>,联合在丹麦出版。丹麦当然不会有多少读者购买这样一个中文选本,但作为文献,安徒生博物馆还是认为有必要在丹麦出版这样一本书。这是一种重视严肃文学翻译的友好姿态,也是对我作为一个译者的鼓励,当然我也认为这是我做完这项工作后所得的另一份奖赏。

叶君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