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山条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耀平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山条约》是一部帮助我们全面、客观、系统地了解那段历史的好教材。从文革开始到“五七”干校,四十年后的《罗山条约》告诉了我们那段真实的历史,使我们从更高的层面上提高了认识。虽然说历史不能由亲历者去写,但亲历者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历史。《罗山条约》为传承这段历史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内容推荐

小说就写了这样一群从北京来到罗山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当时的中小学生,这时,文革已经进行了三年多,他们把文革中的“恩怨”又带到罗山来了,说是“恩怨”,其实都是些孩子之间的鸡毛蒜皮,又赶上一个无法无天的时代,能打碎的都打碎了,能废除的都废除了,能破坏的都破坏了,你能指望一群正在青春躁动中的青年男女做什么和怎么做呢?小说中就写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向往,他们最初的爱恋和失恋。为什么又叫《罗山条约》呢?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也不是此一集团与彼一集团之间的,而是来自罗山七所五七干校的几百个孩子,这一天,他们在龙山脚下拉开架势,所有人都亮出自己的家伙,一场流血的争斗眼看就要发生。但转眼之间,竟然化险为夷,罗山七雄签下了一纸“条约”,发誓从此不再争斗,代价是,老大任天亮献出了一只胳膊。

目录

题词 史铁生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序六

楔子

第1段 记者方一菲的前自述

第2段 庙仙干校任天亮(任菜刀)的录音

第3段 庙仙干校宋海山(土匪)的录音

第4段 庙仙干校夏丽丽的录音

第5段 山店干校齐大宝(老肥子)的录音

第6段 庙仙干校冯思洁的录音

第7段 庙仙干校李建强(山雕)的录音

第8段 龙眼干校王强(强强)的录音

第9段 庙仙干校郑义(大裤裆)的录音

第10段 龙眼干校韦小玉的录音

第11段 庙仙干校刘小青的录音

第12段 子路干校郝伟民(鼻涕三)的录音

第13段 高店干校向红军(杠子)的录音

第14段 高店干校关有志(棺材板)的录音

第15段 庙仙干校黄小辉(灰兔子)的录音

第16段 山店干校朱晓民(猪大头)的录音

第17段 庙仙干校倪亚云(泥本儿)的录音

第18段 山店干校齐二宝(小肥子)的录音

第19段 山店干校汤秉治(片儿汤)的录音

第20段 龙眼干校李鸣放(小瘸子)的录音

第21段 记者方一菲的后自述

第22段 方一菲结束语(兼尾声)

自跋

试读章节

晚上约见一位网友,在向阳红酒吧。与这个网友有将近三个月的交往,他的网名叫“八月桂花”,好醉人的名字。我们在网上讨论如何办报、如何写文章等学术问题,然后又讨论如何面对麻烦的婚姻。我的网名叫“思想者”。经常发表随笔杂感一类的文章,有时也针对时弊谈点看法。“八月桂花”一直对我的文章冷嘲热讽。于是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网络上讨论学术问题没有什么顾忌,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胡乱放炮。看得出来,“八月桂花”是办报的行家,但是过于神秘。我们讨论涉及的问题很多,也包括婚姻坟墓、吊带背心和女人肚脐等等。最后“八月桂花”提出休战,被我强大的网络攻势打得举手投降。那之后,他又给我讲他居住的老宅里经常闹鬼的事,看过之后会毛骨悚然。我有一种感觉,他总是在套我的来路,这似乎违反网络虚拟世界的规矩。搞不懂他的居心。也想见见这位大仙,到底是何方神圣?

向阳红酒吧就在我们报社的对面。在楼上就可以看到似红又黄、似圆又方的具有漫画特质的招牌。不是我的提议,“八月桂花”执意要在这里见面。我从来没有进去过,对这里有一种天然的反感。

我以“思想者”的网名,在网上对我们自己的报纸提出尖锐的批评。每天都对它声讨一番。从版式、错别字、写作的风格、文章的水准、社会热点,到针砭时弊的力度等等,放一通儿厥词。我之所以采取此种方式发泄不满,完全是因为在这个报社里没有人重视我,我也是学新闻的,写消息我也受过专门训练。可是来报社两年多了,给我的工作只是电脑排版。就因为应聘时,我熟练地使用了电脑照排软件。大学期间,课余打工,推销排版软件,所以掌握了一技之长。就是因为这,我只能到电脑室报到。几次要求到采编部,没有人理会,他们说跑腿采访的人很多,熟练使用排版软件的不多,你一个姑娘家家的坐在办公室多好。他们认为这个熟练工种非常重要,非我莫属。

事情终于出现了我个人无法控制的局面。宣传部门的有关领导把我们社长胡明理召去,结结实实地修理一番。新闻导向问题、社会舆论的一面之词的问题、报道失实问题、煽动性语言问题、重大错字问题等等,全部罗列在胡社长的面前。老狐狸惊恐万状。老狐狸是胡明理的外号,别人都说老家伙忒阴。回到社里立即召开大会。说是作自我批评,实际上是向总编室开刀,当着全社干部的面,把总编室一通儿地臭骂。开始我还窃喜。后来老狐狸脸一沉,声调一降,说:“你们这些不学无术的东西,上网吗?我现在开始学习上网,哈,网络世界很精彩。网上一个叫‘思想者’的家伙在与我们作对。我看了,这是我们内部的人,不光评论我们的报纸,字里行间也在对我们的内部管理问题提出质疑。加班费、伙食补助、临时工工资低没有同工同酬等等,都提出了批评。所以我说,一定是我们内部的干部。追查,一定要追查!有意见可以向我提。还说我们违反劳动法!这种恶意攻击,决不允许。坦白吧,否则,你将为这种损害报社形象的行为付出代价……”

P4-5

序言

耀平兄把他的小说《罗山条约》(征求意见稿)送给我,我读得热血沸腾,灵魂出窍,感觉很像当年读了王山的《天祭》,说来也有不同,王山的小说更像小说,而耀平兄的小说更像历史。于是,出了窍的灵魂无所归依,忽忽悠悠竟跑回书中描写的那个年代去了。现在流行穿越,莫非我也要穿越一把?不过,那可是个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老爷太太、少爷小姐被赶下舞台,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年代,看来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先被人唾弃,视如敝屣,扫地出门的东西,现在又被某些人当作宝贝拣了回来,视为上宾,供奉起来了。

言归正传。《罗山条约》与穿越无关,它是一本描写“五七干校”时期孩子生活的小说。五七干校是怎么回事儿?这里需要做一点解释: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看了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简称“五七指示”。文革中,大批国家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劳动,在各地办了许多农场,称为“五七干校”。当时,许多家庭都是全家搬迁,那些半大孩子也都跟随着家长,离开北京,奔赴地处边远山区的干校安家落户。小说中写到的河南罗山五七干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部分。

小说就写了这样一群从北京来到罗山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当时的中小学生,这时,文革已经进行了三年多,他们把文革中的“恩怨”又带到罗山来了,说是“恩怨”,其实都是些孩子之间的鸡毛蒜皮,又赶上一个无法无天的时代,能打碎的都打碎了,能废除的都废除了,能破坏的都破坏了,你能指望一群正在青春躁动中的青年男女做什么和怎么做呢?小说中就写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向往,他们最初的爱恋和失恋。为什么又叫《罗山条约》呢?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也不是此一集团与彼一集团之间的,而是来自罗山七所五七干校的几百个孩子,这一天,他们在龙山脚下拉开架势,所有人都亮出自己的家伙,一场流血的争斗眼看就要发生。但转眼之间,竟然化险为夷,罗山七雄签下了一纸“条约”,发誓从此不再争斗,代价是,老大任天亮献出了一只胳膊。

这样说显然是把《罗山条约》所包含的复杂性简单化了,其实,这些孩子的故事也许只是个线索,当然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但随着这条线索的展开,还带出了成人世界的某些场景,我们因此看到了文革当中更加精彩的成人的表演,孩子的世界也许是无序的,但却是纯洁的、透明的,因而也是美好的;成人的世界却不然,他们要复杂得多,也丑恶得多,肮脏得多。这不是,或不仅仅是个人道德问题,而应该是社会历史问题,也可以说是那一代人的历史局限性吧。书中有意思的地方,还有关于罗山历史的梳理和叙述,作者好像信手拈来似的,不经意间提起来,忽然就把笔触伸向了几千年前,不仅增加了叙事的趣味性,也使小说获得了一种历史感。

不过,其中最有蕴含的还是关于罗山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重要地位的描述,或许更能看出这些孩子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罗山地处大别山脉,这里是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也创建于此,它还是后来中原野战军活动的核心地区,这些孩子就是他们的后代,他们的根就扎在这里,他们身上延续着红色的血脉,在他们身上,总有一种建功立业,舍我其谁的豪情以及一剑平天下的伟大而空洞的理想。他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一种精英教育,这是他们的可悲之处,也是他们的可爱之处。难得的是,小说还写到了抗战期间发生在罗山的一场阻击战,这是整个武汉保卫战的一部分,有了这部分叙事我们会觉得,罗山的历史因此更完整,更全面,也更深刻了。

总之,这是一部读过以后令人难忘的小说。耀平兄有意请我给它找个婆家嫁出去,但一直未能如愿,几家出版社都担心它的敏感,而宁肯退避三舍,怕也是缘分未到。最近听说这部小说就要出版了,很为耀平兄感到高兴。他嘱我作一篇序,我也只有勉力为之,因此写下了这些感受。

后记

我认为我写的是小说,但是小说二字又难以表述得清楚。专家说我这是随笔。随意信笔,大概这就是我写作的方式。叫什么体裁无所谓,就算是掺杂着一个历史过程的故事吧。把若干个人的若干个故事串到一起,形成一个大一点的故事。有悲有喜有怒有哀。我使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简单。我的故事没有悬念,没有主题,没有层次,没有前后的呼应,没有逻辑上的严格对应,也不知道谁是男主角、谁是女主角;没有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形象,更没有“三突出”;而且还有时间顺序、叙事内容、思想观点上的自相矛盾。就是这样杂七麻八地凑在一起。

我所讲的故事有一个历史背景,一个小背景是“五七”干校,一个大背景是“*”。写《罗山条约》,不得不描述“五七”干校和“五七”战士;写 “五七”干校和“五七”战士,又不得不写“*”的历史过程。所以由一个点扩展到整个社会。这个背景已经为年轻人所忘记,或是了解不多。我以为这是一种遗憾,所以想说出来,希望人们能接受、能理解。千万别笑话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这帮*,真逗!笑他们无知,笑他们幼稚,笑他们疯狂……别以为这是永远的过去。伤口已经变成了疤痕,疤痕也在逐渐地消退,经过植皮整容,一切都灭失了……我一点都不怀疑,在未来的某一天,历史会重现在我们面前……

2006年的元旦,应旗、胖子、鸣鉴、大钢与我等在小维的餐厅聚会。大家多年不见,自然感慨良多。回忆起当年在罗山“五七”干校的生活,旧账重提,一档子一档子地摆了出来。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应旗兄说当时他参与达成《罗山条约》,并说,这段历史最好是采用孩子的眼光看大人的方式表述出来。

写罗山是我多年的愿望,只是苦于点、面、线索、平台不好整体把握,所以一直没有动笔。应旗兄的提示,使笔者找到前行的路径……

我们是在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自身也是在不断地犯错误。“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比较聪明起来。”……我们聪明地认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犯错误则理所当然。只有犯错误才有总结、讨论、办学习班、开批判会的必要。我不管犯了多大的错误,都愿意抖落在你们面前,任凭各位评说。

我们经常是处于一种困顿的状态,原始的本能不断地显现。我们经常不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停地在问:那是我吗?

我曾经出生入死,面对敌人的屠刀无所畏惧,我怎么会被小小的红卫兵吓得浑身发抖!

我曾经坚信共产主义,怎么会绝望地选择自杀!

我曾经过手的银元成千上万,怎么会爬进菜园偷吃黄瓜!

我曾经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多次慷慨激昂的谈判,怎么会在讲用会上张口结舌!

我曾经指挥千军万马,怎么会阿谀谄媚地讨好造反派!

……

不用解释,那就是你!当你有信念、有理想、有斗志、有靠山的时候,你可能是英雄。否则,狗屁不是!

我现在是部级领导干部,我能动手打人吗?

我现在是著名教授,我会偷窥女同学上厕所吗?

我现在吃斋念佛,我会残忍地毁灭幼小的生灵吗?

我现在腰缠万贯,我会偷盗邻居家的老母鸡吗?

……

不用解释,那就是你!

你不用道貌岸然地伪装自己,你就是你。在我的眼里,你依旧是一个普通人,你依旧十分可爱。但是你千万不要在哥们儿聚会的时候端起你的臭架子,或是怎么打电话也请不动。别拿自己当回事,摆个谱什么的。瞧你丫那操性,找抽哪吧你!

实际上我们是在共同讲述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敢说全是真的,也不能说是完全虚构,既客观,又主观。如果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笔者万分高兴。如果你认为影射的是你,请你原谅,我不是恶意的,而是出于对生活逻辑的尊重。如果一定要说我诋毁了你,那一定是你的行为实在是让我无法恭维。

应当感谢我的母亲,我是1969年11月3日追随她来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的。那时我11岁。开始与母亲住在女宿舍,后来住进男宿舍。由于是个孩子,推来搡去的,不断地变换住所,三天两头搬家,使我与各类“五七”战士长期亲密接触。对他们不敢说了解,但是与同年龄的孩子比较起来,我的经历略有不同。我经常不得已而旁听他们的天天读、讲用会、批判会、报告会,还要察看大人们勾心斗角搞阶级斗争。他们不避讳孩子,有时发个牢骚,有时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有时也聊些男女私情,甚至说些很龌龊的话。我需要识别好人坏人,以及不好不坏的人。对待坏人不能叫叔叔……这样的日子有将近三年的时间。这就是我今天撰写《罗山条约》的基本的生活基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