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塞尔维亚的轮回(近世的南斯拉夫与战争)/战争史研究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阎京生//刘怡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穷存亡之际通盛衰之变成一家之言民间第一军事杂志《战争史研究》倾七年之力首次结集出版。

本书是《塞尔维亚的轮回(近世的南斯拉夫与战争)》分册。

20世纪初,各国战事频繁,政权更迭纷迷。地处欧洲东南响塞尔维亚。虽版图狭小。却一再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巴尔干战争激荡而出的宗波.把连同塞尔维亚在内的整个欧洲拖进了两次世界大战。塞尔维亚的命运在近代史中跌宕起伏.它先后加入、退出南斯垃夫阵营。一个世纪的轮回又为塞族带来怎校的深刻影响?本书由阎京生,刘怡合著。

内容推荐

《战争史研究》之于其他种类繁多的军事刊物的意义,就像1808年下水的无畏舰之于同是期的所有其他军舰的意义的枉——它带来一种全新的战舰模式。以复制粘贴构造起来响“时效性”。和靠宾丽兴光丰的纸张装订出来的“叔威性”,在《战争史研究》厚重踏实的历史内涵和敏捷尖锐的观点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本书是《塞尔维亚的轮回(近世的南斯拉夫与战争)》分册。作者阎京生,刘怡多年来致力于梳理古今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因素,尤其是战争与人的关系,以丰富的资料性与生动幽默的笔法见长。二人出版的《战争史研究》杂志书系列,受到军事迷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其编撰的思维跳出了传统的军事杂志的范畴,立足点高,涉猎面广,被誉为“螳臂挡车的伟大杂志”。

目录

多头国家的诞生

塞尔维亚人的历史

克罗地亚人的历史

波斯尼亚、斯洛

文尼亚和黑山

“迟早总会有一个巴尔干的家伙挑起一场欧洲大战”

塞尔维亚战役

混乱中诞生的王国

战争风云

“为我保卫南斯拉夫”

德国祸

棕榈星期天

瓜分南斯拉夫

白鹰、万字和红星

从“白色计划”到“跳马”

倒戈之潮

推迟七天结束的战争

尾声:回到塞尔维亚

苏南分裂

铁托时代的终结

试读章节

1809年,拿破仑把割自奥地利的卡尼奥拉、施蒂里亚、卡林西亚西部以及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包括拉古萨共和国)并人法兰西帝国。这些地方组合成“伊利里亚行省”,首府设在莱巴赫(卢布尔雅那的德文名字)。这个行省使得法国在意大利和巴尔干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并保护通往近东的航道。在马蒙元帅、朱诺将军和约瑟夫·富歇的治理下,斯洛文尼亚的情况大大改善,修筑了道路,建立了邮政,推行《拿破仑法典》以及改进了行政制度。但是,比物质改善更重要的是新政权在民族觉醒方面的作用:学校和行政机构中提倡使用斯洛文尼亚语,鼓励斯拉夫文学创作,尽量任用当地人做官吏——行省内的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都因此获得了好处。

然而,“伊利里亚行省”不过是昙花一现,法国在1812年进军俄国惨败后被迫放弃伊利里亚,这一地区在维也纳和会上归还奥地利。卡林西亚、施蒂里亚和卡尼奥拉合并为“伊利里亚王国”,属于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直到1849年,终被解散。3个行省被定为皇室领地,各自有自己的议会,但其享有的自治权却十分有限。不过,民族意识一经唤起就无法再度沉睡,19世纪的斯洛文尼亚学者开始了民族复兴运动,把多种德语化的粗鄙方言统一为标准的斯洛文尼亚书面语,并且开始了建立“斯洛文尼亚王国”的政治讨论。不过,由于19世纪的工业发展,斯洛文尼亚成为奥地利境内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仅次于波希米亚。由于生活情况较好,民族总人口不多,以及居住分散(分布在奥地利的6个省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止,斯洛文尼亚人对哈布斯堡王朝的不满始终不如克罗地亚人的反匈牙种情绪那样强烈。

奇特的小国黑山位于巴尔干半岛最荒凉的一个角落。一首黑山的古老民歌说:“上帝创造世界,大功即将告成,却发现袋子里还剩下许多石头,于是他把它们全都倒在一小块荒凉的旷野里。黑山就是这样形成的。”

“黑山”这个名字来自斯库台湖北岸的洛夫钦山。这座石灰岩山脉荒凉不毛,在一年中总有几个季节是一片苍黑的。

黑山地区在古代一直是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直到1355年斯蒂芬·杜尚去世,塞尔维亚帝国瓦解后,黑山才以一个独立的公国面貌出现。当时它的名字叫“泽塔”。1389年,科索沃一战之后,许多塞尔维亚人躲人多山的泽塔地区。1463年,波斯尼亚被占领;1478年,阿尔巴尼亚被占领!1483年,黑塞哥维那被占领;黑山完全被土耳其的领土所包围。经过激烈抵抗之后,连黑山的统治者也被迫放弃了肥沃的斯库台湖沿岸平原,躲入洛夫钦山,在小村采蒂涅建立了新首都。此后,黑山人与土耳其人持续不断的战争几乎长达4个世纪。

由于自己的领土实在太过荒凉,黑山的统治者经常离开本土,到繁华热闹的威尼斯去居住。他们不在时,委托主教代为统治。1516年,泽塔公国最后一个统治者乔治五世离开黑山前,把他的权力正式移交给了主教,因为他准备永远离开这个地方。

17世纪,土耳其人对黑山发动了多次进攻,其首都采蒂涅两度被占领,但土军都很快撤退了,因为采蒂涅周围这片遍布石灰石的贫瘠土地是一座无法攻克的堡垒,它的岩石和山洞为游击战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黑山的荒山峻岭中,土耳其军队小则败北,大则饿死。就这样,为数不多的黑山人始终保持着他们的独立。在浩瀚的土耳其海洋中,黑山成为小小的自由之岛。

1696年,达尼洛·彼得罗维奇当选为主教,从这一年起,这个国家采取了新的继承制度,主教不再通过选举产生,而是从他的亲属中指定继承人。此后,土耳其和黑山继续进行激烈的战争。土军再次进入黑山境内,再次因土地贫瘠、无可掳掠而陷于饥饿的困境,最后还是不得不把黑山留给它的坚忍不拔的居民。1782年,彼得一世即位。他参加了奥俄两国对土耳其的战争,从土耳其手中获得了北方的布尔达地区,从而把国土扩大了一倍。1799年,奥斯曼帝国不仅正式承认黑山的独立,而且被迫宣布“黑山从未臣服于我皇家朝廷”。

拿破仑战争期间,黑山人曾经和英国海军上将弗里曼特尔的舰队一同作战,从法国人手里夺取了沿海的科托尔港,但维也纳和会却把它划给了奥地利。在彼得一世和他的侄子彼得二世统治期间,黑山历史的主题仍是对外抗击土耳其人的入侵,在国内则削弱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加强中央集权。这个只有20万人口的小国在1821年、1829年、1835年3次同土耳其爆发战争,以期在南方获得一个出海口,但都未能如愿。土耳其人许诺说,只要黑山承认其宗主权,就把斯库台城、亚得里亚海沿岸的一块出海口和黑塞哥维那的一部分土地赐给他们,但珍惜自由地位的黑山人拒绝了这宗交易。P32-35

序言

对战争事务稍有了解的人,都背得出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的金句:“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倘若我们对照德文原著,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并不确切。克劳塞维茨的本意是,战争是政治交往“混合以另一种手段”(mit Einmischunganderer Mittel)的继续。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旨:其一,战争这种存在与政治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政治:其二,战争还包含超然于政治之外的“另一种手段”,它神秘莫测,深入人性的最底层,难于诉诸言说。

无人能确定人类第一场战争发端于何时。它早于农耕文明,早于部落社会,甚至早于“战争”这个概念本身。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西方传统中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伊利亚特》和第一部政治史《伯罗奔尼撤战争史》都是关于战争问题的,而中国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中也有“兵家”一门。不朽的希腊人修昔底德还着重指出,战争是一种如此巨大的运动——一种力量和财富的顶峰在其中渐趋消耗殆尽的运动,它的对立面“和平”则是一种静止。

我们应当这样理解这种运动:当一场战争开始后,所有日常生活的规则、范畴、组织和秩序都会退场,由战争本身来充当至高无上的立法者。最惊人的勇气、最可贵的忠诚、最残忍的暴虐、最廉价的牺牲,都会在其中一一展现,并一次次地超越自身。当我们简单地把人视作理性的支配物、视作“文明”的代表者时,战争以最怪异的方式提醒道:还存在着差异如此之大的“另一种手段”,并且不受控制。也正是在这种不受控制的非常态中,我们重新获得对人之可能性的认识,并将其应用到作为“常态”的和平状态中。无怪乎托尔斯泰要以这样一组二元对立的概念作为他最伟大作品的标题——《战争与和平》。

与这种“可能”相对,我们也从战争中看到了人之“不可能”。精明的战略算计往往为突发的偶然状况所破坏,未来失败的阴影时时隐匿于当下胜利的荣耀中。“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而人们依旧不肯放弃驾驭它的努力。战争如同最宏大的希腊悲剧,在最激烈的碰撞中展现命运之无常,人之伟大与渺小。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说法,暴力一激情、不确定性一偶然性(“摩擦”)、政治目的一理性规划乃是三位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战争之神的全貌。此时之人则有如亲见耶稣的罗马百夫长,于敬畏中油然叹出:”我亦是权下之人。”

战争是这样一种“可能”与“不可能”的混合体,以至于我们不可能脱离它来理解人类生活的整体。相反,只有对战争事务进行广泛的研读,才能获致关于人类生活的完整知识。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从第一期《战争史研究》面世到现在,已然七年矣。七年前,国内民间军事刊物的开创人陈朴先生为战研厘定了办刊主旨与题材特色,即以历史眼光与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在关涉技术、战史、人物、战略等战争问题诸层次文章的撰述中,增进读者对军事和历史研究的兴趣,尤其要杜绝简单化、片面化的“唯军事论”、“唯武器论”思维。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海量新资讯的流通,特别是海内外民间军事爱好者依托电子社区展开的广泛交流讨论,《战争史研究》在赢得一批忠实读者的同时,自身的办刊质量也不断地再上台阶,跻身于国内有影响力的军事历史类书刊之列。

虑及战争研究在西方史学界尤其是欧洲政治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战争史研究》也将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放到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冲突历史上。针对中国读者兴趣浓厚的近代中日关系及日本海军发展史,战研推出了“明治以来的日本与日本海军”系列连载,详尽地叙述旧日本海军的装备、战略、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及兴衰演化的全过程,反响热烈。而由战研首创的“近世的小国与战争”专题文章,围绕近两个世纪以来冲突多发的敏感国家与地区(如南斯拉夫、伊朗、以色列等),从军事视角检视这些地区的历史变迁,纵论与之相关的内政、外交、经济、民族、宗教等诸种要素,在增进读者阅读趣味、开阔历史眼界的同时,也使人推古及今,获致“穷存亡之际,通兴衰之变”的功效。

《战争史研究丛书》,精选《战争史研究》创刊七年来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及专题,依内容的不同编为七卷:三种小国战争专题及《塞尔维亚的轮回》是战研“近世的小国与战争”系列文章的精选,从巴尔干、波斯湾讲到东北亚、南美洲,其中“近世的泰国与战争”、“近世的海地与战争”等章节为国内首次刊载。《欧洲最危险的男人们》是近世欧洲几位传奇军人的传记,国内读者耳熟但未必能详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法国海军上将达尔朗等均列入其中。《被遗忘的较量》属于“历史群像”系列,对纳粹黄金、原子弹发明、1944年华沙起义等军事史上极富传奇性但又疑窦重重的事件做了详尽的叙述和分析。《武神与将军》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的“二战”时期德国内部抵抗运动史。阅读过这一百余万字的选文后,相信读者会对历史上的战争有一番全新的观感。

就我个人而言,《战争史研究》远不仅是一份刊物,更是一种感情。在它初生之时,我是它的读者,如同许多热心国防问题、贪婪地找寻一切相关书籍来阅读的年轻人一样,翘首期待着每一期杂志。也因为它在高三的艰难岁月中带来的慰藉,我报考大学时选择了国际政治系,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对战争事务的关注。嗣后蒙前辈章骞先生引荐,得以拜会阎京生兄,开始为战研撰文,最初为撰稿人之一,而后为主笔、副主编。四五年间,参与了全部三十余册刊物中超过半数的编撰工作,得偿夙心往志。放翁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年轻时经历过从爱者到任事者的渐变,体味过数年焚膏继晷撰稿的艰辛,感慨过历史缪斯克利俄(Clio)质朴而庄严的魅力,对世事与人生自会有不寻常的观感。

我们生活在广义的和平时代。上一次世界大战已是六十余年前的旧闻,发达的传媒则将伊拉克、巴勒斯坦、阿富汗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日常发生的一切包装为可资猎奇的肥皂剧。似乎和平本属天经地义,战争倒是不多见的病态。然而我们终究无法否认,当今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是经由流血的独立造就的,同样由战争塑造的还有现存的国界及版图。在人类标榜“科学”与“理性”的时代来临后,战争的残酷性反而显得愈加突出,造成的破坏也更为恐怖。而尽管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最近六年国际军火贸易总额却仍在直线上升。人类陆续征服过天花、结核病与脊髓灰质炎,但在可见的岁月里,我们仍必须适应在一个时时有战争的世界上生存——这便是阅读与思考战争的起因。

我不敢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小书足以使人“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见未来”(《伯罗奔尼撤战争史》1.22)。它仅仅是一种助产术,旨在唤起关于正见的思索,以便让人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作为持剑武士与和平召唤者双重角色的人类自身。在此,我愿以美国历史学家塞缪尔·莫里森在14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战史》中的结语为本序作结:

“如果说对日战争的胜利除却变更了国际均势外还有些别的内涵的话,那便是始自希腊的永恒价值与恒常道德的复归。这些信条常遭折损,当人们为生存拼杀时,往往对其视而不见。但人类终将复归于斯,且诚然复归于斯,以期安享造物主之伟大馈赠——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之权。”

刘怡

2010年春 于西坝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