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些散户实在不想割肉,而且也没有一直关注着的、觉得有机会的股票,那下面两种方法也许可以帮到你。
(1)采用低位补仓的方式进行操作。即在较低的价位时,予以补进,以减轻或轧平高位套牢的成本。例如:某投资者以每股20元买进四川长虹,当市价跌至每股13元时,他予以补进,并待今后股价上升予以沽出。这样,不仅能减少和避免套牢损失,有时还能反亏为盈。
(2)采用累进摊薄、向下摊平的操作方法。即随股价下挫幅度扩大时加码买进,从而摊低购股成本,以待股价回升获利。这种加码买进摊平法,是股票投资中避免亏损的一种操作策略,是投资者所购股票被高位套牢后,随着跌势在下档加码买进的证券投资方法。其目的是在加码买进同种股票后,降低单位平均购股成本,使投资者在股价反弹中获利。采用加码买进摊平法的先决条件是,整个经济发展前景展望乐观,所投资股票的实质条件没有发生变化。
加码买进摊平法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平均加码摊平法,它指的是当所购股票被高位套牢后,待其股价跌到一定程度,再照原来所持股数加码买进,以达到摊低成本的目的。
第二种方式是倍数加码摊平法,它指的是在股价跌落后,加倍或加数倍买进原先已持有的股票,以达到摊低成本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被套牢的现象多种多样,投资者在运用累进摊薄策略时,必须谨慎选择,灵活运用。
总的说来,补仓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看自己买的股票有没有必要补仓。如果股性很活跃,业绩又好,就不需要立即补仓,可以等一等,在更低的价位上再补仓,甚至用不着补仓,也许在股指强烈反弹时,自己的股票就可以收回成本。
第二,掌握补仓的时机。总的说来,短线反弹不宜轻易补仓,因为反弹之后仍将继续跌,只有在大盘真正见底之后才适宜。底部的构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均线系统仍呈空头排列、股价跌幅不深时,想当然地认为大盘“往下空间不大”而匆忙补仓只能是“老套”未解,“新套”又来。但补仓时需注意把握一个区域,不要强求能在最低价补进,在低价圈内买人可达到摊低成本的目的即可。
第三,不加量补仓。第一次只补原来仓位的1/2,“四两拨千斤”,照样摊低成本。例如10元的股票,在9元补入同等数量,平均价是0.5元,如果加量1倍补入,平均价是9.3元,实际上加1倍补仓只摊低了0.2元,充其量不过是个手续费。如果补1/2,平均价是9.7元,比同等数量补仓的平均价高0.2元。如果按原股票的同等数量或加一倍补人,可能一次就没有剩余资金了。如果按1/2补人,那么还可以在大势下跌时再补1/2,假如股价是8元,那么平均价位是9.25元,比第一次同等数量的补仓平均价位还低0.25元,比加1倍的补仓方法低0.05元。当然10元的股票不会几天就跌到8元(特殊情况除外),实际情况很复杂。但是通过这道算术题至少可以知道,1/2的补仓方法比同等数量和加1倍的方法要好很多。其中的优越性不仅在于有效地利用了资金,更重要的是有了主动权,如果第一次1/2的补仓仍然被套,那么第二次的l/2不仅是对整个仓位成本的降低,而且在局部上也是对第一次补仓成本的降低。况且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即使股市一路下跌,中间也有反弹,可以利用反弹卖出第二次补仓的股票,获取微利,再跌再补,一方面赚了钱;另一方面更进一步摊低了成本,化被动为主动。
第四,区分可补的个股与不可补的个股。能否补仓,重要的是对手中的个股详细考察,看看其处于哪个阶段,有些个股能够加码买进,有些个股则宜认赔出局,具体说:首先,未完成拉升阶段的个股可适当补仓。上市后整体升幅有限、未完成一轮炒作的次新股补仓的安全性较高,回调过程中一有企稳迹象即及时补仓,而一些前期被疯狂炒作的个股,底部深不可测,此时补仓犹如别人打了左脸,你将右脸再伸过去。认赔出局比盲目扩大亏损更明智。其次,在调整至强支撑区时可及时补仓。有些个股屡次探至相近的价位时都受到支撑而止跌回升,投资者可多观察,多做总结,掌握了个股的支撑位即等于掌握了补仓安全区。
第五,补仓要拉开价位,最好是在10%以上,如果5%左右,其中的手续费消耗太多,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遇到连续的下跌,很快就会因为手中无钱而陷入被动。还要注意的是,在连续阴跌时不要轻易补仓,一定要拉开价位,免得屡买屡套,搞坏了心态。
总而言之,补仓是一种被动的方法,要争取把被动转化为主动。当然更主动的方法是在股票上升过程中,及时获利了结。很多情况下,一般投资者买入的股票并不是第二天就套住(高位追涨除外),而是获利不肯出来,跌到成本价了还不出来,结果反而被套,甚至越套越深,又陷入补仓的被动局面,因此,争取主动才是在股市中操作的良策。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