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表中的宏观经济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唐杰//赵登峰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翻开报纸,登录网站,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关物价、经济增长率、投资消费、人民币汇率的新闻报道和专家的各种评论分析,宏观经济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但是,人们对宏观经济的了解和认识又非常有限,觉得宏观问题是错综复杂、模糊混乱的,而专家们的意见也常常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本书作者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分析本次金融危机源起和演变当中的复杂经济现象,深入浅出地用简单的图表、通俗的语言与例子,对宏观经济进行了全面、深刻而又独特的解读。

内容推荐

在全球金融危机依然肆虐的当下,了解经济学以理解我们的经济生活并加以应对,就如同布帛菽粟一般不可缺少。于是,在艰深的经济学面前,如何读懂它,成为社会对经济学家的要求,同时也成为他们的责任。

经济学的道理,其实可以用通俗的方式而不是艰深的数学模型来加以阐释。

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樊纲、海闻联袂作序推荐。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自序

第一章 总需求管理:宏宏观经济学初步

 三驾马车如何拉动宏观经济

 如何预测金融危机中击下中国的经济增长

 如何分析宏观经济面对的问题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方向

 政府支出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

 扩大内需重要,保持净出口增长也很重要

 消费券与刺激消费

 警惕4万亿投资扩大了内需抑制了消费

 中国消费率过低或储蓄率过高之谜

 虚拟经济、资产泡沫与消费膨胀

第二章 财政与货币政策: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泡沫

 从繁荣到危机的历史循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局限性

 利率下调真的能促进经济增长吗?

 在减息不能刺激增长的日子里

 伯南克创新货币政策的困境

 有效的利率政策决定于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货币政策与资产泡沫有关吗?

 美国巨额赤字是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陷阱吗?

第三章 全球化与开放的宏观经济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与亚洲经济调整

 中国净出口与美国资产泡沫

 中国增持美元国债的一种解释

 美元走势是短期稳定与长期贬值吗?

 中国过度外汇储备的风险与负担

 好的物价上涨又何妨?

 有关全球资本市场见底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从比较优势到动态产业升级

 增长理论为什么重要?

 坚持就是胜利

 重大技术革命与经济危机的形成

 走出经济危机要靠科技创新

 深圳跳跃式产业升级的故事

 技术创新、专利技术是深圳增长方式转型的基础

 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加快增长方式转型

 追赶:从静态比较优势转为动态比较优势

 让知识积累超过人口与投资的增长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保证

试读章节

什么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在中国是一个知晓率很高,应用范围很广,很通俗也很好用的基础概念,也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当然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四驾马车,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与净出口。这里面有两个小问题:一是三驾马车包含了以政府支出撬动消费、投资与净出口的政策含义;二是出口和净出口还是有差别的。出口产品是本国人生产卖给外国人的,进口产品是外国人生产卖给本国人的,因此只有出口比进口多,才能真的拉动本国经济增长,否则就是拉动了外国的经济增长。现在大家习惯说是出口而不是说净出口,恐怕与中文用词简练,能少一个字就不多一个字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去30年,除少数年份外,我国出口总是大于进口,出口增长总能带来净出口增长。美国人说起三驾马车时一定和中国.人不一样,原因就是美国出口总是带来更多的进口。美国人现在和我们吵什么?无非就是它对中国的出口远低于从中国的进口,觉得是中国人抢了美国的市场,偷走了美国人的就业饭碗。

三驾马车拉动经济首先是个国民经济核算问题,这与会计学中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理很相像。有支出一定要有收入,有需求一定要有产出。简单地分一下类,消费、储蓄、政府支出与净出口都是支出或是总需求的一部分,所有的支出一定要来自于收入。例如,消费就是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投资来自于收入的存款也就是储蓄,政府支出当然要依赖于政府的税收收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但也是非常有用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虽然很初级,变化却特别多,也特别实用,以至于无论是大经济学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使用。再说得具体一点,消费花的钱可以与收入相互抵消。宏观经济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投资与储蓄、政府支出与政府收入以及净出口之间的关系。这样想一下,当本国投资比本国人存的钱多,政府的支出比政府收入多时,一定会有本国生产的产品不够用,结果就是进口要大于出口。这就是现实中的美国经济。反过来,如果存的钱比投资多,政府收入比支出多,一定有出口大于进口,大家一看就明白,这是中国经济。我们可以演变出一个更简单的分析方法,只要一个国家的净出口长期为正,肯定是储蓄过剩,消费不足;反过来就是储蓄不足,而消费过大。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中有一个词特别时髦,叫做“再平衡”,说的就是,从长远看,全球经济稳定依赖于美国和中国改变各自的宏观经济模式。中国人应从多储蓄转为多消费,美国则应当从多消费转为多储蓄。当然在现实世界里,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一来这是因为惯性的原因。读者在本章的几篇文章中可以看到美国摆脱严重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还是要想办法刺激消费,而中国防止经济衰退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也仍然是促进投资。初级宏观经济学曾经认为,政府的政策如同踩刹车和加油门一样立竿见影,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一个误会。

在对此进行解释之前,我先用一点点篇幅解释一下净出口是否一定是储蓄过度或是消费不足的问题。现在有些经济学家对坚定不移地扩大出口总觉得说不出口,总担心会与国内消费不足挂上钩。现在美国人就是这么说的,美国人还多说了一句话,中国的出口之所以多就是因为卖得便宜。人民币对美元价格太低,美国人买中国产品就便宜,中国人买美国产品就贵,因此人民币就应当大幅升值。之所以要再说一下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简单地使用这个小学一年级加减法就可以得到的结论,得到正确或是错误结论的概率差不多。原因在于,上面的结论只有当两个国家的收入水平一致时才是对的。

举个例子,2002~2006年中国工人的小时工资的增长明显快于美国,大约是美国工人小时工资增长的1.3倍,即使如此,中国工人的小时工资也只是从原来为美国工人小时工资的约1/50提高到1/37。乐观地估计一下,中国工人人均小时工资恐怕要50年后才可能接近美国工人的水平。现在我问一下,美国公司将原来由美国工人生产的产品拿到中国生产再卖到美国,是中国获益还是美国人获益?结论只有一个,两国都获利了。美国人可以用比原来低得多的价格获得与原来一样甚至是此原来还要好的消费;中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出口持续大于进口,净出口最高时占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接近10%,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就显得特别有效。GDP增加了,税收增加了,国民财富也增加了,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大大提高。很显然,发展水平差异造成劳动力工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美国持续的进口大于出口,中国出口大于进口,并不表明两国经济出现了问题,相反是两国共同获得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

从长期看,中国保持正的净出口而美国保持负的净出口是很正常的,也是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好事。在本章中有一篇文章讲了曾经在日本发生过、如今正在中国发生的故事,说的就是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逐步减少,一定是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而不能是前提。美国有如此多的出色经济学家,却在如此初级的问题上与中国争吵不休的原因只有一个,是希望美国而不是中国多获得一点经济全球化的红利。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明白的是,中国政府坚持汇率是主权问题不容他人干涉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认为中国并没有此美国获得更多的经济全球化利益。现在的问题是,要将两国一正一负的净出口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可能没有人知道合理的范围究竟是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负的净出口或是贸易逆差占GDP的比例和中国正的净出口或是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都不能再高于7%。

P6-8

序言

读此书先要知此人,即先要知道作者其人。唐杰现任深圳市副市长,同时是经济学博士、经济学教授。但要说明的是,他的博士学位不是“在职”时读的,而是早年就“专职”完成的;他的教授职称,不是任官时评的,而是早先当了教授,然后才转行去做了政府的经济官员。他去做官,不是因为研究做不下去了或觉得搞研究太艰苦(不是收入低的那种艰苦,而是苦苦钻研但成果不多的那种艰苦),才选择了“更轻松的”工作,而是在研究工作成果丰硕的时候,因为深圳特区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直接参与决策而“被当官”的。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说,他首先是一名经济学家,其次才是官员。而特别可贵的是,他任官时学术情结从未消失,作为学者对经济学界的关注从未中断过,一直在进行着经济学的研究。一年多前,有一次他与我以及另外一位学者交流,用手机发了几十条短信讨论了半天学术问题,洋洋洒洒写下了一两千字。那些文字当中的一些观点与分析,已经体现在本书收录的几篇文章当中了。

知其人有利于读其书。以上对作者的介绍,是要说明本书是一位经济学专业人士的著作,而本书所收文章的观点和论述,也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长期深入的研究基础之上的。读者自然可以在读此书中深刻体会到这一点。而我只是作为同行,向读者推荐另一位同行的著作。你可以不同意此书中的一些观点,就像专家之间总是在争论不休、求同存异所做的那样,但我仍然要向你推荐它:此书是专业的!

我也很是同意本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观点。比如我特别赞同本书的一个重要论点,即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不是美国人的高消费,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特别是美国市场上形成的金融资产泡沫;美国人的高消费,不过是金融泡沫、资产价格膨胀的一个结果而已。如果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是在美国这个最发达的,市场制度也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中鼓起了这么大的金融泡沫,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泡沫,最后导致了一场比1929年更大的金融危机?不是简单地因为美国人对金融风险特别“健忘”(80年前的那次大危机、大萧条,也是从美国发源的),而是因为这几十年来发生了一件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这个一国的货币,成了国际本位货币,人类从此脱离了贵金属货币体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纯纸币”时代。这个事件的后果是,美国人从此印了钞票就能还债,不仅可以还内债还可以还外债,几十年来长期负债不断增加却没发生国际债务危机,使得美国人长期感觉不到金融风险的存在,风险意识逐步削减,盲目地以为金融创新有神奇的力量,资产价格总会不断上涨,只有收益没有风险,不会再有什么金融危机,也无需再对金融风险进行什么监管与控制,结果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大泡沫,并由此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由此推论,只要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大的改观,我们就不得不依赖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货币,而再出现金融泡沫的风险依然存在,美国也就继续会是全球金融风险的主要发源地。最近美国人继续用加印美元的方式来消化金融危机的后果,就是这种风险的一个最新的表现形式。只不过,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风险性已经被人所认识,它能导致的危机已不再是“前所未有”,美国人也再也不能高举着“去监管化”的大旗四处训人,而是要进行监管体系的改革了。

我特别要向读者推荐的,是本书作者将经济学的原理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经济学的道理,其实是可以用通俗的方式而不是艰深的数学模型来加以阐释的。经济学离不开数学,特别是中高级的经济学不得不借用数学的方法,是因为数学具有抽象的力量,可以用抽象的数学符号与公式,将复杂的经济现象用简捷的方法加以表达并进行定量的分析。一旦数学论证成立,数学模型当中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就是可以用通俗的方式加以说明的。但前提是,你先要“深入”到相当的程度,才可能“浅出”得直截了当、简单明了。没有“深入”的功底,“浅出”只是浅薄而已,而且往往只会在肤浅的表面上绕来绕去,并不能准确地用通俗的语言说明深奥的道理。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之所以能把本科生的课讲得出神入化,其实是因为他们经过多年的“打坐”,悟出了理论逻辑的真谛。唐杰之所以能在本书收录的短文当中,用简单的图形,通俗的语言与例子,把复杂的经济现象中的道理说明说透,其实是因为他已经进行了多年深入的研究,把理论的各种要素嚼透了。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因为经济现象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进行长期的学习与研究,是很难对其有系统的把握并把当中复杂的关系梳理清楚的。正因如此,我在此不仅向非经济学专业的普通读者推荐此书,因为读此书可以帮助大家搞懂你们关心的许多经济问题;我也要向正在学习经济学的研究生博士生们推荐此书,因为它可以使你们更好地认识到打好理论基础的重要,长期钻研的重要,融会贯通的重要,不要以为搞懂了一两个数理模型就懂了经济学。

樊纲

著名经济学家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2010年10月27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将经济学和金融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一些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高级教程中的深奥思想和分析方法,在不经意中用易于理解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执行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我特别要向读者推荐的,是本书作者结合经济学原理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读此书可以帮助大家搞懂他们关心的许多经济问题。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

这是一本难得的能指导读者弄懂宏观经济的著作。通过贯穿全书的以具体例子阐述理论和有问有答的表述方式,复杂深奥的宏观经跻分析就这样在轻轻松的阅读中被理解了。

——北京大学副校长汇丰商学院院长 海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9: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