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波斯人信札(珍藏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孟德斯鸠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波斯人信札》出版于1721年,可算是孟德斯鸠的成名之作。作者在本书中,以书信的形式,借两个波斯人之口,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出色的批判。这两点,也正是我们──本书的几个作者,在讨论中国的法观念问题时竭力想要做到的。有趣的是,孟德斯鸠当年乃是冒了两个波斯贵族的名,以东方人的眼光去品评法国。二百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却是借助几位来自巴黎的青年的眼睛,从法观念角度对中国社会作了一番认真的观察。

内容推荐

《波斯人信札》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小说。

《波斯人信札》这部书信体小说继承了法国笔记文学的传统。这种文学体裁虽有结构松散的缺点,但却可自由选择主题,组合素材,剪接文字,铺陈事实;可以蓦然而来,飘然而去,戛然而止。但孟德斯鸠与前人不同,或者说,胜于前人之处,在于此书融传奇与哲理于一体,虽无拉伯雷《巨人传》的想象丰富,恣肆汪洋,诙谐生趣,却以虚构影射现实,用事实晓喻真理,借荒诞以娱众,寄覃思于诡谲,情节离奇,文笔幽默,叙事简洁,说理明晰。

目录

 译者前言

 序言

 关于《波斯人信札》的版本(1721年)

 作者自序

 关于《波斯人信札》的几点想法

 波斯人信札

第1封信 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

 (说明出国目的在于求知)

第2封信 郁斯贝克寄黑人阉奴总管

 (嘱咐如何看守后房妇女)

第3封信 扎茜寄郁斯贝克

 (回忆旧日欢情,诉说别后相思)

第4封信 泽菲丝寄郁斯贝克

 (诉说阉奴总管的专横)

第5封信 吕斯当寄郁斯贝克

 (反映伊斯法罕对郁斯贝克出走的议论)

第6封信 郁斯贝克寄友人内西尔

 (担心后房妻妾不守妇道)

第7封信 法特梅寄郁斯贝克

 (诉说相思激情和孤衾独眠的凄苦)

第8封信 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

 (说明出国的真正原因在于逃避宫廷倾轧)

第9封信 阉奴总管寄伊毕

 (阉奴生活悲惨,心理变态)

第10封信 米尔扎寄郁斯贝克

 (询问何谓幸福)

第11封信 郁斯贝克寄米尔扎

 (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

第12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

第13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

第14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

第15封信 阉奴总管寄黑人阉奴雅龙

 (说明自己对他的爱护)

第16封信 郁斯贝克寄三墓看守者毛拉穆哈迈德·阿里

 (表示虔信宗教)

第17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询问如何判别物体的洁污)

第18封信 先知的仆人穆哈迈德·阿里寄郁斯贝克

 (以猪与鼠的典故说明猪肉何以不洁)

第19封信 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

 (奥斯曼帝国的腐朽衰落)

第20封信 郁斯贝克寄妻子扎茜

 (责备她与白阉奴狎呢)

第21封信 郁斯贝克寄白人阉奴总管

 (严责他未尽职守)

第22封信 雅龙寄阉奴总管

 (奉命返回波斯以加强后房监视)

第23封信 郁斯贝克寄友人伊本

 (意大利里窝那一瞥)

第24封信 里加寄伊本

 (初到巴黎的印象:讽刺法王路易十四及教皇)

第25封信 郁斯贝克寄伊本

 (告诉他其侄雷迪赴意大利修学游历;对受到的款待表示谢忱)

第26封信 郁斯贝克寄罗珊娜

 (追忆新婚时的情景,对比欧洲妇女的放荡)

第27封信 郁斯贝克寄内西尔

 (体况不佳,但不愿其妻妾阉奴知道)

第28封信 里加寄×××

 (介绍巴黎剧院情况和一女演员受骗失身)

第29封信里加寄伊本

 (讽刺教皇、教会、教规,揭露宗教法庭的残暴)

第30封信 里加寄前人

 (巴黎人对东方人的好奇)

第31封信 雷迪寄郁斯贝克

 (威尼斯一瞥)

第32封信 里加寄×××

 (巴黎盲人收容所)

第33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谈饮酒的得失及有关教规)

第34封信 里加寄伊本

 (比较法国和波斯妇女;阉奴制度的弊害)

第35封信 郁斯贝克寄托里斯宏明修道院德尔维希表兄热姆希德

 (从伊斯兰教的角度看基督教)

第36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讽刺法国人喜欢无聊争辩)

第37封信 郁斯贝克寄伊本

 (议论路易十四的治政、性格与豪奢)

第38封信 里加寄伊本

 (妇女观)

第39封信 哈吉·伊比寄改宗伊斯兰教的犹太人本·约书亚

 (先知穆罕默德的诞生)

第40封信 郁斯贝克寄伊本

 (论丧礼无用)

第41封信 黑人阉奴总管寄郁斯贝克

 (报告要以暴力阉割幼奴)

第42封信 法浪寄大老爷郁斯贝克

 (恳求免于阉割,并控告阉奴总管公报私仇)

第43封信 郁斯贝克寄法浪

 (准许请求)

第44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讽刺自命不凡者)

第45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写炼金术者的想入非非)

第46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论虔诚笃信不在于礼仪形式)

第47封信 扎茜寄郁斯贝克

 (记后房妇女出游遇险)

第48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巴黎社交场的众生态)

第49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谈传教与殖民)

第50封信里加寄×××

 (讽刺自夸,赞扬谦虚)

第51封信 波斯派驻莫斯科维亚的使臣纳古姆寄郁斯贝克

 (莫斯科维亚的奇风异俗)

第52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巴黎女子在年龄上的互相妒忌)

第53封信 泽丽丝寄郁斯贝克

 (阉奴娶婢女为妻)

第54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讽刺上流社会所谓风趣之士的无聊行为)

第55封信 里加寄伊本

 (法国男女关系的放荡)

第56封信 郁斯贝克寄伊本

 (法国女子的赌博热狂)

第57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讽刺基督教神甫如何混淆善恶)

第58封信 里加寄雷迪

 (巴黎的种种骗术)

第59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沙龙闲谈;怀旧情绪)

第60封信 郁斯贝克寄伊本

 (关于犹太人;反对宗教的不宽容态度)

第61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教士的虚伪)

第62封信 泽丽丝寄郁斯贝克

 (禁闭幼女,并对此陋习洋洋自得)

第63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社交生活对性格的影响)

第64封信 黑人阉奴总管寄郁斯贝克

 (后房混乱,要求全权管理)

第65封信 郁斯贝克寄他的妻子们

 (规劝她们谨守妇道)

第66封信 里加寄×××

 (讽刺无聊的作家)

第67封信 伊本寄郁斯贝克

 (阿费里同和阿斯塔黛的故事)

第68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法官的无知与律师的狡猾)

第69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论神无法具有无限的预见性)

第70封信 泽丽丝寄郁斯贝克

 (报告索立曼女儿新婚受辱)

第71封信 郁斯贝克寄泽丽丝

 (论波斯婚姻习俗的缺点;处女的证据,从医学上说,并不可信;赞扬她对女儿的禁闭)

第72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讽刺“万事通”者)

第73封信 里加寄×××

 (对法兰西学院的调侃)

第74封信 郁斯贝克寄里加

 (贵族傲慢自大,目中无人)

第75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谈基督徒并无坚定的信仰)

第76封信 郁斯贝克寄伊本

 (从社会与宗教的角度,论人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

第77封信 伊本寄郁斯贝克

 (根据伊斯兰教教义,人的生命与幸福应由真主安排)

第78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漫画西班牙人的形象)

第79封信 阉奴总管寄郁斯贝克

 (购买女子,留待主人纳宠)

第80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反对严刑酷法)

第81封信 波斯驻莫斯科维亚使臣纳古姆寄郁斯贝克

 (鞑靼人征城略地的伟业已荡然无存)

第82封信 里加寄伊本

 (讽刺夸夸其谈、献媚女子的人)

第83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论正义:正义的定义;正义与宗教;正义与强权)

第84封信 里加寄×××

 (巴黎荣军院)

第85封信 郁斯贝克寄米尔扎

 (反对宗教迫害,主张各处宗教和睦相处)

第86封信 里加寄×××

 (记巴黎法庭及各种风化案)

第87封信 里加寄×××

 (讽刺社交场上的忙人)

第88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法国的豪门权贵)

第89封信 郁斯贝克寄伊本

 (谈荣誉与自由)

第90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谈“荣誉感”与决斗)

第91封信 郁斯贝克寄吕斯当

 (巴黎出现假波斯大使)

第92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路易十四去世;巴黎高等法院权力削弱)

第93封信 郁斯贝克寄其兄卡斯邦修道院尚通

 (关于人性与隐修)

第94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论社会的形成;公法与社会以及公法如何被破坏)

第95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公法与民法的区别;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第96封信 阉奴总管寄郁斯贝克

 (报告新购一美女,等待主人归来;指出争宠者愈多,后房愈易管理)

第97封信 郁斯贝克寄甲农山的德尔维希哈善

 (论宗教经义与科学法则)

第98封信 郁斯贝克寄伊本

 (法国经济动荡,发生暴富骤贫)

第99封信 里加寄雷迪

 (谈法国妇女时装变化无常)

第100封信 里加寄前人

 (谈法国人在小事上自视甚高,在大事上追随外国)

第101封信 郁斯贝克寄×××

 (就《克雷门通谕》胖主教发布训谕)

第102封信 郁斯贝克寄伊本

 (论欧洲各国政府并与波斯的政制相比较)

第103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继续分析亚洲的政制)

第104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分析英国的政制)

第105封信 雷迪寄郁斯贝克

 (认为科学和技艺的发展对人民无益)

第106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指出科学和技艺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第107封信 里加寄伊本

 (法国女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幕后作用)

第108封信 郁斯贝克寄×××

 (谈报纸与出版社的情况)

第109封信 里加寄×××

 (巴黎大学关于一个字母的无聊争吵)

第110封信 里加寄×××

 (巴黎社交界美貌女人的角色)

第111封信 郁斯贝克寄×××

 (谈人们对马扎然枢机主教的不满)

第112封信 雷迪寄郁斯贝克

 (谈地球上人口日益减少)

第113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论人口减少的原因;疾病与自然灾害)

第114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伊斯兰教允许多妻与阉奴制对人口减少的影响)

第115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论古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有利于人口繁殖和发展工商业)

第116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天主教禁止离婚对人口减少的影响)

第117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天主教与新教对人口繁衍的不同影响)

第118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殖民制度使非洲与美洲人口锐减)

第119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某些思想与习俗对人口的影响)

第120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野蛮民族人口减少的原因)

第121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殖民政策不利于人口增殖;西班牙殖民者的残酷)

第122封信 郁斯贝克寄前人

 (共和仁政最利于繁衍人口)

第123封信 郁斯贝克寄三墓看守者毛拉穆哈迈德·阿里

 (谈奥斯曼帝国两次战败)

第124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国王竭泽而渔,滥施赏赐)

第125封信 里加寄×××

 (何谓天堂乐趣)

第126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影射曼恩公爵颠覆摄政王案)

第127封信 里加寄伊本

 (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之死,谈大臣对国君的影响)

第128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几何学家与翻译家)

第129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立法者与立法精神)

第130封信 里加寄×××

 (“新闻家”的无聊面目)

第131封信 雷迪寄里加

 (古代各共和国的起源及其历史)

第132封信 里加寄×××

 (法国经济生活混乱)

第133封信 里加寄×××

 (修道院的图书馆)

第134封信 里加寄前人

 (修道院图书馆:讽刺神学的著作)

第135封信 里加寄前人

 (修道院图书馆:讽刺某些科学与神秘学著作)

第136封信 里加寄前人

 (修道院图书馆:关于各国历史的著作)

第137封信 里加寄前人

 (修道院图书馆:对诗歌与小说的看法)

第138封信 里加寄伊本

 (批评路易十四的几位大臣以及约翰·劳)

第139封信 里加寄前人

 (论瑞典女王主动让位)

第140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法院的困境)

第141封信 里加寄前人

 (易卜拉欣的故事)

第142封信 里加寄郁斯贝克

 (讽刺考古学家;以古神话影射约翰·劳)

第143封信 里加寄里窝那犹太医师纳塔纳埃尔·列维

 (反对符禄、魔法、迷信;讽刺当时的某些神父的著作)

第144封信 郁斯贝克寄里加

 (记两个骄傲的学者)

第145封信 郁斯贝克寄×××

 (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第146封信 郁斯贝克寄雷迪

 (大臣失德,必然上行下效)

第147封信 阉奴总管寄郁斯贝克

 (报告后房混乱,要求加强管理)

第148封信 郁斯贝克寄阉奴总管

 (授予全权整顿后房)

第149封信 纳尔锡寄郁斯贝克

 (报告暂代总管职务)

第150封信郁斯贝克寄纳尔锡

 (严令整顿后房)

第151封信 索利姆寄郁斯贝克

 (老总管临终留言;纳尔锡昏聩,后房大乱)

第152封信纳尔锡寄郁斯贝克

 (报告罗珊娜和泽丽丝到乡下游玩没有发生意外)

第153封信 郁斯贝克寄索利姆

 (授予全权严厉惩处有罪的人)

第154封信 郁斯贝克寄妻子们

 (命令她们服从索利姆)

第155封信 郁斯贝克寄内西尔

 (诉说不安与矛盾心情,想返回故国却又有所顾虑)

第156封信 罗珊娜寄郁斯贝克

 (诉说新总管在后房肆虐,透露不惜以死相抗的决心)

第157封信 扎茜寄郁斯贝克

 (诉说受到残酷待遇)

第158封信 泽丽丝寄郁斯贝克

 (指斥他是暴君,灵魂堕落)

第159封信 索利姆寄郁斯贝克

 (报告发现罗珊娜的情人,把他杀死)

第160封信 索利姆寄郁斯贝克

 (准备进一步迫害后房妇女并自鸣得意)

第161封信 罗珊娜寄郁斯贝克

 (罗珊娜的绝命书:毒死众阉奴后饮药自尽)

附录

 《波斯人信札》附录

 《波斯人信札》评析

 孟德斯鸠生平和著作年表

试读章节

第3封信 扎茜寄郁斯贝克

(寄托里斯)

我们曾命令阉奴总管带我们去乡下。他会告诉你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我们需要下轿渡河时,按照习惯,坐在箱子里,两个奴才用肩扛着我们,这样就没有人会看到我们。

亲爱的郁斯贝克,在伊斯法罕你的后房里,在这些不断令我回想起往昔的欢乐,每天日益强烈地激起我的欲念的地方,我怎能生活下去?我从这几间房间徘徊到另一些房间,一直寻找你却总也找不到。目之所及,到处是我过去的幸福所留下的残酷的回忆。我有时来到这个我平生第一次把你拥抱在怀里的地方,有时来到你解决你妻子们之间那场有名的群芳争艳的场所。我们每个人都自以为美过他人。我们挖空心思穿戴装扮来到你面前。你高兴地看着我们的美容化妆所产生的奇迹。你欣赏我们争宠之心如此热烈。但是你不久便要我们去掉这种种做作的冶艳,以显出比较自然的娇媚。你使我们前功尽弃。我们不得不脱掉这些令你感到不便的服饰,以天然本色呈现在你的眼前。我完全不顾羞耻,一心只想争得荣誉。幸福的郁斯贝克,多少娇姿媚态展陈在你眼前。我们看到你目不暇接,欣喜若狂;你久久徘徊,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决定下来。每种新的娇姿,都要你给一份赏赐,于是很快我们的遍体都被你吻遍。你把好奇的目光射到所有最隐秘的角落。你让我们在片刻之间,摆出千百种不同的姿势。你不断发出新的命令,我们总是照你的吩咐办。我要向你承认,郁斯贝克,比野心更为强烈的爱情使我希望能讨你的欢心。我看到我已不知不觉地主宰了你的心:你拉住我,你离开我,你又回来,我知道我已经抓住你了。我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而我的情敌们则是彻底的绝望。这时,仿佛世上只有我们俩,我们把周围的一切都置于脑后。但愿我的对手们有勇气待下来亲眼看看你对我的百般温存。如果她们清楚地看到了我快乐得如醉如痴,那她们就会感受到我的爱情和她们的爱情的差别了。她们就会看到,即使她们能够跟我争奇斗艳,也肯定不如我敏感多情。

但是我怎么啦?这种徒劳的叙述要把我引到何方?未曾被爱是不幸,不再被爱则是耻辱。郁斯贝克,你离开我们到蛮荒之地。怎么!难道你把被爱的好处都不当一回事?唉,你甚至不知道究竟你丢失的是什么!我叹息,可你听不见;我流泪,可你感受不到。似乎爱情仍然洋溢在后房,可你已经冷漠,日益疏远。啊,亲爱的郁斯贝克,如果你知道享受幸福,那该多好啊!

1711年穆哈兰月①22日于法蒂墨后房

第4封信 泽菲丝寄郁斯贝克

(寄埃泽龙)

这个黑鬼终于决心要把我置于绝境,他无论如何要赶走我的婢女泽丽德——百般热情服侍我,那灵巧的手使我走到哪里都装饰得体、穿戴典雅的泽丽德。分离令人痛苦,可那黑鬼还嫌不够,还要让我出丑。这个阴险的家伙硬说我信任泽丽德是出于罪恶的动机;因为我总是把他撵出房间,他在门外无聊,居然说他听到和看到了一些甚至我自己也想象不出来的事情。我太倒霉了。我深居简出和我的品德都无法免受他无端的猜疑。一个卑贱的奴隶居然要在你心中诋毁我,逼得我不得不自卫。不,我十分自重,不屑于降低身份去与他分辩。对于我自己的品行,我要求的保证,不是别的,而是你自己,是你对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爱;此外,亲爱的郁斯贝克,如果必须跟你直说,我只有用我的眼泪来担保了。

1711年穆哈兰月29日于法蒂墨后房

第5封信 吕斯当寄郁斯贝克

(寄埃泽龙)

伊斯法罕的人都在议论你,人们谈的都是你出走之事。有的人说这是兴之所至,轻举妄动;有的人则说这是由于你有伤心之事。只有你的朋友们为你辩解,可他们说服不了任何人。人们无法理解你会抛开你的那些女人,离开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的祖国,到波斯人从未到过的地方去。谁也劝慰不了里加的母亲,她要向你讨还她的儿子,她说你把她的儿子抢走了。至于我,亲爱的郁斯贝克,我自忖自然是倾向于赞成你所做的一切,但是我无法原谅你的远行,而且不管你会向我解释什么样的理由,我内心永远都不会赞同的。

再见,请永远爱我。

1711年赖比尔·尼勒·安德鲁月①28号于伊斯法罕

P4-7

序言

《波斯人信札》(1721)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小说。该书一出版便取得巨大的成功:当年就出了四版,印刷十来次,还有若干伪版,并立即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孟德斯鸠靠着这部处女作,从一个外省法官,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出入著名沙龙,于38岁就摘取了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桂冠,得到了法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一切应归功于该书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

《波斯人信札》这部书信体小说继承了法国笔记文学的传统。这种文学体裁虽有结构松散的缺点,但却可自由选择主题,组合素材,剪接文字,铺陈事实;可以蓦然而来,飘然而去,戛然而止。但孟德斯鸠与前人不同,或者说,胜于前人之处,在于此书融传奇与哲理于一体,虽无拉伯雷《巨人传》的想象丰富,恣肆汪洋,诙谐生趣,却以虚构影射现实,用事实晓喻真理,借荒诞以娱众,寄覃思于诡谲,情节离奇,文笔幽默,叙事简洁,说理明晰。孟德斯鸠说:“此书出版时,人们并没有把它视为严肃作品,它其实也不是严肃作品。”(《〈波斯人信札〉说明》)正是这种寓庄于谐的风格,令人常读不厌,而又不至于锋芒太露,授人以柄。另一方面,小说适应了法国人在路易十四去世后,寄望变革而对摄政时期的改革又感到失望的心情,反映了启蒙运动初期人们要求重新认识现实、寻求真理的躁动心态,同时满足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人们对东方的猎奇心理。这一切,作者通过塑造主人公郁斯贝克而表现出来。郁斯贝克一方面在巴黎宣扬理性的批判,揭露虚假的价值和虚伪的行为;另一方面,在波斯,对自己的后房妻妾,实行最无理性、最无人道、最虚伪的专制。有的评论者把《波斯人信札》中的巴黎见闻与后房故事割裂开来,认为全书不存在统一性问题。其实,该书的统一性和把全书联系起来的“秘密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条人们觉察不到的链条”(孟德斯鸠:《关于〈波斯人信札〉的几点想法》),就在于贯穿其中的批判精神,而这种批判精神,正体现在郁斯贝克的两重性格上。作者以郁斯贝克和里加等人在巴黎的所见所闻,所发表的言论,批判了法国当时的现实,笔锋所指,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无所不及,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虽嫌零碎、但却发人深省的社会风情画。与此同时,作者又以郁斯贝克对其妻妾的残酷迫害,批判了当时波斯的风俗。即使如某些人所说,作者写后房故事只是“为了给沙龙消遣,为了解闷”,但当作品发表之后,这故事便独立于作者的意志之外,以它自身的力量去感动人,启迪人。正是这种批判精神、这种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奠定了《波斯人信札》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当然,《波斯人信札》对法国现实的批判是无伤大雅的,人们完全可以接受,而事实上也接受了,孟德斯鸠在法国上流社会的成功,说明了这一点。相比之下,伏尔泰的命运就坎坷得多。尽管他的作品受到公众的欢迎,但却不容于宫廷,不容于教会,他本人五次被放逐,两度入狱,直至52岁才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另外还要看到,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伊德在其《东方主义》中指出的,西方对东方的描述,无论是在学术著作还是在文艺作品中,都严重扭曲了所描述的对象。《波斯人信札》中所介绍的东方的人情风俗,无论是波斯、印度,还是莫斯科维亚,都是出于西方人的猎奇心理。孟德斯鸠以虚构的东方来批判真实的西方的不合理性,可这种批判仍未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性。由此人们不免又想把孟德斯鸠跟伏尔泰作对比。伏尔泰在其名著《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简称《风俗论》)中,上下数千年,纵横几大洲,介绍世界上几十个国家,但他总是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除犹太人以外的非西方的民族”(梁守锵:《风俗论·译者前言》)。看来,在这方面,孟德斯鸠是稍逊于伏尔泰的。但是,尽管孟德斯鸠作为启蒙运动思想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的《论法的精神》,可《波斯人信札》毕竟是启蒙运动时期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开启了理性批判的先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波斯人信札》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先是由林琴南以《鱼雁抉微》为名译成汉语,1958年有罗大冈先生的译本问世。拙译参考了罗本,并继承了其中的某些传神之笔。译本根据的原版为Librairie Generale Francaise的版本。“序言”、“原注”和“评论”系乔治·居斯多夫所作,译者对“评论”作了删节。此译本得以出版,还得到Gui DURANDIN教授、Jean-Luc DESCAMPS先生、Andree BERJAOUI夫人、Maurice GAUTHIER先生和Louis DEPAGNE先生的大力帮助,提供插图和资料,译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