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汉语音义学导论
音义文献与汉语音义学研究
二 《汉书》音义研究
萧该《汉书音义》音切考辨
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
颜师古《汉书注》音切数据与术语考析
三 《经典释文》音义研究
《经典释文》“如字”与音变构词
《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的基本结论
赵少咸《经典释文法氏校语录》批校之音读考辨
四 唐宋音义研究主题
《可洪音义》音切的内容、性质及其作用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互注”异音考析
五 元明清音义研究主题
《经史动静字音》别义异读的音义考辨
明清“问奇”著作中的音变构词
六 音义学理论探索
“真值注音音切”与“假性注音音切”
“二音、三音”与“二反、三反”
“因音辨义”与“以义正音”
——从“贲”的音切聚合看《古音汇纂》的音义研究价值
传统语言学的材料基础研究在21世纪中国语言学
中的地位
后记
《汉语音义学论稿》由万献初所著,魏晋六朝“音韵锋出”,此后历代“音义”书迭出,《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就收有音义著作1111部。《经典释文》、《汉书音义》、《一切经音义》、《群经音辨》、《经史动静字音》等,形成音义之学的主体文献。足以建立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并列的“音义学”。汉语音义学是全新的学科,此前的研究都是零散的。《汉语音义学论稿》首次阐述该学科应该独立的理据和意义,全面清理其文献脉络,用内在连接的分题研究勾勒其学术发展的历时轨迹,展示整体的学术面貌,揭示其深广而又丰富的文献学与语言学价值,并多角度探讨其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为该学科研究的全面发展和逐步深入打下基础。这样集中而努力的专题探索,对这门新学科的创立与完善有筚路蓝缕之功。
《汉语音义学论稿》由万献初所著,本书首次阐述该学科应该独立的理据和意义,全面清理其文献脉络,用内在连接的分题研究勾勒其学术发展的历时轨迹,展示整体的学术面貌,揭示其深广而又丰富的文献学与语言学价值,并多角度探讨其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为该学科研究的全面发展和逐步深入打下基础。这样集中而努力的专题探索,对这门新学科的创立与完善有筚路蓝缕之功。